《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ID:737116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12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_第1页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_第2页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_第3页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_第4页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课     题◎  26孟子二章       ( 天柱县高酿中学 杨胜乾)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积累哲理、抒情名句。 3、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力求理解背诵。  2、积累理解“道、环、委、发、举、生、死、人和”等文言实词、短句的含义。  3、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哲理。◎教学难点◎    1、理解积累名句。  2、了解和学习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教学课时◎  4课

2、时◎德育内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天下,用春天般的心情去面对生活。◎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 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吗? ‘孔’即孔丘,‘孟’即孟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政论文 ※课内记忆练习(前提测评、板书设计A)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      、 

3、   。2、《孟子》是记录         的书,共七篇。※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导学达标)。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1、完成对“道、环、委、域、畔、有、人和

4、”等文言实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二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5、、      。C、句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指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表达作用。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并继续补充)2、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全文。※课内巩固练习:1、由学生上讲台,完成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归纳练习,鼓励同学们自觉增删,继续补充。2、师生共同提出的板书内容抄在笔记上,补充完整同时单独完

6、成重要词语注音与释义。第二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导学达标)。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1、完成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举、发、拂乱、曾益、衡、喻、出、入、生、死”等文言实词、

7、“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一段以的     、      、      、      、    、    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有力的阐述了      ”的道理;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C、

8、句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解读第二段,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说明的人生哲理。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