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教学设计2

《枣儿》教学设计2

ID:7371690

大小:3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12

《枣儿》教学设计2_第1页
《枣儿》教学设计2_第2页
《枣儿》教学设计2_第3页
《枣儿》教学设计2_第4页
《枣儿》教学设计2_第5页
资源描述:

《《枣儿》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枣儿》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体会剧本通过人物动作和表情以及环境的描写来刻画 人物性格的手法;   2阅读课文,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讨论剧本的思想内容;   3培养阅读欣赏戏剧的能力,尝试课本剧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陶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然后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新春佳节,合家欢乐,团团 圆圆是最让人快乐的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的节奏加快,“回家”已成奢望。    三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剧本:    读后请同学点评,探讨朗读技巧

2、。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    四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从而把握剧情,理解课文的象征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老人有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第一次是他向男孩提起儿子叫“枣儿”,并说出“枣儿”一名的来历。第二次是向男孩谈起儿子只顾摘枣儿,撒尿都不知道,竟尿了老人一脖子,老人不但不嫌脏,还感到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第三次是说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老人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

3、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如果把后两次合为一次,也可以说老人有两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 老人对男孩始终是十分疼爱的。剧中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而且随着他与男孩交往的深入,这种疼爱的感情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  2.“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

4、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事情发生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开场的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男孩因“捡枣”而与老人邂逅;老人请男孩吃“枣儿”;算命先生给老人的儿子起名,以及儿子小时候尿尿的事情,都离不开“枣儿”;老人给男孩讲“枣树”的来历,以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闹灾荒时爷儿俩靠“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活命的故事,也都离不开“枣儿”;男孩要把“枣儿”带回家,留给父亲吃;结尾以“枣儿甜,枣儿香……”的童谣,与开场相呼应。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

5、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剧中有不少富有象征意味的台词,可以让学生仔细体会。例如以下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都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不能只按字面理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1)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2)男孩 (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 和我一样?    男孩 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

6、,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3)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4)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 4

7、.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五、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