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ID:75358865

大小:1.08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1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2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3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4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5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6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7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8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9页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R743.3单位代码:10183研究生学号:201472D018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EpidemiologicalAnalysisonaThreeA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inQiqihar作者姓名:范希超类别:公共卫生硕士领域(方向):临床评价指导教师:寇长贵副教授培养单位: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12月 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EpidemiologicalAnalysisonaThreeA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inQiqihar作者姓名:范希超领域(方向):临床评价指导教师:寇长贵副教授类别:公共卫生硕士答辩日期:2017年12月02日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夕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7年f2月日^ 中文摘要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从而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及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来该院就诊的急诊患者资料。将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月份、患者诊断、留观时间、病情分级、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患者转归和急诊花费等资料导入EXCEL并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患者一般情况、危重疾病、六大重点疾病和疾病转归等进行描述,探索急诊患者就诊规律。计量资料采用x±S。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χ2检验分析六大重点疾病在人群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结果:1.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病例共17346例,男:女=1.13:1。患者平均就诊年龄48.35±18.27岁,主要集中在50-59岁,共计3934例(占22.7%)。就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2月和10月就诊人数最多,全天8:00-9:00达到就诊高峰期,占全天就诊患者的9.8%。2.危重病例5378例,占全部急诊患者的31.0%,男:女=1.3:1。平均就诊年龄46.15±18.90,其中50-59岁患者危重患者人数最多,占危重就诊患者的21.8%。2、3、4月份危重患者就诊较为集中,全天8:00-9:00达到就诊高峰期。3.国家卫计委规定六大重点疾病为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创伤和重度颅脑外伤。2015年共接诊六大重点疾病患者2184例,占全部急诊患者的12.6%。其中男性1150例,女性患者1032例,男:女=1.1:1。患者就诊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力衰竭更是以70岁以上高发。六大重点疾病病种就诊时间分布差异明显V (P<0.05),急性脑卒中就诊人数在四季占比最高,严重创伤和重度颅脑外伤在一年各月份分布均匀,急性呼吸衰竭在冬季高发。在24小时的时间段分布中,患者主要集中于7:00~19:00。4.患者转归分为留观、入院和离院和死亡,其中离院病例最多(87.1%),严重外伤患者以入院为主;急性脑卒中多处于留观或离院状态。死亡病例53例,以危重患者为主(86.8%)。患者的临床状态影响其结局,其中四级患者临床结局以离院为主;一级患者病情较重,共48例,占死亡结局的90.6%。疾病种类影响患者临床转归(P<0.05)。结论:1.2015年该院急诊科急诊就诊患者共17346例(人次),以男性就诊患者为主,患者就诊年龄段集中在中老年,春秋两季和8:00-9:00是该院急诊科接诊患者高峰期。2.外伤和心血管疾病就诊病例较多,其病情多较为严重、临床转归效果较差,应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救治成功率,将疾病的社会负担降到最低。关键词:急诊医学,患者,流行病学VI AbstractEpidemiologicalAnalysisonaThreeA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inQiqiharObjective:Inordertoprovidedataandevidenceforallaspectsofemergencydepartmentincludingmakingconstruct,doingplansanddeveloppingscientificresearchandteaching,Ianalysed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i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inQiqihar.Methods:ThedataofemergencydarpartmentpatientswerecollectedfromagradeAteriaryinQiqiharHospitalin2015year,includingsex,age,treatmenttime,visitingthemonth,diagnosis,observationtime,diseasegrades,thetimetostaygreenchannel,patients’outcomesandemergencycosts,andsoon.Thedatawasputintoexclesummary,usingSPSS22.0statisticalsoftwareforanalysis.Descriptivestatisticalmethodsanalyzepatients'generalcondition,criticallyillpatients,sixkeydiseasesandthepatients'outcomeforexploringreglulationofhospitaledtatients.Themeasurementdatawasdescribedasx±S.Countingdatawasdescribedasfrequencyandconstituentratio,anddistributionofsixkeydiseasesinthepopulationandtimedistributionwasusingchi-squaretest.Result:1.Therewere17346emergencypatientsin2015,andmale/femaleratiowas1.13to1.Theaverageageofpatientswas48.35±18.27yearsoldandtheirageconcentratedin50-59,accontingfor22.7%.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mainlyconcentratedinthespringandautumn,reachingclinicalpeakinFebruaryandOctoberThetimeof8:00-9:00wasthepeakoftreatment,accountingfor9.8%ofpatientsthroughouttheday.2.5378casesofcriticallyillpatients,accountedfor31.0%ofallemergencypatients.Manmorethanwomenandratiowas1.3.Theaverageagewas46.15±18.90.Theaverageofcriticallyillpatientsconcentratedin50-59,accountingfor21.8%,VII reachingpeakinFebruary,MarchandAprilandtimetofocusonthe8:00to9:00.3.TheStateHealthServicestipulatedthatsixmajordiseaseswereacutestroke,acuteheartfailure,acuterespiratoryfailure,severetraumaandseverebraininjury.Atotalof2184patientswerediagnosedassixmajordisease,accountingfor12.6%ofallemergencypatientsin2015.Therewere1150malesand1032femalesandratioofmale/femalewas1.1:1.Thepatientsweremainlyconcentratedinmorethan50yearsold,especiallyacutecerebralinfarctionandacuteheartfailureweremainlyfocusingonmorethan70yearsold.Thedistributionofsixmajordiseaseshasnosignificantlydifferenceindifferenttime(P<0.05).Acutestrokepatientswerehigherthanotherdisdeseindifferentseasons.Thedistributionofseveretraumaandseverecraniocerebraltraumahasnosignificantlydifferenceindifferentseasons.Thepatientsofacuterespiratoryreachedtopeakinwinter.Sixmajorpatientsfocusedon7:00~19:00.4.Theoutcomesofpatientsweredividedintofourgroups:admission,hospitalizationandhospitalizationanddeath,andhospitalizationaccountingfor87.1%.Thepatientswithseveretraumawereadmittedtohospitalandtheacutestrokepatientsweremostlyinobservationorhospital.Therewere53deathpatientsofwhichcriticallyillpatientsaccountingfor86.8%.Theclinicalstatusofthepatientsaffecteditsoutcome,andthedegreeoffourpatientsweremainlydepartedfromthehospital.Thepatientsinthefirstdegreewere48cases,accountingfor90.6%ofthetotalmortality.Thepatientsclinicaloutcomeshassignificantlydifferenceindifferentdiseases(P<0.05).Conclusion:1.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17346)in2015.Theemergencymalepatientsmorethanfemale,andmainlyconcentratedintheelderlypopulation.Thepatientsseenpaekinspring,autumnandtimefocusedon8:00-9:00.2.Themajorityofthe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weretraumaandcardiovasculardisease,andthepatientswithcriticalillnesspatientsoftenhadpooroutcome.Therefore,weshouldtakestepstofurtherimprovethequality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emergencypatientstodecreasethesocialburdenofdiseasetotheminimum.Keywords:EmergencyMedicine;patients;epidemiologyVIII 目录第1章绪论...........................................................................................................11.1急诊医学概述....................................................................................................11.2国内研究现状....................................................................................................21.2.1急诊就诊患者的数量趋势.........................................................................21.2.2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31.2.3急诊就诊患者的时间分布特征.................................................................41.2.4急诊就诊患者的主要疾病种类分布.........................................................41.3国外研究现状....................................................................................................51.4研究目的及意义................................................................................................5第2章对象与方法...................................................................................................62.1调查对象............................................................................................................62.1.1纳入标准.....................................................................................................62.1.2排除标准.....................................................................................................62.2资料收集............................................................................................................62.3统计学方法........................................................................................................62.4质量控制............................................................................................................7第3章结果...........................................................................................................83.1急诊患者的一般情况........................................................................................83.1.1性别.............................................................................................................83.1.2年龄.............................................................................................................83.1.3季节分布.....................................................................................................83.1.4月份分布.....................................................................................................83.1.524小时分布................................................................................................93.1.6疾病分类...................................................................................................103.2急诊危重患者流行病学特征..........................................................................113.2.1年龄...........................................................................................................11IX 3.2.2性别...........................................................................................................123.2.3季节分布...................................................................................................123.2.4月份分布...................................................................................................133.2.524小时分布..............................................................................................133.2.6疾病谱.......................................................................................................143.2.7六大重点疾病分布...................................................................................143.3六大重点疾病流行病学特征..........................................................................153.3.1年龄...........................................................................................................153.3.2性别...........................................................................................................153.3.3季节分布...................................................................................................163.3.4月份和24小时分布.................................................................................173.4疾病转归..........................................................................................................183.4.1分类和转归...............................................................................................183.4.2疾病分级和转归.......................................................................................19第4章讨论.........................................................................................................214.1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214.2急诊就诊患者的时间分布特征......................................................................224.3急诊就诊患者的病种分布特征......................................................................244.4急诊就诊患者转归分布特征..........................................................................26第5章结论.........................................................................................................27参考文献.....................................................................................................................28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33致谢.....................................................................................................................34X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急诊医学概述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抢救急危重患者并降低其并发症和致残率[1]。它的服务范围涵盖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灾害医学、中毒救治和预防等多个领域,这套系统被称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2]。由上可知,它是医疗卫生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以及一个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3]。急诊医学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1979年国际上将急诊医学纳入到医学专业领域,并成为美国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的必修课程。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救工作”文件[4]。1983年,我国第一个具有独立建制的医院内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这是在我国成立的最早的急诊科,第一任主任是邵孝鉷教授,成为国内急诊医学的创始人之一。1987年,中华急诊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急诊医学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表明国内急诊医学发展已进到新的里程碑。1990年《急诊医学》杂志创刊,2001年改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为急诊医学专业学术发展提供了平台。急诊专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说明了我国急诊医学模式正逐步向急诊医学专科模式转变[5]。自医院进行等级评审以来,卫生部明确规定,急诊科是医院必备的一级临床科室[6]。经过这几十年,急诊医学得到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急诊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医院形象及服务社会的“窗口”[7]。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更迅速、更有效、更协调地救治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所以它具有迅速性、有效性与协调性[8]。目前我国常常将急诊医学分为院前急救、紧急医学救援、心肺复苏、危重病、中毒、创伤、小儿急诊等亚专业[9],要求各亚专业以最少的数据、最有效且快捷的方法来救治病人。急诊医务工作者能够根据就诊患者的生理状态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并能抓住患者最严重或最可能致命的病因,随时观测是否存在加重病情的诱因,进而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干预处理,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间和机会[10]。另一方面,急诊科因参与抢救突发事件中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医生常面临突发性、疾病种类多样复杂的状况。急诊患1 第1章绪论者疾病多样,病情复杂且进展的不确定性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可以及时的抢救患者的生命[11]。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必要的院前急救,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询问病人的一般情况,医生可根据临床初步诊断进行干预和治疗[12]。急诊科医师属于全科医师,其在医学知识、临床思维及救治技能等方面其他专科医师存在明显差别。急诊医生需要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并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进而为患者的下一步处理和抢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急诊医生面临多种临床问题,如对内外科患者进行院前的紧急评估和最初的治疗,就诊的外伤患者的止血和包扎固定、协助门诊医生治疗门诊患者以及全天24小时的救助患者并将患者的疾病负担降到最低[13]。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急诊流行病学受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急诊流行病学根据急诊科就诊人群的疾病情况的分布特征探讨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和时间分布,为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值班提供依据[14]。研究显示各个地区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分布特点具有明显差异,不同医院的等级划分、诊疗水平及各种特色专业的开展与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该地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从而为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抢救提出新的指导方向。1.2国内研究现状1.2.1急诊就诊患者的数量趋势急诊科接诊对象主要以急性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和意外伤害为主。虽然不同地区的急诊科就诊患者数量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赵开东等[15]对张掖市医院的2001年、2005年、2009年这3年收治的59719例急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就诊患者为16231例,2005年就诊患者为20343例,2009年就诊患者为23145例,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张爱莲等[16]对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从2003年至2012年10年期间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度就诊患者为3422例,至2012年度就诊患者达27253例,增长约8倍,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数量同样呈逐年増长趋2 第1章绪论势。郭淑军等[17]在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数量进行分析时也发现,在深圳盐田区从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期间在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增加。王亮等[18]自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期间,在对黑龙江省20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病人数量、抢救病人数量、入院病人数量进行研究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随着医学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急诊科出现了患者过度拥挤[19]和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过长等现象。就诊患者的相对增加,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医疗安全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増加[20]。Morris等[21]研究证明急诊科过度拥挤会严重影响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増加医患纠纷的概率。目前认为急诊科就诊患者聚集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有关,就诊患者数量和病情程度、医务人员配置和处理能力及医院床位[22]。因此,面对不断增长的就诊患者和有限的医疗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急诊就诊高峰时段的值班人员数量;根据急诊患者就诊高峰时段的分布情况,合理修改急诊拥挤应急预案,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排班进行合理调整,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缓解急诊科过度拥挤现象[23]。1.2.2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各地区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存在着较大差别。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就诊患者以中青年为主。李丽彤等[24]通过对2006-2010年26745例急诊就诊病例发现,急诊内科就诊的男性患者为16561例,占61.92%,女性患者为10184例,占38.08%,男女比例是1.6:1,男性最多是61~岁年龄段,女性最多是71~年龄段。陶惠明等[25]发现1613例急诊科就诊患者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44(29~60)岁,就诊高峰为36~50岁。吕玮等[26]研究发现晋城煤业总院的就诊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男:女=2.27: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但另一部分研究显示急诊就诊患者女性偏多,且患者就诊年龄分布较广。2015年天津某综合医院急诊科资料显示,急诊科就诊患者男女比例为0.84:1,且就诊高峰年龄组集中在20~29、30~39、50~59岁;而在外科性质科室急诊就诊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则是1.34:1[27]。新疆地区21965例急诊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是0.87:1,急诊患者以18~29岁年龄组最多[28]。综上,男女急诊就诊比例和就诊年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科室存在较大差异。3 第1章绪论1.2.3急诊就诊患者的时间分布特征急诊科患者就诊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各家医院也不尽相同。王兴蕾[29]对山东省某医院急诊科2010年至2014年这5年期间284466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急诊患者全天中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8:00至24:00,20:00为最高点,6:00为最低点;就诊患者数量7、8、9月份为就诊相对高峰期,2月分最少;夏季就诊病例数最多,冬季最少。危重患者全天中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9:00至24:00,18:00为最高点,2:00为最低点。范桂敏[30]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急诊科就诊患者发现,全天中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8:00至24:00,其中在20:00点时达到就诊高峰,最低点在凌晨4点;诊患者数量8月份为最多,3月份最少。危重患者就诊1月份最多,4月份最少,就诊时间集中在9:00至24:00,18:00为最高点,2:00为最低点。1.2.4急诊就诊患者的主要疾病种类分布急诊科接诊疾病种类具有一定特点,居前5位病种为创伤、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31]。孔德霞[32]对杭州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危重症疾病谱的研究表明,创伤(1308例,24.91%)位居各系统危重症疾病之首,神经系统(1157例,22.04%)与循环系统疾病(749例,14.27%)分别排在第2、3位。在46种危重症疾病构成排序中,颅脑损伤(755例,14.38%)就诊人数最多,而溺水(0.08%)与腹部开放性损伤(0.08%)人数最少。郑跃等[33]通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病例6730例的统计分析,居前5位病种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部病例的83.93%。其中内科疾病(不包括中毒)占45.84%,主要是50岁以上的老人;创伤占40.24%,主要是青壮年男性;中毒患者占7.10%,主要是青壮年。周莉等[34]通过对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09-2010年就诊的成人危重患者调查发现,神经系统、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就诊患者人数排前三位,占成人急诊总人数的77.4%。张静等[35]对新疆石大一附院急诊内、外科2011-2013年11605例六大重点病种患者分析发现,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患者分别为33.22%和24.73%。刘畅等[36]发现急诊创伤患者中以意外伤害患者为主,占47.66%。4 第1章绪论1.3国外研究现状在美国自1997年至2007年期间,急诊就诊患者数所占比例从352.8人/千人逐渐增加到了390.5人/千人,并且每年急诊就诊患者数的增加值比人口增长预测值的两倍还多[37]。2010年美国急诊总就诊患者数达到了1.4亿人次,其中病情较重的患者所占比例很大。在美国,每年以主诉是胸痛的急诊患者超过500万,其中有1/4被诊断是急性冠脉综合症[38]。在英国不是所有的综合医院都会设置急诊科室[39]。某研究显示急诊科日就诊量400人以上,而且接诊高峰多是周一和周末。2004年年接诊人数10.5万人,到2005年则达到14万人,接诊量增长45%。其中老年就诊人数占急诊科的50%,尤其是7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可能与英国的老龄化现象有关[40]。在日本,急救医疗体制包括三个系统,即急救医疗系统、急救运送系统、急救情报系统,各个系统在行政管理上都是相对独立,但在急救业务上却能密切配合,属于比较完善、协调、高效的急救医疗体制。截止到1999年,日本已经建立4305所急救医院,1037所急救诊疗所,384所轮流值班制医院,156所共同利用医院,8所高度救命救急中心,129所救命救急中心[41]。除此之外,法国1982年设立了31个卫生直升机基地,覆盖90%以上的国土,医护人员确保在(12±7)分钟内到达救护现场,进行医疗救护工作[42]。1.4研究目的及意义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窗口,急诊科的疾病谱的构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居民疾病谱的构成情况。了解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疾病种类构成以及就诊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卫生行政部门了解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主要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各类疾病对居民的危害程度和居民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主要收集齐齐哈尔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急诊科急诊就诊患者的系统信息并对资料进行汇总,探讨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就诊规律,为急诊资源合理分配及急诊医学学科的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5 第2章对象与方法第2章对象与方法2.1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收集急诊科门诊日志、危重患者记录单、死亡病例报告卡的资料。患者就诊科室以首诊医师接诊为准,诊断以医师初次诊断为准。2.1.1纳入标准符合急诊科就诊标准的就诊患者,危重患者诊断均符合危重患者诊断标准[43]。急诊范围:急性外伤、颅脑外伤、急性胸腹联合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烫伤、冻伤、电击伤等;急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急性胸痛;急性腹痛;突发高热惊厥,及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神智明显异常者;突然咯血、咳血、存在内出血征象、严重脱水及休克者;有抽风症状或昏迷不醒者;颜面部青紫、呼吸困难者;食物中毒、服毒、割腕、刎颈、自缢、掩溺、中暑者;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者;急性过敏性疾病;孕产妇危重者,其他经预检医护人员认为符合急诊条件者。2.1.2排除标准急诊科挂号后咨询、开药、化验就诊患者,挂号后退号患者,予以排除。2.2资料收集通过医疗机构联众信息系统登记,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来该院就诊的急诊科就诊患者资料。将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月份、患者诊断、留观时间、病情分级、就诊方式、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患者转归等资料导入Excel并建立数据库。2.3统计学方法对Excel数据库进行整理,删除同一次就诊的重复记录,核查相关信息,并6 第2章对象与方法将数据导入SPSS,采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2.4质量控制所有数据导入Excel后,由专人进行核查;由另外一名人员随机抽取10%的数据进行复核,准确率要求达到100%。7 第3章结果第3章结果3.1急诊患者的一般情况3.1.1性别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病例共17346例,其中男性9209例(53.1%),女性8131(46.9%),男:女=1.13:1。3.1.2年龄急诊患者平均就诊年龄48.35±18.27岁,其中0-9岁的就诊患者220例,占1.3%;10-19岁患者852例,占4.9%;20-29岁1986例,占11.4%,30-39岁2340例,占13.5%;40-49岁3294例,占19.0%;50-59岁3934例,占22.7%;60-69岁2389例,占13.8%;70-79岁1453例,占8.4%;80岁以上患者870例,占5.0%。3.1.3季节分布本次研究的17346例急诊患者中,春夏秋冬四季就诊病例分别为4427例、4152例、4506例和3961例,其占比依次为27.3%、23.9%、26.0%和22.8%。急诊就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冬季就诊人数相对较少。详情见表3.1。表3.1急诊患者就诊季节分布季节人数(n)构成(%)春472727.3夏415223.9秋450626.0冬396122.8合计17346100.03.1.4月份分布从本次急诊就诊月份上看,急诊就诊患者分布较为均匀。其中1月份1426例(8.2%);2月份1733例(10.0%);3月份1598例(9.2%);4月份13968 第3章结果例(8.1%);5月份1474例(8.5%);6月份1322例(7.6%);7月份1356例(7.8%);8月份1352例(7.8%);9月份1451例(8.4%);10月份1703例(9.8%);11月份1287例(7.4%);12月份1248例(7.2%)。详情见图3.1。图3.1急诊患者就诊月份分布雷达图3.1.524小时分布每日5:00急诊患者例数开始增加,8:00达到高峰,占全天就诊患者的9.8%;除12:00和15:00就诊患者分别略有下降外,13:00-20:00就诊患者数量较为平稳;全天1:00-5:00就诊人数最少。详情见图3.2。9 第3章结果图3.22015年急诊患者24小时就诊时间分布(例)3.1.6疾病分类为更好地了解就诊患者的疾病病种分布,本次研究从三个角度对急诊就诊患者的疾病种类进行描述,探讨该院就诊患者分布情况。急诊就诊患者共17346例,按就诊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急诊普通病例和急诊危重病例两类。其中普通病例11968例(占69.0%),危重病例5378例(占31.0%)。详情见表3.2。17346例急诊就诊患者,按就诊疾病谱共分为六类,其中心血管疾病1963例,占11.3%;脑血管疾病3510例,占20.2%;呼吸系统疾病1813例,占10.5%;消化系统疾病3230例,占18.6%;外伤患者4585例,占26.4%;其他(肿瘤、中毒、肾病等)患者2245例,占13%。详情见表3.2。2015年共接诊患者17346例,其中六大重点疾病患者2184例,占全部急诊就诊患者的12.6%。急性脑卒中和严重创伤患者就诊人数最多,分别占六大重点疾病81.1%和16.0%;重度颅脑外伤35例,占1.6%;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例,占0.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占0.5%;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最少,3例患者,占0.1%。详情见表3.2。10 第3章结果表3.2急诊患者就诊疾病种类疾病分类人数构成比(%)患者病情普通1196869.0危重537831.0合计17346100.0就诊疾病谱心血管疾病196311.3脑血管疾病351020.2呼吸系统疾病181310.5消化系统323018.6外伤458526.4其他224513合计17346100.0六大重点疾病急性脑卒中177081.1急性心肌梗死110.5急性心力衰竭160.7急性呼吸衰竭30.1严重创伤34916.0重度颅脑外伤351.6合计2184100.03.2急诊危重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急诊就诊患者的病情往往影响其治疗方法和患者转归,而危重患者多因病情危重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了解危重患者分布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抢救时间,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3.2.1年龄本次研究发现危重急诊患者5378例,最小年龄三岁,最大年龄120岁,平均年龄46.15±18.90,其中50-59岁患者急诊就诊人数较多,占危重就诊患者的21.8%。详见图3.3。11 第3章结果图3.3危重患者就诊年龄分布3.2.2性别危重急诊患者5378例(占总急诊人数31.0%),其中男3057例(占56.8%),女性2321例(占43.2%),男:女=1.3:1,男性多于女性。3.2.3季节分布5378例危重患者中,春季就诊病例1785例,占33.2%;夏季就诊病例1320例,占24.5%;秋季就诊病例1134例,占21.1%,冬季就诊病例为1139例,占21.2%。详见图3.4。图3.4危重患者就诊季节分布12 第3章结果3.2.4月份分布2015年危重患者共5378例,平均每月就诊448.16例,就诊病例数随就诊月份减少。2、3、4月份为该院危重患者就诊的相对高峰期,就诊量为1785例,占总就诊量的33.2%;8月份共计258例,危重患者就诊量最少,占4.8%。详见图3.5。图3.5危重患者就诊月份分布3.2.524小时分布危重患者就诊时间分布中,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7:00-20:00。8:00病人就诊量最多,为432例(占8.0%);其次为9:00,为393例(占7.3%);凌晨4:00病人就诊量最少,为40例(0.7%)。详见图3.6。13 第3章结果图3.6危重患者就诊24小时分布3.2.6疾病谱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疾病中,以外伤病人最多,为2291例,占危重病人总数的42.6%;脑血管疾病763例,占14.2%;消化系统患者683例,占12.7%;心血管疾病病例609例,占11.3%;呼吸系统疾病417例,占7.8%;其他病例共615例,占危重患者总数的11.4%。具体情况详见图3.7。图3.7危重患者就诊疾病谱3.2.7六大重点疾病分布六大重点疾病中,危重患者共562例,其中急性脑卒中258例,占45.9%;急性心肌梗塞10例,占1.8%;急性心力衰竭14例,占2.5%;急性呼吸衰竭2例,占0.3%;严重创伤249例,占44.3%;重度颅脑外伤29例,占5.2%。详情见表3.3。14 第3章结果表3.3危重就诊患者六大重点疾病分布六大重点疾病人数(n)构成(%)急性脑卒中25845.9急性心肌梗塞101.8急性心力衰竭142.5急性呼吸衰竭20.3严重创伤24944.3重度颅脑外伤295.2合计562100.03.3六大重点疾病流行病学特征3.3.1年龄从表中看出,急诊就诊患者的六大重点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更是70岁以上高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70-79岁年龄阶段占比达36.4%;严重创伤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分布。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六大重点疾病在年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3.4。3.3.2性别2182例六大重点疾病患者中男性1150(52.7%)例,女性患者1032(47.3%)例,男:女=1.1:1。男性和女性均以急性脑卒中就诊为主,共占六大重点疾病就诊患者的81.1%。六大重点疾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5)。详情见表3.5。15 第3章结果表3.4六大重点疾病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n,%)急性脑卒急性心急性心急性呼严重颅年龄严重创伤合计中肌梗塞力衰竭吸衰竭脑外伤0-92(0.1)0(0.0)0(0.0)0(0.0)23(6.6)0(0.0)25(1.2)10-1922(1.2)0(0.0)0(0.0)0(0.0)21(6.0)0(0.0)43(2.0)20-2956(3.2)0(0.0)0(0.0)0(0.0)24(6.9)1(2.9)81(3.7)30-39107(6.0)0(0.0)0(0.0)1(33.3)34(9.8)3(8.6)145(6.6)40-49293(16.6)2(18.2)0(0.0)1(33.3)67(19.2)6(17.1)369(16.9)50-59506(28.6)4(36.3)2(12.5)1(33.4)65(18.6)7(20.0)585(26.8)60-69410(23.2)1(9.1)2(12.5)0(0.0)49(14.0)11(31.4)473(21.7)70-79249(14.1)4(36.4)6(37.5)0(0.0)36(10.3)5(14.3)300(13.7)≧80124(7.0)0(0.0)6(37.5)0(0.0)30(8.6)2(5.7)162(7.4)合计1769(100.0)11(100.0)16(100.0)3(100.0)349(100.0)35(100.0)2183(100.0)注:精确概率法P<0.001表3.5六大重点疾病患者性别分布情况比较(n,%)急性心急性心急性呼严重颅脑性别急性脑卒中严重创伤合计肌梗塞力衰竭吸衰竭外伤男性912(51.6)6(54.5)10(62.5)2(66.7)202(57.9)18(51.4)1150(52.7)女性856(48.4)5(45.5)6(37.5)1(33.3)147(42.1)17(48.6)1032(47.3)合计1768(100.0)11(100.0)16(100.0)3(100.0)349(100.0)35(100.0)2182(100.0)3.3.3季节分布六大重点疾病就诊患者的季节分布差异明显,且一般春季就诊患者人数最多。急性呼吸衰竭就诊病例最少,共3例(占0.1%),其中冬季就诊2例,春季就诊患者1例。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六大重点疾病在季节分布上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3.6。16 第3章结果表3.6六大重点疾病患者季节分布情况比较(n,%)急性脑卒急性心急性心急性呼严重颅季节严重创伤合计中肌梗塞力衰竭吸衰竭脑外伤春556(31.4)6(54.5)6(37.5)1(33.3)97(27.8)13(37.1)679(31.1)夏466(26.3)1(9.1)6(37.5)0(0.0)87(24.9)11(31.4)571(26.1)秋383(21.7)3(27.3)4(25.0)0(0.0)98(28.1)8(22.9)496(22.7)冬365(20.6)1(9.1)0(0.0)2(66.7)67(19.2)3(8.6)438(20.1)合计1770(100.0)11(100.0)16(100.0)3(100.0)349(100.0)35(100.0)2184(100.0)注:精确概率法,P<0.0013.3.4月份和24小时分布严重创伤和重度颅脑外伤在各月分布均匀,其余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一月到五月。在24小时时间段分布中,六大重点患者就诊病例主要集中在7:00~19:00。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六大重点疾病在月份和时间段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7。17 第3章结果表3.72015年六大重点疾病就诊月份和时间段分布情况比较(n,%)急性心肌梗急性心力急性呼重度颅脑就诊时间急性脑卒中严重创伤合计塞衰竭吸衰竭外伤月份一月218(12.3)0(0.0)0(0.0)1(33.4)23(6.6)3(8.6)245(11.2)二月185(10.5)1(9.1)2(12.5)1(33.3)32(9.2)2(5.7)223(10.2)三月172(9.7)2(18.2)0(0.0)0(0.0)30(8.6)6(17.1)210(9.6)四月199(11.2)3(27.3)4(25.0)0(0.0)35(10.0)5(14.3)246(11.3)五月184(10.4)1(9.1)3(18.8)0(0.0)26(7.4)2(5.7)216(9.9)六月152(8.6)0(0.0)2(12.5)0(0.0)31(8.9)4(11.4)189(8.7)七月130(7.3)0(0.0)1(6.2)0(0.0)30(8.6)5(14.3)166(7.6)八月120(6.8)1(9.1)1(6.2)0(0.0)30(8.6)3(7.6)155(7.1)九月146(8.3)1(9.1)3(18.8)0(0.0)36(10.3)3(8.6)189(8.7)十月117(6.6)1(9.1)0(0.0)0(0.0)32(9.2)2(5.7)152(6.9)十一月68(3.8)1(9.1)0(0.0)0(0.0)27(7.7)0(0.0)96(4.4)十二月79(4.5)0(0.0)0(0.0)1(33.3)17(4.9)0(0.0)97(4.4)合计1770(100.0)11(100.0)16(100.0)3(100.0)349(100.0)35(100.0)2184(100.0)时间段0:00~156(8.8)3(27.3)5(31.2)1(33.4)17(4.9)2(5.7)184(8.4)7:00~731(41.3)3(27.3)4(25.0)1(33.3)153(43.8)7(20.0)899(41.2)13:00~520(29.4)3(27.3)4(25.0)0(0.0)111(31.8)15(42.9)653(29.9)19:00~363(20.5)2(18.1)3(18.8)1(33.3)68(19.5)11(31.4)448(20.5)合计1770(100.0)11(100.0)16(100.0)3(100.0)349(100.0)35(100.0)2184(100.0)注:月份分布和时间段分布,使用精确概率法分别比较,P<0.0013.4疾病转归急诊患者转归分为留观、入院和离院和死亡四类,急诊患者转归离院病例最多,达15115例,占87.1%;留观的患者共1270例,占7.3%;急诊患者转入院人数908例,占5.2%;死亡病例53例,占0.3%。3.4.1分类和转归患者的转归与就诊的病情有关,其中死亡病例共53人,危重患者死亡46例18 第3章结果(占0.9%),普通患者死亡7例(占0.1%),危重患者死亡率是普通患者的6.5倍。按疾病谱分类,53例死亡患者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共21例(占39.6%)。六大重点疾病共死亡5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各2例和重度颅脑外伤1例。经精确概率法检验患者病情的轻重、患者就诊科室和六大重点疾病与临床转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8。3.4.2疾病分级和转归17004例急诊患者,一级患者125例,死亡48例(占38.4%),占死亡总人数的90.6%(48/53*100%);四级患者16870例,死亡5例(占0.1%)。经精确概率法检验患者间不同的病情分级与临床转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9。表3.8不同分类标准下患者疾病的转归情况病种分类离院入院留观死亡合计n%n%N%n%n%患者病情普通1074089.74113.48106.870.111968100.0危重437581.34979.24608.6460.95378100.0疾病谱心血管疾病170987.1743.81598.1211.11963100.0脑血管疾病306687.41664.72717.770.23510100.0呼吸系统158587.4774.21488.230.21813100.0消化系统288989.4882.72487.750.23230100.0外伤389489.93718.13176.930.14585100.0其他197287.81325.91275.7140.62245100.0六大重点病100.0急性脑卒中156988.6543.11458.220.11770100.0急性心肌梗塞218.2763.600.0218.211100.0急性心力衰竭318.8850.0531.200.016100.0急性呼吸衰竭133.3266.700.000.03100.0严重创伤23667.69627.5174.900.0349100.0严重颅脑外伤1131.42160.025.712.935100.0注:不同病情χ2=362.3,P<0.001;不同疾病谱χ2=202.7,P<0.001;六大重点疾病,P<0.001(精确概率)19 第3章结果表3.9患者疾病的疾病分级与转归的比较病情分离院入院留观死亡合计级n%n%N%n%n%一级1310.46249.621.64838.4125100.0二级00.08100.000.000.08100.0三级00.09100.000.000.09100.0四级1510289.58294.99345.550.116870100.0合计1511588.89095.39365.5530.317004100.0注:精确概率法,P<0.00120 第4章讨论第4章讨论4.1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从就诊患者性别分布来看,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急诊病例共17346例,其中男性9209例(53.1%),女性8131(46.9%),男:女=1.13:1。危重急诊患者5378例(占总急诊人数31.0%),其中男性3057例(占56.8%),女性2321例(占43.2%),男:女=1.3:1,男性多于女性。2182例六大重点疾病患者中男性1150(52.7%)例,女性患者1032(47.3%)例,男:女=1.1:1。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男女比例,男性均多于女性。陶惠明[25]等对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18613例急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表明,男性10011例,女性8602例,男女比为1.2:1,男性多于女性。周莉等[34]对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从2009年至2010年这两年期间就诊的753例危重患者分析表明,其中男性508例,女性245例,男:女=2.07:1,男性多于女性,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急诊科就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男性参与社会活动多于女性,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高[44];②男性从事如司机、建筑行业等危险行业的人数相对较多,从而造成意外伤害的机会增多[36];③中国的男性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工作压力较大,且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④男性人口数量比女性人口数量多,也可能引起急诊就诊患者男性高于女性。从就诊患者年龄分布上看,急诊患者中平均就诊年龄48.35±18.27岁,其中40-49岁3294例(19.0%)和50-59岁3934例(22.7%)所占比例居多。就诊患者中以中年患者为主,与陶惠明等[25]入选病例18613例急诊科就诊患者平均年龄是44(29-60)岁的结果相近。就诊患者以中年患者为主,发病高峰年龄为40~59岁,原因可能与此年龄段人群工作较多,生活不够规律,应酬多,活动范围广,接触不良因素多,遭遇事故可能性大等因素有关。危重急诊患者病例5378例,平均年龄46.15±18.90岁,其中50-59岁患者急诊就诊人数较多,占危重就诊患者的21.8%。六大重点疾病患者年龄比较集中在50岁以上,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力衰竭的就诊患者更是在70岁以上;急性脑心肌梗塞患者在70-79岁年龄阶段占比达到36.4%。由此可知,危重急诊患者和六大重点疾病患者的年21 第4章讨论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周莉等[34]对危重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析表明,大于60岁老年患者占47.4%,居首位。孔德霞[32]对杭州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危重症疾病的统计结果表明,危重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广,但仍以老年人为主,尤其是76-80岁的就诊患者占比最高。老年人为急诊危重患者的高发人数,提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的生理机能也日渐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肺疾病等危重疾病发生;另一方面可能受到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影响[33]。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而且其患病较为严重、预后结局较差。因此社会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相关高发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急诊医护人员也应针对性的了解“老年慢性病”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救治就诊患者。4.2急诊就诊患者的时间分布特征从就诊季节分布上来看,本次研究的17346例急诊患者中,急诊就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冬季就诊人数相对较少,在季节分布上无明显差异。5378例危重患者中,春季就诊病例1785例,占33.2%,居最多。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寒冷冬季就诊人数较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冬季气温低,人们外出活动减少、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由于供暖,室内空气比较干燥,容易加重呼吸道疾病。②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冬季更为普遍[45],进而诱发急性呼吸衰竭,从而使得急性呼吸衰竭在冬季高发。六大重点疾病除急性呼吸衰竭在冬季分布较高外,其余疾病多在春季高发。李新利[46]等对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实验室的566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表明,脑梗死五年的患者人数是3034例,春季817例,占26.9%,脑梗死在春季发病人数最多。吴丹羽[47]对2011年至2015年5年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224名患者的分析研究表明,春季817例,占40.20%,为最多;冬季706例,占23.3%,为最少。周跃姣等[48]对北京急救中心某区自2013年至2015年3年期间出诊的97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高血压就诊患者在4月份会出现一个高峰。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春季好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春天虽然天气转暖,但在北方早晚温差比较大,另外本地区4月15日停止供暖,温度仍然不高,22 第4章讨论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发生心、脑梗死。另外昼夜温差较大,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皮肤内脏小血管都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好发脑出血。因此在天气发生变化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尽量减少情绪波动,严格控制三高,积极治疗心脏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从就诊月份分布上来看,急诊就诊患者在各月的分布较为均匀。这与范桂敏[30]结果相吻合。危重患者平均每月就诊448.16例,2、3、4月份为该院危重患者就诊的相对高峰期,就诊量为1785例,占总就诊量的33.2%;8月份共计258例,危重患者就诊量最少,占4.8%。范桂敏[30]对山东省立医院急诊科2010年至2011年5540例危重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急诊就诊的危重患者中,1月份患者量最多,4月份患者量最少。华丽等[49]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急诊科8821例危重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12月份、1月份、3月份和6-7月份为患者就诊的相对高峰期,11月份患者量最少。与本研究结果都不尽相同。六大重点疾病就诊患者除了严重创伤和重度颅脑外伤在一年各月份分布较为均匀外,其余病种患者就诊人数主要集中在一月到五月份。张静[35]等对新疆石河子市综合医院急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严重创伤和颅脑损伤患者多集中在于5-8月份,而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人数主要集中在11、12、1、2月份。与本研究结果部分吻合。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危重患者和六大重点疾病患者在2、3、4月份出现就诊相对高峰期,一方面与此时段气温低且不稳定有关,容易诱发疾病;另外一方面与2015年的2、3月份恰逢我国多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等)有关,饮酒过量、饮食过于油腻以及社会活动增加(走亲访友)容易诱发疾病。从就诊24小时分布上来看,患者就诊时间分布不均衡。就诊病例从5:00开始增加,8:00达到全天就诊高峰;13:00-20:00就诊患者数量较为平稳;全天1:00-5:00处于全天就诊患者最少时段。王兴蕾[29]对山东省某医院急诊科2010年至2014年这5年期间284466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每天8:00急诊就诊病人开始增加,20:00为全天就诊高峰,逐渐回落至24:00,凌晨6:00就诊人数最少。本研究结果除了达高峰时间外,其余与王兴蕾[2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危重患者就诊主要集中在7:00-20:00,8:00-9:00就诊量最多,为825例(占15.3%)。23 第4章讨论孔德霞[32]对杭州市5250例危重病患者分析表明,就诊时间集中在7:00至次日凌晨1:00,其中21:00-22:00的接诊量为最高时间段。与本研究达高峰时间的结果不同,但就诊集中时间基本吻合。六大重点疾病就诊在24小时的时间段分布中,急诊就诊患者主要集中于7:00-19:00。张静等[35]对新疆石大一附院急诊内、外科从2011年至2013年3年期间就诊的11605例六大重点病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严重创伤和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间多在8:00~18:00之间,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就诊时间多集中在夜间,这与本研究结果恰好相反。根据以上可知本院急诊科室每天8:00是患者量最多的时间,分析原因如下:①我院医务人员相对缺乏,常规门诊的开诊时间不准时,而且大多数患者选择上午就诊;②在上班的高峰期间,人及交通车辆増加,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使外伤患者增加;③在上班的高峰期间,公共汽车人较多,空气流通减少,容易引起情绪激动,导致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基础病的人发生急性发作。以上研究提示医院可根据急诊患者就诊时间分布特征,在就诊量较多的时间段适当増加医护人员的数量,做好抢救设备的检查和调配工作,保障仪器性能正常,适当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50],在分诊台安排经验丰富的分诊护士,加快分诊速度,及时清理抢救室滞留患者,防止出现急诊室堵塞[51],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和救治工作的正常运行,防止医疗纠纷发生。尽量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调休,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4.3急诊就诊患者的病种分布特征急诊就诊患者共17346例,按就诊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急诊普通病例和急诊危重病例两类。其中普通病例11968例(占69.0%),危重病例5378例(占31.0%)。范桂敏[30]对山东省立医院急诊科2010年至2011年这2年期间120717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表明,2年共计接诊危重病病种患者5540例,占全部急诊总人数的0.46%。范桂敏[30]的研究结果远远低于本研究,说明该地区危重患者比例比较高。提示可能与该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低下有关。17346例急诊就诊患者,按就诊疾病谱共分为六类,主要以外伤患者(4584例,占26.4%)、脑血管疾病(3510例,占20.2%)及消化系统疾病(3230例,24 第4章讨论占18.6%)为主。六大重点疾病患者严重创伤就诊病例排列第二。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疾病中,以外伤病人最多,为2291例,占危重病人总数的42.6%;严重创伤(249例,占六大重点疾病的44.3%)。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外伤成为该院的首要关注问题。唐锐先等[52]对29637例急诊病例研究表明,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这五类病种占全部病种的81.61%,其中创伤占31.39%,居首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创伤己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受伤患者情况多较为复杂,病情较为严重,致残率及致死率都较高,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命安全以及家庭的稳定[53]。外伤患者就诊量较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运输车辆和私家车辆都不断增加,且新的交通规则出现之前的驾驶证考试内容不够完善,使新手上路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从而造成意外伤害;由于工厂车间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工地施工建设的安全措施不到位,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空作业均可造成意外伤害。本研究还发现,急性脑卒中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和六大重点疾病的就诊患者中居首位。虽然脑卒中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但年轻化趋势明显。目前研究认为凡是年龄小于45岁人群发生的脑卒中都称为青年脑卒中[54],本次调查发现该院青年脑卒中的就诊率为10.4%,明显高于2003年张微微[55]调查的9.77%。急性脑卒中危害较为严重且复发率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随复发次数增加而升高[56]。脑卒中疾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家庭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喝酒、吸烟、糖尿病[57]。另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也可能进一步加快脑卒中的年轻化趋势。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长期大量摄入含高热量、高脂、高胆固醇和高盐和含咖啡因多的食物,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58,59],这都促使了三高人群的年轻化。三高患者的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率降低,而三高危险因素在青年人群中的普遍提前促使青年脑卒中患病数量增加[60]。近年来引起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数量、性质及形式上都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使青年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表现形式也都随之发生变化[61,62]。因此,社会应该注重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并进行有效干预,这些举措对降低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3]。25 第4章讨论4.4急诊就诊患者转归分布特征患者转归分为留观、入院和离院和死亡四类,急诊患者转归离院病例最多,达15115例,占87.1%;死亡病例53例,占0.3%,居最少。王兴蕾[29]对山东省某医院急诊科2010年至2014年这5年期间就诊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就诊病例总数284466例,急诊患者转归离院病例最多,达152748例,占53.7%;死亡病例1227例,占0.43%,居最少。死亡病例占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但唐锐先等[52]在对急诊患者研究与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急诊患者死亡病例占1.71%。方英等[64]在对2014年简阳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急诊患者死亡病例占3.58%。都远远高于本研究结果。从患者病情与转归上来看,死亡病例共53人,危重患者死亡46例,危重患者死亡率是普通患者的6.5倍,明显高于普通患者,说明患者病情影响临床转归,应及时抢救危重患者,降低就诊患者的死亡率。疾病按疾病谱分类,本次研究患者的死亡病例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占死亡例数39.6%。李小宇等[65]在对550例死[66]亡病例分析发现循环系统死亡为11.8%。陈淑涛对延边地区3008例急诊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占17.0%。以上两个研究的死亡构成明显低于本研究结果,说明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本地区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从患者的转归和疾病分级来看,患者的病情分级影响临床转归。17004例急诊患者,一级患者125例,死亡48例(占38.4%),占死亡总人数的90.6%[67](48/53*100%);四级患者16870例,死亡5例(占0.1%)。黄雪丽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就诊患者研究发现,1640名患者中,其中四级患者919例,占56.0%,居最多;四级患者中死亡1例,临床转归以非死亡为主;死亡患者共13例,一级患者5例,二级患者5例,因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死亡数量较少,故将一级和二级患者合并,占死亡例数76.9%。黄雪丽[67]研究的急诊就诊患者的病情较重但临床转归明显好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能与北京的医疗水平较高有关。综上提示,应针对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疾病构成和转归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尽最大可能去改善患者的转归及预后。26 第5章结论第5章结论1.2015年该院急诊科急诊就诊患者共17346例(人次),以男性就诊患者为主,患者就诊年龄段集中在中老年,春秋两季和8:00-9:00是该院急诊科接诊患者高峰期。2.外伤和心血管疾病就诊病例较多,其病情多较为严重、临床转归效果较差,应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救治成功率,将疾病的社会负担降到最低。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陆一鸣,叶静.如何推动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01):1-5.[2]SouthgateJL,RupareliaP,PhillipsS.Theacutemedicine-specialtyinterface:experienceinalargeteachinghospital[J].Acutemedicine,2010,10(2):85-88.[3]关秉贤.急诊医学概况、进展和展望[J].中国医师杂志,2003,(03):289-290.[4]景炳文,主编.急诊、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1995:1.[5]廖晓星.《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引发的思考[A].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0.[6]相海泉.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11):34-35.[7]谭光林,李东.开启急诊医学精准治疗新时代[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06):743-744.[8]胡海,胥伶杰,曹钰.展望急诊医学的大数据时代[J/OL].华西医学,2015,30(06):1001-1002.[9]周亚雄,潘成,曹钰.甄急救危,精细管理——急诊医学未来的展望[J].华西医学,2013,28(9):1323-1324.[10]BieseKJ,RobertsE,LamantiaM,etal.Busby-WhiteheadJEffectofaGeriatricCurriculumonEmergencyMedicineResidentAttitudes,Knowledge,andDecision-making[J].AcadEmergMed,2011,18(S2):S92-96.[11]闫新明,霍晋.山西省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03-1304.[12]NugusP,HoldgateA,FryM,etal.Workpressureandpatientflowmanagementintheemergencydepartment:findingsfromanethnographicstudy[J].AcadEmergMed,2011,18(10):1045-1052.[13]瞿丽娟.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15.[14]李春盛.重视急诊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28 参考文献13(11):727-728.[15]赵开东,张成功.张掖市医院59719例急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167-168.[16]张爱莲,宛翠秀,张凤琴.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和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02):4-5.[17]郭淑军,谢素美,石丹琴.深圳盐田区不同季节急诊患者病种分析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63-64.[18]王亮,刘志峰,彭相文,等.黑龙江省20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68-69.[19]ForeroR,McCarthyS,KalmanK.Accessblockandemergencydepartmentovercrowing[J].CritCare,2011,15(2):216.[20]党珍,林兴凤,李秋娥,等.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03:198-201.[21]MorrisZS,BoyleA,BeniukK,etal.Emergencydepartmentcrowding:towardsanagendaforevidence-basedintervention[J].EmergMedJ,2012,29(6):460-466.[22]徐腾达,徐军,吉视,等.急诊科拥挤度变化规律研究屋夜节律和节假日效应[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0):1027-1031.[23]王群,孙四平.人力资源调配在缓解急诊科拥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5):110-111.[24]李丽彤,姚汉玲.26745例急诊内科就诊病谱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5):351-352.[25]陶惠明,冷巧云,汪传文,等.18613例急诊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构成[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3,04:32-36.[26]吕玮.晋城矿区2004-2009年急诊疾病谱变化特征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27]张廷源,寿松涛.我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1:8-11.[28]敖其,沈开金,列才华,等.新疆地区21965例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1,03:203-205.[29]王兴蕾.2010-2014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济南:29 参考文献山东大学,2015.[30]范桂敏.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31]耿贯一.流行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5.[32]孔德霞.杭州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危重症疾病谱[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33]郑跃,周建芳,刑利锋.急诊危重症疾病谱规律研究与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51-1252.[34]周莉,王哓燕.危重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析[J].贵州医药,2012,36(3):260-261.[35]张静,朱美意.新疆石河子市综合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农垦医学,2016,38(06):543-547.[36]刘畅,孙宏,申捷,等.39865例急诊外科就诊病历的疾病谱构成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8):1283-1284.[37]TangN,SteinJ,HsiaRY,etal.TrendsandcharacteristicsofUSemergencydepartmentvisits,1997-2007[J].JAMA,2010,304(6):664-670.[38]RogersFJ.Theclinicalspectrumofacutecoronarysyndromes[J].JamOsteopathAsspc.2000,100(11):1-7.[39]LindaF,MeCraig.Nationalhospitalambulatorymedicalcaresurvey:2002emergencydepartmentsummary[J].AdvaticeDatefromVitalandHealthStatistics.2002,5(25):1-32.[40]NiskaR,BhuiyaF,XuJ.NationalHospitalAmbulatoryMedicalCareSurvey:2007emergencydepartmentsummary[J].NatlHealthStatReport.2010,6(26):1-31.[41]尹林.关于日本急救医疗的考察报告.中国急救医学,1999,19(8):507[42]王思明,马小驹.从法国院前急救现状谈我国院前急救医学的发展.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6):335[4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郭星君,滕倩倩,周丽敏.13084例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5,01:57-58.30 参考文献[45]龚峰,张晓调,陈显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相关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4):800-803.[46]李新利,李华.5661例脑卒中发病的季节规律及防治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135-136.[47]吴丹羽.乌鲁木齐地区气象因素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7.[48]周跃姣,陈辉,王佩瑶,等.976例院前急救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21):2676-2677.[49]华丽,罗梁贤,叶剑鸿,等.急诊危重病例8821例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08):917-920.[50]王荣欣,秦俭,魏试.急诊就诊患者规律分析的[J].重庆医学,2009,6(38):1541-1543.[51]崔宏冰,姬悠然,张宝胜,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患者流量和拥挤程度的调查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8:13-15.[52]唐锐先,王秀洁.急诊疾病谱规律研究与分析(附30144病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10):901-904.[53]张玉勤,金哗,陈続霞,等.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与护理干预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7:3063-3065.[54]KittnerSJ.Strokeintheyong:comingofage[J].Neurology,2002,59(1):6-7.[55]张微微,张茁,朱光明,等.青年脑卒中2359例发病相关因素调查[J].华北国防医药,2003,(05):308-310.[56]金明,何益民.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国基层医药,2003,(04):55-56.[57]肖燕,赵世刚.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S8):67-69.[58]ChongJY,SaccoRL.Epidemiologyofstrokeinyoungaduls,race/ethnicdiffierences[J].JThrombThrombolysis,200520(2):77-83.[59]彭俊阳,韩英博,姚建华.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02):338-340.[60]张皓,崔利华,张小年.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1 参考文献2003,(04):55-56.[61]方登富,张波,张运伟.152例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6):2662-2664.[62]高效美.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11):1003-1004.[63]贺兴友,汪波,顾杰,等.165例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39.[64]方英,唐晓军,何晓玲,等.2014年简阳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05):120-122.[65]李小宇,李亚林,秦俭,孙长饴,梁萧.4349例急诊抢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8,(10):950-952.[66]陈淑涛.延边地区3008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14.[67]黄雪丽.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效度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32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姓名:范希超性别:男出生日期:1972年12月5日民族:汉族出生地:黑龙江省嫩江县学位:学士学位学历:本科工作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职称职务:主治医师33 致谢致谢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尊敬的导师寇长贵副教授,感谢寇老师三年来本着正直、诚实的观念对我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导。感谢各位专家对我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审。感谢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体老师和同学给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怀、理解和支持,使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