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

ID:75410876

大小:5.64 MB

页数:90页

时间:2023-02-16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1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2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3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4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5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6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7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8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9页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单位代码10635学号112013325001723硕士学位论文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论文作者:黄生钱指导教师:秦华教授学科专业:风景园林学研究方向: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与景观规划提交论文日期:2016年5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6年5月27日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中国重庆2016年05月 MASTER’SDEGREETHESISStudyon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Candidate:HuangShengqianSupervisor:ProfessorQinHuaMajor:LandscapeArchitectureDirection:PlantDesignandLandscapePlanningCOLLEGE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ARCHITECTUR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CHINA2016 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限至年月止)。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1章绪论......................................................................................................................51.1课题研究背景.........................................................................................................51.1.1社会背景..........................................................................................................51.1.2科研背景..........................................................................................................5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1.3相关概念阐述.........................................................................................................61.3.1山地城市..........................................................................................................61.3.2城市滨水区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71.3.3体验与景观体验..............................................................................................81.4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1城市滨水区景观研究现状............................................................................111.4.2景观体验设计研究现状................................................................................121.4.3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现状................................................................131.5研究内容...............................................................................................................141.6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6.1研究方法........................................................................................................141.6.2技术路线........................................................................................................15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172.1功能复杂性...........................................................................................................172.1.1自然生态功能................................................................................................172.1.2城市文化功能................................................................................................182.1.3空间活动功能................................................................................................202.2空间立体性...........................................................................................................212.2.1公园临城界面................................................................................................222.2.2公园临水界面................................................................................................222.3视觉多维性...........................................................................................................2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1从外部看公园整体风貌................................................................................242.3.2从内部感受场地空间特质............................................................................252.4季节性景观...........................................................................................................262.4.1季节性水域变动............................................................................................272.4.2植被的季相变化............................................................................................292.4.3季节性活动倾向............................................................................................292.5小结.......................................................................................................................30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313.1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类型.......................................................................................313.1.1按体验主体分类............................................................................................313.1.2按景观客体分类............................................................................................323.2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特点.......................................................................................353.2.1情境主题性....................................................................................................353.2.2参与互动性....................................................................................................363.2.3空间场所性....................................................................................................373.2.4回忆想象性.....................................................................................................373.3城市公园景观体验构成.......................................................................................383.3.1体验行为的诱发............................................................................................393.3.2景观活动的参与............................................................................................403.3.3景观意蕴的领悟............................................................................................413.4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内容...............................................................................423.4.1吸引能力........................................................................................................423.4.2参与支持........................................................................................................433.4.3情感认同........................................................................................................443.5小结.......................................................................................................................45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474.1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474.1.1题材的选择....................................................................................................484.1.2素材的组织....................................................................................................50 目录4.1.3景观的命名....................................................................................................514.2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514.2.1多种功能活动混合........................................................................................524.2.2多样空间形态混合........................................................................................534.2.3多重感官体验混合........................................................................................544.3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554.3.1横向连续体验................................................................................................554.3.2纵向连续体验................................................................................................574.3.3游览路径组织................................................................................................604.4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604.4.1季节性水域景观凸显....................................................................................604.4.2陆域植物季相的突出....................................................................................614.4.3景观功能的灵活使用....................................................................................624.4.4零距离接触的动态变化................................................................................634.5小结.......................................................................................................................64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655.1项目概况...............................................................................................................655.2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655.2.1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655.2.2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695.2.3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725.2.4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765.3小结.......................................................................................................................79第6章总结与展望........................................................................................................816.1研究总结...............................................................................................................816.2研究展望...............................................................................................................81参考文献........................................................................................................................83致谢...............................................................................................................................87参加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89 摘要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黄生钱指导教师:秦华教授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营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山地城市滨水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质的风景资源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滨水区的景观营建成为山地城市建设的重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作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的一种特定类型,是山地城市居民亲近自然最宝贵的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设计研究是一种必然趋势。加之,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设计的普通应对提出了思考,如何整合山水景观资源,营造一个符合当下人生活理念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成为本文研究的突破口。本文以体验设计为切入点,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殊性出发,研究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梳理相关基础理论,并通过深入实地踏勘与调研,归纳提取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包括功能复杂性、空间立体性、视觉多维性、季节性景观四个方面内容。然后,从城市公园的角度对景观体验设计的研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包含了景观体验的类型、特点以及构成,并初步确立了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内容,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必要的前期理论支撑。在确立了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内容下,结合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提出针对性的体验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了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以及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四个方面内容。最后,结合重庆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项目实践,对上文提出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予以例证,理论结合实践,为今后类似公园的景观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关键词: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滨江景观;体验设计I AbstractStudyon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Candidate:HuangShengqianSupervisor:ProfessorQinHuaAbstractWithOurcountryintheprocessofrapidurbanization,urbanwaterfrontlandscapeconstruction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urbanenvironmentconstruction.Becauseofitsuniquegeographicallocation,magnificentlandscaperesourcesandabundantculturalconnotation,themountaincitywaterfrontareahasbecomethecoreoflandscapeconstructiontoenhancetheimageofthecityandimprovingresidents’lives.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inmountainouscityisaspecifictypeofspace,andalsothemostvaluablepublicspacesformountaincitypeopletoembracenature.Therefore,theresearchofhowlandscape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isdesignedhasbecomeaninevitabletrend.Additionally,withtheExperience-Economyeracoming,proposedconsiderationsaboutgeneralrespondingtoRiversideParkCityMountainlandscapedesign,andhowtointegratelandscaperesourcesandcreateaphilosophyoflifefittingnowadaysperson’srequirementabout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wasabreakthroughinthispaper.Takingexperiencedesignasastartingpoint,thispaperstudieson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strategy,whichisbasedontheparticularityofthelandscape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Firstly,throughalargenumberofrelatedbasictheoriesliteraturereading,andthroughin-depthfieldreconnaissanceandsurvey,abstractedthelandscapecharacteristics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includingfouraspectscontents,whicharefunctionalcomplexity,spatialstereo,multidimensionalvisual,seasonallandscape.Thenfromthepointofviewofcityparkstoin-depthstudyontheoreticalbasisfordesignoflandscapeexperience,containsthetypes,characteristicsandconstitute.Moreover,preliminaryestablishmentoftheurbanpark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goalandcontent,forpark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strategieswereproposed,providesanecessarypretheoreticalsupport.Underthegoalofestablishingtheurbanpark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combinedwiththelandscapecharacteristics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thisIII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ark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strategiesareputforward.Mainlyincludescharacteristicthemeexperiencedesignstrategyisbasedonthecomplexfunctions,multivariatemixedexperiencedesignstrategybasedonthethree-dimensionalspace,bidirectionalcontinuousexperiencedesignstrategyisbasedonthemultidimensionalvisualanddynamicsexperiencedesignstrategybasedontheseasonallandscapefouraspects.Finally,combinedwithChongqingJinhaiwanPark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asapracticeproject,tobeexamplestoverifytheabove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strategies,combiningtheorywithpractice,providesometheoreticalbasisandpracticalreferenceforthefuturesimilartotheparklandscapeconstruction.Keywords:mountaincity;riversidepark;riverside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IV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1.1.1社会背景从古到今,人类傍水而居、逐水而迁,滨水地带凝聚了人类文明的智慧精髓,以它特有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城市中极具历史文化传承性和滨水自然吸引力的特殊区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地带也经历着类似城市的开发——破坏与保护——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滨水地带以它多样的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多变的景观信息以及自然有趣的亲水空间,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市民的生活观念,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逐步改善。特别是在我国的山地城市,滨水地带的独特地形和丰富人文内涵,铸就了山地别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自然与人文的独特交织,吸引着广大市民前往。尤其在近几年,城市滨水地带成为山地城市变革与转型的重要建设区域,如何利用滨水地带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生态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气息,建构出依山傍水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与此同时,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理念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传统的程式化生活模式逐步转换为寻求个性化或私人定制式的独特体验。人们开始关注使用对象的独特个性和自己的特殊需求,并愿意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感受成为评判使用对象价值的重要标准,对象的独特个性成为满足个人的特殊需求。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作为山地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的人们对其景观环境使用的一种体验。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如何整合现有的景观资源,满足当下人们的体验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山地城市滨江景观公园,是一种必然趋势。1.1.2科研背景从国内现有研究来看,对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的特定类型研究较少,而且由于山地的特殊地理特征和城市滨水区位,给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山地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加之设计者的认知局限性和偏好,使得大多数景观设计,或只侧重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或过多的谈山地滨水生态环境保护。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下,造成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环境要么大量的工程实体,要么一片荒芜。前者因工程实体存在,造成原生环境破坏,同时缺乏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考虑,导致景观体验感受普遍较差;后者,由于缺乏对山地滨水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有景不能赏、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人无处游的局面,仍然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因此,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建构满足生态、生活需求的山地城市滨水特色景观公园,对山地城市的滨水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科研价值。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分析,结合相关案例研究以及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提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对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以及深入实地的勘察与调研,总结归纳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特质景观结合基本理论,提出针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体验设计策略,为今后类似滨江公园的景观建设或相关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2)现实意义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建设正成为山地城市建设与开发的新一轮热点,主要表现为新城的滨江公园开发建设和老城滨江公园的活力改造。本文以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为平台,以体验设计为切入点,通过主体的体验感知来挖掘山地城市滨江景观的内涵与特色,在微观上有利于改善山地城市滨水生活品质,增进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宏观上有利于山地城市、滨水自然以及城市生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1.3相关概念阐述1.3.1山地城市山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许多山的统称,它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从建筑学上来看,卢济威教授认为“山地”既包括地理学上的含义,即是山、丘陵、高原的综合;又包括非地理学上的含义,是指地形起伏变化大,但不一定在山区的建筑用地”[2]。从城市形态学上来看,苏联学者B.P.克罗基乌斯在《城市与地形》中,认为在多山或丘陵地形区域内的城市,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并将城市规划范围内从50%以上及25%~50%复杂地貌城市定义为建在复杂地形条件上的城市[3]。他所指的山地城市,主要是以城市形态特征为起点,其体现的是城市景观与形态特征有别于平原城市。6 第1章绪论本文研究的山地城市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城市选址并修建于山坡或丘陵等复杂地形上,城市各项使用功能均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进行组织,构成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如著名山城重庆、四川的攀枝花、贵州的遵义等。1.3.2城市滨水区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城市滨水区(UrbanWaterfront)从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为:“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它由陆域、水际线与水域三部分构成[4]。而城市滨水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便在于构成城市滨水区的水域及陆域所呈现出的形态、功能、性质以及两者交接关系的丰富多变。不同的水域与陆域的排列组合,便形成了城市滨水区的多样化类型。因此,图1-1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与城市滨水区关系Fig.1-1Therelationofriversideparkandurban可以根据各构成部分的不同类型进waterfrontinmountainouscity行划分的。比如根据陆域地形的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同,划分为平原城市类、山地城市类、岛屿城市类;根据滨水水域类型,划分为滨江滨河类、滨海类、滨湖类、溪流沟渠等小型水系等。其中滨江滨河类是我国最主要的城市滨水区类型,我国大部分内陆城市的形成和发育与江河的水路运输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而山地城市滨江区是城市滨水区中一种特定空间类型,即陆域类型为山地城市类,水域类型为滨江类。滨江公园作为山图1-2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位置关系示意Fig.1-2Locationofriversideparkinmountainouscity地城市滨江区的重要公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共开放空间,是又一种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定空间形态,他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如图1-1。所以,本文研究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是基于“山地城市”、“城市滨江”“公园绿地”三个概念下的特殊空间形态。从类型学范畴来讲,山地是地貌描述,“滨江”是区位描述,公园是性质描述,三者共同构成它的环境描述。由此,本文可以定义: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就是处于山地地理特征下的城市与江水相邻区域,供公众开展游览、健身、休闲、亲水以及文化娱乐等公共活动的公园绿地(见图1-2)。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由于担负着山地城市的复杂活动和多种功能,是山地城市滨水生态、文化和生活的重要载体[5]。它具有如下要点:①位于城市与江水之间,受城市生活和季节性水域变动的共同影响;②是改善城市滨水生态、生活及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间节点;③包含了山地城市经济、生态、文化、美学等多种土地使用目标,是随城市建设发展而动态变化的。1.3.3体验与景观体验体验(Experience)的词源来自拉丁语的Experior,一般指非理性的或者由感官感知得来的信息。在中文辞海中给出的解释是“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它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在参与中认识事物,即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是通过亲身参与获得的经验,强调收获性。但它又不同于经历与经验:经历,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识或体会的方式,其收获的结果就是经验;而经验,一般指向人的生物性或社会性的阅历,主要是指一些知识或常识。在现实的经历过程中,人们除了可以获得知识图1-3经历、经验、体验关系示意和常识外,还可以获得某种感受。Fig1-3Therelationofthreeconcepts图片来源:改绘自余洋《景观体验研究》这种感受常常在人们记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对主体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感受我们称之为体验。8 第1章绪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体验和经验均是从经历过程中派生和拆解出来的两个结果,其中经验是客观的,而体验是主观的(见图1-3)。景观体验论者认为,让人获得深刻体验的景观,需要对已有经验的描述进行突破,这样才能让经验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到体验的范畴中来[5]。如在圣·加勒的主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利用纯红色的橡胶建造了一个红色室外公共客厅,如图1-4。红色的地面、桌椅等被同一材质包裹,城市休闲区、步行区和交通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传统的公共空间形象被颠覆,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便获得一种超乎想象的体验。图1-4圣·加勒的“红色客厅”主题城市公共空间Fig.1-4.DerRaiffeisen’surbanpublicspace—“LivingRoom”图片来源:网络收集景观体验还具有情境主题性的特点,它从人的主体角度出发,将一系列的体验感受进行串联,形成带有故事情节的过程性事件。比如德国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见图1-5),历史上诸多的哲学家和诗人在这里的散步与思考,比如黑格尔、歌德舒曼等。目前。这里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天堂。一方面,是由于这里风景优美,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亲近自然的美妙享受。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这里追思前人的足迹,实现内心世界的升华,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独特体验(见图1-6)。图1-5德国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Fig.1-5Thephilosopher'spathinHeidelberg,Germany图片来源:网络收集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6德国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景观体验过程分析Fig.1-6.Analysisoflandscapeexperienceabout“thePhilosopherPath”图片来源:余洋《景观体验研究》另外,关于体验的相关概念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有所差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说,如表1-1。表1-1不同研究领域关于体验的解说Table1-1Interpretationofexperienceindifferentareasofresearch主要代表人物核心观点研究领域[6[7]狄尔泰体验是生命的内容和本质生命哲学[8]伽达默尔体验是欣赏式的理解诠释学[9]胡塞尔体验是认识的一种意向关系现象学[10]雷可夫、詹森知觉体验是思维和心智活动的源头体验哲学[11]柏格森体验是心智对对象的直觉直觉主义哲学[12]海德格尔体验是“思”存在的前提存在主义哲学[13]刘惊铎体验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教育学[14]哈里森、斯本兹体验是参与者活动及反应的总和旅游学[15]詹姆斯·吉尔摩和派恩二体验是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经济学世表格来源:作者结合相关资料自制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由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研究领域赋予了体验不同含义,它的内涵也远远比它的一般概念要丰富得多。这些含义,在景观体验设计过程中均以不同的现象表现出来。10 第1章绪论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景观体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含了人、体验与景观三者的关系:体验是方式或途径,人是体验的主体,景观是体验的客体。表现为主体的人对景观认知、审美的一种方式或途径。相对于传统的单一视觉审美,景观体验更注重人的参与性,即除视觉以外还包括嗅觉、触觉、听觉、行为以及思考、联想等内心活动的参与。人们对景观的体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的体验感知和活动参与,是获得景观感受的途径,而景观体验设计的目的就是鼓励人们参与并融入景观环境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得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感受。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中,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如何挖掘公园的景观特色,创造性的使人们参与并融入其中,在满足生态、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美好的体验感受。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城市滨水区景观研究现状关于城市滨水区景观研究与实践国外开始较早,主要从十九世纪后半叶欧美等国家就着手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其中较著名的是在1988年由霍伊尔等人主编的《滨水区更新》一书,该书对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重点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驱动因素和内部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在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滨水区开发的案例,包括多伦多、鹿特丹、曼切斯特和香港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开发案例。在书中还对北美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16]。另外一部著作是由威尼斯“全球水上城市中心”机构在1993年主编的《城市滨水空间——水上城市开发的全新领域》,它对城市滨江区的景观规划建设也较有影响力。其中威尼斯“全球水上城市中心”机构还为全球的滨水城市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方便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学术活动开展,被称为[17]“滨水空间规划师言论荟萃”。此外,很多关于滨水区案例研究的著作也相继出现,比如《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案例》,它由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办的“滨水区中心”机构,在北美、欧洲、澳洲和东亚范围内选择19个详细项[18]目、91个相关案例出版而成的。另外,在亚洲最著名的是由日本土木学会主编的《滨水景观设计》,该书以城市河流、滨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实例,对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空间规划设计、重点地区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从景观设计的要素、设计手段、生态环境以及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滨水景观设计进行全面研究[19],是一部具有较强实际参考价值的滨水景观设计著作。在国内由于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快速发展和规划设计学科的进步,对城市滨水区的相关研究也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较突出的有刘滨谊等所著的《城市滨水区1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观规划设计》,该书从多个层面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做了解释,认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以人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并注重人的环境行为特征和活动规律应用,以文化和心理等要素来引导人对城市滨水景观的体验需求[20]。相关的论文文献研究也较多,且大部分集中在滨水护岸与亲水性设计方面。如张谊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满足人的视觉及心理需求出发,对城市水景中生态驳岸设计处理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自然原型、自然型以及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三[21]种(2003);刘滨谊、周江以生态、河流动力学、景观及游憩等四个角度对护岸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提升、结构安全稳定、视觉景观美化和亲水可游等内容进行[22]综合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对策(2004);盛起从环境特征和人的使用心理上,分析了影响城市滨河绿地亲水性实现的因素,并结合城市滨河绿地的不同分[23]类,对不同绿地的亲水性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方法(2009)。关于山地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研究也较多,主要集中西南片区,内容涉及到城市、空间等多个层面。如郑瑜分析了西南地区山地城市滨水区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该地带滨水区规划的设计思路,对当下山地城市滨水区规划具有参考价[24]值(2004);邓节对重庆典型山地滨水城市的滨水区进行现状分析,在生态系[25]统、两江保护、滨水区绿化带等层面提出对策(2006);陈静、杨承炜依据生态城市理论、当代的景观设计学原理,基于对山地滨水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建[26]构,制定了关于规划山地城市沿江地带景观的一些策略(2008);刘玥玮重点[27]分析了重庆山地城市滨水休闲空间人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策略(2010);李毅针对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的城市设计研究,确立了相关控制性原则,并提出适应山地城市滨江区的功能复合开发、垂直空间体系设计、公共服务[28]设施规划、旅游设施规划、多元交通与可持续滨江道路设计等设计策略(2012);张万钦通过分析山地城市滨江景观的空间职能、季节性水位变化、游览视角以及活动功能等动态特征,并提出从系统和空间两个层面上应对动态特征[29]的设计策略(2015)。1.4.2景观体验设计研究现状体验较早的出现在心理学领域,其中较有名的是《体验心理学》,在书中原苏联学者Φ.Ε.瓦西留克提出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活动,主要为适应威胁性的生[30]活情境。但从情绪心理学上,许多学者则认为个人的内心感受不是单一的视听[31]作用,而是多种感官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共同效应,是主体对客体的整体把握。另外,体验还常出现于建筑学领域,比较突出的是拉斯姆森(S.E.Rasmussen)的《建筑体验》,他认为对建筑实体和空间形态的体验,有利于延续和增加场所[32]的活力。此外,诺伯格·舒尔兹(Norherg.Schulz)在《存在·空间·建筑》与12 第1章绪论《场所精神》中,从现象学的角度解释了建筑与空间体验的关系,他认为“存在空间”、“场所精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验结果,这种集体无意识主要来源[33]于文化因子作用。体验真正与景观发生直接联系还是在约翰·O·西蒙兹(JohnOrmsbeeSimonds)的《景观设计学》中,他认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首先是确定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的[34]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此外,由美国学者所著的《景观体验》较有影响,在书中,卡尔文建立了景观的内在体验和外在形式之间清晰的关系,并认为景观与建筑在对环境的建构有着本质的差别,建筑一般是基于结构性的静态材料构筑环境,而景观通常是运用开放的、室外的、动态变化的材料建构环境。关于景观的体验设计,李开然与央·瓦斯查通过对大量的中国传统景观实例研究,总结出传统的组景序列体验模式不仅仅是单一视觉直接反应的结果,同时也是历史背景直接相关的景观体验,并强调了多种感官参与对景观体验设计的重要性[35](2009)。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余洋博士在其学位论文《景观体验研究》中较完整的建构了景观体验理论体系,并在景观体验的个体感知和社会认同双重标准下,提出景观体验场景以感知为媒介、以主题为手段、以认同为标准的塑造原则,以及参与互动、介质融入、艺术转换的塑造策略。此外,李珊也通过景观体验式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景观体验式设计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五感设计内容以及轻微刺激、感受自然、便于理解、保留要素特征的景观体验式设计手段[36](2014)。1.4.3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城市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总结设计对策。如杨麟以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结合实地调查,解析使用者在城市公园中各种体验空间感受,并提出了通过设计元素来营造体验场所和活动的设计对策,认为城市公园可以通过配置多样化功能和参与性的方式,让人们获得丰富的体验[37](2006)。而吴越则根据城市公园的功能及公园中的人的行为需求,提出了城市公园体验式景观设计要素,并结合实例提出对应要素的设计方法[38](2011)。二是针对城市公园中某一特定公园或空间类型进行研究。比如对主题公园体验性项目的类型、特点等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主题公园体验性项目设计的原则、表达途径与设计思路等基本策略[39](黎莎,2010);对城市森林公园中森林、地文、水文、天象、人文为主体的景观资源进行详尽调查,并提出1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森林公园体验化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40](尚聪,2012);对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运动休闲性、科普教育性等的独特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体验时代下运动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具体方法[41](常文敏,2012);对北京园博园景观体验式设计受欢迎程度的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体验式造园要素分析及体验式设计原则[42](李春梅,2014);对城市滨水区的小尺度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于体验性的城市滨水区小尺度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以及具体方法[43](2014)。1.5研究内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涉及景观学、体验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生态学等交叉学科,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1)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课题定位及相关理论依据的梳理。(2)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及实地踏勘与调研,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进行分析。(3)从城市公园的角度对景观体验设计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公园景观体验的类型、特点、构成以及设计内容。(4)针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结合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研究,提出适应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策略。(5)将上文提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于重庆金海湾公园景观设计中,理论结合实践,以探讨设计策略适用性并进行反思。1.6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1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查阅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和景观体验设计相关论著及文献,对其进行梳理与归纳。同时通过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为该课题所涉及景观体验设计策略,提供借鉴参考。本文主要借助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研究资料。(2)实地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进行实地勘察调研,主要是调研范围是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区域,通过记录、拍照的方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3)归纳总结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对实地调研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二是通过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14 第1章绪论的相关理论及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类型、特点、构成以及设计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出适应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策略。(4)实例研究法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研究成果只有在实际项目中才能得到真正检验。因此,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参与的重庆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实例,理论结合实践,以便更好的为类似公园景观体验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1.6.2技术路线图1-7研究技术路线Fig.1-7Technicalrouteofresearch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5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城市滨江地带与其他城市空间区域相比,具有其独特而丰富的构成要素与特征,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子,使得城市滨江带具有了区别于一般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山地城市滨江地带作为其中的一种特定类型,尤其是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与平原城市相比,使其展现出了诸多除普适特征以外的独特特征。主要表现为:功能复合性、空间立体性、视觉多维性和季节性景观特征。2.1功能复杂性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位于城市自然山水的交界处,既是山的边界又是水的边沿,拥有特殊的生态结构地位、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优越的空间形态[44](见图2-1)。在这些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公园景观在山地城市中承担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可以从自然生态、城市文图2-1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区位示意化、空间活动三方面来分析。Fig.2-1Locationofriversideparkinmountainouscity2.1.1自然生态功能图片来源:网络收集由于受到山地陆域生态系统和滨江水域生态系统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环境的自然原生性较强,同时存在生态敏感性脆弱,易受损伤且不易复原的特点。因此,对公园景观的自然生态功能特征,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公园水域生态系统,尤其是公园近水的生态环境敏感度高,存在滨江消落带。消落带是滨江水陆交错带的一种,其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生态环境因子、生态过程和植物的群落的梯度变化,是较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消落带的植被被看作是滨水江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能够为水生生物和滨水动植物图2-2近水的消落带提供良好的生境以及重要的迁徙廊Fig.2-2Thefluctuatingzone道。同时滨江消落带对陆域的水土流图片来源:作者自摄1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失和城市污染物有较强的缓冲、过滤作用,在保护城市滨水生物多样性、稳定江岸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滨江消落带作为城市滨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重要交换场所,是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和滨水生态活力的重要标志[45](见图2-2)。(2)公园陆域的坡地区域,由于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公园陆域存在较多落差大的陡坡、崖壁(见图2-3)。尤其是陡坡受到降雨、土壤和植被覆盖等多方面的影响,一旦坡地的植被遭到破坏,造成雨水在坡地的集流时间缩短,陆地径流量增大,坡地表土就会被冲刷流失。这样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坡地地表的稳定性下降,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现象。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并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威胁,对城市的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也会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城市环境[46]。(3)公园陆域植被丰富,尤其对存在大片自然原生植被的滨江区域,可以利用现有丰富的自然植被结合地形配置大面积干扰较小的森林式公园绿地,既有利于加强山地城市腹地与滨水区的生态景观联系,又利于打通城市山体与滨江地区的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的生态网络体系。对调节城市微气候,维系水、陆生态系统的交流,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见图2-4)。图2-3崖壁与陡坡图2-4原生自然植被Fig.2-3ThecliffsandsteepslopesFig.2-4.Nativenaturalvegeta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2.1.2城市文化功能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作为山地城市滨江带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公园景观还承载着山地人文的重要属性,对传承山地历史文脉、弘扬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人文属性,源于公园景观本身独特的地理区位——山地城市滨水区。它作为山地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源头,其用地内极有可能蕴藏着大量的历史记忆和人文内涵。例如城市历史传统的建筑、特色的码头及工业文化遗址等(见图2-5)。这些历史记忆和人文内涵,往往就是人们乐此不疲地跨越重重18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障碍跑到滨水地带的目的,即通过感受和发现这些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的价值观念,找寻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图2-5重庆滨江码头文化Fig.2-5WharfcultureofwaterfrontinChongqing图片来源:网络收集由于城市文化是历史发展变化产物,因此在对待城市文化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新生文化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又要考虑于城市新生文化的兼容。因此,在对待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城市文化功能时,我们也要分两个方面的来考虑。(1)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山地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核心地区,例如在重庆的两江四岸地带包含了重庆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渝中半岛的江北城、瓷器口、鱼洞老街等传统巴渝文化代表,南滨路、解放碑、中山四路等为代表的陪都文化,重钢、成渝铁路等现代工业文化代表。这些历史文化的存在,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塑造提供了文化底蕴以及创作源泉。所以,我们需要在设计时对景观文化的历史沿革和演变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充分的挖掘出其所在流域、城市或公园场地本身所具有的历史特色资本,有理有据的塑造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作用的公园景观。(2)对城市新生文化的兼容:城市的新生文化是随时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如重庆的朝天门广场、南滨路、江北城文化中心等为代表产生的滨江现代都市文化。这些新生文化的对于城市发展与进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展现城市与时代的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47]。因此,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塑造中,需要注重对城市历史文化与新生文化的兼容与创新。1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3空间活动功能由于山地城市滨水区地势高差大,坡陡岩高,水流落差大,流量多变,水文状况动态性强等自然特征以及为满足城市交通的各种人工设施的建设干扰,给滨水公共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和亲水性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制约,致使许多山地图2-6重庆主城滨水空间活动类型Fig.2-6Mainactivitytypesofhumaninthe城市滨江公园,与平原城市相比,waterfrontspaceofChongqing图片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自绘滨水活动受限,空间活动类型单一(图2-6)。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受起伏变化的复杂地形与高水位落差的影响,公园可供开展的滨水活动类型较少,多局限于散步与观景等简单游憩活动。以重庆为例,由于地处沟壑峡谷之中,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江湾众多、水流湍急、岸线陡立、可达性与亲水性差,历史上人们对江的使用主要限于航运和两岸之间人员摆渡(见图2-7)。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滨江路的修建,滨水区的可达性得到缓解,在岸边休闲娱乐、欣赏山城夜景,成为了重庆城市特有的休闲方式和认知城市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水岸的功能活动也开始以餐饮、漫步、观景、居住为主,但是能真正提供丰富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仍然匮乏,适应山地城市生态、生产和生活的水岸功能形式尚未展现。因此,如何利用现有高低起伏的复杂地形以及富有活跃性和穿透力的水体,建构一个可供城市居民开展特色多样活动的山地滨水公园,是公园景观体验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48]。(2)受山地城市用地限制因素影响,为满足城市交通,沿滨江区域多建设为大量的高架设施。这些巨型的人工设施给人的活动及公园景观建设带来一定影响,高差几十米的堤岸和桥下空间,使得人群在其中活动时不仅安全得不到保证,心理也得不到良好的空间体验,这进一步促使人群远离滨江区。因此,如何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利用这些高架下的负空间,为城市生活提供一种特殊的空间体验,对拓展山地城市活动空间具有重要作用(见图2-8)。20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图2-7滨江高架设施图2-8滨水岸线陡立Fig2-7.SpaceunderelevatedfacilitiesFig.2-8.Binjiangcliff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资料来源:作者自摄2.2空间立体性山地城市的公园绿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丰富的地形高差变化。山地由于用地坡度变化大、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山体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制约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作为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公园用地同样受到地形的起伏落差影响,但基本朝滨江一侧而形成单向倾斜的坡地。由于公园本身的区位因素,使其受到城市生活和季节性水位涨落的双重影响,公园的景观空间从城市到水域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根据受影响因素的程度,可以划分为临城、临水两个空间界面,而临水界面又可以根据季节性的水位线变化,划分为丰水位、常水位和枯水位界面(见图2-9)。各空间界面的在活动功能、空间形态和物质丰富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图2-9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立体空间示意Fig.2-9Thethree-dimensionalspaceofriversideparkinMountaincity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1公园临城界面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临城界面位于百年洪水位以上,公园用地性质稳定,植被丰富,基本不受季节性水位影响。由于该界面用地紧邻城市,受周边城市生活的影响较大,且该界面作为公园绿地向城市腹地的引申与衔接,其景观建设与公园周边城市生活密切相关。(1)活动功能上:临城界面受周边城市用地性质的影响,比如毗邻城市商业区的滨江公园,临城界面的活动人群主要是以商业办公、购物、聚会等为目的,所以临城界面的功能活动主要为满足商业区拥挤的人流提供空间集散场地,同时可能需要设置相关活动设施为商业购物人群提供娱乐休闲及购物间隙休息的场所。而对于毗邻居住区的城市滨江公园的临城界面,界面活动的人群主要是以休闲、散步、健身等为目的生活性使用,所以,公园界面的功能活动可能主要是提供给周边居民服务的休闲性活动场地或娱乐健身场所。(2)空间形态上:由于该界面位于城市与公园的交界处,往往通过滨江道路与城市相互衔接。因此,该界面基本上是沿滨江道路的人行通道向公园内侧拓展,通过布置少量的活动设施,形成一些零散的休闲场地。同时,由于山地城市公园的临城界面往往位于公园的顶端,距离江水较远,造成亲水性困难,所以临城界面的局部需要设置一些可以直接观江的眺望平台,以方便市民直接观望到江水,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形成视觉联系。在一些用地较平缓的地方,还可能通过局部拓宽形成较明显的入口集散广场或视线开阔的城市阳台景观。(3)物质丰富度上:临城界面由于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同时作为城市滨江公园的主要人流集散场地,相应的服务设施如茶室、水吧、卫生间、坐凳、垃圾箱等会相对偏多。另外在地面的处理上,也会考虑与城市主干道路进行衔接,多为硬质石材铺装为主。公园临城的植物层次也较丰富,考虑到人行的流量较多,因此多为高大乔木而方便形成林下的人行活动空间。局部也可能出现大量鲜艳的地被花卉,主要位于公园的出入口处,形成比较热烈的入口景观。2.2.2公园临水界面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临水界面主要是受季节性水位涨落的影响,使得公园临水界面在功能使用和植被覆盖呈线出梯度变化。按水位变化划分为:丰水位界面、常水位界面和枯水位界面。(1)丰水位界面:淹没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一段时间,其水际线周边的地形空间主要为生长着灌木及乔木的丘陵,丘陵基地土壤为岩石与泥沙,加之植物的根系固定,相对较为稳定,不易受流水冲刷变化。而其本身由于地质运动,22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形成褶皱,故出现地形起伏。植被覆盖以乔灌、林泽为主,空间围合度高,物质丰富度高,适合进行亲水健身性的康体活动和山林景观游憩类活动。(2)常水位界面:江河流域停留时间最长的水位高程。由于经常性被水位淹没,所以该层面植被仅有地被和少量的灌木层,土壤主要是泥沙,地质结构相对不稳定,容易呈现沼泽等景观,生态结构也相对脆弱,能承受强度较小的亲水体验活动。植被覆盖以低矮的灌木和草本为主,空间较为开敞,物质丰富度较低,适合湿地生态类的科普活动以及野餐、垂钓等亲水休闲活动。(3)枯水位界面:枯水位期该层面间断性的露出,且每次露出的时间相对较短。由于该层面长时间位于水下,使得该层面植被稀少,水流水流冲刷量大使得土壤以基岩质河床和卵石滩为主,生态格局极易受到改变和破坏。基底以基岩质河床和卵石滩为主,地势平缓,植被覆盖较少,同时空间开敞,物质丰富度低,适合戏水、风筝、水上游乐等生态亲水娱乐活动。通过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立体空间分析,总结公园景观从城市到江面的各空间界面的差异性呈现如下变化:活动功能上呈现城市滨水——康体健身——亲水休闲——生态亲水的变化;空间形态上呈现空间开敞——较高围合——较开敞——开敞的变化,物质丰富度上呈现较高——高——较低——低的变化,如表2-1。表2-1各空间界面的差异变化Table2-1Differencesinthespatialinterface空间界面活动功能空间形态物质丰富度临城界面城市滨水带状、开敞较高丰水位界面康体健身较高围合高临水界面常水位界面亲水休闲较开敞较低枯水位界面生态亲水开敞低表格来源:作者自制2.3视觉多维性由于受到山地复杂地形因素影响,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视觉变化相比平原城市更加丰富多样。除了基本的平视以外,往往还具有仰视、俯视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形式。另外,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中,行人的运动过程也会带来视觉上的不同变化,表现为多种视觉形式的相互交替,从而形成独特的景观视觉图像。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及现状调查,发现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视线多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从外部看公园整体风貌和从公园内部感受场地的空间特质。2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1从外部看公园整体风貌山地城市的地形高差以及滨江沿线的复杂交通,给滨江公园的外部视景提供了支持,比如在重庆远处山顶观景楼,沿江的轮船摆渡,跨江的轻轨、索道等,当游人由外向公园观望时,由于视角、视点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景观构图,并获得独特的心理感受。主要是表现为两个层面:(1)从相对较远的距离来看公园景观的整体形象、公园场地的轮廓。如在远处的山顶观景楼或是跨江的轻快、索道上,观赏公园景观整体。欣赏这样风景,往往使人心胸开阔、大江东去、逝者如斯的心理感受(见图2-10)。(2)从公园周边体察公园边界的序列变化,主要是在沿江的轮渡或对岸的滨江大道上观赏公园景观边界。欣赏这样的风景,公园犹如是一张展开的立体画卷丰富多彩,让人捉摸不透(见图2-11)。这两种情况是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中比较常见的视景形式,前者强调公园景观的整体风貌塑造,后者注重公园的边界处理,两者不同的位置和视点形成不同体验感受效果[49]。图2-10从远处看公园整体形象Fig.2-10Fromadistancetoseetheoverallimageofthepark图片来源:资料整理图2-11从周边体察公园边界序列变化Fig.2-11Fromtheperipheraltoseetheparkboundarysequencechange图片来源:资料整理24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2.3.2从内部感受场地空间特质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特殊地形,使得人们在公园内部游览时,也呈现出多维的视觉变化。山城市滨江公园内部的视觉多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沿水流方向的横向动态视觉景观和垂直于水流方向的纵向多维视角变化。(1)沿水流方向的横向动态视觉景观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复杂地形变化,造成公园的基地内时而高于城市建设标高,时而低图2-12沿水流方向动态视觉变化Fig.2-12Dynamicvisualchangesinthedirectionof于城市建设标高。这样的高低起flowalongtheriver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伏状况,造成了公园内部经常会出现“可观而不可入”的局面。由于游人大多只能从高于或平于城市建设标高的地方进入到公园内部,再由公园内部沿着水流方向进行横向路径开展景观活动功能,从而形成了类似于“点状进入,线状展开”的游览视角变化(见图2-12)。在这样的游览过程中,随着人们的走动,观景的距离、方向和角度会发生变化,人们得到景物形象的信息也会跟着改变,从而形成一种随路径穿梭的动态游览视觉景观。同时,由于这种“点状进入,线状展开”特殊的游览视角变化,使得游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的和体验到的公园景观形象相比平原城市更加可控。(2)垂直于水系的纵向多维视角变化结合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地形特点,将其分为坡顶、坡中、坡脚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①坡顶——俯视、远眺当人们处于公园的坡顶位置时,地势较高,人的视野开阔,观赏面也较广。在这个位置可以俯视江水,也可以远眺江岸对面的城市和山体或者观赏风景独特的山地城市轮廓线。这种情况图2-13坡顶-俯视、远眺Fig.2-13.Thetop-overlooking,lookingout下,观赏者主要是受江面的宽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度、对岸景物的比例和尺度的距离感影响。同时由于这种景物观赏由于距离较远,观赏的对象主要是对岸城市、山体及江水的大关系,感受它的恢宏气势及壮美景色(见图2-13)。②坡中——平视、俯视、仰视当人们处于公园坡地中部的位置时,游人与江面的距离逐步拉近,但是由于公园坡中部常常植被丰富,造成空间围合,视野不开阔,也就很难看到较远的景物。所以,对于坡中部区域,人们的视角变化,一方面是观赏距离适中,人们可以平视沿江对岸的城市立面,另一方面可以俯视江水,同时还可以回头仰视本岸一侧的城市和山图2-14坡中-平视、俯视、仰视体,观赏的对象相对丰富,也Fig.2-14Theslope-head,overlooking,lookingu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较有趣味性(见图2-14)。③坡脚——平视、仰视当人们处于公园的坡脚位置时,游人与江面的距离最近,此时游人的活动主要以亲水为主。但是由于公园坡脚的位置往往受到流水的冲刷,造成植被以低矮的灌木和草本为主,所以视野相对开阔。由于坡脚临近水面,适合近距离的观赏江景,所以,平视的对象主要是江面,而仰视的对象则主要是本岸一侧的公园建筑与植物等景图2-15坡脚-平视、仰视观以及公园背后的城市与山Fig.2-15Toe-head,lookingup体。位于坡脚的观景视角主要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考虑的是人们的亲水性,满足人们的亲水性活动需求(见图2-15)2.4季节性景观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季节性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季节性水域变动,陆域植被的季相变化、季节性的活动倾向。26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2.4.1季节性水域变动季节性水域变动是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最为明显的特征。在普通的江河流域的季节性的水位变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季节性差异导致气温与降水量的不同,使得江河中的水量发生变化,影响水位变动。而且正常的江河水位变动呈现为“夏高冬低”的趋势,即夏季气温高,上游冰川融化以流域内降雨量大,形成高水位态势;冬季气温低,流域内降雨量小,形成低水位态势。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山地城市,主要是受三峡库区蓄水的影响,导致城市滨水水域呈现反季节性的涨落,即“夏低冬高”。以重庆为例,自2009年三峡水库正式启用后,长江部分流域最低水位145米,而三峡水库的蓄水水位为175米,高差将近30米,由此形成了世属罕见的垂直高差消落带(见图2-16)。因图2-16三峡大坝蓄水时间表Fig.2-16ThreeGorgesDamstorageschedule此,在这样的季节水域巨大图片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自绘变化影响之下,是公园近水区域景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临水水域形态变化、临水陆域植被层次变化。(1)临水水域形态变化近水水域形态的变化主要是水际线的变化,它是构成山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核心要素。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近水的复杂地形,当水际线随水位垂直变化时,与复杂地形交错呈现变化丰富的水域形态。比如具有江滩浮岛地形的公园近水区域,当水位位于丰水期时,江滩浮岛地形被淹没,水域形态呈现完整宽阔的江面,并随着该高程的等高线变化,呈现“大进大退”的变化曲线;当水位位于常水位期时,江滩浮岛部分露出,同时基底土壤主要为泥沙淤积而成,地质松软,易塌陷形成小型洼地,水域形态呈现多泡状、凹凸进退的形态;当水位位于枯水位期时,江滩浮岛全部露出,水域形成相对狭窄完整的形态(见图2-17)。2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7临水水域形态变化Fig.2-17Themorphologicalchangesofwater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临水陆域植被层次变化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临水植被层次在无人干预的前提下,会形成固定的梯级变化的自然植被模式,即“基岩质河床——河岸草甸——河岸灌丛——河岸林泽——过渡高地乔木林——山林”层层衔接递进的自然植被模式[50]。图2-18河岸自然植被模式Fig.2-18.Ripariannaturalvegetationmodel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所以,在季节性水位线从基岩质河床至河岸林泽带来回变动时,会造成江岸陆域的植物层次呈现出季节性变化:高水位淹没的植被层次多,出现的植物层次就少,植物层次就相对单一;低水位淹没的植被层次少,出现的植被层就多,植物的层次也就相对丰富(见图2-18)。28 第2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分析2.4.2植被的季相变化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靠山近水,受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公园植被的季相变化也相对明显。滨江公园陆域的植被季相变化,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含义。宏观层面表现为不同植物品种的季相色彩组合,如常绿植物与开花、落叶植物的搭配,形成四季不同的季相色彩变化:春节树木清新的嫩绿,少量的点缀其中的花树可以增添的森林的乐趣;夏季树木生长茂密,树冠浓密,各种绿色相互融合;秋季落叶树木叶色逐渐变黄凋落,森林的浓绿色减淡,黄绿色加强;冬季落叶树树种凋落,常绿树由于光照原因也逐渐变黄暗淡,森林呈现一片墨绿之感。微观层面表现为单株植物开花、色叶及落叶的季相变化,即同一棵树,会有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春天开花,夏季浓萌,秋季结果,冬季落叶。2.4.3季节性活动倾向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是山地城市市民接近自然的最为宝贵的滨水活动场所,但人们对于滨江公园的活动空间呈现季节性的倾向。如在重庆主城区,城市滨水空间的季节性活动倾向还是比较明显(见图2-19)。春季人们到城市滨水空间休闲活动人最多,每年三月份珊瑚坝,瓷器口等地势较平坦的河滩会吸引不少的人前来游玩。放风筝、钓鱼、晒太阳、踏青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在江边走走。到了夏季由于重庆天气炎热,白天较少有人到滨水空间玩耍,但是一到傍晚人们开始络绎不绝的到江边纳凉。同时,在重庆的夏季是最适合开图2-19重庆主城滨江空间不同季节人数占比Fig2-19.Theproportionofthenumberofdifferent展水边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seasonsinthewaterfrontspaceinChongqing小动物活动季节,如捕捉萤火图片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自绘虫、青蛙、蝉、蜻蜓以及打捞不时水里冒头的鱼等都是城市生活的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一种活动方式。重庆的秋季较短,且当地“秋老虎”闻名全国,因此在深秋和初冬来到滨水休闲空间中的人恢复为较多,滨水空间中休闲的广场较为空旷,能够挡风的建筑物或遮蔽物较少,因此来游玩的人相对较少。但是,到江边喝茶、打麻将、开展中秋赏月、放河灯等活动人还是较多。2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冬季,重庆多雾湿度大,江面不存在结冰现象[51]。活动的内容以冬游(冬渡图3-14不同季节滨水空间人群活动密度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嘉陵江活动)、江边的茶吧见表2-2。表2-2重庆主城滨江空间季节性活动倾向Table2-2TheseasonalactivitiesofwaterfrontspaceinChongqing季节季节性活动类型春季放风筝、钓鱼、晒太阳、踏青、露营、烧烤夏季抓萤火虫、蜻蜓、戏水、乘凉、听取蛙声和蝉声秋季喝茶、麻将、秋赏月、放河灯冬季冬渡、江边茶饮2.5小结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相比平原城市,其景观存在较大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往往就是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突破点。所以,本章主要目的在于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特殊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公园景观的独特体验设计提供现实基础。文章通过大量有关山地城市滨江景观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以及现场的实地踏勘察调研,总结归纳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具有功能复杂性、空间立体性、视觉多维性和季节性景观四方面特征内容。这些特征是构成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的基础,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应紧扣这些特征,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30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城市公园是城市人们开展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景观是城市生活的体现。在城市公园中,景观空间为公众的日常生活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建筑、场地、步道、服务设施等公园景观要素不仅要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需求,还肩负着打造多样化和舒适化生活的重任。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公园成为开展娱乐和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们不仅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还是营造快乐生活的重要体验场所。3.1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类型3.1.1按体验主体分类(1)被动体验与主动体验在城市公园中按照人参与体验的意愿进行划分,景观体验划分为被动体验和主动体验。被动体验表现为参与体验的人们在外因素的控制下进行被动体验的过程,也称消极体验、接受性体验和依赖性体验。比如,在城市公园中大多数人会按照既定的游览路线行走和观赏,即由设计师预先规划和设计的行走路线和观赏内容活动进行游览和观赏,这是一种隐性的被动体验。相对的,在这个过程中游人可以自由选择在某一处景点的停留时间和进行景观活动内容。这就是主动体验,表现为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意识有目的地去体验,又称积极体验、自主性体验和创造性体验。如在公园的草坪上人们可以选择徜徉其中沐浴阳光或三五成群嬉戏玩闹,不同活动内容的开展,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受[52]。(2)行为体验与内心体验在城市公园中还可以根据人们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不同,分为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指人们通过肢体行为参与体验的过程,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接触,来感受生活和自然。例如在德国的杜伊斯堡公园中,大量已废弃的工业设施,被设计改造成攀爬墙、空中步道和瞭望塔等娱乐设施,人们在利用这些设施进行攀爬、漫步、瞭望等行为体验活动时,一方面是收获了娱乐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城市棕地上或利用那些原来的工业设施进行娱乐活动,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53](见图3-1)。3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德国的杜伊斯堡公园Fig.3-1Germany'sDuisburgPark图片来源:网络收集内心体验相比行为体验,更偏重于体验者内心的活动变化。通常是利用景观信息进行暗示和诱导,使体验者进入到相对封闭的自我体验状态,这种状态下体验者更关注内心心灵的境界或价值的超越。如在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观中,景物的静态观赏过程是空间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常利用一些精心设计的石组、细砂、绿篱、池塘等景观元素吸入人们进入内心思考、顿悟。通过对体验者内心的关照,使公园景观的周边景像从外在的“画境”逐步上图3-2日本枯山水景观升为内心的“意境”,这是一种充满Fig.3-2Japandrylandscape图片来源:网络收集智慧的体验过程,它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成长[51](见图3-2)。3.1.2按景观客体分类皱统釺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把体验分为五类,即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审美(esthericism)、逃避(escape)和移情(empathy),简称5E。而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把参与体验和融入情境分成体验的两个重要图3-3景观体验类型方面,并根据参与程度和融入情况,将Fig.3-3Landscapeexperienceclassification体分为:娱乐、教育、审美和遁世四种图片来源:李仲广《基础休闲学》32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基本体验类型。如图3-3,在图中横轴表示参与程度,一端代表消极被动的参与,另一端代表积极主动的参与。消极被动的参与不影响景观事件的发生,表现为体验者始终听众或观众的身份。积极主动的参与,由于能够改变或影响景观事件发生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纵轴表示融入程度,一端表示吸取信息的状态,另一端代表沉浸状态,描述的是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与景观接触的过程[54]。(1)娱乐体验娱乐体验主要是指能让人产生兴奋、愉悦心理的景观体验过程,而非特指某一种娱乐行为或娱乐场地。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者通过景观活动参与被动的吸收景观信息,从而获得愉悦的感受。如城市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场,儿童使用那些旋转木马、脚踏车、游船等娱乐设施,常感到开心、愉悦。还有在宽敞的草坪上晒太阳或奔跑,以及某些飞溅的瀑布、可攀爬的岩石和特定的林中探险,也都会令人感到快乐。这种娱乐体验一般不需要体验者内心的主动参与和外界环境的积极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愉悦心情只是作为人的基本反应。由于娱乐本身存在的意义,从“看与“被看”的角度都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如丹麦莱姆维的滑板公园中,人们在公园中尽情享受滑板运动带来的极大娱乐,一方面参与滑板运动本身会带来极大快乐,另一方面观赏正在进行滑板运动的人们也会给人一种开心娱乐的心情(见图3-4)。图3-4丹麦滑板公园Fig.3-4.LEMVIGSkatepark图片来源:网络收集(2)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主要是指某些景观因其独特的外在形态而引发人们以视觉为主的景观欣赏过程,如壮观的峡谷、崖壁,奔腾的江水、瀑布等。这种体验类型,常受到景观客体的影响,一般而言,它需要景观外部环境的积极表现才能打动体验者内心,使人沉浸其中[55]。如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JupiterArtland,是一个主要用于雕塑展览的主题公园,设计师从生物细部的分裂过程中得出灵感,利用平滑整洁3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草坪层层叠加,形成一座巨大的、现场人造的大地艺术。这些层层叠叠的绿色漩涡流体,营造出奇特葱郁的绿色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获得美的体验(见图3-5)。审美体验也是一种被动体验方式,体验者个人沉浸于景观中,既不参与景观客体的形成,也不会对景观客体产生任何的影响。但是与娱乐体验相比,审美体验的内心感受要更加的强烈和复杂,表现为个人对景观客体的认知程度。图3-5爱丁堡JupiterArtland主题公园Fig.3-5JupiterArtlandEdinburghthemepark图片来源:网络收集(3)教育体验城市公园中的教育体验是指那些需要人们积极参与,才能获得知识的景观体验过程。如大唐芙蓉园中刻有唐诗、宋词的石墙,人们只有通过积极的去阅读石刻上的诗词,才能获得诗词背后深厚的文化体验,真正感受诗词的魅力,对于那些匆匆而过游客则难以体会到其深层的含义(见图3-6)。还有在城市公园中,尤其具有科普性质的景观场所,常常需要借助解说牌来解释景物隐含的意义,如植物科普,人们通过阅读解说牌上的信息得知植物的科属、种类,分布以及未来可能的形态,在获取科普知识的同时,得到一种内心体验(见图3-7)。在教育体验中,体验的过程对体验者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体验者不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景观活动中,则景观的信息不会对体验主体产生影响和作用[56]。34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图3-6大唐芙蓉园诗词图3-7公园植物科普展示Fig.3-6PoemsinTangDynastyParkFig3-7Parkplantscienceexhibition图片来源:网络收集图片来源:作者自摄(4)遁世体验遁世体验是指让体验者暂时脱离日常生活,进入到类似虚幻的世界进行体验的过程。如城市公园中的一些主题乐园类似海底世界、桃源世界、欢乐谷等,为游客渲染的一种梦幻主题,通过营造日常生活中难觅踪影的景观场景,让体验者获得独立于生存范畴之外的独特体验。遁世体验与娱乐体验、教育体验相比,容易让人沉迷,体验者完成沉溺其中,并积极参与体验的营造过程。另外,遁世体验与教育体验相比,不仅需要体验者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景观环境的积极表现,体验环境氛围越浓厚遁世体验感受越强烈。(5)综合体验在城市公园中,人们的景观体验除了以上四种基本类型外,还往往表现为多种类型的混合体验,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兼容,在上图中,表现为四个领域的交汇处“甜蜜地带”(sweet-spot),这种体验类型,我们称之为综合体验,它是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也是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追求的理想模式。3.2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特点3.2.1情境主题性主题是体验的核心,景观体验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在统一的主题指导下进行串联。对于设计师而言,明确的景观主题,让景观形象表达和空间组织显得具体而有依据。而对于体验者而言,景观体验过程中最具趣味性的则是对景观主题的明晰和强化。在城市公园中,景观主题的选择,可分为自然主题、人文主题和特色空间活动主题。自然主题,主要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景观体验设计过程,其体验的内容主要是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体验的重点是生态自然环境或自然生态技术的使用等,如在城市郊野公园、城市森林公园中常以自然生态作为体验主题,通过对公园原有的自然景观要素如地形、水体、植被等进行梳理,结合小品、建筑3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设施,完成主题的明晰表达;而人文主题,主要是以人文历史为依托,重在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地域特色等,如历史名园、纪念性公园等通过挖掘当代具有特色的文化素材,并对其进行分析、组织,营造出具有强烈文化底[57]蕴的公园主题体验景观。而对于一些由历史与自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公园景观,其体验内容往往是两者的兼容,只是在主题表达上各有侧重,如上海的后滩公园,即表现为上海后滩工业文化,又融合了湿地的自然生态体验,在主题的表达上就更凸出工业文化的特色表达;特色空间活动主题,主要是在一些具体特殊空间形态的城市公园中,如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利用高架桥上线型的空间组织,提供丰富多彩的功能活动。主题为景观体验提供了线索,通过引导和暗示使人们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体验,让景观体验过程变得连续而流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认为,一个好的主题应该是创新的、有内涵的、多角度的,并符合场地特性。它一方面要求公园景观主题应符合场地现有的特征,即符合地域人文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的使用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符合游人的心理需求,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要懂得公众何以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共鸣并带来兴趣。3.2.2参与互动性参与互动性是景观体验的一个重要特点,体验设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人的自主性,参与性便也成了衡量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58]。邹统钎在其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开发中,就把景观比喻成道具、环境比喻为布景,游客参与并融入景观环境中,即是体验的主体又是体验的一部分,简单的说就是游客既当演员又当观众。而且他强调景观体验设计如果没有体现参与性那就不是体验设计。所以,在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的过程中,设计解决的关键问题应是人与景观的参与互动关系,利用人与景观的有效互动方式,将繁琐的地域文化信息、自然景观信息等转化为体验者与景观环境、地域文化等进行复原式的接触。然而,对于体验者而言,景观需要发出具有暗示性的线索才能被感知,这时候参与体验就是对互动信息的反馈。如在哈尔滨的春水公园中,广场上跳舞的人群雕塑中,留有一双空置的靴子,过往的人们可以登入其中,随意变幻自己的身姿,与其它的雕塑一起组成优美的舞姿形态。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管动作是模仿历史还是率性而为,都是一次奇妙的体验(见图3-8)。类似的还有在大唐芙蓉园中,设置的博弈的棋局中,一旁设置老汉雕塑,另一端留出空座,体验者参与棋局中,随意摆弄棋子,与旁边的雕塑、棋局共同组成一种穿越历史的场景,而体验参与者自身也获得一次特殊的体验(见图3-9)。36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图3-8参与舞动的体验者图3-9游人与雕塑互动Fig.3-8VisitorsdancewithsculptureFig.3-9Visitorsinteractwithsculpture图片来源:网络收集图片来源:网络收集3.2.3空间场所性在城市公园景观中,能获得较好体验感受的空间环境,不仅仅是空间中一些有机物质如植物、构筑物等的简单组合,而是空间中有形与无形要素的融合,更确切地说,就是场地内的物质要素与使用者体验感知的相互统一。这样统一的空间环境最终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感官体验或精神感受,空间也就具有了场所精神[59]。由于人们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体验需求具有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因此对公园景观的体验设计,需要有差异性的对待。其中,共性特征表现为,公园景观设计需要满足对于大众群体而言的必要的活动场地,它是景观体验设计的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的层次的精神享受。因此,设计首先需要对大众的休息、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而对于体验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群体的差异性,如文化背景、年龄结构、生活习俗等,不同的人群对同一空间环境反映为不同的体验需求和体验感受。如城市公园中传统的娱乐活动如曲艺、戏剧等,对于年纪稍长的人来说富有情趣,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或者对于一些具有前卫思想的雕塑艺术却常常不为思想保守者所接受。从这点来说,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优势则在于适合大众基础的同时注重个体感受的差异性。3.2.4回忆想象性对于城市公园而言,游人对景观的体验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置身现场——获取信息——验证比较——反思升华。首先,由体验者个人进入到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中,在环境中获取景观信息并形成自身的对景观的初判;然后,将获得的景观信息和自身的已有的经验或认知标准进行比较和验证,并获得有效的体验结果;最后,对已经获得体验结果进行反思和升华,并形成新的阅历或经验存储到自身的记忆中。在这个过程中,景观体验还伴随一个隐性过程:即情境刺激——3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意念激发——自由联想——价值超越。这两个过程相互对应,他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形成景观体验的回忆想象性。也就是说,体验者在初次体验结束后,能够通过相关的元素或符号刺激记忆,使体验者通过联想回忆让体验再生,刺激循环的次数越多,景观体验越深刻(见图3-10)。图3-10景观体验过程分析Fig.3-10.Landscapeexperienceprocessanalysis图片来源:余洋《景观体验研究》由于人们习惯于往事的回忆,并从记忆片段中搜寻那些美好或者感伤的往事,而那些美好的或者感受的往事便使得体验场所具有了意义。如在华盛顿的罗斯福纪念公园的构思中,设计师按照一种“基本记谱”的过程,以时间性的叙事线索,通过四个主要空间及过渡空间来表达这位伟大总统的政治生涯。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试图通过重现或再创造某些人们所熟知的场景,并且唤起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和感悟,并为复兴传统文化和活动创造了条件。3.3城市公园景观体验构成在城市公园中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可以看作一个过程:由最初公园中部分景观内容吸引体验者的注意,使体验者整体与景观环境接触;由于体验者自身的内在情感或本能驱使,在环境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当被体验的内容和人们内心向往的生活或信仰的社会内容一致时,景观在体验者内心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形成体验者个人的独特感受,我们称之为体验意蕴。所以,城市公园的景观体验过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体验行为的诱发、景观活动的参与、体验意蕴的领悟(见图3-11)。38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图3-11城市公园景观体验构成示意Fig.3-11.Thecompositionoflandscapeexperienceinurbanpark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3.1体验行为的诱发生态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环境所具备的某些物质特征往往支持某些固定的行为模式,无论使用者如何变更,固定的行为总是不断的重复,这样的环境我们称之为场所[60]。比如城市公园的滨水环境下总会有亲水的人群,林下空间总会有休息、聊天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景观体验初期,通过利用这种关系,在场所中配备某些特定的景观元素,就能诱发某类特定的体验行为发生。只要这样的景观场所特征足够凸出,其景观体验的内容就会被人们所感知,并主动参与其中。有学者把这这种能诱发体验行为发生的景观元素,称之为景观吸引物[61]。在城市公园中,根据景观吸引物的外在表象不同,可划分为两类:可见形象物和不可见形象物。(1)可见形象物,是指景观的物质要素,包括景观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如自然山水、植物、空间、地形、设施、雕塑等公园景观元素,这类吸引物主要以审美性和功能性作为体验内容,如在公园的流水景观中,设计师将水渠的边界,设计成可坐式的条石,这样的水渠就被人们当作是可戏水的场图3-12水渠边戏水的人们所。人们坐在水渠边,把双脚伸入水Fig.3-12Peopleplayinginthewater图片来源:网络收集中,趣味性的亲水体验行为便产生了(见图3-12)。(2)不可见形象物,是指景观蕴含的历史、人文等精神要素,此类要素的体验,主要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如名人事迹、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内容。如具有中国传统送别意义的“十里长亭”景观,即使没有具体的送别行为,来到这里的人们仍然会感受到离别的心情。这主要因为具有送别意义的“长亭”在中3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人内心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载体,即使景观形象脱离了环境行为,它的意义仍然存在。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把具有某些特定意义的景观形象进行移植或者组合,往往会诱发人们获得相似的或与众不同的体验。在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中,体验行为的诱发还表现在人群的分异上,如在公园滨水环境中儿童主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打闹、戏水等体验活动;中青年偏向于选择观景、沙滩运动、野营、餐饮等活动体验;老年人则喜欢在人群集聚的地方,或者与同龄人聊天、跳舞、听戏、唱曲、健身等。3.3.2景观活动的参与景观活动是景观体验的参与过程,是体验者与公园景观环境接触的方式。在人们的身体运动和心理活动双重作用下,人的感官和需求与景观相互碰撞,并获得满足与释放。根据体验主体的参与意愿,景观活动还可以分为被动性活动和主动性活动。(1)被动性活动是指由设计者预先设定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在景观主题的引导下,让游人参与体验活动,常表现为观景、拍照等浅层体验。如美国高线公园中,设计师在某处有较好的可观景致的区域,设置固定的景框、座椅等设施,诱导人们在此处进行观景、拍照等体验活动(见图3-13)。(2)主动性活动是指体验者根据景观诱导进行自主选择、自发创造的景观活动,相比被动性活动体验层次更深,表现为人与景的互动。比如在功能模糊的铁轨上,人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其接触,或作为游览步道在上面散步,或在铁轨的边缘上趣味性的行走(见图3-14)。图3-13被动性观景活动图3-14铁轨上自发性活动Fig.3-13PassiveviewingactivitiesFig.3-14Spontaneousactivitiesonthetracks图片来源:网络收集图片来源:网络收集40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3.3.3景观意蕴的领悟景观意蕴的领域是景观体验过程的最后环节,它表现为体验者对景观意义的思考和领域,它是体验者自身独特的认知和感受。对体验个体而言,受体验者个体的背景和目标需求影响。如以登峰为目标的体验者而言,登上封顶能让体验者感受到一览众山小而心潮澎湃,但对于那些经常在峰顶工作的人员来说,山顶的高峰体验只是日常的一种景观而已,也就在心情上很难产生较大的波动。但是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景观体验的意义具有趋同现象,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对景观的意象或寓意有着相似的态度和看法,它们往往反映为文化、时代、地域等的鲜明特征[62]。个体在体验中可以辨识群体对景观的这种态度或看法,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与群体相同或者保持独立。因此,我们在研究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群体对景观形象的态度或看法,而非个人对景观的意义的评价,毕竟公园景观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如在美国越战纪念公园的设计中,林璎利用长500英尺的黑色花岗岩设计成的V字型碑体,上面刻录着越战中阵亡名单,如同一道撕裂的伤疤图3-15美国越战纪念公园Fig.3-15AmericanVietnamMemorialPark深深的印在地球上,看着图片来源:网络收集碑墙,参与越战的老人会回忆起惨烈的战争画面,阵亡士兵家属会感到强烈的哀痛情绪,而那些不了解越战历史的人们会被这长长的黑色名单而震撼。不同的个体的对景观形象表现出不同的意义思考,但都趋于对当时战争的愤恨,感叹当下和平的来之不易(见图3-15)。4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内容城市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是将游人的参与融入到设计中来,将城市公园作为设计“舞台”,各种园林要素作为“道具”和“场景”,诸如地形、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围绕游人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使其在游览过程中感受美好的体验过程。设计的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场图3-16景观体验设计目标模型地主题化,赋予场地新的生机,营造出具Fig.3-16Theobjectivemodeloflandscapeexperiencedesign有特色体验的场所和情景,吸引游人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往,与场地进行互动。本文根据前文对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的类型、特点和构成,结合自身相关的实践经历,提出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内容:吸引能力、参与支持和情感认同,三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一个循环过程(见图3-16)。3.4.1吸引能力吸引能力是指能诱使景观体验行为发生的能力。把城市公园看做一个整体,就是公园能够吸引不同的背景的人群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公园,必然要求公园具备功能多样、特色突出、空间可达的特点。(1)功能多样功能多样,也就要求公园景观功能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这是一般公园景观设计的都应具备的特点。在城市公园中人的多样化需求,包括生理、安全、尊重和自我成就五大层次,通过唤起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而使人们可以在公园中进行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包括娱乐、教育、审美、遁世等体验活动。对于体验而言,一个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空间场所必然具有多样的空间类型及形式,而且它能在不同的时间吸引不同的人群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而来。同时,由于各种活动、多样的形式以及不同的人群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感官刺激的混合体,不同的使用者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个场所,场所也因此具有了多样化的意义。(2)特色突出在体验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如果仅仅满足多样化功能需求,也很难提高城市公园景观的吸引力。当人们追求更趋于特色化、个性化的景观时,唯有注重景观特色突出的原则,才能让公园景观更具吸引魅力。同一个概念的同类景观往往42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其独特性无疑赋予了景观更强的生命力与竞争优势。此处所谓的“独特性”,不仅是景观自身的魅力与个性,更是要强调景观与周边环境、人文社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63]。这要求景观体验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原有的自然、文化和活动等特征要素,创造性的设计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园景观场所。同时,由于体验者大多是普通百姓,因此景观不仅要特色突出,还应该便于人们理解。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提炼出清晰明确的景观主题以凸显特色,主题的体验为景观的感知和认同提供了鲜明的线索和说明,在多重体验的叠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题表达的倾诉,体验的认同结果就是主题明晰表达的必然。在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过程中,体验景点的设置也都应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朝向一致的故事情节,来吸引游客。对于设计师而言,创作需要题材,有明确的表现意图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需要设计师利用专业术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需要表达的思想概念,而且这种要表达的概念应该具有冲击力,具有挑战性,能够吸引人的思考,并引起人们的共鸣。(3)空间可达空间可达是指游人能方便的到达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包括视线可达和路径可达,在这里主要是指公园外部的空间可达,它是公园景观具备较强吸引力的前提条件。从人的心理学角度考虑,如果公园不具备良好的空间可达性,即便再有吸引力的景观,人们也不会愿意前往。因此,需要在景观的体验设计中,对公园周围的交通环境进行合理组织分析,在适当的位置设立公园出入口、停车场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安全、便捷的步行交通组织环境,是一项必要的设计工作。3.4.2参与支持根据城市公园景观体验构成可知,当公园景观诱发人的体验发生时,如何更好的支持体验参与行为,是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要思考的第二个方面内容。应该具备三个要点:一是人的使用引导;二是选择的多样性,二是有秩序的连续。(1)人的使用引导人们对空间的体验主要源自对空间的感知,而感知的对象则是空间中的元素。空间元素对于人使用的引导性使得人们在空间中进行有序的空间感知,从而形成连续的体验活动。合理的空间元素布置可以加深人们对景观空间的感知体验,空间元素也成为设计师向使用者传达设计意图的媒介[64]。在城市公园中人的使用引导主要通过感官体验实现,即人的“五感”。人体的五感会接受外界传递的刺激,将此信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分别传输给大脑,进而产生一种连锁反应。各类相关器官会产生相应反应,通过大脑的整合,产生所谓的情绪或4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者体验感受[65]。其中最主要的感官因素便是视觉因素,正常人大约有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在城市公园中最基本的视觉引导因素就是景观标识。然而要形成深刻、独特的景观体验,仅仅依靠视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才能够形成丰富而难忘的游览经历。(2)选择的多样性选择多样性是指能提供给体验者多样的方式参与体验活动,不仅要求景观空间功能具备满足各种体验活动的交织,也要求空间要素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满足不同目的使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实现多样性的选择。首先,建立不同尺度、不同特征的空间层级关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运用丰富多样的设计手段促使公园景观要素从简单的功能性向多感官刺激的公共参与性要素进行改变,以提升其多样性。这就要求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应该具备多种功能使用、多样空间形态以及多重感官体验混合的整体[66];最后,要注意城市公园景观的弹性设计原则,由于城市公园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体验设计最重要的可变因素就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宽容度,以“空”的姿态面向活动,在满足多样人群需求和活动的同时,更能激发人群的参与性行为[67]。(3)有秩序的连续根据人的心理认知经验,有秩序的连续,是人们形成对公园景观空间认知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于体验而言,公园景观有秩序的连续,需要在公园景观各功能之间建立某种特殊的秩序感进行连续,以此获得对公园景观的完整体验。那些断裂的、独立的景观功能空间是杂乱无章的,给人的感受也是不知所云。对于公园景观功能的协调与连续主要依赖于各景观空间界面的连续和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延续,而各空间界面与各要素的延续主要依赖于材质、色彩、肌理、尺度、比例的延续,最后建立景观功能的秩序性。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中,首先要在各功能之间利用空间界面和要素变化间建立某种秩序;然后结合现状地形和空间变化,构建连续的游览体验路径,以此串联各功能空间;对于某种能获得类似体验感受的功能空间进行梳理与组织,结合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布置,形成特色的游路体验路线。3.4.3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体验者对景观形象的内涵反映与自身的认知或价值观相协调的一项重要标准。城市公园的人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对景观形象的体验有着趋同现象,表现为面对同一类型的景观形象时,人们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体验结果。比如,人们在面对开阔的江面时,总是会感到心情舒畅;面对伟人的雕像,总是会44 第3章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理论基础肃然起敬。当人们的这种体验结果不断被加深、强化和传播后,就会以一种潜意识的形式固化在人们的记忆中,当类似的形象物再出现时,就会引起相似的行为和内心活动。在城市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中,这个规律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景观形象能否让体验者进入到体验状态,使体验者的认知、评价与景观的内涵保持一致。这个时候景观能否得到体验者的认同,成为衡量体验结果好坏的重要标准。城市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应关注于城市地域的认同性,使地域特征作为与认同相关的领土属性进入到人们关注的范畴。这种认同建立在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是人们为了与其它的地区加以区别,建立专属的领域感,是对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性的提炼[68]。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情感形成主要依赖于体验者固有的经验意识,当景观体验超出体验者根据经验意识对景观形象的预期时,体验者会获得一种超乎想象的体验。3.5小结本章从城市公园的角度,对景观体验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的类型、特点以及构成,获得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初步确立了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内容,为下文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前期必要的理论支撑。45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根据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及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内容,提取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如下表4-1表4-1基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征的体验设计策略提取Table4-1ExtractionofexperiencedesignstrategybasedonthelandscapefeaturesofMountainousCityRiversidePark景观特征子要素层对应设计内容设计目标层提出设计策略自然生态功能多样功能复杂性空间活动吸引能力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特色突出城市文化临城界面丰水位期活动内容多样空间立体性常水位期空间形态多样参与支持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临水界面感官体验多样枯水位期整体风貌外部看边界序列空间可达吸引能力坡顶视觉多维性人使用引导&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纵向坡中内部看秩序的连续参与支持坡顶横向季节水域动态地域特征季节性景观陆域植物季相情感认同动态体验设计策略超出经验预判季节性活动倾向表格来源:作者自制4.1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功能复杂性给公园景观的体验设计带来了盲目:一方面,公园景观特色太泛,体验者的选择过多,特色也就没有特色,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公园景观如果没能反应出公园的场地特征或场所精神,特色也只是外来的附加物,难以引起体验者的共鸣。因此,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时,需要根据公园的场地特征和场所内在精神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出能反应场地自然、文化及活动方面的景观特质,有针对性的提炼出符合公园景观特质的特色体验主题,塑造具有特色吸引力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主题设定应遵循几个原则:①主题具有一定地域特色,能反应出公园的场地特征或场所精神内涵,并吸引体验者参与,诱导景观体4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验;②主题富有一定创意,可以提供给体验者一种全新的景观体验感受,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或行为;③主题具有统领多个场景空间布局的能力,利于景观场景的多维度编排组织[69]。同时富有整合公园景观各要素的魅力,在有机整体中融合空间、时间和生活,并相互协调;④主题还应具有让体验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以便获得公园景观空间的无限放大。具体的设计策略,根据公园主题策划的过程,从题材选择、素材组织和景观命名三个方面来阐述。4.1.1题材的选择植物与动物有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人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功能需求,我们在遵循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即不是将人工的东西强加于自然环境,也不是将自然的东西硬塞到场所。因此,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主题题材选择上,应该注重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质要素,比如特殊的地形地貌、水域奇观或者历史文化积淀等,思考如何将这些场地原有的特征要素提炼出来,形成一种新的景观特色,让体验者在游览这些景观时产生惊奇或回忆,并创造出一种新的体验感受。本文根据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功能复合特征,提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色主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自然生态、城市文化以及特色活动。(1)凸显自然生态的特色主题对于那些具有较明显的自然生态特色景观资源,如滨江湿地、滩涂、河口、密林植被等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以自然生态为景观主题,更突显公园的景观的特质,吸引体验者参与。如在重庆江津新城滨江公园的景观概念方案设计中,设计师根据公园基地内过境铁轨、季节性水位涨落以及土地物质能量变化的动态特征提出了“流岸”的景观主题概念:流动的水岸,水位的涨落、潮汐的变化、四季的变迁,江水对岸线的侵蚀,无时无刻都是一种变化状态下的滨江岸线;流动的土地,人与植物、动物相互影响,生物间的相互渗透,空间形式的互融,其中的能量也在彼此流动;流动的铁轨,场地内最重要的线索——铁轨,从看与被看的角度,它都是一处展现流动的风景(见图4-1)。图4-1自然生态主题体验Fig.4-1Experiencethemeofnaturalecology图片来源:重庆江津新城滨江公园的景观概念方案48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2)凸显城市文化的特色主题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位于山地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源头-山地城市滨水区,公园内用地内极可能蕴藏着大量的城市历史记忆和人文内涵。例如在山城重庆,独特的自然山水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文化特质就是山城下的山水文化,并由此产生了较多的次生文化如码头文化、工业文化、美食文化等,在山水交际的空间中逐步演变和展现。因此,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主题提炼中,通过结合公园用地内遗留的历史建筑、码头或工业遗址等,提炼出以文化为体验主题特色公园景观,是最为平常的景观设计手段。在如今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山地城市滨水带的再开发利用,使得我们需要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设计中对城市人文历史要素进行挖掘与利用,并提炼出值得人们去记忆的文化体验主题,为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滨江情感体验空间奠定基础。例如在金海湾工业文化遗址公园的景观塑造中,设计师利用场地内遗留的厂房、烟囱等旧工业遗迹,通过保留与改造等手段,塑造出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主题体验景观(见图4-2)。图4-2城市文化主题体验Fig.4-2Experiencethemeofurbanculture图片来源:金海湾工业文化遗址公园方案(3)凸显空间活动的特色主题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特殊空间活动,源于公园内部复杂的地形地貌如凹地、陡坡、沟谷、崖壁等形成的特殊地形空间,以及随季节性水位涨落的动态变化空间,同时由于城市滨江区的交通建设,造成滨江公园内各种巨型的高架桥设施,人们穿梭于高架桥下的空间活动,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空间活动形式[70]。通过有序的组织和塑造公园场地内这些特殊活动空间,形成独特的山地滨水空间体验,也是公园景观主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如在金海湾的山地滨水体验公园,设计师通过利用山地空间体验、滨水空间体验以及高架下的空间体验,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空间活动的主题体验线索,令人印象深刻(见图4-3)。4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3特色空间活动主题体验Fig.4-3ExperiencethemeofSpecialactivities图片来源:金海湾山地滨水体验公园方案4.1.2素材的组织景观素材是主题表达的原始材料,是触发体验者进行思考、联想的景观元素或景观空间。设计师在采用某种原始材料时,需要对它进行加工和改变,并创新性的使其融入到当下的景观空间中,从而演变为景观的题材,表达特定的景观主题。对于生态主题的表达,可以通过对场地已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如滩涂、沟谷、池塘、溪流、密林、崖壁等,利用生态规划或设计手段进行梳理组织,同时结合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的应用,来完成主题的明晰表达。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生态主题确立,目的在于向人们传达一种自然的、生态的科学观念。所以,也可借助科学知识进行表述,常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解说系统对生态科学知识进行直接表述;二是对生态科学现象进行展示;三是将生态科学过程融入景观游览中,形成参与性的体验。第三种方式,是最具趣味性的表述方式,也是带给人体验印象最强烈的表述方式。对于文化主题的表达,也可以三方面入手:一是对场地文化遗址或要素的再利用;二是对具有文化代表的元素进行抽象化提取;三是历史文化情景的再现。但是在对文化进行表达时,尤其是历史文化,应注重与新生文化的兼容,并创新性的融入现代城市景观空间中。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历史文化内涵,以现代的景观空间或活动形式进行表达;二是在现代的景观空间或活动形式中加入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元素或符号进行表达。而在实际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两者相互结合,共同完成景观主题的表述。如在重庆南滨公园的“黄葛晚渡”景区,设计师以具有现代景观空间形式的帆船音乐广场,来象征传统江岸码头上扬帆起航的渡船。同时结合“黄葛晚渡”场景的大型浮雕挡墙,纤夫、船部件、儿童沙滩嬉戏等雕塑以及水纹、长江鱼纹等铺地符号的融入,完成了公园景观码头文化的主题表述,展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氛围(见图4-4)。50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图4-4南滨公园“黄葛晚渡”景区Fig.4-4"HuangGeWanDu"ofNanBinpark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对于特色空间活动的主题表达,主要依赖于人的情绪变化,而人的情绪形成主要依赖于体验者已有的经验意识,当景观体验超出体验者根据经验意识对景观空间的预期时,便会产生情绪。因此,在特色空间活动中,要注重人的多重感官刺激,其中视觉刺激往往只是形成情绪变化的基础,其他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综合刺激才是形成情绪的关键。4.1.3景观的命名恰当的命名对景观主题的表述有着点睛之笔的功效,具有深意的命名方式往往还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和景观体验感知的方式,对于深化景观的内涵和主题的清晰表述也有重要作用。如在重庆南滨公园中,公园的六个不同主题景区被分别以“黄葛晚渡”、“海棠烟雨”、“字水宵灯”、“龙门浩月”、“峡江开埠”和“禹王遗踪”命名景区,命名综合体现了景观的事件、时间、地点及存在的主题景物,为景观体验的认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在重庆珊瑚公园中“葵林神游”“花溪留香”、“卵石寄情”等景点的命名也都表现出了对景观特征、体验内容及景观内涵的概括和升华作用。另外,利用相互联系的景观命名,有利于对公园景观空间无序化的有效关联与完善。如在重庆巫山的公园命名时,结合巫山云雨的特点,将两个公园以朝云、暮雨的进行命名,串联了整体公园景观系统,形成“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奇妙景观关联,无形中使两个不相干的公园景观变成连续统一的整体。4.2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从城市到江面的落差地形加之城市生活干扰和季节性的水位变动的双重影响,使得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层差异性。根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了临城界面、丰水位界面、常水位界面、枯水位界面。各空间界面的差异性决定了该界面所能支持的体验活动类型。多元混合的体5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验设计指在公园空间立体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功能活动、多种空间形态和多种感官体验混合的体验场景。这种多元混合的体验场所提供了体验者选择的多样性,它是决定各空间界面能否吸引人,并参与体验活动的关键。4.2.1多种功能活动混合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从城市到江水水域呈现出从城市到生态的功能渐变。而在公园的多种功能活动混合中,既包括宏观上的公园整体各功能界面主要功能活动多元混合,也包括微观上的各功能界面内进行附属功能活动的多元混合(见图4-5)。图4-5多种功能活动混合Fig.4-5Multiplefunctionalactivitie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临城界面:主要的功能活动根据毗邻地块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别考虑。在毗邻商业区,临城界面主要满足商业区拥挤人流的空间集散功能,为商业购物人群提供娱乐休闲及购物间歇的休息场所,人群活动以聚集、餐饮、观景等娱乐、审美体验活动为主,活动单一但人群量大,强度高;毗邻居住区,临城界面主要是针对周边居民服务的休闲性场地,形成以聚会、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娱乐、教育体验类活动,活动类型相对丰富,人流和活动强度相对较低。(2)临水界面:主要根据各界面的水位变化和用地情况进行活动开展。①丰水位界面,由于丰水期水位在此层次集中性停留一次,且停留时间较短,对该层的地形及植物影响不大,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该层面的地被到灌木再到乔木植被层次齐全,因此该层面的生态结构也相对稳定,能够承受强度相对较大的亲水体验活动。可设置滨江慢跑、滨江自行车、戏水、野餐宿营等娱乐、遁世类体验活动。②常水位界面,位于枯水位与丰水位之间,为江河流域停留时间最长的水位高程。由于经常性被水位淹没,所以该层面植被仅有地被和少量的灌木层,土壤52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主要是泥沙,地质结构相对不稳定,容易呈现沼泽等景观,生态结构也相对脆弱,能承受强度较小的亲水体验活动。可设置滨江散步、摄影、自然科普及观赏等审美、教育类体验活动,这类体验活动对景观建设的要求较低,而且人流量和活动强度相对较小。③枯水位界面,枯水位期水位在该层面简断性的停留,且每次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露出水面的时间也较短。由于该层面长时间位于水下,使得该层面植被稀少,水流水流冲刷量大使得土壤以基岩质河床和卵石滩为主,生态格局极易受到改变和破坏,对于该层面应当以保护为主,在相对不易受到影响的基岩质河床区域可布置适当的季节性亲水活动,同时限制人群在此层面的人群数量、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降低停留性,将景观建设支持降到最简。4.2.2多样空间形态混合在城市公园景观空间中,大多数的空间形态是平面型的,但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和人们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也往往采用多层面的混合形式。如下沉式和上升式的不同标高空间混合、圆形和方形的不同形状空间混合、植被围合和景墙围合的不同界面空间混合等。除了上述空间层面的混合使用外,还有体验者心理层面多层次空间混合使用,如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混合等[71]。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而言,复杂多变的地形空间,为多层面的景观空间混合提供了支持。具体的混合策略可以根据公园的不同界面功能分层考虑(见图4-6)。图4-6多样空间形态混合Fig.4-6Multiplespatialform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临城界面:紧邻城市,所以界面多为开敞的空间,公共化程度较高。对于一些地形相对平缓的临城界面,为了丰富界面空间形态,可以在该界面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施的建设上,进行局部围合,从而形成变化丰富的空间体验感受。而对于地形本身存在较多起伏的界面空间,可以直接利用地形的关系,塑造错落有致的空间界面。由于公园临城界面往往位于公园的顶端,是城市眺望观江5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场所,所以在临城界面上需要设置必要的望江平台,甚至规模较大的城市阳台进行混合。(2)临水界面:丰水位界面通常受水位影响较小,植被丰富,常处于较高的围合度,为了观江的需要应局部打开空间形成有开有放的序列空间变化。同时由于丰水位界面具有一定的人流量和活动强度,界面内也有一定景观设施建设,以及少量的临时可拆卸的人工建构筑物。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设施或构筑物的形态,使空间界面变得丰富;常水位界面,植被较少,空间开敞,主要可以改变亲水驳岸的形式,如自然石块堆积或植被生态护岸等方式,丰富界面空间;枯水位界面,底层性质主要为硬质基岩质河床及软质水体,空间围合度较低,空间开放性较高,不便于过多干预该层空间形态。4.2.3多重感官体验混合人对空间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感受器官完成的,因此感官体验是人们对景观空间体验的最直接途径。人的感官体验主要为“五感”,即视、听、嗅、味及触觉,其中最主要的感官因素便为视觉因素。然而要形成深刻、独特的景观体验,仅仅依靠视觉是远远不够的。多重感官的刺激,才能够形成丰富而难忘的游览经历。在同一感官线索中,各感官刺激要素应当符合统一的选择标准,不仅如此,还应当通过适当的变化对比来确定体验顺序(见图4-7)。图4-7多重感官体验混合Fig.4-7Multiplesensesexperienc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临城界面:公园临城界面由于靠近城市,受城市交通、建设等城市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在该界面提供的线索应以视觉、嗅觉、触觉线索为主,视觉上最直接的线索是通透的望江空间,常常吸引临城界面的人驻留。此外还可以通过鲜艳的色彩或奇异的形态形成强烈对比而引起人的注意。景观标识是作为最直观的视觉引导线索。对于嗅觉线索的提供,在临城界面可以通过种植大量的香花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区段利用花香进行区分。触觉感官线索,既是有选择54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的又是无法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是否去触碰岩石、木材等景观设施,但是无法选择是否接受阳光的照射和微风的轻拂。因此在对触觉线索的设计主要考虑景观空间中的一些功能设施如坐凳、栏杆等,尤其是坐凳的设计。例如重庆由于具有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因此在公园景观空间中应尽量避免石材坐凳的使用,宜用木质家具,这样的坐凳会让游人的触觉更加舒适,同时也合适多季度的使用,人们也更愿意停留在其中。(2)临水界面:公园临水界面主要是视觉上的观水、亲水等活动,因此要特别注重该层界面人们对水的触摸体验,需要设计直接能接触水的亲水空间。同时,也要强调听觉体验,有时不需要刻意的去设计,例如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上经常能听到游轮的汽笛声,这也是一种奇妙听觉体验。此外,在临水的空间还可以结合水景的设计制造声音,如瀑布、叠水等,如在水流基底上设置较粗的毛石,使水流发生产生动听的声响等。4.3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连续的滨江游览体验是滨江公园景观活力的保证,同时也能够防止滨江景观出现碎片化、不统一的景观格局。然而,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受到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易导致空间局促而出现简单的步道,从而局限于散步与观景等简单游憩活动。某些较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地区甚至出现景观“可见而不可达”的现象,造成景观体验活动不连续,有碍体验者获得完整的体验感受。这种情况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横向和纵向上均有所体现。因此本文提出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滨江公园多维的视觉特性,建构出双向连续的游览体验组织。4.3.1横向连续体验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受复杂地形影响,使得立体空间下界面与界面之间的衔接关系呈现多样化,部分地段甚至出现“可见而不可达”的现象,从而形成各空间界面的“点状进入、线状展开”的游览体验方式(见图4-8)。这种游览方式是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特有的横向动态游览视角变化所决定的。而这图4-8横向游览的点状进入方式些界面进入点的选取,往往成为各空间Fig.4-8Entrypointtoexploreonlaterally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界面的景观控制点,并以进入点为核心5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线状功能展开。因此在进入点选取时,需要根据地形、交通和视线等特征进行权衡考虑。首先对于地形,应尽量选择地形较平缓的区域,一方面可以降低人们的心理障碍及顺畅的衔接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景观建设对原有地形的破坏和影响。对于交通与视线特征,主要考虑人流的集散功能和通畅的视觉衔接关系,尤其是在临城界面,需要考虑主要城市道路开口及城市的视线通廊。在人们由进入点向空间界面进行体验游览时,根据游览路径与景观节点关系,需要分情况考虑,不同路径组织会给景观节点的完整性和游人的路径体验感受带来不同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中心点式穿过、端点式到达、边缘式绕行(见图4-9)。图4-9路径与节点的关系Fig.4-9Therelationshipbetweenpathandnode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中心点式穿过中心点式穿过的路径体验是山地城市滨水公园中最为常见的连续方式,即以空间进入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路径。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承接较大的人流量和人群活动并快速的将其进行引导和疏散,也有利于与其他的功能体验节点进行衔接。但是由于该方式直接穿过节点空间,易造成空间节点流动性大,空间体验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受到干扰,体验者的体验感受受到限制,需要通过路径和节点的合理组织,保障空间的体验效果。同时,由于该方式不具备明确的方向指向,对体验者的游览轨迹控制相对较弱,不易形成游览序列。因此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中,大多数具有人流集散功能要求的,与其他功能场景衔接性较强的及对游览体验序列要求不高的路径串联,如入口广场、餐饮配套、交通转换点等均可采用这种方式。56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2)端点式到达端点式到达路径串联是指从路径一段端点进入向另一侧终点到达。这种连续方式具有强烈的方向指向,其体验节点突出,空间相对独立,对人群活动有着强烈的引导和控制,有利于形成较强的体验序列感。这种方式适用于公园主题性体验节点或者需要定向路径的体验节点衔接,如文化体验活动、参与性活动、滨江慢跑等,通过有效的空间与活动组织来实现设计意图的转达。(3)边缘式绕行边缘式经过是指路径不直接进入体验节点空间,而是从其边缘穿过或绕行,同时通过中介空间或景观元素来连接体验路径与节点,实现空间的可达性和连续性。这种方式保障了各体验节点空间有着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从节点空间的边缘绕行还有利于从多角度获得景观节点的不同体验效果。这种连续方式适用于观赏性、观察类体验活动如林鸟观察、地质观察、崖壁欣赏、风景眺望等功能节点衔接。4.3.2纵向连续体验由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纵向立体空间界面的功能差异性,使得界面与界面之间的体验连续成为体验组织的重点。纵向游览由于受到地形高差及部分脆弱生态敏感区域的限制,使得纵向界面层次之间的直接路径连续较困难。因此,需要借用纵向多维视角变化和景观主题的内在关系建立连续体验。(1)纵向路径连接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受地形地貌和局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影响,对景观体验的纵向路径连续造成一定阻碍。所以,在构建纵向的连续游览路径时,可以选择横向上的空间界面,如临城界面或临水界面建立对景观体验游览要求较高的主要滨江游览道路,在此基础上延伸各纵向路径。纵向路径的建立,应当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选择较为平缓的地形布置,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免生硬的直线切割,以趣味性的曲线或折线呈现。对于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可采取整体视线可达、局部路径连通的游览方式,实现游览体验的连续性。纵向路径连接形式,根据不同地形坡度条件,可以按缓坡路段、陡坡路段、架空路段三种情况进行考虑(见图4-10)。5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0不同路段连接方式Fig.4-10Connectionmodeofdifferentsection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①缓坡路段:坡度较小,地势平缓是公园纵向连接的理想路段。可根据下一界面层级进入点的选取和地形走向,利用圆滑的曲线连接,步道上应尽量避免台阶设置,以平缓坡道进行过渡。②陡坡路段:相对坡度较陡,不利于形成圆滑的曲线连接,甚至直接的梯步道设置都难以解决的陡坡路段。需要根据地形线走向,结合台阶、栏杆等,设计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之”字型道路。这种路径连接方式,是山地城市公园最常见的路径延伸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这样的道路行进过程中,游人会不知不觉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去目标不明方向不清的道路使人失去行动的信心。因此,常在步道上间断性的设置指示牌、休闲座椅、趣味小品等,让人们始终明确自己的方位,保持继续行进的信心。③架空路段:在公园的复杂地段常可能出现断崖、凹地、沟谷等地形地貌,或由于过境交通的影响,需要跨越车行道路连接两侧绿地。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下,设置架空的路桥会使得景观的空间层次更丰富,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园现有的特殊景观资源,提供更多层次的视点空间和视觉观赏面。在这样架空的路桥上行走本身也就成为一次特殊的体验。(2)纵向视觉关联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纵向多视角变化为滨江公园景观纵向游览连续提供思路,它可以有效弥补由于路径间断导致的滨江游览体验不连续的缺点。因此,根据多维的视觉特性,在滨江公园中高差坡度较大或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尤其是游览路径只能局部进入的区域,适当选择观景点并利用空间围合的方式形成通畅的视觉联系,可增强的滨江游览体验的连续性。同时,在这种围合空间中进行观景,游人本身也会获得一种独特的体验感受。按照不同观景视角的空间围合58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方式,分为眺望、俯视视角、仰视视角围合和平视视角围合三种情况考虑(见图4-11)图4-11不同观景视角的空间围合Fig.4-11Spaceenclosurewithdifferentviewingangle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①眺望、俯视视角围合:眺望、俯视视角空间往往位于坡顶,主要是临城界面,其连续性的视觉体验对象主要是位于江面或江对岸。由于眺望、俯视视角空间位置往往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视域较广,视野开阔,因此对其空间的围合主要是依靠场地的地形、人工构筑物或高大的乔木等对视野以外的景物进行屏蔽遮挡,从而形成临江视野开阔的视觉开敞空间。②仰视视角围合:仰视的视角空间位于坡中、坡脚,主要是临水界面,仰视的对象往往是本岸一侧的陆域景观及城市山体,因此仰视也是作为临水界面与临城界面或城市腹地连续的主要是视线交流。对于仰视视角空间位置的选取,一般位于陆域视线通廊处,需要注重与上一层级主要视觉焦点的形成对景,在空间的竖向围合上应当避开视线通廊的联系并注重视线通廊两侧的围合,以此强化视线通廊对不同层次空间的联系。③平视视角围合:在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空间,需要对平视视角的空间围合是坡中和坡脚,主要是位于临水界面层,尤其是紧邻江面,视觉连续的对象是江水或江滩中的岛屿,观景点地势较低,观景距离距离较近。并且由于临水界面层的路径可达性相对受到限制,观景点与观景点之间的视线联系尤为重要,因此平视视角应当注意竖向围合的开敞,形成宽广的观景视野,尽可能多的涵盖视线可及的区域,并形成观景点与观景点之间的视线联系。5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游览路径组织游览路径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游览路线,它是结合公园内部完善的交通流线,协调各功能景观节点,设计形成的一条具有特色的主题游览路线。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游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和体验感受;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公园纵向上各功能界面之间的联系。具有特色的游览路径组织,需要根据公园的景观主题、功能分区和游人需求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中应遵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以及体验内容的多样化、连续性原则。比如根据公园游人滨江户外运动需求,沿路径设置登山梯步、林下步道,在森林空间中设置素质拓展设施,进行林地探险类活动,在江岸坡地设置自行车道、骑行驿站等满足进行骑行、慢跑类活动,整体贯穿形成一条滨江户外运动的特色主题游览路线。同时,需要注意在游览路径的入口、节点及道路两旁,布置指引牌和展示牌或者慢跑用的里程碑类设施,向游人介绍驻足地的景观信息、科普知识或里程碑事件。还需要在适当的距离设置可以短暂休息使用的停靠点、饮用水、厕所等相关服务设施。另外,对公园的整体风貌控制,尤其是临江的视觉观赏面上,注重公园景观元素的形态、材质、色彩等形成统一,塑造植物的天际线轮廓以及与城市、山体的衔接关系,构成完整有序的景观风貌。对从江面或江对岸观看公园也能形成较好的视觉体验感受。4.4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由于受到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公园景观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对于公园景观的体验者而言,季节性的景观特征正是反应公园场地特征甚至是场所精神的内在层面。通过对季节性景观特征的保留和突出,有助于体验者从简单的感官体验上升到复杂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体验者的共鸣,达到情感认同。4.4.1季节性水域景观凸显季节性特征是山地城市滨江景观空间区别于其他类型滨水区的重要空间特征之一,也是山地城市滨江景观空间动态体验的重要对象。季节性景观特征的保留与突出不仅能够很好的引导季节性活动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为山地城市滨江游览提供特色的动态体验景观。如在金海湾的山地滨水体验公园方案中,设计师利用滨江水位动态变化设计了应对动态的指路石景观。通过在水位162—172米的常水位区域,沿江岸放置大块的江石,随着水位的变动,江石的观赏形态也发生变化,形成美妙的动态景观(见图4-12)。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易被人感知的细微60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水位变动也被完全的凸显出来,人们也越发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奇妙,并愿意亲身参与感受自然的魅力。图4-12指路石景观Fig.4-12Guidestonelandscape图片来源:金海湾山地滨水体验公园方案4.4.2陆域植物季相的突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陆域植被设计,需要在适地适树的原则基础上,对植物的季相组合进行充分考虑,以形成公园四季分明的植被景观风貌。植物的季相组合,需要根据场地的气候、土壤、坡度条件以及公园原有的植被环境,进行合理搭配。在原有植被丰富的区域,季相配置以保留现状植被为主,在林地周边配置花色树木进行调和。对于,需要大面积植被重塑的公园区域,植被季相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色彩变化,对植被组合的四季色彩变化进行控制,如春节开花乔木与常绿乔木的嫩绿色彩组合、夏季深绿色彩组合,秋季浅黄色彩组合,冬季的墨绿色彩组合(如图4-13)。不同季节树木的色彩组合,需要对植物的习性,群落组成关系了解,选择合适的树种和适当的比例进行组合搭配。图4-13植物不同季节的色彩组合Fig.4-13Colorcombinationofplantsindifferentseason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6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3景观功能的灵活使用在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同一景观要素的不同功能内容叠加,使景观空间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丰富人们对景观空间的体验。景观要素功能的多样性使用目的,就是从简单的功能性向多感官刺激的公共参与性要素进行转变。山地城市滨江公园中景观要素功能的灵活使用,包括同一景观要素的多种功能同时使用和同一要素的不同时间功能变化使用。如在山地滨水公园的步道设计中,SWA的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比较灵活多变的设计策略,就是将通行、观景平台、坐凳的功能融合到公园的步道中,形成了一条集交通、观景眺望、休闲座椅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园路,这种功能多样使用的叠加,一方面解决了山地空间用地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景观步道中来,形成一种特殊的体验感受(见图4-14)。而对于同一要素不同时间的功能变化使用,主要是应对季节性的活动需求变化。如公园临水的大体量景观置石,在水位处于较高水平时,大石可以作为亲水平台,供人们观水使用,当水位下降至较低水平,大石又可以供人们坐下休息或者作为野餐时的餐桌,景观要素的功能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功能使用。图4-14多功能的步道设计Fig.4-14Thedesignofmulti-functionroad图片来源:金海湾山地滨水体验公园方案62 第4章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4.4.4零距离接触的动态变化零距离接触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对那些与人亲密接触的公园景观要素,如步道、铺装、挡墙、栏杆等进行互动体验设计的一种手段。往往是通过增加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或较强感应性的要素变化吸引人的注意,而使人与景观产生多感互动的模式。比如在步道的铺装设计中,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动态的变化的鱼纹样或者一些视错觉产生的动态图案,而吸引人的眼球,使得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并与景观产生互动。如将江水跃动的浪花的特征要素进行抽象提取,应用到公园的景观步道设计中,静态的步道瞬间活跃起来,使行走的人们获得动态的体验(见图4-15)。图4-15悦动的步道铺装设计Fig.4-15Dynamictrailpavementdesign图片来源:金海湾工业文化遗址公园方案另外在步道的铺装中创新性的融入一些反映场所特征的景观要素,对人的情绪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刺激,易引发人的思考、联想等内心活动,从而得到较深刻的体验感受。如公园滨江步道设计中,在不同的标高位置,融入场地的高程数值,强化场地特征,形成趣味性的景观步道。当人们行走步道中会主动思考地上数值的意义,在得知数值的真实含义,内心会获得较大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人与景观自然而然的就构成了一种较好的互动体验模式(见图4-16)。图4-16嵌有高程数值的步道铺装设计Fig.4-16Embeddedelevationvalueintrailpavement图片来源:金海湾山地滨水体验公园方案6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5小结本章在前文的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和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内含,提取出公园景观的体验设计策略。包括基于复杂功能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强调公园景观的特色主题体验,并从题材选择、素材组织和景观命名三方面对其论述;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强调公园景观的空间的多元混合体验,从临城和临水多个空间界面进行多种功能活动、多样空间形态以及多重感官体验的混合;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强调公园景观视角多维的游览体验,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体验组织,以获得层次丰富、畅通连续的游览感受;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强调公园景观的场地特征挖掘,提出了季节性水域景观凸显、陆域植物季相的突出、景观要素功能的灵活使用以及零距离接触的动态变化等设计手段,创造性的将场地特征传换成互动性较强特色景观,强化的公园景观标识,并提升公园景观的情感认同度。64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5.1项目概况金海湾公园位于重庆主城北部新区的嘉陵江畔,为长达14公里的大型沿江带滨江公园。重庆作为长江、嘉陵江流域中最大的城市,同时也作为嘉陵江下游区域,汇聚了两江流域的丰富文化。由于公园的跨幅较大,公园的整体建设被分割为五个区段。各区段根据公园场地的自身特征及周边用地性质进行设计,公园整体通过一条16米宽的滨江大道进行连接。而本案基地设计范围为山崖凌风段(见图5-1),受山地地形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基地北侧濒临嘉陵江,南侧沿山脊向城市山体延伸,总占地面积72.6公顷。基地内地形条件复杂,受山地地形和城市滨水区位的影响,是典型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基于上述策略,对公园的景观体验设计进行指导。图5-1公园区位关系图Fig.5-1.Parklocationanalysi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2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5.2.1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1)公园景观复杂功能特征解读①自然生态功能:公园用地内地形条件存在崖地、林地、沟谷、坡地等多种自然地貌,规划用地内还存在多条山脊、山谷由西南向东延伸,以北侧面朝嘉陵江形成坡地,最大高差约187m。同时公园陆域存在大面积的原生植被林,林中的主要植物为构树、枫杨、刺桐、刺槐等乡土树种,还有大片的竹林,主要以毛竹、慈竹、水竹为主。这些原生植物的存在不仅稳定了公园的坡地土壤,还为公园内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公园临水的水域生态系统还存在冲积滩涂、陡坡地、季节性6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低洼地等往往分散而独立出现。这些因素是独特的滨江生态单元,也是部分物种的重要生境,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保护是保证公园景观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前提。另外,三条已规划的市政道路从场地内横穿而过,将公园规划用地支离成多个部分,作为连接城市中心与嘉陵江的中转站,如何衔接各部分绿地并有效发挥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公园规划设计面临的一个挑战(见图5-2)。图5-2基地高程、坡度、植被分析Fig5-2.Baseelevation,slope,vegetationanalysi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②城市文化功能: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地位。重庆两江(长江与嘉陵江)是生养城市文化资源的核心,两江沿岸集中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包含了巴渝传统文化、陪都文化、峡江山水文化、码头文化等系列[72]。其中,以重庆地域的峡江文化与公园的场地文化特质最为契合。重庆的峡江文化源于两江沿岸复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交织,重庆沿江或支流多地势较为陡峭的峡谷险滩,同时也有地势较为平缓的冲滩,而山上多为面山背水的平坝和群山环抱的盆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顺应自然的独特峡江文化景观。峡江文化的开放与接纳意识,造就了重庆地域原生态环境以及从历史纵深出传来的地域文化精神。在重庆的嘉陵江流域,下游的山高崖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也形成了最为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与观音峡。金海湾公园作为重庆嘉陵江流域的重要一段,其江岸景观早已深深的打上了峡江文化的烙印,因此展现重庆地域峡江文化是公园景观塑造的重要方面。③空间活动功能:重庆人民崇尚积极地享受生活。平时,人们在公园或跳舞、打太极或边饮茶边闲聊,热衷于健身娱乐活动。尤其在酷暑时节,较多的市民会光顾将桌椅设于流水中的“水上餐厅”或享用美食,或打麻将棋牌,也会有数百人在广场上跳“坝坝舞”。闲暇之余,人们多利用周末去公园、郊外游玩,也游览名胜、泡温泉、登山。此外,亲近自然的闲暇活动颇多,如去郊外露营或农家体验田66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园生活。与之相对的运动也很盛行,经常看到有年轻人,利用休息天在公园打球,骑自行车,轮滑溜冰等。但是由于公园规划用地内存在崖地、林地、沟谷、坡地等多种自然地貌,而且以崖地居多,除北侧的河畔地之外,大部分地形并不适宜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因此,如何利用现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的建构满足多样化人群活动功能的特质空间,给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了挑战。(2)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①主题的选择通过对公园景观的文化、活动、生态三个方面的复杂功能特征比较,其中能展现场地气质的当属其峡江文化背景,而且金海湾公园作为重庆嘉陵江流域的重要一段,基地地形条件坡陡岩高,山林环抱,是具有展示重庆地域特色的峡江文化景观的条件。因此在公园的主题选择上,提出公园系统再现重庆特色型峡江景观,让人们“重新”体验和游览重庆山地环境下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特色滨江景观(见图5-3)。同时在公园景观的活动、生态特征,将作为其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在景观设计不同程度进行表现。图5-3重庆峡江文化景观印象Fig.5-3.XiajiangChongqingculturallandscapeimpression图片来源:金海湾公园方案项目组②素材的组织为公园系统再现重庆特色型峡江景观,设计基于对峡江文化景观和峡江典型生态结构的分析,通过并整合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由上到下,初步构建顺应自然的江、岸、坡、林、崖五种典型江岸景观形态,最大化的利用土地空间,并以崖壁作为标志性景观形态,打造区域景观特色。同时根据各区段的坡度条件,对公园的利用建设提出一定要求:a.在坡度较陡的水岸区域(坡度1.75:1—1.5:1),为确保安全,应限制亲水项目的发展;b.在坡度较平坦的临水缓坡区域(坡度8:1—5:1),设置公园的主体文化或娱乐项目;c.在坡度陡峭的林地区域(坡度1:1—1:2),由于很难设置公共活动设施或通往公园的人行入口,应以生态保护为主;d.崖顶或公园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应作为观景或眺望的重要据点(见图5-4)。同时将富有6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峡江人文特色的景观元素与之结合,如峡江码头上的渡船、纤夫、茶馆,峡江田园上的茶园、屋舍、溪流,山林崖壁上的吊楼、平台等,初步建构了以峡江文化为主题特色景观体系。图5-4景观结构生成示意Fig.5-4.Sketchoflandscapestructuregenera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③景点的命名为凸显公园的峡江文化景观主题,并帮助体验者更容易领悟到景点的内涵,设计对公园各景点命名进行了一番考究,形成了峡江十景的景观体系:峡江景廊、竹林清风、晨曦映坡、清泉石涧、南麓花园、林影溪涧、山崖凌风、畅远望经、江岸真趣、晒经石盘(见图5-5)。各景点的命名一是突出主题景观;二是突出空间特征;三是体现出游人的体验的方式。比如峡江景廊,体现了以江景为主,游人通过空间连廊的形式进行观赏。竹林清风,表现为竹植物的景观主题,林下空间游人体验幽幽清风徐来。晨曦映坡,以坡为景观空间特征,坡地看晨曦体现出景观的特色。而类似山崖凌风的景点命名直接是以该片区的地名命名,景点即为地点,闻其名便知其深意。68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图5-5公园总平面图Fig.5-5.Generalplanofthepark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2.2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1)公园景观立体空间特征解读①临城界面:公园基地由于向城市陆域延伸,所以公园的临城界面相对复杂,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加之公园用地内存在多条规划市政道路穿过,所以考虑后期的影响,公园的临城界面根据规划的L44、L42路和金海大道划分,又可以分为3个层次:位于L44路的上层,靠近山顶的别墅区,由于基地内存在大量的崖壁和竹林植被,受城市生活的影响较小,空间围合度高,适合开展密林探险、岩石考察类活动;靠近礼仁街的中层现状用地主要耕地,存在沟谷、山脊、崖壁等多种地形,界面南侧存在大片的植被,空间相对封闭;主要服务人群靠近礼仁街的东面主要是礼科、渝兴的科研办公地以及商业区。人群来向主要为科研办公机构人员和商业办公、消费人群。以南为龙湖悠山郡以及龙湖两江新宸居住区和中小学校。鉴于龙湖地产的定位,因此服务人群以中高档生活居住人群为主:L42路与金海大道夹层,主要是陡坡地为主,植被以灌木丛居多,空间封闭,人行活动较少。6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②临水界面:基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蓄水,嘉陵江存在季节性的水位消涨。用地嘉陵江重庆段2-4月为最低水位期,7-9月为最高水位期,洪水水位一般年份接近180米高程。1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4米高程,百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96.73米高程。常年丰水位期最高水位线186.00米,常水位线177.26米,常年枯水期最低水位线167.58米。因此丰水位界面186.00以上,紧靠金海大道,主要为临江的开阔地,用地平缓,灌丛植物主要有葎草、白茅、喜旱莲子草、序叶苎麻、野蒿等野生植物,水际线周边区域为自然陡坡,植被以竹林为主;常水位界面186-177米,水际线周边区域为裸露陡崖、河岸草甸及河岸灌木丛;枯水位界面177.26—167.58米,为基岩、石滩,水际线周边区域为河岸滩涂,其中存在大型石滩——晒经石盘。(2)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根据金海湾公园的地形及周边用地情况,将公园进行初步构建的立体的功能分区:分别为自然林野区、生活农园区、森林漫步区、滨水休闲区和生态江岸区,各区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功能活动、空间形态、感官体验三方面多元化的体验混合(见图5-6)。①多种功能活动混合:a.自然林野区,由于具有较好的林地和崖壁等自然资源,主要功能活动为登山、探险,同时结合地形等设置风景眺望、岩石艺术、森林课堂等活动布置;b.生活农园区,靠近礼仁街的城市副中心区,主要服务于礼嘉组团城市副中心的商业人群。设置活动以观景、展示类为主,并结合礼仁街的人行通道形成具有城市阳台功能的峡江景廊,主要满足观江、摄影等活动需求。南侧靠近居住区,根据公园的用地地形,结合居住区人群的细分,设置了适应儿童的儿童游乐以及草坡休闲、街边花园、台地花园、晨练、慢跑等生活性体验活动;c.森林漫步区,主要是陡坡地带,活动体验上主要作为康体、游览为主,以林地探幽、林下溪涧戏水、野生花径等活动体验为主;d.滨水休闲区,用地条件较好,主要设置文化、娱乐类体验活动,如漫步道、自行车道、休闲台阶和户外运动健身场地等。在具有较好观水条件的临水区域设置休闲步道、茶室、观景平台等,满足市民散步、休闲茶饮、棋牌、观景等休憩性体验活动;e.生态江岸区,用地地形较陡峭,形成了以竹林、崖壁结合的天然防洪堤。因此活动体验的设置应以保护自然堤岸为基础,主要在现状竹林下,修建少量以石、木为主的自然步道,局部拓宽形成小型观江平台,同时方便近距离的观察位于江滩的晒经石盘。处于自然堤岸之下,大量石块堆积,部分区域有些河岸草甸及河岸灌木丛,为保护生态以自然石头散置形成的亲水汀步,设置以自然生态的亲水性体验活动为主,如散步、科普、垂钓、观景等活动(见图5-7)。70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图5-6公园功能分区图5-7公园多种功能活动混合Fig.5-6.ParkfunctionzoningFig.5-7.Activefunctionmixing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②多样空间形态混合:a.自然林野区空间普遍较私密,需要利用局部疏伐林木,形成小区域的林中开敞空间;b.生活农园区,靠近礼仁街形成面江的城市阳台线状开敞空间,城市阳台下结合现状用地地形形成台地、草坡、沟谷、崖壁、林地等多种混合的小型点状空间体验;c.森林漫步区,主要是绿色背景林地的过渡带,形成以线性穿梭的林下步道和溪流混合的体验空间,局部需要结合地形,打开林地,形成望江的空间;d.滨水休闲区,用地较好,视野开阔,形成大型的滨江休闲广场、运动草坪空间。局部混合小型的林下自行车竞技及儿童娱乐健身等点状体验空间:e.生态江岸区,以天然的护岸竹林为基础,形成围合度较高的滨江线型空间体验。江岸的常水位界面植被较少,结合生态自然的石块,形成面江的线型开敞空间体验。而枯水位界面空间开敞,自然基底形成的变化丰富江滩,其中晒金石盘为重要观赏景点(见图5-8)。③多重感官体验混合:a.自然林野区的物质丰富度极高,给景观空间的多重感官体验混合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林下的视听感受,比如林地鸟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崖壁景观等成为游人感官体验的重要线索;b.生活农园区,由于易受交通干扰,同时为方便观江,感官体验以视觉线索为主,通过空间标识、场地形态形成体验者的使用引导。在一些特殊路径,结合大片的野生芳香植物设计,形成较好嗅觉体验线索;c.森林漫步区,设计以密林、溪涧、步道为主,空间私密,形成以流水溪涧、树影婆娑的视、听综合感官体验场所;d.滨水休闲区,滨江运动休闲为主,感官体验设计以动态视觉结合花径的嗅觉体验为主;e.生态江岸区,竹林下的步道,若隐若现的江面时常吸引人的进行前进,主要以视觉感官为线索。紧邻水岸,视野开阔,同时设计以足下的自然石块为游人足下触觉体验形成提供支持。7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8公园多样空间形态混合的体验场景设置Fig.5-8.Parkdiversitymixedexperiencescenesetting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2.3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1)公园景观多维视觉特征解读金海湾公园符合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视觉多维特性。①沿水流方向的纵向动态视觉分析:公园北侧地形多为耕地,地势较平缓,该区域游览视角的线状展开方向较丰富,有利于形成形成曲折的游览路径体验。分区南侧由于山地地形多变,游览路径与方式更加丰富,同时由于崖壁和重构等等地形空间的限制,为纵向游览视角的线状展开增加了趣味性。L42路以下地形普遍陡峭,该层次的游览视角主要沿等高线展开,形式较为单一。公园的临水区域,地势平缓,其游览视角的线状展开呈现多方向性。②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横向多维视角分析:公园紧邻礼仁街和山林崖壁区域,地势较高空间视野开阔无遮挡,是重要的眺望、俯视空间。中部形成台地,地势平缓可以形成平视、俯视、仰视的观景面。临水区域地势平缓,区域沿线竹林及灌丛生长段落式生长,可形成平视、俯视、仰视的观景面。同时值得的注意的是,公园内形成几条明显的山脊、冲沟等地形空间,他们是重要的视线通廊,可以有效贯穿全部层次(见图5-9)。72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图5-9公园地势分析Fig.5-9.Terrainanalysisofthepark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在公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地形空间变化,构建纵向和横向上主次清晰、畅通连续的游览体验组织。它包括纵向上的动态视觉体验连续和横向上多维视角变化体验连续。①横向游览体验连续主要通过结合地形和主题体验场景的设置,分主次的构建连续的体验路径。将公园的园路共分为三级:一级为多功能主园路,宽4米,主要位于滨水休闲区,该区域地势较平缓,功能上满足人行、慢跑和自行车的多功能环形园路,东部连接金海大道,贯穿全园自行车通道。为保持各体验场景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其路径与各体验场景空间多采用边缘式经过,在入口或自行车枢纽站,采取中心点式穿过路径;二级慢跑步道2.5米,衔接各区域内体验场景空间,主要为端点式路径连接,结合各体验场景的不同感受,形成有趣的景观体验序列;三级林间游步道,宽度1.5米,作为横向连接补充,结合地形形成趣味性的游步道。②纵向游览体验连续公园由于复杂地形和已规划的三条市政道路的横向分布,给公园的纵向游览体验连续带来了挑战。a.路径连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上下各层次的进行路径连接:“之”型步道和架空路桥。“之”字型步道是山地城市最为熟悉的路径连续方式,主要利用了公园现状遗留的一些小步道,结合地形形成较有趣味性的步道路径体验。在公园的一处重要位置,通过利用地形设计成多个折线拐道,并将其命名为百步九折景点,7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步道体验。步道两侧还结合了一些契合主题的趣味性标志,引导景观视线。在一些陡峭的区域设置的步道需要设置栏杆,以确保安全性。架空连廊,主要是针对基地内已规划的三条纵向车行道路:分别为金海大道,L42路,L44路。这三条道路的存在对公园的纵向连续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设计主要是结合道路两侧坡度变化,在坡度变化较缓的位置,设计架空路桥,连接道路两侧的公园绿地,实现对公园景观连续性游览(见图5-10)。图5-10公园纵向剖面设计Fig.5-10.Longitudinalprofiledesignofthepark图片来源:作者自绘b.视觉关联:设计充分利用公园基地纵向上的多维视角变化,并根据不同空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对观景视角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空间围合引导,形成视觉连续多变的景观体验感受。公园的临城界面尤其是靠近礼仁街的沿线,视野开阔,通过利用地形高差以及植物形成遮挡,形成城市阳台,形成广阔的眺望及俯视观景视野,可俯瞰江景及全园景色(见图5-11)。在山顶崖壁边缘的位置,也是人们眺望与俯视的重要场所,因此空间形态选择较为突出,以架空、斜撑的方式增加其出挑度;在公园的中间层次,根据山脊、山谷的不同视觉特性,以嘉陵江为核心对公园景观空间进行疏导和控制,在占据山脊视线焦点的位置,设置景观控制点,并在通往嘉陵江边的核心景观控制点之间形成场地内重要的视线通廊,拉进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视线廊道两侧通过竖向的乔木强化视觉空间;以景观控制点为中心,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坡度条件,形成各个景观视觉节点,利用节点之间的视觉轴线的相互穿插,使各节点间能构成对景以呼应彼此。对一些路径不可达的景点,公园在最佳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平台建立视觉联系。如晒经石盘位于江滩,可观而不可达,为此74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设计在临水界面设置了观景眺望台,以充分将该景致纳入到公园景观中(见图5-12)。图5-11城市阳台设计Fig.5-11.Urbanbalconydesig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5-12双向连续体验系统图5-13特色游览路线Fig5-12.BidirectionalcontinuousexperienceFig.5-13.Theparkfeaturestourexperiencelin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③游览路径组织最后公园在双向连续体验构建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各景观空间和路径,形成连续的三条特色游览体验路线(见图5-13)。峡江记忆挖掘之旅:从竹林清风出发,漫步于幽幽竹林之中,经峡江景廊,看峡江石块散落于阳台重拾嘉陵江畔记忆,到清泉石涧,山泉清冽蜿蜒而下,至山崖凌风,听山崖耸峙诉说岁月之变迁,登台远眺,望江中晒经石盘,沿百步九折而下至水岸江畔,休息茶饮,望晒经石盘,听取古今时空之对话。7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户外活动健康之旅:从南麓花园出发,徒步登山,漫步于森林之中,经畅远望经,体验森林素质拓展之乐趣,过清泉石涧,林下瑜伽、太极等悠哉悠哉,到晨曦映坡,露营、野餐、阳光沐浴等感受自然,顺山势而下至江岸真趣,骑行、慢跑、溜冰等体验江岸活力运动。山林空间探索之旅:从南麓花园出发,林间溪流接触自然,经山崖凌风,丛林深深,危岩耸立,过清泉石涧,幽幽山涧顺流而下,至山林影溪涧,林下山花野草遍地,越过丛林至临江岸真趣,开阔疏朗,风和气清。5.2.4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1)公园季节性景观特征解读①季节性水域变动:受到三峡库区蓄水位的影响,公园临水水域呈现季节性的变动。而公园临水区域陡峭以及天然堤岸的存在,所以丰水位界面、常水位界面的季节性水域形态变化在该段表现不是特别明显,基本上呈现为平滑的直线。只有位于江滩的晒经石盘,随着季节性的水位变动,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变化。②陆域植物季相变化:基地内部陆域现状植被主要是成片的密林、竹林,大量的野生灌丛以及无竖向植被的裸地。密林中的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有构树、枫杨、刺桐、刺槐等乡土树种,竹林在基地中的分布较广,主要以毛竹、慈竹、水竹为主,灌丛植物主要有葎草、白茅、喜旱莲子草、序叶苎麻、野蒿、蕨等野生植物。还有一块裸地,没有竖向植被,有零星的野生草本散生。其中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品种较为缺乏,造成陆域植被季相特征不明显。③季节性活动倾向:在金海湾公园的季节性活动倾向符合重庆滨江公园季节性活动特点。(2)基于季节性的景观动态体验设计策略①季节性水域动态凸显金海湾公园的展现动态的体验设计,将晒金石盘随季节水位的丰富变化运用到场地中来,通过在临江的观景点的较好的设置,把晒金石盘随季节性水位变化呈现的形态以同一视角的观察的图片镶刻在场地小品中,形成对比,让观赏者可以在同—时间同时了解到其他时间段里呈现的丰富变化,感受自然之功(见图5-14)。76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图5-14晒经石盘参与性设计Fig.5-14.ParticipatorydesignofShaiJinshipan图片来源:金海湾公园方案项目组②陆域植物季相变化的突出在公园植物季相设计,需要整体考虑。植物的季相主要变现四季的色彩变化,设计策略为:a.春天树木萌发新芽呈现一片清新的嫩绿色,少量的点缀其中的花树可以增添的森林的乐趣,春季植物色彩组合绿色基地物种:各色花树占比为7:3;b.夏季树木生长茂密,树冠浓密,各种绿色相互融合,绿色基调树种:各色花树占比为8:2;c.秋季落叶树木叶色逐渐变黄凋落,森林的浓绿色减淡,黄绿色加强,绿色基调树:各色花树占比6:4;d.冬季落叶树树种凋落,常绿树由于光照原因也逐渐变黄暗淡,森林呈现一片墨绿之感,常绿:落叶占比:7:3(见图5-15)。7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5植物季相设计Fig.5-15.Plantseasonaldesign图片来源:金海湾公园方案项目组③景观要素功能的灵活使用利用自然石块堆叠形成的季节性溪涧,当雨季来临时,溪涧积水形成动态的流水景观,在溪涧边观赏水景;当雨季过后,水位下降,人的可以踩在石头上近距离的玩水;当进入枯水期时,无水的溪涧可能成为游人休息、聊天的交流空间。这样的景观可以满足人的季节性活动使用需求(见图5-16)。图5-16季节性溪流设计Fig.5-16Seasonalstreamdesign图片来源:金海湾公园方案项目组④零距离接触的动态变化在金海湾公园的步道设计中为凸显峡江主题,整体使用了水洗石的铺装材料。同时,在公园滨江自行车道上,通过提取江水的动态波纹图案,利用特殊的发光材料,与道路铺装设计结合,形成一条动态体验的游步道。白天它能进行充电聚集电能,到了晚上就化作了繁星闪烁的星光之路。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带给人是一种零距离接触的、动态变化的非凡体验(见图5-17)。78 第5章案例实践——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应用图5-17步道动态设计Fig.5-17.Traildynamicdesign图片来源:金海湾公园方案项目组5.3小结本章主要是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进行实例验证。笔者结合自身参与的金海湾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实践项目,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策略进行应用验证。首先,对公园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交代;然后,对公园现状的各方面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每一项特征,利用上文提出的策略进行具体的设计应对,从而实现案例验证。79 第6章总结与展望第6章总结与展望6.1研究总结山地城市滨水区正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更新区域,以更新城市滨水区景观来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成为山地城市开发与建设的新一轮重点和热点。同时,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理念正发生着转变,更趋于一种个性化或私人定制式的独特体验。在这样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山地城市滨水的优质景观资源、历史文化信息,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符合当代生活理念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研究是基于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特征分析,借助景观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项目实践,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这种特质景观空间的营建出谋划策。其中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研读及深入实地踏勘与调研,归纳总结了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包括景观功能复杂性、空间立体性、视觉多维性及季节性景观四个方面特征内容。(2)通过对景观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案例分析,梳理了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城市公园景观体验的类型、特点以及构成,并初步建立了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模型。同时,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具体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3)基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分析以及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目标内容,提出了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针对性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功能复杂的特色主题体验设计策略、基于空间立体的多元混合体验设计策略、基于视觉多维的双向连续体验设计策略以及基于季节性景观的动态体验设计策略,为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体验设计提供科学、理性的设计良策。(4)结合实践项目“重庆金海公园景观体验设计”,对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的体验设计策略进行实践论证,理论结合实践,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和适用性。6.2研究展望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研究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由于本人时间与精力有限、实践经历尚浅、学识以及资料不足等原因,对于研究的广度与深度8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均有待提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断完善与推进。对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景观体验设计的研究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1)由于本人研究时间较短,个人精力有限,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国山地城市中较具代表性的重庆主城区,而并未能对全国甚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山地城市滨江公园进行逐一调研,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在普适性上有待考量,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扩充与完善。(2)城市公园景观体验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工作,本文只是基于山地城市滨江公园的景观特征提出针对性体验设计策略,而对公园其他方面特征,如生态特征、人的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尚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8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南京大学等,《地理学辞典》,第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B.P.克罗基乌斯,钱治国,王进益,常连贵,钟继光.城市与地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5.[4]陈六汀.滨水景观设计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l0.[6]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7]R·A·MAKKREEL.Dilthey:philosopherofthehumanstudies[M].[s.1.]: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2:141—153.[8]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0-102.[9]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6~18.[10]AKOFFJ.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M].Chicago:ChicagoUnivemityPress,1999:90-102.[11]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1206-1207.[13]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哈里森,斯本兹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先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72~676.[15](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译.体验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6]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25,7.[17]R.Bruttomessoal.Waterfronts:ANewFrontierforCitiesonWater.InternationalCenterCitiesonWater,1993.[18](美)BonnieFisher等著,美国城市土地研究会编,马青,马雪梅,李殿生译,都市滨水区规划[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日本土木学会编,孙逸增译,滨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0]刘滨谊等编著.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1]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22]刘滨谊,周江.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4,3.8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盛起.城市滨河绿地的亲水性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24]郑瑜.西南山地城市滨水地带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及方法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04.[25]邓节.山地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探讨[J].南方建筑.2006(12):36-37.[26]陈静,杨承炜.山城滨水区地带的景观特质与规划策略[J].重庆建筑.2008(8):52-55.[27]刘玥玮.基于人的环境行为特点的城市滨水休闲空间特性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0.[28]李毅.适应山地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29]张万钦.山地城市滨江景观动态特征及设计对策[D].重庆:重庆大学,2015.[30](苏)Φ.Ε.瓦西留克著.黄明译.体验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SteenEilerRasmussen.ExperiencingArchitecture[M].MITPress,1957.[33](美)诺伯格·舒尔茨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34](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5]李开然,央·瓦斯查.组景序列所表现的现象学景观:中国传统景观感知体验模式的现代性[J].中国园林.2009,(5):29~33.[36]李珊.体验式景观设计[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4.[37]杨麟.现代城市公园的体验式设计初探.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38]吴越.城市公园的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1.[39]黎莎.主题公园中体验性项目设计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0.[40]尚聪.体验经济时代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41]常文敏.体验经济时代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42]李春梅.景观体验式设计研究——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4.[43]张秋香.城市滨水区小尺度空间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以沣河咸阳段景观设计为例[D].陕西:长安大学,2014.[44]郭红雨,蔡云楠.山水之间的景观塑造--山地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03,21(6):77-79.[45]王虎.滨江消落带景观设计研究——以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沿岸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0.[46]张喆.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街旁绿地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0.84 参考文献[47]张智东.城市公园空间品质研究——以重庆南滨路公园为例[D].四川:西南科技大学,2013.[48]祁钟.重庆主城区滨江外部空间地域性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49]段维维.山地城市滨水带复合型立体景观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08.[50]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3(01):56—63.[51]姜凌.重庆主城区滨江开放空间环境景观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52]HargreavesAssociates.LandscapeAlchemy——theWorkofHargreavesAssociates.OROeditions,2010:47.[53]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54]李仲广.基础休闲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5]JuhaniPallasmaa.TheEyesoftheSkin,ArchitectureandtheSenses.Wiley-Academy,2005:29[56]JacoboKrauel.theArtofLandscape.AZURCorporation,2006:[57]RaphaelSamuel.ThemePark——WhyNot.Routledge,2000:106[58]王金瑾.城市湿地公园的体验设计研究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59]BridgetVranckx.ModernArchitectureintheGarden.LOFTPublications,2009:8~100[60]郑璐佳.人·行为·环境——关于环境“适用性”的思考[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05.[61]余洋,王未,陆诗亮.营造多元化体验的景观设计[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2010.[6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3]Rockport.BuildingsandLandscapes.LOFTPublication,2002.[64]李钢,龚斌艳.景观的体验性——感知自然[J].建筑学报,2008(1):120-124.[65]JenniferP,YvonneR,HelenS.交互设计[M].刘晓辉,张景,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6](美)加瑞特(Garret,J.J.)著.范晓燕译.第2版.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67]Rockport.AmericaLandscape.LOFTPublication,2008:96~99[68]AldoAymonino.ContemporaryPublicSpace.RizzoliInternationalPublications,2006:248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9]戴路.基于空间体验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70]孙琰琰.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营造浅析[J].科学时代,2014(03):1-7.[71]李秉宇.基于活力提升的重庆滨水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72]赵修渝,杨静.重庆文化的特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0—145.86 致谢致谢三年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回忆起三年前那个懵懂的本科毕业生怀着对学术研究的一知半解进入到了硕士研究生的行列,我感到十分幸运。尤其,能够继续留在自己喜欢的母校进行学术研究,让我倍感荣幸。在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学习的自主性和学术的广泛性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秦华教授,他将我领入学术研究之门,并对我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训练。他不仅仅是我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同时也是时刻给予我帮助,关心呵护我的长辈和亲人。在这三年,秦老师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多次对我一针见血的点拨,帮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秦老师对我的教导不仅是学术和专业方面,更多的是教给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哲理。在这里,任何言语也难以表达我对秦老师的感激之情,唯有日后,加倍学习,作为点成绩,以博恩师一笑。我还想特别感谢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王海洋、张建林、周建华、刘磊、易小林、孙秀锋等老师,他们的教导对我无论是本科期间基础知识的夯实还是硕士阶段的指导与帮助,都令我深深的感激。还要感谢刘素君老师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另外我还想感谢509实验室的曹迪、张灵艺、干小瑜、辛雪、旷丽珠等师兄师姐,李正睿、李妹玲、高兴、杨璇、杜巧、闫欣、刘婧、陈思等同窗,以及肖可、胡宜萱、唐楠、朱晓兰、孙珍、张洪涛、王荐、白雪等师弟师妹,他们对我的成长和帮助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还要感谢我的室友辛儒鸿、伍鸿坤、胡稀秦,三年来的相识、相知、相伴,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当然,最后我要着重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对我的始终如一和无怨无悔的支持与付出,让我这三年的研究生如此顺利并幸福。你们是我遇到困难坚持前行的坚强后盾和动力,也是我疲倦时的快乐,谢谢你们永远给予我力量和勇气。黄生钱2016年5月于重庆87 参加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参加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发表论文:[1]黄生钱,秦华,辛儒鸿.山地滨水公园设计的地域性营造——以重庆金海湾公园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5(12).[2]辛儒鸿,吴丽佳,黄生钱,周建华*.基于乡愁记忆的历史街区风貌改造研究——以重庆市巫溪县漫滩路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参加课题:[1]铜梁巴岳山——西温泉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2]北部新区金海湾公园景观概念规划及深化设计[3]南山药用植物园景观改造工程[4]武隆桃花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5]沙坪坝都市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