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

ID:78788564

大小:321.4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9-18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1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2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3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4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5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6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7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8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9页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3∕T 594-2017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21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594—2017代替DB33/594.1-2005,DB33/T594.2-2005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virus-freeplantletsofstrawberry2017-02-10发布2017-03-10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594—2017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594.1-2005《草莓脱毒种苗第1部分:脱毒种苗》和DB33/T594.2-2005《草莓脱毒种苗第2部

2、分: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以DB33/594.1-2005为主,整合了DB33/T594.2-2005的部分内容,与DB33/594.1-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草莓脱毒苗、脱毒组培瓶苗、脱毒原种苗等术语和定义(见3,2005年版的3);──增加了生产技术(见4);──修改了脱毒种苗的脱毒检测方法(见附录A,2005年版的6);──修改了脱毒组培瓶苗、脱毒种苗的质量要求、检测规则(见附录B,2005年版的5.1、5.2和7)。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建德市农

3、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碧增、张国芳、孔樟良、龚莺、张亚惠、赵玲玲、郑铭洁。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IDB33/T594—2017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莓脱毒苗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技术、分类与分级、检测方法、质量要求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不携带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mottlevirus,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mildyellowedgevirus,SMYE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veinbandingvirus,SVBV)和草莓皱缩

4、病毒(Strawberrycrinklevirus,SCV)的脱毒组培瓶苗、脱毒原原种苗、脱毒原种苗及脱毒生产用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Z26575草莓生产技术规范NY/T401-2000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草莓脱毒苗通过植物脱病毒方法获得或引进,经检测后确认不携

5、带本标准规定检测病毒的种苗。3.2脱毒组培瓶苗通过植物脱病毒方法获得的不携带本标准规定检测病毒的组织培养瓶苗。3.3脱毒原原种苗脱毒组培瓶苗移栽于无草莓病源、虫源的种苗圃内存活的植株。3.4脱毒原种苗1DB33/T594—2017脱毒原原种苗定植于无草莓病源、虫源的种苗圃内,由匍匐茎繁殖的植株。3.5脱毒生产用苗脱毒原种苗定植于无草莓病源、虫源的种苗圃内,由匍匐茎繁殖的植株。3.6脱毒率不携带本标准规定检测病毒的植株数占所检测植株总数的百分比。4生产技术4.1脱毒组培瓶苗生产技术4.1.1外植体选择采样最佳时间为3月~5月晴天的10:00~16:00,选

6、择品种特性纯正、丰产性能好、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植株,切取带生长点的匍匐茎段5cm~6cm。4.1.2无菌苗繁育匍匐茎段经无菌水清洗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切取带生长点的茎段1cm~2cm,用70%~75%的乙醇冲洗表面30s,然后经次氯酸盐和Tween-20消毒8min~10min,并不断摇动,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8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剥取0.5mm~1.0mm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中。4.1.3脱毒苗培育不定芽培养至1.0cm~1.5cm时,置于解剖镜下挑取0.2mm~0.3mm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中,不定芽长至1.

7、5cm~2.0cm时分株,单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4.1.4脱毒苗快繁经病毒检测合格的试管苗,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每20d~30d继代一次(总继代次数不超过6代)。4.1.5培养条件-2-1-2-1培养条件白天温度25℃±2℃,光照强度30μmolms~60μmolms;晚上温度18℃±2℃,黑暗培养。每天照光12h~14h。4.2脱毒原原种苗、脱毒原种苗和脱毒生产用苗生产技术4.2.1脱毒原原种苗生产打开脱毒瓶苗的瓶盖,常温弱光照条件下驯化1d~2d后洗净琼脂,种植于营养钵或36孔穴盘中,栽后浇透水,第一周要遮荫,并保持湿度75%~90%,建议使

8、用防虫网隔离,提倡消毒基质,以防再度感染病毒。4.2.2脱毒原种苗繁殖2DB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