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的深远影响

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的深远影响

ID:79128417

大小:65.6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2-09

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的深远影响_第1页
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的深远影响_第2页
资源描述:

《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的深远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的深远影响“蒙学”即启蒙之学,亦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蒙学基于一个朴素而基本的预设,即教育可以去除蒙蔽,恢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教人懂得如何做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即使是远离童年之后,我们也一直保有早年的生活经验,并成为塑造我们性格和气质的关键要素;即使我们没有察知,在意识上遗忘了,它依然强有力地被保留在潜意识里,并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终身享受

2、它的利息。”一个人一旦养成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反之则终身受害。因此,儿童道德养成教育从小抓起,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我国历代蒙学教育家所共识,给当代儿童道德教育实施与开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一、礼仪教育为基石传统蒙学,十分强调对儿童的礼仪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饮食起居,都有具体的礼仪规范和要求。可见,古代蒙学教育家都重视倡导对儿童的礼仪教育。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主张通过儿童习礼,使儿童

3、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端正生活态度,讲究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对父母师长的尊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达成孝父母,尊兄长。儿童阶段道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引导,使儿童接受一定的社会习惯,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转换,即“由他律到自律”。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立足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要求,合理吸收我国传统蒙学教育的有益因素,积极组织、合理设计小学生参加各种仪式活动,如加入少先队诵读誓词、盛大节日致辞,通过仪式活动使小学生体验礼仪的庄重感和神圣感。二、“孝亲”教育为重点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宗亲、宗族、宗法体制

4、以传统伦理道德为纽带,人伦纲常成为道德的核心,“孝亲”观念也成为人伦纲常的中心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孝亲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所倡导的行为美德。“百行孝为先”,《三字经》有“首孝弟,次见闻”。《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可见,子女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所在。孝是德之本,是一切教化的根本和起点。对儿童进行“孝亲”教育,是儿童情感陶冶、道德升华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因此,“孝亲”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儿童的孝德,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比如,利用各种节日,让孩子为父母做

5、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为父母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他们就会学会体恤亲情的伟大,学会关爱父母,继之培养他们爱他人、爱国家、爱人民的道德责任感,使他们从小具有亲爱之心、关爱之心、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在关爱、友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三、立志教育为趋势传统蒙学教育目的就在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远大的道德理想,实现寓德育与智育之中,增长儿童的道德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养成儿童的道德人格。因此,传统社会一直主张培养儿童的理想和志气。“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

6、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传统蒙学教材告诫儿童要志当存高远,否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然而,在社会发展快速现代化的今天,高度的物质享受和较多的感官刺激给儿童发展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受社会“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等现象的误导和影响,不少儿童从小就形成了“攀比心理”,追求的是吃喝穿戴,家长也过于关注儿童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忘却了对儿童生命形而上的追求和探索,忽视了儿童的理想教育。儿童道德教育应该合理汲取传统蒙学的合理成份,积极引导儿童从小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把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合格公民。总之,蒙学教育不但

7、给儿童带来了好处,也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忘传统,取其精华,让传统蒙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与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