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PID控制器设计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

ID:79504589

大小:227.5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2-15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1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2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3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4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5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6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7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8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9页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_第10页
资源描述: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PID控制器设计实验报告院电子信息学院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杨奕飞数字PID控制器设计报告采用增量算法实现该pID控制器。二.设计要求掌握PID设计方法及MATLAB设计仿真。三.设计任务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fe+l)设计数字PID控制器,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不大于,超调量不大于20%,调节时间不大于。采用增量算法实现该PID控制器。四.设计原理数字PID原理结构图PID控制器的数学描述为:式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设u(k)为第K次采样时刻控制器的输出值,可得离散的PID表达式为:使用模

2、拟控制器离散化的方法,将理想模拟PID控制器D(s转化为响应的理想数字PID控制器D(z)采用后向差分法,得到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2.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加什}二讥灯一Mt—1)二用K6)5-0U或心k⑷一2曲—I什讹—2$衣中KP为比W系级,A;=0%>7称为积仃泵&:g=行为微#忝酉,u(k)=u(k-l)+Au(k)增量式PID控制系统框图五.Matlab仿真选择数字PID参数利用扩充临界比例带法选择数字PID参数,扩充临界比例带法是以模拟PID调节器中使用的临界比例带法为基础的一种数字PID参数的整定方法。其整定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

3、采样周期T:因为TminvYlOT选择采样周期为;2)在纯比例的作用下,给定输入阶跃变化时,逐渐加大比例作用Kp(即减小比例带),直至系统出现等幅震荡,记录比例增益Kr,及振荡周期Tr。Kr成为临界振荡比例增益(对应的临界比例带),Tr成为临界振荡周期。在Matlab中输入如下程序G=tf(1,[1/150,36/150,185/150,1]);p=[35:2:45];fori=l:length(p)Gc=feedback(p(i)G,1);step(Gc),holdonend;axis([0,3,0,])得到如下所示图形:改变其中的参数P=[35

4、:2:45]为p=[40:1:45]得到下图曲线,得Kr约为43,Tr约为.o•nSfep'R-espon在smulink中建立如下模型,可得Kr=,Tr=,3.选择控制度控制度的定义为数字调节器和模拟调节所对应的国度过程的误差平方积分之eDdt比,即控制度二一一式中,eD为数字调节器的控制误差;e为模拟调节器的控e=dto制误差,当控制度为时,数字调节器鱼模拟调节器的控制效果相当;当控制度为2时,数字调节器比模拟调节器的控制效果差一倍;在此选控制度为。4.按选择的控制度指标及Tr,Kr实验测得值由查表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采样周期:T=Tr=,K

5、p=Kr=,TI=Tr=,TD=Tr=;TZvTKpT二,,KdKpTdKiKiT4一,丁丁扩充临界比例度法整定计算公式表控制度控制规律T/TrKp/KrTi/TrTd/TrPIPIDPIPIDCTPIDPIPID模拟控制器PIPID简化扩充临界比例法法PIPID六.Matlab/Simulink控制系统建模1.控制器2,采用后向差分离散化可得:D(Z)=U(Z)/E(Z)=KP(1-Z+KI+KD(1-Z)a2=[(KP+KI+KD)ZA2-(KP+2KD)Z+KD]/ZA2将KP=Kr=25,KI=KiT=,KD=23代入D(z)=A2-567

6、z+270)/zA23.仿真模型图4.输出阶跃响应曲线5.试凑法微调参数KpKiKd超调量调整时间27230405230255052301550230196.最终PID参数及输出响应曲线采用试凑法得到一组数据:kp=50,ki=kd=250输出响应曲线为:七,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认识了自动控制领域最常用的PID控制技术,基本掌握了PID控制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认识到自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在运用MATLAB软件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而我们手中的资料有限,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在PID控制时,一旦选定了Ki和Kd后,超调量随Kp的

7、变化并不明显,这是我无法理解的,当Kp增加时,系统仅仅提高了响应的快速性,而超调量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又如,在PD控制时,当Kd和Kp取值足够大时,便可以使响应曲线完全理想化,即响应时间趋于0,超调量趋于0,在本系统中也满足足够的稳态精度,我就会这样怀疑,并不是所有系统采用PID控制效果一定比其他控制效果要好。所以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寻求答案。八.参考文献1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姜学军刘新国李晓静编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