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

ID:80487109

大小:44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12-04

上传者:U-140648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1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2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3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4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5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6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7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8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9页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共21页word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精品资料...............[高考文综]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专题提示:热点问题的特点:①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②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③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反思对策☆设计依据:文明史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专题导学第一节 热点和重点扫描考点1  科教兴国【知识要点】1、古代科技成就(史实回归课文),特点: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原因可从封建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的需求、国家统一稳定等角度回答);以应用性技术为主;明清后没有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原因从封建专制制度落后、自然经济制约、轻视科学技术、思想控制严密等角度分析)。2、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历程(为什么不能使中国富强?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独立与富强的关系两个层面分析)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列强侵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学习西方,产生近代工业,现代化起步;第二次,加紧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兴起民族救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中国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建设失误,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现在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4、三次科技革命中代表性技术,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社会生活(城市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5、德、美、日、新、韩等国科教兴国的历史经验。考点2 和平与发展【相关主题】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年;恐怖主义;朝核危机;伊拉克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知识要点】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根源是不平衡规律。具体原因要能分析。2、一战前的国际矛盾和战争进程。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内部矛盾。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4、二战前的国际危机和战争爆发。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和具体原因。国联为什么没有能阻止战争?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相互合作。对法西斯侵略的制裁-《大西洋宪章》-《二十六国宣言》-《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和第二战场开辟-雅尔塔会议和战后安排-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成立。6、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惩处。德日的区别及不同后果。7、20世纪后半期的冷战和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苏争霸。如何认识冷战?一方面给世界带来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两大超级大国相互制约,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8、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边疆争端和地区霸权,恐怖主义,极右势力复活等。当今世界总形势是什么?有哪些维护和平的有利因素?形势是和平发展。世界格局暂时一超多强,趋向是多极化。有利因素:和平力量发展(如中国);联合国作用(如核试验条约);多极化趋向;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合作增加。9、五百年大国崛起之路(1)崛起方式的单一性(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武力扩张):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2)崛起影响的破坏性——搅动地缘政治、打乱现存国际体系。崛起之路几乎同于战争之路。(3)大国兴衰的基本秘诀:国力和国际义务之间能否保持平衡。举例: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和世界大战;英帝国的兴衰10、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对世界和平的体制性安排:举例:国际政治层面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国际经济层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战后)11、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举例: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12、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崛起)(和平崛起)(1)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是怎样确立的?有什么意义?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之路?(4)中国的崛起与传统强国崛起的不同现在我们用“和平”来界定“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①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处于“热核时代”。今日大国的崛起,除和平外,别无他途。一个和平的世界不仅是中国崛起的需要,而且永远是中国所追求的目标。②中国崛起的国情起点:中国的面积、人口,后发追赶型的现代化类型以及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必然要带来不少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现象、新问题乃至各种不确定因素。③选择和平,我们就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在世界上的道义性和正当性基础。正因为中国崛起的规模之大、问题之新,我们应该对中国崛起过程的困难性、曲折性和不确定性持客观、理性态度,要更加认识到对于中国的崛起来说,和平的保证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是为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则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通过和平方式面对内外问题的挑战,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为了自身的和平与安全,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职尽责。★举例:中美关系、中非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印关系。考点3 统一问题【知识要点】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具体的措施。★2、清朝初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措施及作用。3、宏观把握我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哪些时段统一,哪些时段分裂,统一与分裂的关系如何?分裂时期蕴育着统一因素,主要是各分裂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实现)4、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和台湾省)、西藏(元设宣政院,明设卫所和僧官制度,清设册封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制度)、新疆(汉设西域都护,唐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清设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府)、钓鱼岛等地区的管辖。★5、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全民族抗日战争。6、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的分合,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7、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内涵、实践。8、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对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9、美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扩大、西部的开发)。考点4 法治社会与民主政治【知识要点】1、古代中国法家思想的内涵及与现代法治思想的根本区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依靠严刑酷法维护专制统治(根本上为专制统治者服务,现代法治则是建立在主权在民,民主立法,司法独立的基础上)2、近代民主政治和中国法治的探索:《资政新篇》中“以法治国”的主张;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提出“民权主义”,颁布《临时约法》,提出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规定中华民国是议会制内阁制的共和制度。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体现在重庆谈判和政协决议中)。★3、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共同纲领》和新民主主义民主;19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反右派斗争到文革在民主政治问题上的失误(忽视民主法制建设、个人崇拜等)4、启蒙思想家对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的理论构建: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的著作和主要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特征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治社会化。★5、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思想;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体现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思想;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体现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思想。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类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型和专制型)的历史根源和影响。历史根源是走上资本主义的不同道路,影响是使德日俄等国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德日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战争策源地,俄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民主建设滞后。7、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主制度与法西斯制度的决战(二战)8、20世纪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主要指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发展)9、苏联1936年新宪法体现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中国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成功探索。考点5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知识要点】1.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前期要看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农业发展,后期要看到消极作用: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唐初和清初休养生息政策:以唐清为例说明国家如何干预经济。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现制的建立。三大改造★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践:十四大5.资本主义经济干预三阶段:干预经济时期(重商主义为代表14~18世纪末)、自由放任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宏观控制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国家在19世纪60年代仍然处于国家干预经济阶段,如俄、日等国。6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历史进程中的市场问题。17-【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19世纪,英法等国通过殖民活动开辟海外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通过统一战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19世纪晚期,法国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国内市场狭窄,影响经济发展;19世纪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南北战争开辟了广阔而统一的国内市场;日本明治维新后由于国内市场资源狭窄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以甲午战争为代表分析对中日两国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为争夺海外市场而矛盾加深,最后引发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韩国、新加坡等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成效显著。★7.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活动开辟了新的市场;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994年世贸组织建立。考点6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这固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人口增长过快,又是我们一个沉重的负担,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一、中国古代人口状况和人口迁移★1.古代人口迁徙的基本史实:①秦夺取河套并筑城置县后,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秦朝征服越族后,迁徙50万中原人到珠江流域,与越族杂居。②三国时,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同江南人民一道,共同开发江南。③自西晋末年起到南宋,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北方农民的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江南地区。④9世纪中期,回鹘政权瓦解,回鹘人大部分向西迁入甘肃、新疆。⑤元朝统一后,许多汉族人民迁到边疆地区;边疆地区各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⑥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于明末清初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他们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长途跋涉,回到祖国。⑦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⑧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2.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总析: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战争;为加强边防,历代政府组织大规模的居民向边境地区迁移;经济重心南移;自然灾害的影响;对罪人的流放也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一方面。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意义):先进经济文化传播;民族融合;人口分布趋于合理;边疆开发。(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北人南迁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很重要因素之一。(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人口渐趋合理分布。二、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1.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互成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之,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或偏少,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延缓作用。2.建国后,我国城市化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国家政府规划下推进城市化;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尤其迅速。★3.当前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1)成因: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②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③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④农村体制改革。⑤城市的吸引力。(2)特点:①流动据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青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3)利弊:民工的流动有效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利"是主要的。但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他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4.近代世界范围的人口迁移:欧洲殖民者到亚非拉地区殖民活动;贩卖黑奴(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和各国城市化进程(由于工业发展人口迁移到城市)。如英美两国内部的人口迁移(除城市化进程外):圈地运动;西进运动(对国家社会发展哪些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相关主题】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关注民生;科教兴国;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等。【历史解读】★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实践体现在汉、唐、明清初年减轻剥削、轻徭薄赋。(列举唐清初年的具体政策)2、秦、隋两朝国力较强,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不能长治久安。3、古代的环境保护:孟子等思想家提出“斧斤以时入深林”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中地区(今渭河平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唐代以后逐渐衰退);唐代烧山、圩田等过度垦殖破坏境;古代重视黄河治理。4、洋务运动只有技术进步,没有制度革新,现代化起步后发展困难,说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制度、文化的全方位现代化。5、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与失误。经济政治成就有哪些?经济政治失误有哪些?启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综合平衡,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改善人民生活。6、文革的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7、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生产积极性;改革不符合生产力水平的体制……8、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9、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近代工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10、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综合平衡问题,农民生活问题,政治体制问题。11、罗斯福新政与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发展。13、20世纪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经验。14、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利因素,四对矛盾。15、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首先形成于美国,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的观念从注重速度和数量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转变,出现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特征等内容。16、古今中外社会稳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因素。【重点探究】1.城乡协调与农业问题:针对城乡二元对立举例一:英国、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二元经济转型。以韩国为例——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不仅在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且还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缩短城乡差距方面卓有建树。自1970年开展“新村运动”以来,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长期保持在1∶0.8~1∶0.9之间。1993年,韩国每100户农民所拥有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计算机6.7%。如今的韩国更是成功实现了“二元经济”转型。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进入了农业机械化、村村电气化、交通网络化、教育普及化、流通服务城市化、住房砖瓦化阶段,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的目标。举例二:法国大革命时期农业政策的教训;苏联工业化剥夺农民和农业生产严重滞后的教训举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大跃进、人民公社、改革开放。2.全球化进程的双重效应“全球化”的概念表明的是这样一种历史进程:人类从以血缘和种族关系为基础的信息封闭的世界向信息开放和社会化的世界转变;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向市场化的社会转变。这个进程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被表述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我国史学家吴于廑先生则称之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应该看到,历史的“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披荆斩棘,也可能伤及我们自身。对世界各国来讲,“全球化”【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利害关系愈来愈紧密,结果极容易产生和加深彼此间的利害冲突;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还会产生诸如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生态灾难等全球性问题。更何况,这五百年是国际资本由小到大,逐渐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五百年。举例:当代世界南北差距的扩大;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分化。3.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启示(1)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推翻三座大山,是近代化的前提。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2)坚持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必然。正是长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味无知;也正是对外开放,使中国得以吸收和借鉴欧美等发达中家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欧美等国的近代化过过程贯穿着三次科技,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一开始就宣布要“求知识于世界”,确立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国策。而在中国,直到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新中国建立前科技教育仍然落后,仍然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和现代知识隔膜的国家。由此可见,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要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典例欣赏】例1(2003年江苏、广东卷)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进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导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的历程中,中国天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结构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2)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4)出现了新式学堂;(5)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例2(2004年江苏)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1)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复辟。影响: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2)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3)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考点2 绘就区域发展的宏伟蓝图——聚焦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一、中部崛起的背景扫描(一)概况:1.地位重要,范围: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2.现状——塌陷、困境(原因:①自身;②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二)原因:1.必要性:①是“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②是全面激活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需要;③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2.可行性:①按照梯度发展理论应该轮到了中部崛起;②国家宏观战略的调整为中部崛起创造了条件;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降低了中部崛起的成本;④良好的发展条件是中部崛起的物质基础。(三)对策:国家启动;东部拉动;中部自动关于中部自动的战略选择:①发展区域经济——中部选择:中心城市带动;②【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发挥资源优势——中部选择:拉长产业链条;③承接产业转移——中部选择:营造招商环境;④面对工业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中部选择:发展园区经济;⑤在全球化市场格局中——中部选择:追求细分优势(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二、考点链接——中部的历史(一)古代1.政治:(1)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     和   ,都城在   (今   )。(2)商朝建立时以   (今   )为都城,后盘庚迁   (今   )(3)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   (今   )展开决战。(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今   ),东周开始。(5)齐桓公在   (今   )召集诸侯会盟,标志其首霸中原。(6)战国七雄中    、    、   的统治中心都在中部地区。(7)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   (今   ),在   (今   )建立政权。(8)隋末李渊起兵于   (今   )。(9)北宋都城是   (今   )。1005年宋辽有   (今   )之盟。(10)1127年赵构在   (今   )称帝建南宋。岳飞在   (今   )大败金军主力。2.经济:(1)战国时,魏国修    渠、楚国修   (属   流域)。山西池盐已开发。(2)六朝时,     、     流域是重要的产粮区。(3)隋唐时,    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隋炀帝令宇文恺建东都   。设     、     著名粮仓都在河南境内,修一条驰道从洛阳到太原。(4)宋元时,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3.文化:(1)战国时,屈原用楚国方言、南方民歌开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是    ,代表作是    。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      、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表铜编钟和其它乐器,说明了当时音乐的成就。(2)西汉,      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3)魏晋南北朝时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二、近代1.列强的侵略(1)1958年《天津条约》开放中部地区的   、    为通商口岸。(2)中日《马关条约》开放中部地区的   为商埠。(3)19世纪末,除山西外的中部地区几乎全部被英国划为势力范围。(4)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军舰聚集武汉江面准备干涉中国革命(5)1927年英国在汉口制造了一三惨案。(6)抗战期间,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肃清沦陷区抗日力量,在华中推行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1944年发动豫湘桂战役(抗战期间日军向下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2.革命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2)维新变法期间:(3)辛亥革命时期:【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4)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5)北伐战争时期(重点):(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7)抗日战争时期:(8)解放战争时期:3.经济(1)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企业。(2)张之洞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三)现代1.一五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2.全面建设时期:建成武汉钢铁公司。3.文革时期: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湖北十堰),建成湘黔铁路。4.新时期:①20世纪70年代末中部的安徽首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建成大秦铁路、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③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05文综第I卷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C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2.(05文综第II卷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D)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3.(05文综第II卷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D)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中部地区曾经是一块热土,也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无论是在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1)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中部省区有哪些大的革命活动发生?(14分)(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建设工程?(6分)2、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部崛起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材料一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在内的众多与会学者指出,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张之洞功不可没,他督鄂18年间,创办汉阳铁厂,督办粤汉铁路,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从工商业、军事、文教乃至市镇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关系研讨会》材料二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西洋报刊1901年评论道:“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回答:(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督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并依据材料一谈谈张之洞督鄂对湖北近代化造成的客观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以及给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0分)3、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之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目标,并且首度把中部范围划分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六省。材料一: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既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中部崛起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收益都会落在国境内。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攻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就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摘自《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1)请结合辛亥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中部地区在民主革命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10分)材料二:早在2000年,中科院课题组的研究得出结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正在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2002年初,联合国发表各国城市发展前景报告,武汉在“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中排名第六。(2)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从经济和人文角度说明武汉可能成为中部崛起中的经济增长有哪些优势?(10分)4、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铁厂宜设武昌省城外。黄石港(注:地处大冶)地平者洼,高者窄,不能设厂,一也。荆、襄煤皆在上游,若运大冶,虽止多三百余里,回头无生意,价必贵,不比省城。钢铁炼成,亦须上运至汉口发售,并运至省城炼枪炮。多运如煤下行,铁矿上行,皆就省城,无重运之费,二也。……铁厂、炮厂、布局三厂并设,矿物、化学各学堂并附其中,安得许多得力在行大小委员分投经理?既匠头、翻译、绘、算各生亦不敷用。三厂若设一处,洋师、华匠皆可通融协济,煤厂亦可公用,六也。官本二三百万,常年经费货价出入亦二百余万。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既可信心,亦易报销,七也。此则中法,非西法。中法者,中国向有此类积习弊端,不能不防也。即使运费多二三万金。而工作物料虚实优劣,所差不止数十万金矣。——张之洞致盛宣怀电材料三:张之洞之所以放弃大冶而决定将铁厂设在武汉,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他与李鸿章、盛宣怀等矛盾激化,彼此间疑忌加深,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厂设武汉,张之洞方可通过自己的亲信将铁厂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李鸿章盛宣怀诸人觊觎铁厂之企图方可不杜而自绝。……这也是清廷中枢为了防止李鸿章集团势力过于膨胀,有意“扬张抑李”,并考虑到湖北自然地理资源而作出的重要决策。——袁为鹏《清末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请回答:【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1)汉阳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汉阳铁厂的主要原因?(3分)(2)关于汉阳铁厂的选址问题,当初主要有设在湖北大冶和武汉两种打算。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张之洞最终将铁厂设在武汉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8分)(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弊病是什么?(2分)(4)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的近代化起步比较早。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什么条约把武汉开为通商口岸?简要说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武汉地区近代工业和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情况。(10分)(5)武汉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试举1927年发生在武汉的三例典型事例加以说明。(6分)参考答案:1、(1)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爆发;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修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文化大革命时期修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6分)2、(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结局:随着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在不推翻腐朽、封建的清王朝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6分)客观影响: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企业,奠定了湖北地区的近代化的基础,使“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4分)(2)根本原因: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具体原因:①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②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③抗日战争对它的毁灭性的破坏。(8分)启示:只有在推翻封建统治和赢得民族独立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才有出路。(2分)3、(1)辛亥革命时期,反清武装起义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成功,建立湖北军政府。(2分)在武昌首义胜利的影响下,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迅速发展。(2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建立起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三块根据地。(2分)打破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2分)同解放区内线反攻一起扭转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2分)(2)工业优势: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总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武汉是近代民族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地区之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好。(4分)新中国重要的钢铁、制造工业基地,“一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投资建设的武汉钢铁公司等。(2分)一五期间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使南北铁路贯通,交通地位突出。(2分)人文优势:帝国主义侵华见证。富于革命精神如武昌首义,国民革命中心,工人运动中心,八七会议召开,反帝爱国斗争如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给分。或学生答其它表现也可。)4、(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中出现的原料、资金、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以辅助军事工业。(3分)(2)①武汉的自然地理条件宜于建厂;②煤的运输费用和产品的销售运费比设在大冶要节省;③有利于人才的综合利用;④省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对企业的监督管理。(8分)(3)(4)条约:《天津条约》(2分)。近代工业: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这一地区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地区民族资本主义中的轻工业发展较快。(4分)民主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发动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4分)【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5)北伐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有武汉;(2分)湖北人民收回汉口的英租界;(2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新的革命路线和方针。(2分)(三)跨学科综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势险峻,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冈山被称为“革命摇篮”。山中现存有3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遗址有10处。(1)试分析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地理原因。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交通不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进行游击战争;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农林资源有利于农业发展,为红军的发展提供给养。(2)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试从地理角度评价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条件。有利方面:井冈山是中国的“革命摇篮”,革命遗址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革命遗址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不利方面:地势险峻,交通通达度差,环境承载小。2.(6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认为,中部地区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中部应该是天然的东西南北的交通、信息、产品、物资、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和扩散中心。(1)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哪些?(12分)(2)中部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试分析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不利条件。(8分)近代以来,为了中国的崛起,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二: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后来)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张之洞与汉阳铁厂》(3)材料二:所述的张之洞建汉阳铁厂时,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其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谈谈这场运动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4分)1978—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表(出自国家统计局)材料三: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略)(4)根据材料三的对外开发示意图,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4分)指出材料二中的1978—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表反映了什么历史情况?(3分)(5)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情况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分)材料四:近年来中部地区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面临“凹陷之忧”。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增加了6倍。(6)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原因。【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材料五:武钢是国内大型重点钢铁企业,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原材料、能源供应、运输和环境的压力。因此,武钢提出要坚持走科技自主创新为重点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7)简要分析武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哪些观点?2.(60分)(1)武汉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处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并于汉丹、武大两铁路在此交会;大冶铁矿为武汉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武汉位于中部地区的中心,农业发达,有商品粮基地;位于长江沿江工业地带的中部和京广铁路沿线工业地带的中部;又是湖北的省会;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实力雄厚。(每点2分,5点以上给10分)(2)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每答对一个得2分)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易受寒潮影响。(每答对一点得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洋务运动。(1分)内容: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又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分)结局:随着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走向失败。(2分)根本原因:在不推翻腐朽、封建的清朝统治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2分)(4)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4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答“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可酌情给分)(3分)(5)启示:只有在推翻封建统治和赢得民族独立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才有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①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②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7)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立足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和钢铁业的特点,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工业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关键作用,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③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若答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部地区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是天然的东西南北的交通、信息、产品、物资、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和扩散中心。(1)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处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长江与汉江在此交会,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并与汉丹、武大两铁路在此交会;大冶铁矿为武汉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位于中部地区的中心,又是湖北的省会;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实力雄厚。(2)江西省提出了把江西打造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发展战略。结合江西省情,从地理角度分析江西省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江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在平原地区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在丘陵地区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综合发展;在一些湖泊与河流地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周围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材料二:河南古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有国家的历史是从河南开始的。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可以说,“传承中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河南,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保障力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最符合中央倡导协调发展的时代精神的产业,无疑应成为河南一个发展思路和方向选择。(3)历史上,河南曾演过历史“话剧”有哪些?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河南,它的经济从何时开始衰退了?结合史实分析衰退的原因。(13分)(4)如果你到河南去发展文化旅游行业,你会选择哪座城市?试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5分)(3)①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武王伐纣、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惨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5分,每个1分,只要写出其中5个即可)②唐朝后期(2分)。③战乱破坏;政治中心变动;经济中心南移;南北大运河改道。(6分)(4)答案一:洛阳,(2分)白马寺和龙门石窟,反映了我国佛教的文化。隋炀帝时营建东都洛阳,它是古运河的中心,是隋和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反映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3分)。答案二:安阳,殷墟。(2分)盘庚迁殷,甲骨文。反映了商朝时期的历史。(3分)(如果选择其它城市,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三:山西发展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煤炭的储量、产量、净调出量和出口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电力、钢铁、机械等产业有良好基础。但是,山西的传统产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的初级化、单一化、分散化、低效化问题突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5)作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山西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几条针对性的建议。(5)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高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③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④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⑤要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⑥要推行新的行业准入标准,控制新上高消耗项目。材料四:相对于遥遥领先的沿海开放地区和近些年迅猛发展的西部地区,中部的开放落差和投资落差显而易见,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为脊梁的中部真的“塌陷”了,中国经济又怎能整体起飞?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无疑给中部各省带来了重振雄风的契机。(6)请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并简要说明国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应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能。(6)①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体现,给中部各省带来了重振雄风的契机;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中部的崛起必定会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起飞。②国家应履行好经济职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方案,协调好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关系等;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兴办公共工程、完善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履行好文化职能,加强宣传教育,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考点3 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背景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八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农作物栽培、推广和引进;土地的开发;生产经验的积累;人口的增殖;历代政府的措施。2.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例:古代农民土地问题:商鞅变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北魏到隋唐均田制;清初更名田。)★3.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和农民的负担例:古代春秋战国、西汉、隋唐、北宋、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和农民负担。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汉代农民负担、隋唐租庸调制、两税法(以人丁为主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和摊丁入亩(两千年的人头税废除)。二、中国近代——近代与“三农”相关的思想、政策和制度①《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要求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愿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②孙中山民生主义对土地问题的设想。③中共在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三、中国现代1、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原因、内容和结果)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当前的税费改革(几千年的农业税最终废除)。2、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四、世界近现代史的三农问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民的掠夺(积极作用体现在哪?)法国革命中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历程(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拿破仑),当时调动革命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工业革命后的消极作用。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两大措施。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在开发西部、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法令2、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苏俄(联):粮收集制、粮食税、农业集体化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落后的原因和负面影响。考点4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知识整合】一、人与人的和谐1、中国历史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2、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二、人与社会的和谐1、民主和法制建设及成就2、改革及成就【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3、经济发展的联系及全球化三、人和自然和谐认识的曲折历程1、古代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谐发展的主要主张2、古代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表现3、近代列强对中国资源的掠夺4、新国中建立以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5、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四、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探究范例】资源与环境问题以石油为背景材料有着很大的命题空间。1、它是政史地理化生各学科结合点最多、相互渗透联系最紧密的命题材料之一,2、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工业的血液,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能源。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第三世界产油国家同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是国际社会热点之一。3、从目前世界形势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控制世界石油产地,特别是中东地区。因此,不断插手中东事务,强化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造成这一地区局势的紧张动荡。如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考点链接】1、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石油勘探开采业、石油化工业产生并迅猛发展。2、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石油曾是帝国主义斗争一种重要手段。3、二战后,西亚石油工业发展迅速,1960年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同西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斗争,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4、从我国历史看,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庆、胜利和大港油田建成投产;1965年实现石油自给;我国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建成了我国独立的石化工业体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目前已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第三节: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知识要点】1.古代政权中的执政能力问题:秦汉、隋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2.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执政能力体现:十年对峙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实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开展整风运动。3.七届二中全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提出。(把握一系列的转变)4.新中国成立后执政能力问题:建国初巩固政权的斗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哪些措施);制度建设的能力(哪些表现,三大改造确立经济制度,政协、人大和宪法确立政治制度);外交能力(哪些政策和重大事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毛泽东讲话和1957年整风运动);经济建设的能力(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5.改革开放时期体现的执政能力:调整和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开放和处理国际关系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政府执能转变);理论建设能力;统一国家。6.中共在不同时期政策调整(体现党的成熟和先进性):1935年,1945年,1949年,1956年,1978年7.【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党的建设:组织建设(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思想建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为指导思想,七大,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风建设(延安整风、七届二中、三反运动、五七整风,各是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和影响如何?)8.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内、外)。第四节 周年大事聚焦【知识整合】近年来各地文综卷的历史试题,一个突出的命题趋向是:高考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喜欢以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运用基础知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复习备考中周年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课本基础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逢5和10周年的问题及重要的次周年问题的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复习。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1927年南昌起义和八一会议(80周年)、1937年七七事变”和洛川会议(70周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60周年)、1957年的整风运动及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50周年)、1972年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及中日建交(35周年)、1987年中共十一大(20周年)、1997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等。重要的次周年问题有:1776年的美国的诞生(230周年,美国的崛起和中美关系)、1851年的美国内战(155周年,分裂与统一)、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40周年)、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中共探索史)、1926年的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80周年,国共关系)、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70周年)、1946年的重庆政协会议(60周年,和平共处,平等协商精神)、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50周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探索的开始)、1976年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91年苏联解体(15周年,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我们在教学中除了高度重视周年问题涉及相关知识点的落实外,还要注重创新设题,根据高考的命题思路自创新题,供学生检测和巩固。【创新试题设计】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回答:(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自始至终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请问抗日战争时期,在处理国共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斗争求团结”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初期,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体现自己高风亮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2)1949年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经受了执政以后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工作或任务是什么?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建设“新世界”的?(3)中国共产党在57年的执政实践中最严重的失误是什么?【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了自身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在思想理论、经济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等方面,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哪些成功的经验?2.2006年是北伐战争开始8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请回答:(1)联系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从北伐的目的和影响两方面谈谈你对这场斗争性质的认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胜了哪些困难?其胜利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2006年是美国建立230周年。在对我国高中学生的一次关于“你了解或较熟悉的历届美国总统”调查中显示,除了现任总统布什外,他们了解或较熟悉的美国总统依次为: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尼克松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材料二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据此回答:(1)华盛顿为什么能成为学生了解或较熟悉的美国总统?(2)林肯时期在美国崛起过程中面临什么问题?林肯作了哪些努力?这对于美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3)罗斯福总统在就任时面临着怎样的政治任务?材料一中“我们采取了行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和影响?(4)材料二中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标志是什么?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参考答案】1.(1)对国民党制造的反共摩擦和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提出三大口号,继续维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另一方面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作出了巨大让步,签订了《双十协定》,随后又联合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土,使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决议。(2)巩固新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宪法。(3)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4)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2.(1)基础: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主旨是反帝反封建。目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目的就是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影响:1926年的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宣传了党的纲领,扩大了党的影响,使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使广大群众普遍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政治、军事、群众基础等。性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困难:战胜了“左”倾错误以及党内分裂的危机,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雪山草地和缺吃少穿等自然困难。影响: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锤炼和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以后革命的主干;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传播了革命的火种。【精品资料】第20页 ...............精品资料...............3.(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并最终赢得民族独立;颁布《独立宣言》,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三权分立的美国联邦政府并任首任美国总统;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等。(2)南北分裂问题。努力:首先试图和解、妥协;后采取了一些顺应民意的措施,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坚决平叛并打败了南方奴隶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影响: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3)任务:打败法西斯,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的自由制度(或缓和经济危机,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特点: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作用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4)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使美国敌视中国,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杜勒斯的举动是美国敌视中国的表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又陷于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美方处于守势地位,使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的举动既是表达他个人对周恩来的歉意,更是主动表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外交姿态。标志:1972年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等许多国家也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缓和了国际局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中美争霸中所处不利地位;利于逐渐形成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更要调整好状态,提高应考能力也是一个方面哟。这段时间里在心态上要稳定,要能够沉着冷静、满怀信心、积极迎试,而不要一提到综合能力测试就心存畏惧,不要被这样那样的外界所影响、所左右,消除各种各样的顾虑,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的情况,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差,我劝你就在基础扎实准确熟练上多下工夫,不要追求过多偏难怪题。如果你在班上是中等学生,可以做到知识的联系综合、融会贯通,如果你是班上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做到引申迁移,灵活运用,做一些比较难的题,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在考场上,不要埋头做题,重点放在将平时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验放到做题中,如分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考虑相应的复习方法。最重要的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1.要保持最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答卷时不骄不躁,沉着冷静,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答卷上,充分发挥临场水平,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2.细心审题,如果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临场发挥的前提,那么审题就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每一个题都离不开审题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如任何一个主观题都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提示语,限定语,中心语,答项语。审题首先要注意有几个答项,特别注意根据限定语判断答什么?材料式的题目要尽量用材料的信息,有时抄题也能得分。根据答项的多少确定段落。每个段落中分几点,答案必须要点化和条理性。【精品资料】第20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