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ID:8094739

大小:40.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5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1页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2页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3页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4页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但是我在第一课时中把它分解了,让学生分段,但其实对于这篇散文来讲,分法是比较多的,所以我觉得不分会更好,还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体会课文。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些语句去掌握鉴赏意境的方法。我先解释意境的含义,再罗列分析意境美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练。应该说,这样的模式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进行操练的时候,选取的范围太广了。应该把范围缩小到几段,而不是整篇课文。如果是选取几段,学生应该能比较细致具体地感悟意境美,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鉴赏这几段中的这几句语句,体悟到余光中散文

2、的语言美,同时也能更加明确鉴赏意境美的方法。反思二: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今天讲了一堂非常失败的课《听听那冷雨》第四课时,这篇文章能上到第四课时,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更失败的地方在于上过课后,学生彻底讨厌这篇文章了,文章本身有些难懂,有要理解到位,又要赏析,这不是逼人跳楼吗!学生本能的反应是,老师别讲了,太痛苦了!其实,我内心也是一样的痛苦与纠结。这堂课的失败让我思考很多。第6页一、我们根据什么来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现在制定教学目标考虑的因素真不少,文体特征,高考题型,学科指导意见,最后是教学设计或教参,但我真的忽略了学情。《听听那

3、冷雨》是一篇优美的充满怀乡之情的散文,教学目标的理想状态应定位于自主赏析,但事实证明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学生对文章中一些语句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都存在障碍,而此时我让学生对他们基本不理解的语句进行赏析,天啊!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现在想来,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大体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部分优美语言。这样课堂上学生于朦胧若有所悟时,谈自己对某句话某个词的理解,才会有成就感,会有兴趣、有动力。二、是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理解到位?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从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说,不同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尊重差异,

4、没有必要追求整齐划一;但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学生的理解能更到位,于是我们划定标准答案,所有人向标准答案靠拢。这看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则是对学生信心的打击和思想的束缚。算了!不说了,说了也不对!还是等标准答案吧!呐!中国人的创造力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这哪是育人,这是害人啊!今天这堂课过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学生喜欢看自己的书,而不愿意看教材上的文章。看自己的书自由随意,理解多少无妨;而教材似乎无形地要求你理解这句话表达什么含义,那句话隐含什么感情。第6页当语文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不再是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而是学生的噩梦的时

5、候,兄弟!我们罪孽深重啊!反思三: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思乡之情理解并不太很难,但语言上的许多地方需要加以解析,很多学生全向我反映读不顺,感觉不对劲。写景散文只能靠读去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自己几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1、预习至关重要,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不然课堂上老师再精彩的讲解都有可能没有良好的效果。2、作者的生平介绍,理解文章所写时的社会背景、历史现状才能更好的领会文章的感情基调。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了解作者及其一些作品。3、这篇文章的重点应该是鉴赏精美的语言。语言的特点在中

6、主要体现为:叠音词的使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古诗词的巧妙化用、动词形容词、句式的长短句的结合、文白夹杂。(1)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诗词的化用以及想表达的情感)(2)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比喻、拟人的运用)(3)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叠词的节奏美、音韵美)第6页(4)雨

7、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无标点的长句与第二段的短句杏花。春雨。江南。的比较,体会语言的形式如何为表达绵绵不绝的乡愁情感服务。)(5)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背后的情感是什么?)4、这种经典的散文只有在不断的朗读、品味才能理解,才能感悟语言的美。5、通过对雨的细腻感受的描写,委婉地传达出了一个漂泊异国他乡者的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

8、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和美。反思四: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古诗上说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也许同学们从未曾离开过家,未曾体验过这些人的痛苦与辛酸,但我们仍可以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乡思着他们的乡思。在行将下课的时候,让我们再来欣赏余光中先生的另一首诗《当我死时》,再一次感受余光中先生浓郁的乡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