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

ID:8150292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7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_第1页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_第2页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_第3页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_第4页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辅导员工作与与谐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辅导员工作与和谐教育浅谈辅导员工作与和谐教育于帆[文章摘要]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对和谐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一点思考与尝试。[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和谐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我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又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的摇篮,因此,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和必要保证。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包括:和谐的教育、和谐的管理、和谐的资源配置等方面;其过程和实现则需要学校领导、全体师生、甚至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以教育为本,因此,和谐的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与核心。同时,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和谐将极大的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对和谐教育的问题有一些尚不成熟的思考并在工作中对此做了简单的尝试: 一、和谐教育的前提:施教主体与受教

3、客体的和谐 "和谐"的本意在于和衷共济,协调和睦。和谐的教育,其首要前提是施教主体与受教客体之间的和谐,也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在此意义上,和谐教育的实质是以"人和"为主要标志的教育。我认为,从辅导员的角度讲,这个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教师保持平常心 孔子之后的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将教师捧上神坛,不仅孔子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而且"师"素与"天地君亲"并称,其权威和神圣可见一斑。在这种环境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实施教育的主体与接受教育的客体之间地位相差悬殊。教师以绝对的权威凌

4、驾于学生之上,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服从接受。在这种关系中,往往只存在受教客体单方面的被动接受和改进,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难以顺畅,和谐教育的实现无异于空中楼阁。而文革时期,许多教师被当作反动权威彻底打倒,"师"的尊严和教育的神圣被践踏殆尽。教育客体与主体之间打倒与被打倒的关系则更无和谐可言。 今天所倡导的和谐教育,首先即要求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平等和谐。唯有如此,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和谐的共鸣。所以,今天的教师既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也不是可被学生任意打倒的对象,而是能够与学生平等对话、授业切磋的良师益友。这种主客体关系的平等并不是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没有分别

5、,从教师的角度讲,是要求其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学生:既不盛气凌人,也不自视甚低。教师依然需要保持尊严和威信,但是这需要教师以其对学生的爱心来赢取,凭借其渊博的学识来获得,通过其对学生的微笑、促膝的谈心和朋友式的口吻来实现。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如与学生谈心时语气尽量柔和,看到学生流泪时递上纸巾,即使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也会给他一把椅子坐下来平静的谈话。我认为,这些细节行为可以把教师的平常心态传递给学生,使教育的过程可以在相对平等的层面上进行,减少了沟通的阻力,就更容易达到教育的和谐。  (二)、对待学生公平心 教师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就难免有自己的偏向喜恶

6、。但是,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教师需要有一颗公平的心。好比法官在法庭上需要近似天平一样的冷静客观一样,教师一旦走进学校面对学生,就应当尽量将自己的好恶搁置,而以理智公平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和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客体都能够取得充分的发展。如果教师厚此薄彼,不能做到尽可能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和谐团结,更加不利于和谐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带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要求自己在面对所有学生的时候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学生干部还是贫困学生,不管是已经熟悉的学生还是不常接触的学生,也不管是表现良好的学生

7、还是时常犯点小错的学生,面对他们的时候我都要求自己保持同样的微笑和耐心。  二、和谐教育的途径:教育方式的和谐施教主体与受教客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和谐教育成功的前提,而教育方式的和谐则是通往和谐教育成功的路径。(一)、因材施教  "和谐"不是整齐划一,"和谐"应似交响乐队奏出的乐音,是各种乐器高低起伏的合鸣。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今天倡导和谐教育,是为了实现所有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这必然首先要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和谐教育也不是同一教育,而应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不拘一格育人才的施教。比如,根

8、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开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