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

ID:816453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08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_第1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_第2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_第3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历史组刘义芳孙茂东【前言】“文史不分家”之说延续千年,足见“文”与“史”关系的密切,二者可谓水乳难分。但我认为还是各有侧重的。文学更侧重于写作手法的探究,侧重追求作品的文学价值;史学则更多的是侧重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及其作品体现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在具体授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历史课中的文学资料读出它的历史味道,更应该把相关的文学作品引进课堂,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站在人类

2、发展的高度认识历史,用人文主义的思想观察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史学观。在此仅想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浅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引导学生把握全词所体现的社会现实】“靖康耻”三个字点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靖康耻”也就是“靖康之难”,公元1126年,金军进攻北宋,攻破都城汴京

3、,并在城内大肆掠夺。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3000多人北返,并掠走大批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南宋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时代,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一句:“靖康耻”就是词所反映的直接社会现实,给学生展示历史的“真实”,正是“靖康耻”让岳飞的虎目被燃烧,他不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恨不得抓金人以吃其肉,捕金人以喝其血。正是此因,《满江红》以“怒发冲冠”起首,豪迈壮烈,凛凛然一位顶天立地的抗金英雄跃然纸上。登高凭栏,作者不留恋青山绿水却把目光锁在中原!那是生他养他的一片热土,是广大汉人世代栖息的地方,如今却在

4、金兵的铁蹄下呻吟,正被金兵所蹂躏!金兵的老家还拘禁着他的君上——徽、钦二帝。他要驾着战车,踏破金兵的领土,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失地,迎还二圣!即使后来被冤下狱,他仍念念不忘驰骋沙场。曾手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壮烈之气,撼天地泣鬼神。时代造就了英雄,时代造就了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时代造就了英雄,时代造就了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中作者回忆起“三十年功名”,“八千里路”于他并无多少负累,他向来视功名如尘土,至于多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中原大地上的风餐露宿、披星戴月,都是趁着韶华努力振作,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上阙结句“莫等

5、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是表达了,莫要碌碌无为的过此一生。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的鞭策勉励,又是对后人的谆谆教诲。这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多么有现实意义啊!历史课就是要讲出民族的责任感来,让学生真切感知今朝“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日“驰骋疆场舍我谁”!【引导学生分析词所体现的作者的阶级本质】“朝天阙”是全词的落脚点,也是岳飞一生行事的落脚点与最后归宿。“天阙”本是星宿名,也指帝京,代表皇权。岳飞做的一切,不管是“三十功名”也好,“八千里路”也好,都不过是向皇帝老儿效忠罢了。在他眼里,皇帝即国家,国家即皇帝,报效君主与报效国家完全是一回事。尽管这首慷

6、慨激昂的“怒发冲冠”最后竟落脚到奴性十足的“朝天阙”上,让人十分丧气。然而知人论世,我们必须原谅岳飞。这是时代的局限,这是地主阶级的立场使然。这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全词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满江红》不仅激励了宋人的抗金斗争,千百年来,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外族入侵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满族入关,千百万汉人高唱着它,对抗野蛮的屠杀;鸦片战争时,无数的男儿吼着它,挥舞着中世纪的武器,冲向洋人的坚船利炮;抗日战争时,《满江红》又与《义勇军进行曲》一道,响彻了大江南北,鼓舞着中华儿郎前仆后继,去争取最

7、后的胜利。《满江红》及其附着在其中的英雄故事,爱国豪情,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岳飞的爱国诗词与他的英雄故事一直激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它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铁一般的脊梁,支撑着这个历经沧桑的民族走过无数个凄风苦雨的日日夜夜,去迎接胜利,迎接光明。这种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仍在延续。21世纪的今天,它依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有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与培养有积极地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