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ID:8180135

大小:7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09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_第1页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_第2页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_第3页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_第4页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吕叔湘中学一体化教学案(高二化学)执教老师:朱、钟、周、吴起草人:朱志明授课日期:__________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课题: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2.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3.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分子间作用力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____或______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存在于_

2、_______间的一种较_____的相互作用力。3.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______。(2)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_____,一般来说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4.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____,熔沸点越_____(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_____,,其熔沸点越____练习:1.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A、I2升华B、Na

3、Cl颗粒被粉碎C、HCl溶于水得盐酸D、从NH4HCO3中闻到刺激性气味2.从微粒之间的作用力角度解释下列实验事实:⑴溴化氢比碘化氢受热难分解⑵使水汽化只需要在常温常压下加热到100℃,而要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要加热至1000℃以上的高温。3.二氧化碳由固体(干冰)变为气体时,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8A、分子间距离B、极性键C、分子之间的作用力D、离子键被破坏4.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离子键B、范德华力C、极性键D、非极性键5.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

4、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盘越强,熔点越高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6.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某些物质的熔、沸点B、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健的强弱差不多D、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7.在CF4、CCl4、CBr4、CI4中,分子间作用力由大到水的顺序正确的是()A、CF4、CCl4、CBr4、CI4B、CI4、CBr4、CCl4、CF4C、CI4、CCl4、CBr4、C

5、F4D、CF4、CBr4、CCl4、CI48.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溴和煤油的蒸发9.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称为“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A、NH3B、HFC、I2D、Br210.下列物质的微粒中:A、氨气B、氯化钡C、氯化铵D、干冰E、

6、苛性钠F、食盐G、冰H、氦气I、过氧化钠J、双氧水K、氢气。⑴只有非极性键的是;⑵只有离子键的是;⑶只有极性键的是,其中又是非极性分子的是;⑷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⑸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⑹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⑺无任何化学键的是;⑻上述物质中存在范德华力的是;(用序号填空)8吕叔湘中学一体化教学案(高二化学)执教老师:朱、钟、周、吴起草人:朱志明授课日期:__________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课题: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二课时)课程标准:1.理解氢键的本质2.能分析氢键

7、的强弱3.认识氢键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和难点:氢键的本质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二、氢键思考:观察课本P51页图3-29,第Ⅵ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符合前面所学规律,但H2O的沸点却反常,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氢键的成因: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相结合时,由于H—X键具有强极性,这时H相对带上较强的正电荷,而X相对带上较强的负电荷。当氢原子以其唯一的一个电子与X成键后,就变成无内层电子、半径极小的核,其正电场强度很大,以至当另一HX分子的X原子以其孤对电子向H靠近时,

8、非但很少受到电子之间的排斥,反而互相吸引,抵达一定平衡距离即形成氢键。(二)、氢键的相关知识1.氢健的形成条件:半径____、吸引电子能力___的原子(、、)与H核。2.氢键的定义:半径___、吸引电子能力____的原子与H核之间的____强的作用叫氢键。通常我们可以把氢键看做一种比较强的_______作用力。3.氢键的表示方法:X—H···Y(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4.氢键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