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ID:8183294

大小:45.4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09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_第1页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_第2页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_第3页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_第4页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

2、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第10页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

3、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课题。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反思二: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课堂教学:1、抓住了文中列举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体会远航船队规模之大,体会郑和七次远航历时的久远和范围的广泛。其中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对宝船的介绍,通过朗读体会宝船的雄伟壮观;抓住第六自然段中

4、郑和远航时间长达28年,7次,来体会郑和对航海事业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由衷地美这位航海英雄。并通过诵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这一句话激发学生对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感知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郑和远航对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并通过诵读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再次促进学生对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理解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3、抓住航行途中遇到的凶险来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在这一段的教

5、学中,紧紧扣住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话,引导学生思考第10页郑和的船队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凶险,他又是如何渡过险境的?体会郑和的勇敢机智顽强。并通过诵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再次激发学生全面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反思三: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课文从理解方面来说,难

6、度不高,条理也是很清晰的:课文详述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概述了七下西洋的意义。其中第一次下西洋分别从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进行了描述。但是,文章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散乱,难以把握出重点语句,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之初我一度陷进了困惑之中:如何把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重点,却也是我难以突破的难点。回到家,摊开语文书把课文反复地读了好多遍,仍然没有一条清晰的贯穿线浮出水面。于是放弃了设计,先找了一大堆关于郑和的视频来看。结果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中的《1405,七下西洋》给了

7、我一个灵感,接着又想到了办公室里的一个同事前几天去聆听专家授课时回来分享的一个教学方法:把重点从课文中抓出来,再一拳打出去,才是最能给学生深刻感受的教学。于是马上重新再读课文,最后采取了如下的设计:第10页在教学扬帆启航一部分中让学生自读,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很多种,这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品读感受,但是教师需引导把课堂教学重点要放在宝船的介绍上。这段文字的描写非常形象也很精彩,是学生作文的理想范本,同时透过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出宝船的壮观,然后辅以资料补充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

8、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以此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时加以板书强化学生的认识。在教学友好往来一部分时,让学生看你是从哪些地方品读出中国人这种骨子里的友好的,再体会往来的意义,辅以资料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济、文化、政治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对友好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此时板书友好,时间恰到好处。在教学战胜凶险一部分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出凶险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