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

ID:82212280

大小:2.71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U-145318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1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2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3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4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5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6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7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8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9页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高志良传染病学总论

1中山大学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2学习意义及重要性

3Historyreview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死亡2000万人,占欧洲人口总数的1/4;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亚欧美三大洲流行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的人死亡;1918年全世界大流行的流感,使4000万人死于非命。

4Historyreview1674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微生物。1796年,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Jenner为一8岁男孩接种了牛痘,从此发明了牛痘疫苗,使人类免于天花的侵害。今天,天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免疫接种消灭的传染病。

51905年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RobertKoch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Koch发现了结核杆菌,阐明了肺结核的病因。

61945年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AlexanderFleming1928年,苏格兰医生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7Actuality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WHO1980年5月28日正式宣布全球消灭天花,这是人类通过预防接种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1988年WHO提出2000年12月31日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现已推迟至2005年)

8Actuality人的死因顺位发生了由传染病为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为主的重大变化

9传染病的威胁并未消除,某些老传染病已卷土重来,新发现传染病不断出现。WHO报道:★每年世界死亡人数5200万,其中1700万死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32.7%;★在发展中国家,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致的;★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10Re-emergenceofoldinfectiousdisease◆结核病(Tuberculosis)◆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性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其他霍乱、炭疽

11Re-emergenceofoldinfectiousdisease全球每年200万人死于TB全球每年700~800万人感染TB每年3月24日为WorldTBDay

12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根据WHO发布的报告,近30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发现30余种传染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

13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至2003年底——★全世界现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4000万。★HIV的新感染率是16000人/每天,600万人/每年,11例/分钟。★2003年新增感染者500万,约300万死亡。★HIV感染者中,约95%是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HIV流行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次撒哈拉沙漠的16个国家,其感染率达10%。★这些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25岁以下者。★每年12月1日为WorldAIDSDay

14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中国第一例AIDS患者是在1985年发现的,是一例来华旅游的美国人。2003年底全国报告现有HIV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AIDS患者约8万例。中国HIV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实际感染者估计超过100万。

15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2002年11月16日发现首例病人到2003年7月,短短数月,SARS蔓延至全球六大洲32个国家或地区,累积病例数达8437人,死亡916人。疫情以中国大陆、香港为重,统计表明,中国大陆病例数5327人,死亡349人。SARS是21世纪第一个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新传染病。

16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禽流感由H5N1病毒引起2003年12月,韩国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2004年1月越南、泰国也出现直接感染人的情况。

17

18传染病学感染与免疫发病机制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特征

19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一、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病原体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和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一组感染病称为传染病。

20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21二、传染病的分类(一)按病原体的类别分类:按病原体的类别可以相应分为同名的传染病,如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等。

22(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1.按传播途径及特征,可分为接触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空气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围生期传播、医源性传播等七类。2.按其病原体在自然界主要的储存宿主或寄居体进行分类。这将有助于通过阻断对病原体的暴露来预防疾病的流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受污染的土壤、水和食品。

23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24一.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即传染: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传染必备条件

25共生状态(commensals)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感染谱(infectionspectrum)感染(传染)

26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潜伏显性携带状态隐性清除频度/比例

27二、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被清除,定植(colonize)或致病。 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

28根据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引起临床症状和疾病,可将感染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根据感染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根据感染范围,又可将其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细菌的全身感染又包括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29菌血症:病原菌或病毒由局部侵入血流并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而未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侵袭性酶等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30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外毒素通过血液或神经轴索播散到特定靶细胞,产生特殊中毒症状。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播散到其他脏器,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31㈠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清除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32㈡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

33㈢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34㈣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健康携带者。

35㈤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局限化但又未能将其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临床表现 如:单纯疱疹、疟疾、结核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

36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㈠侵袭力(直接入侵、粘附、抗阻力、结合)㈡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㈢数量(伤寒.菌痢) ㈣变异性

37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其组成结构,可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朊粒等。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均归于广义的细菌范畴。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原虫、蠕虫等。

38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㈠非特异性免疫 ⒈天然屏障外部屏障(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内部屏障(血-脑,胎盘) ⒉细胞吞噬作用 ⒊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各种细胞因子

39㈡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40⒈细胞免疫 抗原致敏T细胞,再次相遇同一抗原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结核,伤寒) ⒉体液免疫 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

41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1.入侵门户(口,皮肤,血液,呼吸) 2.机体内定位(亲和力) 3.排出途径

42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㈠直接侵犯病原体籍其机械运动及所分泌的酶可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细胞病变(HIV,阿米巴,脊髓灰质炎) ㈡毒素作用病原体可通过分泌外毒素或释出内毒素而致病(霍乱,白喉,菌痢)

43㈢免疫机制 抑制细胞免疫(如麻疹) 直接破坏T细胞(如艾滋病),通过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出血热,结核,血吸虫)

44二、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㈠发热常见,但非传染病所特有 适度发热是机体的自卫表现外源性致热原(病原体及其产物、免疫复合物、异性蛋白、大分子化合物、药物等)进人体内,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B淋巴细胞等,使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1L-1)、TNF、IL-6、干扰素等。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循环刺激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使之释放前列腺素E2(PGE2)

45(二)急性期改变acutephasechanges1.蛋白代谢:C反应蛋白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志、负氮平衡与消瘦2.糖代谢:葡萄糖↑3.水电解质代谢:氯和钠↓抗利尿素↑4.内分泌改变ACTH→糖皮质激素和酮固醇↑、醛固酮↑、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甲状腺素↑

46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47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48㈡传播途径呼吸传播 饮食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 垂直传播

49㈢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50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㈠自然因素 季节,气温,雨量,洪水, 河湖,生活环境,等。 ㈡社会因素 安定,生活水平,文化水平, 卫生知识,计划免疫,等。

51疾病的描述一、常用的测量指标(一)率和比:1.率:率是说明某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2.比:常用的比为构成比,它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52(二)常用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用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2.罹患率: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3.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观察人口中某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34.感染率:是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5.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6.死亡率:或称粗死亡率,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547.死亡专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分别称疾病死亡专率、年龄别死亡专率等8.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9.累积死亡率: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55疾病流行的强度(一)散发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二)流行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某时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同一病种散发发病率水平。(三)暴发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暴发。

56疾病的分布(一)疾病的人群分布:1)年龄。2)性别。3)职业。4)种族和民族。5)社会阶层。6)行为。

57(二)疾病的地区分布:1)疾病在国家间的分布。2)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3)疾病的城乡分布。4)常用的描述疾病地区分布方法。

58(三)疾病的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变动。

59三、传染病的三级预防工作㈠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为病因或初级预防,在传染病没有发生和流行前,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如受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是许多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性混乱、吸毒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60㈡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传染病发生后防止其传播、蔓延,传染病还要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61㈢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工作;对于已转为慢性传染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要登记、建档,对其进行管理,定期随访、检查、治疗,防止其作为传染源再传播。

62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其防控工作 面临的挑战(一)传染病流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二)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三)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63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 ㈠有病原体(pathogen)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某种病原体引起的。

64㈡有传染性(infectivity)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传染病:登革热 感染性疾病:伤口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枯草热 (hayfever)

65㈢有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cfeatures)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表现出各种特征首发病例,传播途径,发病率,持续时间,人群免疫力 散发性发病(SPORADICOCCURRENCE)流行(EPIDEMIC)大流行(PANDEMIC)暴发流行(EPIDEMICOUTBREAK)

66㈣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免疫力的强弱与持续时间长短可因病原体、人体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67二、临床特点㈠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68⒈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⒉前驱期(prodromalperiod)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69⒊症状明显期(periodofapparentanifestation)患者具明显的症状与体征 ⒋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临床表现缓解、消失。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亦逐渐恢复正常

704.Characteristicofinfectiousdisease

715.Characteristicofinfectiousdisease再感染reinfection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superinfection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复发relapse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再燃recrudescence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逐渐加重者。见于伤寒。

72⒍后遗症(sequela)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常

73㈡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⒈发热 可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引起 发热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effervescence) ②极期(fastigium) ③体温下降期(defervescence)

74常见热型:①稽留热(sustainedfever)高热、24h体温相差<1℃ ②弛张热(remittentfever) 24h体温相差>1℃,但最低点未 达正常 ③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 24h体温波动于高热于常温之下

75④回归热(relapsingfever)骤起高热,持续数日,消退后高热重复出现 ⑤马鞍热(saddletypefever)发热数日,退热1d,再发热数日

76sustainedfever

77remittentfever

78intermittentfever

79relapsingfever

80undulantfever

81⒉出疹(rash,eruption)类型: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 出疹时间水猩天麻斑伤123456部位⒊毒血症状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82macula

83papule

84herpes

85pustule

86㈢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轻型、典型、重型、暴发型等

87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一、临床资料 起病方式,症状,体征。 二、流行病学资料 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地区,周围人群发病情况等。

88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㈠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大、小便常规和生化检查㈡病原学检查⒈病原体的直接检出 ⒉病原体分离培养

89⒊免疫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检测 2)特异性抗原检测

90⒋分子生物学检测1)分子杂交(DNA,Southern blot;RNA,Northernblot) 2)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3)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in-situPCR)

91㈢其他检查 ⒈内镜检查 ⑴纤维结肠镜检查 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⒉影像学检查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⒊活体组织检查 (biopsyexamination)

92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注意“三结合”: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病原治疗与支持、对症治疗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

93二、治疗方法 ㈠一般及支持疗法包括隔离、护理、饮食和心理治疗 ㈡病原或特效疗法 针对病原体的疗法,具有抑制或清除病原体的作用,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94㈢对症疗法减轻痛苦,调整各系统功能,促进康复。㈣康复疗法 采取针灸,理疗等疗法促进康复。 ㈤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

95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

96一、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简称“五早”)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步骤和措施。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将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

97二、切断传播途径(一)消毒1.预防性消毒:①空气消毒。②餐饮具和茶具消毒。③床上用品、理发、美容工具、毛巾和公共浴池用具的消毒。④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

982.疫源地消毒:①随时消毒,在有传染源存在的疫源地,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及时消毒,以迅速杀灭致病微生物。②终末消毒,是指当传染源离开疫源地(住院、死亡、迁移)或病人治愈后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③消毒的方法,分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

99二、杀虫和灭鼠

100三、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相关饮食、运动知识的宣传与卫生法规2.个体防护3.计划免疫4.应急预防接种

101四、医院感染的管理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一)医院感染的类型:1)交叉感染。2)自身感染。3)医源性感染。4)带入传染。

102五、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原则(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四)出现错误医院感染病例及药敏(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六)自我防护知识

103六、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七、医疗废物的管理八、对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管理

104Thankyouverymuc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