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ID:82337497

大小:2.37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3-11-06

上传者:用户名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8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

1

2基础认知·自主学习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________________、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__________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势低洼

3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___等生态问题。(3)过后易发______,威胁人类身体健康。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平原以及广大山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土流失疫情东部季风中下游

4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2.旱灾的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因长时间________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干旱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_____和_____时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_____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__________最频繁、影响最严重无降水生活生产内陆华北地区

5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________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___________和沙漠化。(3)引发________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__________。(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______等灾害。农作物草场退化水资源社会稳定虫灾

6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____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___级以上。2.危害:3.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多发于______季节。成因危害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______设施等暴雨引发洪水、______、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__________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______,造成海水倒灌副热带12通信滑坡近海养殖海堤东南沿海夏秋

7四、寒潮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______,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时空分布:降温

83.危害:(1)使________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______,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4.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__________地区。农作物交通西伯利亚

9【实践探索】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提示:不一定,只有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10【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只与降水量大有关。()②我国西北地区不会发生洪涝灾害。()③我国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强弱关系密切。()④洪涝灾害只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11【实践探索】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华北地区“冬旱”更为严重?提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冬季,冬小麦越冬,需水量小,降水少对小麦的生长影响较小,因此不会造成灾害。

12【填图绘图】填写我国旱灾的季节分布。

13【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台风在赤道附近也能生成。()②台风眼处盛行上升气流。()③台风的影响有弊也有利。()××√

14【填图绘图】填写台风的结构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台风眼

15【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只要降温的冷空气就是寒潮。()②寒潮一定带来雨雪天气。()③我国冬半年寒潮多发。()④我国南方地区不受寒潮影响。()××√×

16能力形成·合作探究能力一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析【能力形成】1.洪涝灾害形成原因和影响:(1)自然原因。因素主要影响流域状况气象因素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河道堵塞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

17因素主要影响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河道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

18(2)人为原因。因素主要影响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192.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

20【特别提醒】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分析(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塞;占用河道;入海口狭窄。(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植被覆盖率低。

213.干旱灾害:(1)发生机制。

22(2)地区差异。分区旱灾类型与特点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华北地区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长江地区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华南地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则以春旱为主,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均超过内陆

23【知识拓展】旱灾与干旱并非所有的干旱都引起旱灾,一般地,只有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水资源相对充足,较短时间内由于降水减少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对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才可以称为旱灾。例如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其春季夏季的干旱对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可以称作旱灾。而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常年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已经习惯了其干旱的气候,所以此地一般的干旱不能称作旱灾。

24【典例示范】(2021·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本土某种地理现象的多发时间和相应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25(1)该地理现象可能为()A.降水B.洪水C.火灾D.沙尘(2)N地早春时节,该现象较往年严重,则该地前一年冬天()A.降水偏少,气候偏暖B.降水偏少,气候偏冷C.降水偏多,气候偏暖D.降水偏多,气候偏冷

26【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27【解析】(1)选B,(2)选D。第(1)题,美国五大湖沿岸、西部高原不具备早春降水多的特征;西部沿海冬季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火灾发生频率低;西部沿海冬季降水多,沙尘发生概率低;结合美国气候特征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理现象可能为洪水。第(2)题,N地早春时节该现象较往年严重,说明融雪量大,即该地前一年冬天有较多的降雪没有融化,表明前一年冬天降水(降雪是降水的一种)偏多,且气候偏冷;降水偏少,积雪少,不易形成洪水;降水偏多,气候偏暖,在上一年冬季雪就会融化。

28【类题再练】(2021·广州高一检测)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也超过了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据此完成(1)、(2)题。(1)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B.副热带高气压在华南地区时间长C.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D.长江流域受热带低压影响时间长

29(2)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B.河流含沙量大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D.过度围湖造田

30【解析】(1)选B,(2)选A。第(1)题,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可以结合夏季风分析。根据雨带移动规律,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时雨带北移速度快,常造成南旱北涝,与实际不符;副热带高气压在华南地区滞留时间长,江淮准静止锋长时间滞留江淮地区,造成降水持续时间长;全球变暖不是此次洪灾的主要原因;长江流域梅雨是受锋面系统影响,不是热带低压气旋系统影响。第(2)题,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支流众多,汇水量大,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造成水位上涨;长江含沙量较黄河小,河流含沙量大不是主要原因;受准静止锋影响,暴雨较多;过度围湖造田是人为原因。

31【补偿训练】(2021·杭州高一检测)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下图为我国多年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完成(1)、(2)题。

32(1)东南沿海与华北平原是我国干旱等效频度最高的两个地区,但原因不同,主要差异表现在()A.降水总量不同B.农业结构不同C.经济水平不同D.发生季节不同(2)根据干旱等效频度的分布特点,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是()A.西北地区最低,有利于多汁牧草种植B.浙江频度较低,有利于发展水田农业C.云贵高原较高,应大力发展旱作农业D.华北平原最高,农业灌溉设施投资大

33【解析】(1)选D,(2)选D。第(1)题,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干旱等效频度高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降水稳定程度较差,易引发干旱。因此,干旱等效频度高低与当地降水总量、农业结构、经济水平关联度不大;东南沿海与华北平原是我国干旱等效频度最高的两个地区,均是降水季节性变化较大地区,易引发干旱,两区主要差异表现在发生季节不同,东南沿海旱情主要在夏季,华北地区旱情主要在春季。第(2)题,西北地区干旱等效频度最低,是因为该地区本身气候干旱,旱情危害少,所以并不适合种植多汁牧草;浙江干旱等效频度低,只能说明降水稳定程度好,而水田

34农业的发展需要雨热同期、降水丰沛等,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云贵高原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发展的是水田农业;华北地区干旱等效频度最高,说明降水稳定程度差,因此需要建设农业灌溉设施,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稳定。

35能力二 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分析【能力形成】1.台风形成的条件:(1)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2)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3)地转参数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合适的纬度,以10°~15°最为合适。

362.台风的利弊:(1)危害。①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②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③巨浪: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2)有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373.台风及影响:台风多发的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台风形成的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台风灾害特征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风暴潮。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台风影响的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38【知识拓展】飓风、台风和龙卷风的区别(1)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被称为“飓风”;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2)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龙卷风是一种相当猛烈的天气现象,由快速旋转并造成竖立中空管状,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394.我国的寒潮灾害:源地极地高纬度寒带地区,入侵我国的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标准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发生季节深秋到初春的冬半年。春初、秋末最盛路径①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②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③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地区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0影响地区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危害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造成农作物遭受冻害,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41【知识拓展】(1)寒潮的形成。

42(2)寒潮的“功”与“过”。

43(3)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44【情境探究】受强冷空气影响,2月13日至15日,鄂尔多斯市出现2020年以来第一次大范围寒潮天气,气温大幅下降。监测数据显示,15日各旗区最低气温降至-20.1~-13.8℃,较13日下降9.2~15.7℃,其中大部分地区降幅超过10℃,最高气温跌至-8.4~-4.5℃,较13日下降10.2~18.6℃,其中大部分地区降幅超13℃。期间,风力较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其中13日杭锦旗和乌审旗北部出现大风(瞬时极大风速≥17.2米/秒),14日乌审旗、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和杭锦旗出现大风。

45【探究】(1)寒潮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综合思维:从时空角度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提示:深秋到初春。此季节盛行偏北风,冷空气势力强,移动速度快。(2)寒潮天气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表现有何不同?(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示: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

46【典例示范】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A.沙暴B.大风C.干旱D.强烈降温

47【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解析】(1)选A,(2)选B。第(1)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偏北的风。第(2)题,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

48【类题再练】(2021·武汉高一检测)在西北太平洋,9—11月生成的台风通常称为秋台风,其强度强、危害大,甚至可形成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这种现象在大西洋、印度洋极少出现。此时,影响台风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下表为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据此完成(1)~(3)题。项目统计夏季秋季生成台风个数815792超强台风个数148222超强台风百分比18.2%28.0%

49(1)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可能是()A.广东B.浙江C.江苏D.山东(2)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强度强、危害大的原因是()A.登陆频率更高B.源地水温较高C.冷空气势力弱D.海面摩擦力小(3)与形成西北太平洋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A.海流速度B.海水深度C.海水盐度D.海域面积

50【解析】(1)选A,(2)选B,(3)选D。第(1)题,秋季,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东退南移,受其影响,秋台风主要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广东受其影响最大。第(2)题,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水温度偏高,积累更多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读图可知,秋台风比夏台风登陆频率低,此时冷空气势力增强;海面摩擦力不会随季节而发生改变。第(3)题,西北太平洋海域面积广阔,若海水温度偏高,易造成双台风、多台风现象多发。海流速度、海水深度、海水盐度和台风发生关系不大。

51台风亚欧大陆东部寒潮暴雨水旱灾害夏季成因对大气环流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偏北风偏南风强冷空气暴发南下带来充足水汽上升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心夏季移到我国沿海太平洋西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或强烈异常分布危害

52(水平1)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是水旱等灾害多发的国家,据此完成1、2题。1.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2.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A.北旱南涝B.北涝南旱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学情诊断·课堂测评

53【解析】1选D,2选B。第1题,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的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第2题,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北涝南旱。

54【补偿训练】读图,完成(1)、(2)题。(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B.风暴潮C.旱灾D.盐渍化(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55【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展示的是湖泊干涸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第(2)题,旱灾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56(水平2)2019年南京市茶叶生产受灾严重。经调查了解,成龄茶园丘陵向阳岗坡地受灾严重,幼龄茶园成片萎凋和枯死。下图为南京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读图完成3、4题。3.今年南京茶园受灾严重,最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洪涝D.旱灾4.茶园向阳岗坡地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强度大B.蒸发旺盛C.降温幅度大D.土壤渍水

57【解析】3选D,4选B。第3题,由图可知,2019年3月后的逐月降水量小于逐年平均降水量,据此推断出2019年南京全年降水较少,且当地蒸发旺盛,最易遭受旱灾。第4题,阳坡气温比阴坡气温高,阳坡蒸发旺盛,遭受旱灾更为严重。

58(水平1、2)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某次寒潮过程中降温与降水的统计数据。读图,回答5、6题。5.此次寒潮()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乌鲁木齐降水比呼和浩特少6.此次寒潮的影响最可能是()A.塔里木盆地棉铃虫数量激增B.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大增D.广州市因道路结冰造成交通拥堵

59【解析】5选C,6选B。第5题,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寒潮的来源地;西北地区的降温幅度较小,小于南方地区;寒潮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根据降水的特点可知,乌鲁木齐降水量较多,呼和浩特降水较少。第6题,塔里木盆地在冬季无法种植农作物;寒潮导致气温较低,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由于降水量较少,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增加较小;广州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不会出现道路结冰现象。

607.(水平1、2)读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61(1)图示箭头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3)东北的松嫩平原春季也会出现洪涝,主要原因是什么?(4)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62【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风暴潮路径可知,东南沿海受台风侵袭。第(2)题,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春季洪水的产生主要与积雪融化有关。第(4)题,从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答案:(1)台风侵袭。(2)平原面积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水系庞大,汇水面积大;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3)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4)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剧增,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水位上升,加剧洪水危害;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缩小,使湖泊调洪、蓄洪能力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