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ID:825542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13

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_第1页
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_第2页
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_第3页
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植物甾醇酯、植物甾醇和脂肪酸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结果表明:三种物质10min内出峰,分离效果好,此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关键词】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高效液相色谱【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48-02游离植物甾醇在油脂中溶解性较差,在体内很难被吸收利用,造成使用上的困难。与植物甾醇相比,植物甾醇酯具有更优的亲脂性和更佳的降胆固醇效果,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目前,国内外的少数厂家已能使用植物甾醇等原料合成

2、植物甾醇酯,对于合成过程中跟踪检测的分析方法却未见报道。一仪器与试药Agilent1100型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型紫外检测器;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植物甾醇酯对照品购于cognis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经HPLC测定纯度为95.31%,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二实验方法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4称取Cognis甾醇酯(95%)对照品50mg溶于50mL流动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照品溶液,摇匀,经0.45?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对照品储备液,备用。2.样品溶液的制备向装有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植物甾醇和脂肪酸甲酯,油浴加热

3、,机械搅拌,温度达到90℃后继续反应1h,再加入一定量的甲醇钠,而后恒温反应4h,最后将热的反应液转入漏斗中,经水洗、乙醇洗涤,脱溶剂后得到样品。称取合成样品50mg溶于50mL流动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mg/mL的样品溶液,摇匀,经0.45?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样品储备液,备用。3.色谱条件色谱柱:硅胶正相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甲醇=98∶2∶1.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4.线性关系考察吸取对照品储备液1、2、4、6、8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使用流动相定容,摇

4、匀,得到5个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20?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浓度X(?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回归方4程为:Y=187269X+29637,r=0.9987。结果表明:甾醇酯在0.1~0.8m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5.精密度试验吸取上述标准对照品溶液中的0.6mg/mL20?L,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测得甾醇酯峰面积的RSD为1.29%。6.稳定性试验取0.4mg/mL对照品溶液,分别于0、2、6、12、24h,吸取20?L进样,测得甾醇酯峰面积的RSD为1.76

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较好。7.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原料5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制备5份,测定,计算甾醇酯的百分含量的RSD为1.94%。8.回收率试验称取已知甾醇酯含量样品5份,各取5mg分别加入甾醇酯对照品适量,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处理,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甾醇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为1.87%。9.样品测定吸取经微孔滤膜(0.45?m)滤过后的样品溶液20?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三讨论4经实验最后确定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甲醇=98∶2∶1.5%。加入少量异丙醇能使甾醇快速出峰,峰型较理想,

6、加入量过多也会使甾醇与其他峰无法分开。正己烷∶异丙醇=98∶2时峰型较理想;加入甲醇能使甾醇酯与甲酯很好分离。实验还考查了反相液相色谱法对样品测定,发现甾醇组份能分别出峰,但甾醇酯不能得到理想峰型。四结论本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考查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最后确定了分析三种物质较理想的分析条件:紫外检测器;硅胶正相柱HypersilCN(250mm×4.6mm,5μ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甲醇=98∶2∶1.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本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稳定、重现性好。参考文献[1]盛漪、华

7、伟、谷文英.植物甾醇降胆固醇生理功能及其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2(12):25~26[2]唐传核、彭志英.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植物甾醇酯[J].中国油脂,200l(3):60~63〔责任编辑:范可〕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