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度合订本

电梯制度合订本

ID:829913

大小:202.52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7-09-10

上传者:^_^
电梯制度合订本_第1页
电梯制度合订本_第2页
电梯制度合订本_第3页
电梯制度合订本_第4页
电梯制度合订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梯制度合订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电梯制度合订本35 目录1.电梯司机安全操作规程…………………………………………………………52、电梯组安全生产责任制…………………………………………………………63.电梯维修、保养、检查、检验制度……………………………………………124.电梯安全管理制度………………………………………………………………135.电梯司机交接班制度……………………………………………………………146.电梯事故分析制度………………………………………………………………157.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68.电梯司机安全培训制度…………………………………………………………179.电梯司机岗位责任制……………………………………………………………1810.电梯组组长岗位责任制…………………………………………………………1911.干部上岗安全检查制度…………………………………………………………2012.电梯机房与轿厢消防制度………………………………………………………2113.电梯巡回检查与定期检查制度…………………………………………………2214.电梯机房和井道管理制度………………………………………………………2215.电梯司机考核制度……………………………………………………………2316.电梯文明服务窗口标准…………………………………………………………2417.电梯班文明服务承诺…………………………………………………………2418.电梯困人救援规程……………………………………………………………2519.设备包机制度…………………………………………………………………2520.重大电梯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3335 电梯司机安全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则1.电梯司机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当地有资质的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证”,方可上岗,无作业证不得驾驶电梯。2.定期进行体检,凡患有心脏病、神经病、癫痫病、色盲症以及四肢有严重残疾的人,不适合做电梯司机工作。3.对工作认真负责,热情为乘客服务。严禁酒后上岗。4.熟悉所驾驶电梯的原理、性能,熟练掌握驾驶电梯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技能。5.做好轿厢、厅门踏板滑动槽和其它负责区域内的清洁工作。爱护电梯设备,防止人为造成设备损坏事故。当发生事故和故障时,不乱动设备,及时通知维修人员。6.配合维修人员修理电梯时,精神集中,接受维修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对指挥人员下达的操作指令,必须应答并复述后再操纵电梯。(二)交接班应做到:1.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接班日志,了解电梯运行情况,严禁电梯带病运行。2.确定轿厢位置;开启厅、轿门,做简单试运行;观察选层、起动、换速、平层、消号、开关门速度及安全触板等有无异常现象和声响;各种指示灯、信号灯指示是否正确,各部位的限位开关、急停按钮等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起作用的部位。3.检查门联锁是否良好,厅门关闭后不能从外面扒开,轿门和厅门未闭合到位情况下,电梯应不能起动。4.试验警铃是否好用,电话是否畅通。5.对上班司机所做轿厢、厅门及门踏板滑动槽内的清洁卫生工作进行检查。(三)行驶中的注意事项1.司机在开梯时间内,不准脱离岗位。如必须离开轿厢时,应将轿厢停在基站,断开轿厢内电源开关,关闭厅门,并发出有关告示。2.乘客电梯超载时,司机应劝退一部分乘客,不能超载运行。3.轿厢内严禁吸烟,乘客电梯不允许载运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及各种国家规定禁运的物品。4.严禁开启轿厢顶部的安全窗、轿厢安全门,严禁载运长物件。5.关门起动前,关照乘客不要倚靠轿厢门。禁止乘客摆弄操纵箱上的开关和按钮。禁止乘客在厅门与轿门中间逗留。6.禁止用检修开关作为正常运行开关。在运行中禁止用检修开关、停止按钮作为正常行驶中的号令。严禁在厅门和轿门开启情况下用检修速度作为正常速度行驶。7.电梯在行驶时不得突然换向,必要时应先将轿厢停止,再换向起动。手动门电梯禁止用轿门、厅门作为开、停电梯的开关。运行中如发生停电,对于用手柄开关控制的电梯,应将手柄开关回至零位。35 8.电梯轿厢顶部不得放置杂物;轿厢内不得悬吊物品。9.电梯需有司机操纵,禁止将钥匙扳至无司机操作位置,而由乘客自行操作。10.禁止用手以外的其它部位或用笔、棍等物,代替手指操纵电梯。不做与驾驶电梯无关的工作。11.电梯运行中严禁擦拭、润滑或拆卸修理机件,电梯发生故障时,应通知维修人员修理,司机不得自行修理电梯。(四)当电梯发生如下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应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1.选层后关闭厅门、轿厢门,门已闭合而电梯不能正常起动行驶。2.厅门或轿门没有闭合而电梯仍能起动行驶。3.电梯运行方向与选层方向相反。4.电梯运行速度有明显变化。5.内选、平层、换速、召唤和指层信号失灵失控。6.电梯在正常条件下运行,安全钳突然发生误动作。7.运行中发现有异常噪声、较大震动和冲击。8.电梯在正常负荷下,如有超越端站位置继续行驶,造成冲顶或蹾底时。9.电梯在行驶中无故停车,停车不开门,厅门可随意从外面人为扒开。10.电梯部件过热而散发出焦热的气味。11.人接触到任何金属部分有麻电现象。12.电梯机房内有大量漏油并通过绳孔等处滴入轿厢,电梯发生渗水事故时。(五)当电梯突然发生故障时,应保持镇静,针对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1.当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停驶或失控时,应立即揿按停止按钮、警铃按钮,并严肃劝阻乘客切勿乱动,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设法使乘客安全撤出轿厢。2.运行中的轿厢突然停在两层楼之间,首先切断轿厢内控制电源,通知维修人员盘车至就近厅门口,打开轿门、厅门将乘客疏导出轿厢。当轿厢停在层站地面600mm以上时,严禁出入轿厢。3.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将轿厢夹持在导轨上时,应切断控制电源,通知维修人员找出原因,故障排除后,方可再投入运行。4.发生火灾或地震时,应保持镇静,尽快将乘客送至安全层站离去,关闭厅门、轿门、切断电源停止使用或交消防人员使用。5.电梯的电气设备发生燃烧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及时切断电源,使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6.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停梯并切断电源,报告有关部门,协助抢救受伤人员,保护好现场。(六)交班时应做到1.每班交班前做好轿厢及厅门的清洁卫生工作。认真填写当班运行日志。2.交接班应当面交接,如遇接班人未到,交班人不得擅自离去,应请示有关领导派人接班。35 3.如系本人是当日最后一班值班员时,将轿厢停在基站,把运行钥匙开关或主令开关拧到停用位置,并将风扇、照明灯关掉,关好轿门和厅门并锁好,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下班。(七)、电梯操作规程危害因素辨识作业名称设备材料危害事件(可能的事故)危险源(事故原因或隐患)描述管理策划电梯运行电梯坠梯1、钢丝绳与绳轮配合不当、长期磨损,造成钢丝绳磨损超限而未及时更换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集团公司《关于电梯起重设备维护保养的有关规定》,要求电梯维护工每周对电梯进行一次检查,电梯维保公司定期对电梯进行维保。2、钢丝绳未清洗,造成钢丝绳锈蚀严重3、安全钳长期未手动试验,锈蚀,不动作,造成安全钳失灵4、限速开关卡住或触点不动作造成限速开关失灵挤伤人光幕损坏,造成电梯厅门失灵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集团公司《关于电梯起重设备维护保养的有关规定》要求电梯司机每班对电梯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火灾线路绝缘老化,发生短路电工每班对线路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乘梯人员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电梯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人员乘坐电梯35 电梯组安全生产责任制1、负责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2、负责本岗位的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并依据辨识结果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3、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变及时解决。4、负责“零事故”活动在本岗位的正常开展工作。5、负责“安全红线”在本岗位的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6、负责对所包设备进行巡回检查,井道和机房内禁止乱放杂物。7、负责配合电梯维保公司对电梯的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8、负责保持机房的清洁、干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9、负责按操作规程开停电梯,并填写记录。10、负责监督电梯维保公司对电梯的各项检查工作。11、负责本岗位用火、用电设施的管理,严格执行用火、用电安全措施,按要求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消防设施齐全、完好。12、严格执行《安全措施》、《操作规程》及《岗位作业标准》,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35 电梯维修、保养、检查、检验制度为保证电梯安全运行,必须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维修保养包括经常性巡视保养、周巡视保养、月保养、半年保养和年度保养;应急修理、中修、大修及专项修理。周巡视保养是对电梯主要部位进行较为细致的检查、清洁、润滑,使电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使备用梯处于合格的备用状态。月保养每月定期对电梯各部位进行清洁、润滑、检查和调整。尤其着重对各安全装置进行检修调试,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半年保养是在月保养的基础上,对电梯不易出现故障和损坏的部位进行较为细致的保养、检查修理和简单调整。年度保养是对电梯进行全面综合性检查、修理和调整,更换平时不易更换或因疲劳而降低性能的部件,使电梯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中修和大修是对电梯的各单位进行分解、清洗、检修、调整,更换老化失效、磨损严重、性能下降和不合用的部件,调整各点参数,使电梯恢复或达到国家规定和厂家设计的技术指标。大修周期一般为5年,视电梯性能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长。生产厂家有规定的按厂家规定。在修周期一般为3年,修理内容结合电梯状态选取大修项目中需提前安排的项目。(一)经常性巡视保养每天或每两天以看、听、嗅、摸为手段,对运行中电梯的主要部位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巡视内容为:1.电动机油色、油位、温升(不超过85℃)、声音是否正常,有无振动、异味,通风是否良好,做好外部清洁。2.减速机温升、油温、油色、声音是否正常,有无振动,做好外部清洁。3.指示仪表(电压表、电流表等)指示是否正确。各继电器、接触器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味及异常声响。4.变压器、电阻器、电抗器温度是否正常,有无过热现象或过热痕迹。5.制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制动线圈是否过热,制动轮上是否有油污。6.曳引轮、曳引绳、限速器、机械选层器、测速机、编码器等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35 7.机房内温度是否超过规定,清洁状况是否良好,机房内不得堆放易燃物和腐蚀性物品。做好机房内清洁工作。8.机房内消防器材是否完好齐备。9.通讯设备应灵敏畅通,照明应良好。指示牌、标示牌应准确无误。盘车手轮、开闸扳手放置明显位置。(二)周保养每周定期对电梯主要部位进行较为细致的巡视检查,其内容为:1.检查电动机油位,要求不低于油镜中线,应无漏油现象,缺油时应及时加油。2.测带发电机传动带松紧应适度,传动带无裂痕。3.减速器油位,要求在标尺上下限之间,或油镜中线。轴头漏油情况,盘根式轴头漏油量为1滴/(3—5)min;橡胶圈密封应不漏油。4.制动器间隙是否均匀(不大于0.7mm),两侧闸瓦应同时离开,做好外部清洁。5.限速器转动部分应灵活,无异常声响,张紧装置是否过轻,做好外部清洁。6.机械选层器滑动部位是否灵活,有无异常声响;电气选层器动作是否准确。7.轿门动作灵活无杂音,安全触板、光电装置功能应可靠。轿门锁开关动作可靠,厅门联锁锁钩啮合应不小于7mm,副门锁开关触点应安全可靠。清洁光电装置。8.张绳轮、抗绳轮、平衡轮、返绳轮等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9.轿厢和对重导靴油盒中油量应充足,导靴在运行时平衡无大振动和异常声响。10.各仪表、指示灯、指示正确,开关、按钮操作灵活可靠。消防疏散功能、应急照明符合要求。11.平层装置动作准确,交流双速梯额定速度≦0.63m/s时平层准确度为±15mm额定速度≦1.00m/s时平层准确度为±30mm;交直流调速电梯额定速度≦2.00m/s时平层准确度为±15mm;额定速度≦2.50m/s时平层准确度为±10mm。起制动时间应适度。12.做好机房、井道、轿顶、底坑的清扫工作,机房、轿顶、底坑清洁无杂物,无易燃物。(三)月保养每月定期对电梯各部位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着重各安全装置效能检查。1.电动机运行是否正常,轴有无窜动现象,减速箱有无异常声响,做好外部清洁。2.检查联轴器弹性圈有无损伤,蜗轮轴滚动轴承加ZL45—2航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减速器地脚螺丝有无松动现象。35 3.制动器电磁铁与铜套间润滑良好动作灵活无阻碍,各固定螺栓、弹簧调节螺母紧固无松动。做好外部清洁。4.制动器线圈温升不超过60℃。5.限速器旋转销轴处加油,限速器轮、张紧轮轮槽应无异常磨损,钢丝绳完好无油污。6.清除限速器夹绳钳口处油污或异物,地脚螺栓应紧固,做好外部清洁。7.限速器张紧装置动作正常,限位开关处于正常位置。8.检查安全钳传动连杆动作,应灵活无卡阻,对各传动机构加油,钳口应清洁无油污。9.调整安全钳楔块与导轨间隙,其间隙应为2mm—4mm(或按厂家的规定)。10.清扫控制柜,各元器件无灰尘。检查接触器、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要求接触器、继电器接点无打火、积炭、熔焊、烧蚀等现象,方向接触器机械联锁动作灵活可靠。11.检查各熔断器、熔丝有无松动、发热现象。各电气元件、指示仪表应处于正常状态,不灵敏或损坏的器件应予以调整或更换。12.检查张绳轮、导向轮、抗绳轮、平衡轮等转动情况并加润滑油,应转动灵活无阻碍。13.检查机械选层器钢带有无断齿、开裂和扭曲现象,各传动机构动作是否正常。对齿轮、钢带轮轴、链条立柱等转动部分加润滑油,要求转动灵活无阻碍。14.做好选层器外部清洁,清除油污及灰尘,电气触点或开关应接触良好。15.电气选层器动作间隙及准确度应符合要求。双隐态开关与磁环间隙应符合要求。16.清除轿门、各厅门导轨及各部位灰尘、油污。检查吊门滚轮,对轨道与轴承加油。17.检查各厅门门锁接触是否良好,门锁转动部位注入机油。操纵箱按钮、开关操作灵活可靠,失效的及时更换。18.检查自动门传动机构、安全触板传动机构动作是否正常,各部螺钉、定位装置是否紧固,门机传动带有无损伤,开关门动作是否灵活可靠,轿厢门限位开关、减速开关、门锁接点、电阻器等有无损坏。要求门刀距厅门地坎5mm—6mm;运行中门刀不能碰门轱辘,门刀与门轱辘间隙为3mm35 ;厅门不能从外面用手扒开。对各转动轴加润滑油,保证转动灵活自如。安全触板动作灵敏可靠。19.检查轿厢和对重导靴油盒中油量,缺油应及时加好。检查滚轮导靴胶皮有无开裂、膨胀等现象。要求运行时平衡无大振动和异常声响。20.对无润滑装置的导轨,应涂以钙基脂润滑油。21.检查断相保护、超速保护、机械联锁、厅门和轿门机电联锁、油压缓冲器复位开关、急停开关、安全钳开关、检修开关、终端限位安全装置动作应可靠,外部清洁无油污。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调整,传动部位应加油。22.清除对重架、对重块、缓冲器上的杂物,清扫底坑,清洁接油盒。23.检查紧固感应器各部位螺栓,清除各部位尘土、污物。24.检查曳引钢丝绳张力是否一致,绳有无抻长。曳引轮绳槽清洁无油污。(四)半年定期保养1.补充电动机、减速箱、曳引轮、导向轮轴承及转动轴部位的润滑油。如油变质、变色应予更换。2.检查清理直流门电动机,检查修理碳刷器,检查润滑交流门电动机。3.清除钢丝绳表面过多的油污,调整钢丝绳张力,其差值不大于平均值5%,绳子头板组合应完好无损,背母应锁紧,开口锁钉应齐全。4.清洗轿厢和对重导靴的自动润滑装置,更换新润滑油。5.清洗滑动导靴靴衬,如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4时应予以更换。6.检查滚轮导靴的滚轮有无异常声响,轴承加钙基脂润滑油。开胶、断裂、轴承损坏的应更换。7.紧固导靴各部螺栓,调整正、侧面间隙。8.清洗轨道,检查导轨面有无损伤,连接板、压道板紧固完好,紧固各部位螺栓。9.做好中间接线盒内外部清洁,紧固各端子板压线螺钉。10.调整制动器弹簧,保证弹簧作用力距在正常范围。(五)年度保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综合性检查、清洁、清洗、润滑、修理、调整和测试。1.检查减速机蜗轮蜗杆轴向游隙,测量调整齿轮的啮合应符合标准。2.清洗减速器油箱,更换新油或依据电梯生产厂家规定换油。3.检查制动带磨损情况,超标的应更换。清洁铁心加石墨或专用润滑剂润滑,35 调整铁心吸合行程。1.清洗限速轮、涨紧轮轴并加好润滑油。2.涨紧轮底平面距底坑地面距离应为:甲类梯:(750±50)mm;乙类梯:(550±50)mm。丙类梯:(400±50)mm。超过规定的应予以截绳。3.检查清洗、擦拭、调整安全钳钳口和楔块间隙。试验安全钳动作应灵敏可靠。4.清洁机械选层器减速机构并更换新油。给选层器拖板及传动机构清洗加油。5.检查更换选层器上损坏的部件,调整各定向、换速、消号、层灯等各触点、触块动作可靠。6.清洗钢带轮和钢带,对锈蚀、断裂、缺齿等损坏的应修理或更换。7.清洁电气选层器开关架、磁体架上的灰尘,紧固各固定螺栓。调整动作间隙与准确度。8.清洗厅门吊门轮、轨道和钢丝绳、更换磨损的门轮、地脚、滑块。调整好门机速度。9.调整厅轿门位置、门锁位置,层门自闭装置,紧固各部螺栓。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的间隙应保证5mm—8mm。10.紧固对重块锁紧装置、绳头板及各部螺栓。11.紧固更稳链螺栓,运行时应无撞击声。更换绳子头紧固牢靠,运行时灵活可靠。12.清扫弹簧式缓冲器,检查水平度,弹簧有无裂痕。紧固固定螺栓。13.油压式缓冲器作复位试验,复位开关动作准确,传动部分灵活,加缓冲器油。14.调整机械缓速开关位置,使其换速准确并滞后于电气换速且制动过程完整。15.对终端限位开关做越程试验,其越程距离为上下端站厅门地坎以远50——150mm。16.对终端极限开关做越程试验,其越程距离为上下端站厅门地坎以远150—250mm,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17.测试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动力部分为0.5MΩ以上,其余电气线路为35 0.25MΩ以上。1.测试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2.检查电气线路中的零线与保护地线应始终分开,不能混用。3.试验安全钳动作是否灵敏可靠,高速安全钳电气开关动作时间,使其在安全钳动作的同时(不能滞后)动作,以防导轨受到永久性伤害。试完后应对导轨进行检查并修复轧车痕迹。4.预负载、满载、超载、超速的整定应符合规定。5.检查各熔断器、熔体、热继电器、相序继电器等保护装置是否正确有效。35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电梯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做如下安全管理规定;1.电梯要有包机制,挂设备完好包机牌。2.分管付队长要对电梯的使用、维护、一般检修及完好进行全面管理。3.电梯维护工要定时对电梯的各种保护进行检查、试验,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4.电梯司机要爱护电梯,同时要看护好电梯,要随时制止乘客对电梯的破坏,杜绝乘客在电梯内吸烟。5.载人梯不允许运送重物,以免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危险。6.司机交接班时,一定要对电梯进行认真检查,并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7.司机在开梯运行时,要对安全光幕进行检查。运行时,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停梯,并告知维护工进行处理,不得强行带病运行。8.司机要制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的乘客乘坐电梯。35 电梯司机交接班制度一、必须按时交接班,并填写清楚交接班日志。二、电梯和值班室内的一切设施要完整齐全。三、当班司机如发现机房、电梯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组长和大班人员进行妥善处理,做好记录,得到允许后方可交接离岗。四、接班司机要对机房、电梯检查试运行,认真负责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名认可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岗。五、交接班要做到“四不交接”,即:卫生不干净不交接;公物损坏、丢失未经同意和未定解决办法不交接;电梯及机房有异常情况未定解决办法不交接;交接班人员不到齐不交接。35 电梯事故分析制度1.发生电梯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要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由单位领导向中心及公司调度室汇报。2.有关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方案,下达抢险指令。3.到达现场人员要统一听从指挥,按相应程序进行事故处理。若电梯内有人,要先将电梯内的人放出,然后再分析事故。4.在电梯发生事故时,也要通知保卫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维护秩序,疏散群众,作好警戒工作。5.出现事故时也要及时通知电梯公司的人,让他们迅速赶到现场去处理事故,电梯维护人员配合公司的人员及时对电梯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解决。35 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电梯的各类原始材料、文件及各种报告不丢失、不混乱,使其规范化,特制定管理制度:一、档案由分管队长保存,分类存档,以防丢失及损坏,否则,将处罚50元。二、如他人借阅电梯有关资料,分管队长必须做好记录,限定归还时间,万一发生丢失及损坏现象,将给予借阅人严重处罚。三、上级部门对电梯的检验,要如实记录在册,所有文件及报告必须按楼号、梯号归类分装,不能丢失及遗漏。否则,将给予严重处罚。35 电梯司机安全培训制度电梯的特殊性要求做到服务良好且安全。维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梯运行使用的品质和人身的安全,因此必须提高电梯司机的技术素质,基本技能,使每位职工能够掌握电气、机械等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地操作,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特制定以下培训制度,具体如下:一、对于电梯司机和维修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安全技术培训。二、每次培训都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教案、点名册等,从严考核。三、对于不参加培训者,不得上岗进行工作,如因工作需要调离本岗,重返本岗工作必须重新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四、培训工作由本单位熟知电梯性能的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对于电梯基础知识及操作的安全性给予讲解。五、对于初涉岗位的职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六、培训完毕后,必须进行理论、实际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否则继续培训,直到具备上岗的资格为止。七、培训的职工在本岗不仅能够独立的操作,而且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做到“三知三会”。八、每次培训的计划、教案等都必须存档保存。35 电梯司机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负责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2、负责本岗位的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并依据辨识结果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3、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变及时解决。4、负责“零事故”活动在本岗位的正常开展工作。5、负责“安全红线”在本岗位的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6、负责按操作规程开停电梯,并填写记录。7、负责协助、配合维修人员开展各项工作。8、电梯故障时,负责耐心对乘客进行解释,并阻止混乱局面的发生。9、搞好文明生产,保证服务质量。10、负责本岗位用火、用电设施的管理,严格执行用火、用电安全措施,按要求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消防设施齐全、完好。11、严格执行《安全措施》、《操作规程》及《岗位作业标准》,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13、按时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应急预案的学习、演习以及抢险工作。14、按时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临时性工作。35 电梯组组长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负责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2、负责本岗位的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并依据辨识结果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3、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本岗位业务范围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变及时解决。4、负责“零事故”活动在本岗位的正常开展工作。5、负责“安全红线”在本岗位的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6、负责本组安全工作。7、负责本组危害因素辨识,并依据辨识结果采取有效安全措施,以确保本组安全。8、负责本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9、负责电梯组的各项管理工作。10、严格执行《安全措施》、《操作规程》及《岗位作业标准》,对所辖范围内的隐患及事故负责,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11、负责组织本组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12、负责监督本组职工的安全行为,对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13、负责四部电梯运行中的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电梯维保公司进行抢修,保证电梯安全平稳运行。14、参加本组所辖范围事故的追查、分析工作,落实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15、监督、检查本组的消防安全工作,保证消防设施齐全、有效。16、负责本组现场检查工作,杜绝“三违”现象发生。17、负责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把好安全生产指挥关,确保方针目标的实施。18、负责对电梯维保公司维保任务单的验收、签字工作。19、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对突发性事故进行抢修。20、负责组织本组职工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应急预案的学习、演习以及抢险工作。21、按时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临时性工作。35 干部上岗安全检查制度为了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领导能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及重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岗位检查监督,并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情况和各类隐患,根据本岗位工作性质,以及各级干部职责分工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一、中心分管副主任、机电主任工程师及本队队长、书记每月必须对每个岗位进行一次上岗检查工作。一、分管队长每月对分管岗位进行不少于两次上岗查岗工作对其它岗位每月不少于一次。二、所有上岗干部必须在记录上填写查岗情况、工作情况及指导意见。35 电梯机房与轿厢消防制度电梯机房是电梯的控制中心,轿厢是运输乘客垂直上下的交通工具。因此,为保障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保证人们的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一、机房内不得作与电梯无关的贮藏室,除检查维修所必须的简单工具、仪器及消防器材和电梯设备备品备件外,不应存放其它物品。二、检查维修人员在机房和轿厢顶上不准擅自使用明火和吸烟。三、在每次停机后,电梯司机应仔细检查机房和轿厢内是否有火灾的隐患以及其它隐患存在,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和汇报。四、停机后,司机应将电梯轿厢送到基站(首层),并将开关打到“自动”位置。五、电梯厅门口的消防开关及消防装置应保持完好状态和合理的消防程序,其程序不得任意变更。六、发生火灾时,应尽快将烧延层楼的乘客运送到安全层站,然后应把各层厅门口关闭,防止火势向其它层楼蔓延,并将电源切断。七、电梯机房和轿厢内的消防器材任何人不得挪用。八、电梯司机和其它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消防器材性能和使用方法,并经常学习消防知识,提高防止各种灾害的意识。九、当发生火灾时,电梯司机和其它工作人员应积极协助和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35 电梯巡回检查与定期检查制度每天或每两天以看、听、嗅、摸为手段,对运行中电梯的主要部位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巡视内容为:1.电动机油色、油位、温升(不超过85℃)、声音是否正常,有无振动、异味,通风是否良好,做好外部清洁。2.减速机温升、油温、油色、声音是否正常,有无振动,做好外部清洁。3.指示仪表(电压表、电流表等)指示是否正确。各继电器、接触器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味及异常声响。4.变压器、电阻器、电抗器温度是否正常,有无过热现象或过热痕迹。5.制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制动线圈是否过热,制动轮上是否有油污。6.曳引轮、曳引绳、限速器、机械选层器、测速机、编码器等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7.机房内温度是否超过规定,清洁状况是否良好,机房内不得堆放易燃物和腐蚀性物品。做好机房内清洁工作。8.机房内消防器材是否完好齐备。9.通讯设备应灵敏畅通,照明应良好。指示牌、标示牌应准确无误。盘车手轮、开闸扳手放置明显位置。电梯机房和井道管理制度一、电梯机房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机房无人时应及时上锁并有专人负责。二、机房和井道不得有雨水侵入,去机房的通道不得有障碍物。三、机房内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有充分的照明。四、机房内不得用作与电梯无关的贮存室,并保持清洁。五、井道内除规定的电梯设备外,不得存放杂物。六、用于清洁的物品和油泥抹布等易燃物品,必须随时清理并注金属容器内。七、电梯长期不使用,应将机房的总电源断开。35 电梯司机考核制度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使工作标准化、管理化,特制定以下考核制度:1、按时开班前会,听取工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因不明确工作任务或安全要点,造成工作失误者扣当月考核分10分。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因交接不清,给工作造成影响者,按情节严重扣当月考核分5——10分。3、严格按规程操作,凡因操作失误造成电梯事故追究其责任。4、认真填写记录,在记录本上乱画、乱写,字迹无法辩解,乱撕者扣5元。5、按规定时间开停梯,晚开或提前停一次扣10元。6、班中不准干私活、会客,若影响开梯一次扣10元。7、八小时工作时间内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凡未请示值班干部同意,随意离开的按脱岗处理。8、开梯时必须带上电话,且非公不得使用,影响工作者一次扣5元。9、未经值班干部允许不准擅自开停梯,违者扣20元。10、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汇报并填写记录,若隐瞒事故不报扣10元。11、司机在工作时间内,因故障原因维护工需配合时,必须随叫随到,不得延误,如发现不听指挥一次扣20元。12、电梯有事故时,本岗司机不准离开电梯,配合维护工作,违者按脱岗处理。13、电梯司机必须保持轿厢、厅门、值班室清洁卫生,凡发现一次不符合标准扣考核分5分。35 电梯文明服务窗口标准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勤检查、勤维护,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二、遵章守纪,照章办事,按时开、关电梯。三、业精技熟,团结友善,环境整洁,服务周到。四、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主动为伤、病、残职工提供特殊服务。五、保护公共财产,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电梯班文明服务承诺一、树立窗口意识和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二、遵守职业道德,服务热情周到,心系企业,情暖职工,为职工家属正常工作、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三、说话和气,明礼诚信,遵老爱幼,团结互帮。四、爱岗敬业,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5 电梯困人救援规程凡遇停电或故障可根据情况,依下列步骤先行释放被困乘客:一、司机要安慰轿厢内的乘客保持镇静,不必惊慌,并说明轿厢有随时移动的可能,同时若轿厢门处于半关闭状态,则应将其完全关闭,利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值班维修工来处理。二、进入机房,关闭该故障电源开关。三、取下电机轴端安全网罩。四、救援至少两个以上人员参加,一名将盘车手轮套于电机轴上,另一名将松闸把插入制动器,慢慢转动盘车手轮,注意观察轿厢逐步移动至钢丝绳平层标志处,电梯层站厅门口。五、拿下松闸把,确认刹车制动无误,取下盘车手轮。六、安装好电机轴端安全网罩。七、确认电梯所在层站位置:(1)用专用厅门钥匙开启厅门,进入轿顶。(2)用人力开启厅、轿门,用力不要过大。(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4)重新关好厅、轿门,且人在厅门外不得用手扒开。设备包机制度为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特制定以下设备包机制度:1.所有包机人员每周要对自己所包设备进行严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及时维修并立即报告队值班人员。2.对一般故障立即进行处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有隐患的设备要立即停车,启动备用设备,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对有事故隐患的设备要进行检修,并填写检修记录。3.对检修不严、不负责任,造成设备损坏者,按事故责任追究分析进行处罚。4.对检查认真发现重大隐患或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35 重大电梯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1目的为了加强对重大电梯事故的有效控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一旦发生重大电梯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抢救遇险人员和控制事故扩大,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预案。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坪上煤业范围内乘人电梯。3适用的法律、法规或文件3.1、《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3.2、《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等法规。3.3、《管理手册》、《重大事故应急处理管理规定》等文件。4基本情况坪上煤业现有载人电梯四部,使用地点在本矿办公楼与培训楼。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部位及设备主要有:索引装置、钢丝绳、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等。风险评估: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可能发生电梯卡梯或坠梯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及设备损坏。5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和职责5.1成立重大电梯事故应急处理领导组组长:分管机电副总经理副组长:其他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后勤科科长、机电科科长、机电工区区长、调度室主任成员:生产技术指挥中心调度室、后勤科、机电科、保卫科、卫生所、物资供应科、35 综合办、安监科、机电队、奥迅公司、事故单位负责人职责:1)根据总指挥命令负责实施重大电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负责协调物资、设备、消防、救护、通讯、后勤等专业小组活动。3)批准现场抢险救灾方案,组织指挥现场抢险。4)负责事故上报工作。5)负责组织、监督本矿重大电梯事故应急演习。5.2应急处理领导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指挥中心调度室办公室主任:中心调度室主任成员:中心调度室副主任、调度室调度员职责:1)承接重大电梯事故汇报,请示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负责通知领导组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3)传达领导组下达的各项命令,及时向领导组汇报事故情况和应急处理抢险工作进展情况;4)在事故抢险过程中,负责各专业组的碰头会,协调各专业组、各成员单位的抢险处理工作;5)组织、协调对外求援等有关事宜;6)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险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5.3领导组下设五个专业组。5.3.1抢险组:组长:机电科科长、机电工区区长成员:机电科、机电工区、安监科相关人员、后勤科、机动队、奥迅公司等单位负责人。35 职责:负责制定抢险方案和措施,按方案组织事故现场进行抢险;负责监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负责提供事故地点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按命令进行停送电工作,及时抢修、安装机电设备;负责紧急状态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5.3.2安全警戒组组长:保卫科科长成员:保卫科相关人员。职责:负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警戒设置、疏散人员、维持秩序;负责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的道路交通畅通和矿区治安。5.3.3物资供应组组长:物资供应科科长、综合办主任成员:物资供应科、综合办相关人员职责:负责抢险材料、工具、设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组织车辆将救灾材料、工具、设备、人员运送到事故地点。5.3.4医疗组组长:卫生所所长成员:卫生所相关人员职责:负责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的调配工作。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5.3.5调度组组长:调度室主任成员:调度室相关人员职责: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抢险工作和对外求援等相关事宜。6防范措施35 6.1电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每年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年检,年检不合格的电梯坚决停用。6.2电梯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6.3电梯维护工对电梯进行日常检查,严格执行《电梯维修、保养、检查和检验制度》。作好各项记录。6.4奥迅公司必须按照《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的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保工作;奥迅公司必须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检查和检验制度,作好各项记录;保证电梯安全可靠运行。6.5电梯的防坠落保护及各项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严禁故障运行,严禁甩掉各种保护。6.6电梯的安全防坠保护装置,必须定期检查和试验:6.6.1限速器的检查。每周检查超速开关动作的可靠性,检查夹绳钳口及绳槽处并清除异物,检查限速器运动是否灵活可靠和有否不正常的响声。6.6.2安全钳检查。每周检查安全钳,传动杠杆配合转动处涂机械防锈油,钳口滚动或滑动部位涂锂基润滑脂润滑防锈。检查其动作是否灵活可靠,开关动作是否可靠。6.6.3为保证安全钳、限速器的正常工作,每半年应做一次限速器和安全钳的动作试验,6.7曳引钢丝绳检查。每日对钢丝绳进行目测检查,每周进行测量检查,每周对钢丝绳连接部进行检查。当钢丝绳磨损后直径小于或等于原直径90%或钢丝绳每股断丝超过两处(包括两处),必须更换。6.8曳引机制动器的检查每日检查曳引机转动闸瓦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是否有相擦现象,检查制动装置的可靠性,是否有撞击声。6.9每日检查光电编码器是否工作正常、固定牢靠。每日检查曳引机是否有异常声响。6.10每周检查缓冲器,检查其动作是否灵活可靠。6.11每年对导轨装置进行全面详细检查。35 6.12以上各项检查必须作好记录。6.13由于停电等原因造成人员在电梯内滞留,应电话通知电梯维修人员进行解救,严禁自行扒门外出。6.14预防电缆、电器设备老化、绝缘下降所造成的电器火灾;轿厢内严禁吸烟并有安全警示标志;消防器材齐全完好。6.15每班电梯运行前要对电梯进行常规检查,空载运行1——2次,无异常后方可载人运行。6.16电梯司机每班要对电话进行通话试验,保证岗位通讯畅通。7应急处理程序7.1接警7.1.1电梯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立即向本矿应急办公室汇报,值班人员要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害程度、涉及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的抢险情况等。汇报电话:36962093696229发生火灾时,事故单位值班干部立即向坪上煤业调度室汇报(外线3696209,内线72666/#),并向本矿应急办公室汇报。7.1.2本矿应急办公室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单位“重大事故”汇报后,要做好事故的详细记录,并立即向当天调度值班长和公司应急办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汇报,值班长或办公室主任立即向本矿应急处理总指挥汇报。7.2响应级别确定坪上煤业应急处理总指挥接到汇报后,参照“坪上煤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低限标准”,迅速做出警情判断,确定警报和响应级别。如果事故较小,不足以启动本矿应急处理预案,则发出“预警”警报,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变化;如果事故较大,预计事故单位难以控制,则立即发出“现场应急”警报,下达启动本矿电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命令。7.3应急启动7.3.1公司重大电梯事故应急办公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立即按“重大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重大电梯事故应急处理领导组全体成员到指定地点集中。35 7.3.2领导组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集中,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并接受组长命令,各专业组组长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头开始行动。7.3.3应急启动后,应急处理人员迅速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应急所需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7.4处理行动7.4.1坪上煤业领导组有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事故单位行政正职或知情人员要立即向领导组具体汇报事故情况。7.4.2迅速成立本矿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一切抢险事宜统一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总指挥由公司领导组组长担任。7.4.3事故发生后,当班人员要及时进行自救互救,要积极组织事故抢救,采取措施控制事故。7.4.4抢险组根据现场情况协同现场应急指挥部进行事故初始评估,划分现场工作区,研究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7.4.5发生电梯坠落事故,抢险人员携带相应抢险工具,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及时了解电梯轿厢内人员的安全情况,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保卫部门负责维持秩序,抢险专业队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制定的方案快速抢救,迅速控制事故。7.4.6由于停电等原因造成人员在电梯内滞留,应电话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解救,严禁自行扒门外出。7.4.7轿厢或井道内发生火灾,必须及时报警,采取措施及时疏散轿厢内人员,切断电源。消防大队负责火灾的抢险和救援工作。如轿厢无法打开或发生卡罐时,应及时了解电梯轿厢内人员的安全情况,按照现场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扑灭火源,打开厢门,解救被困人员。7.5扩大应急7.5.1在事故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险组和现场应急指挥部要立即向公司总指挥部汇报。35 7.5.2由公司总指挥决定向上级机关请求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请求集团公司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启动上一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7.6应急恢复7.6.1抢险处理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指挥部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安全警戒组解除警戒和管制。7.6.2抢险结束后,抢险组要协助现场应急指挥部制定恢复生产、生活计划,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恢复工作。7.7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公司总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人员撤回原单位,应急办公室进行应急总结评审。8应急保障8.1物资装备保障8.1.1抢险物资(干粉灭火器、砂袋、砂子、铁锹、消防水管等)、抢险工具要按规定配齐配足,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杜绝随意挪用。8.1.2各单位在接到抢险电话后,要迅速召集本单位有关人员,按公司领导组要求积极筹备所需的物资、工具等,按指定时间送到指定地点,如有延误,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8.2人力资源保障8.2.1应急队伍要加强应急训练和演习,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险,出色地完成抢险指挥部交给的抢险任务。8.2.2所有参加抢险的人员必须积极主动,服从指挥,遵守纪律,对不服从指挥、推诿扯皮、临阵脱逃的人员要坚决给予严肃处理。8.2.3各单位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现场应急领导组的命令,不得推诿扯皮,对抢险工作中出现失误的部门或个人要追究责任,并给予严肃处理。9其它35 9.1重大电梯事故发生时如有火灾发生,同时启动《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9.2应急处理预案每年组织评审一次,必要时及时修订。9.3重大事故应急处理行动或演习结束后,要对应急处理行动进行评审,并提出应急处理预案的修改意见,组织修订。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35 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5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