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

ID:83093206

大小:192.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1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2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3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4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5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6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7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8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9页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62∕T 4577-2022 绿色食品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310062ETA由巳甘肃省万标准D862/T4577--2022绿色食品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GreenfoodRulesforcu1tivationtechniqueofmorchella2022一08-16发布2022一09-16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

3

40862/T4577--2022绿色食品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茵栽培技术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生产原料、生产用水、栽培设施与季节选择、菌种制作、外援营养袋制作、栽培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储藏、生产废弃物处理、生产档案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绿色食品羊肚菌栽培J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2728食用菌术语GB/T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19165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七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IT528-2010食用茵茵种生产技术规程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NY/T1742食用茵茵种通用技术要求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2728和NY/T5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羊肚茵又名羊肚菜、羊肚蘑等,是羊肚菌补羊肚菌属真菌,菌盖近球形、gp形至椭圆形。因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3.2外援营养袋按定营养配方,经拌料、装袋、灭菌等程序制备后的料袋,为羊肚茵茵丝生长阶段提供营养,简称营养袋。3.3裙膜大田拱棚栽培时在拱棚外或内从地面到60cm~80cm处加一道棚膜,防止地面冷风直接吹入o

50862/T4577--20223.4日光温室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特殊情况可适当补充能量,南(前)面为采(透)光屋面,东、西、北(后)三面为保温围护,并有保温后屋面和活动保温被的单坡面塑料薄膜温室,简称温室。日光温室种植羊肚茵在采光面棚膜上覆盖一层标准6针遮阳网,其结构与性能符合GB/T19165的要求。3.5塑料大棚一种自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做骨架,完全由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形棚式保温设施,简称大棚。种植羊肚菌时棚膜用标准6针遮阳网代替。其结构与性能符合GB/T19165的要求。4产地环境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疏松透气、pH{直在65~75o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的规定。5生产原料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原料如木屑、小麦、腐殖士、稻谷壳等符合NY5099-2002中4.2和4.3的规定。6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包括培养基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水质符合GB5749的要求。7栽培设施与季节选撵7.1选撵原则根据本区域气候特点选择温室或大棚栽培设施。温室栽培温度能够控制在50C~20oca才可随时播种。大棚栽培当土壤温度稳定在50C以上时即可播种,冬播春收的播种时间应选择10月份左右,3~4月份开始收获。春播夏收的播种时间应在当地土壤解冻后适时播种,6~7月份收获。7.2~Þl灌设施架设日光温室和大棚内土壤、空气温湿度控制采取喷灌方式。沿棚长方向架设2行~3行微喷设施,喷头问ftEi2.5m~3m,高度控制在1.4m~1.6mo喷灌时雾化效果以不产生强水流,不冲刷土壤为宜。8菌种制作8.1菌种来源及选撵菌种应从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选择抗逆性强、优质高产、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菌株,菌种质量符合NYIT528-2010和NY/T1742的要求。8.2菌种扩繁8.2.1培养基配方2

60862/T4577--20228.2.1.1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8.2.1.2原种培养基小麦50%,稻谷壳20%,木屑20%,腐殖士10%08.2.1.3栽培种培养基小麦70%,谷壳13%,木屑(包u花)12%,土壤30/0,过磷酸钙(P20"20%)1%,石膏1%。8.2.2培养基制作制作方法和技术要求符合NY/J528-2010中46,4.71~4.7.6'的1要求。8.3扩繁8.3.1母种接种与培养将引进的菌种!í'NY厅川-2010中4.7.74规定方法制中到PDA培养基上接种后置于l町~200C的培养箱中避光培养于d~8d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o符合NY/T528-2010中4.7望的规定。8.3.2原种接种与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培养后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一般每支可接种4~6瓶。在200C培养箱内培养18d~20d,待茵丝长满菌瓶后用于栽培种的接种。符合NY/T528-2010中477,4.7.9的规定。8.3.3栽培种接种与培养将原种破碎后接入栽培种培养基内,每袋接种原种20g~均。将接种后的菌袋主口后转移至培养室培养。在180C~200C条件下培养25d~30d,待茵丝发满菌袋即可进行种植。符合NY/T528-2010中477,4.7.9的规定。9外援营养袋制作91营养袋配方小麦川谷壳(木屑)18%飞籽壳l川生石灰山石'膏1%;或小麦川崎(木屑)川高粱9%,石膏1%。配料质量符合NY/T5099规定。9.2营养袋制作将小麦浸泡48h左右完全泡透后,按配方将各种配料加水混匀至台水量6川~65%,装入长、宽约为12cmx20cm,薄膜厚度为0.14m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后封口,置于高压灭菌器内,在1210C~1240C下灭菌2h~3h后冷却备用。10栽培管理技术10.1播种前准备10.1.1设施及土壤消毒3

70862/T4577--2022温室播种前10M口棚并翻耕土壤,进行为期一周的高温闷棚,之后进行通风散热,大棚播种前进行土壤深翻暴晒。翻耕土壤前根据不同土壤酸碱度撤施适量生石灰进行消毒,并将土壤pH值调节至6.5~7.5010.1.2作旺将温室或大棚内土壤整理消毒后按睦面宽80cm~100cm、垄高20cm~25cm、沟宽20cm~30cm的规格作哇。10.1.3灌水播种前使用喷灌方式将睦面及垄沟土壤喷透,待设施内土壤含用水量达到23%~30%时即可播种。10.2播种10.2.1菌种处理播种前将栽培种外包装、盛装栽培种的盆具、双手等用。3%的高健酸惆或75%的医用酒精消毒后开启栽培种菌种袋,取出菌种放置到J经消毒后的器具内将菌种人工掰碎或菌种破碎机破碎后备用。10.2.2播种方式及播种量采用条播或撤播方式。播种量为4500kg!hm2~60ωkg!hm2o10.2.3条播播种时在睦面上开宽8cm~lOcm、深5cm~6cm的播种沟,播种沟问ftEi15cm~20cm,将破碎后的菌种撒入沟内,覆土剩巴平。10.2.4撒播将菌种均匀撤于陆面后覆士2cm~3cmo10.2.5覆膜播种后及时覆盖黑色地膜。地膜在覆盖之前进行打孔,孔径1.5cm~2.0cm,孔问ftEi25cm左右。地膜规格符合GB/T13735的要求。大棚栽培在浇过催菇水后撤去地膜并沿睦面搭建小拱棚,小拱棚棚膜覆盖前打孔,孔径1.5cm~2.0cm,孔问ftEi20cm~25cmo10.3田间管理10.3.1茵丝生长期管理菌丝生长阶段将地温控制在50C~180C,最适温度为80C~150C;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30%,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覆盖遮阳网进行这荫,这荫率70%~80%;在阴天或傍晚时对棚室进行通风换气,以调节设施内温湿度,增加棚室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播种后7d~20d茵丝布满睦面后揭开睦面地膜,在睦面上放置营养袋后将地膜复原。营养袋与地面接触一侧开8个~12个孔或用刀破开三条口,ìffm主面双列交叉摆放,问ftEi35cm左右。营养袋放置40d左右出现空筐、轻时即可撤掉。10.3.2出菇期管理播种后40d左右茵丝在地面形成大量白色霜状物后撤去地膜,并及时喷灌催菇水后。土壤温度控制在50C~150C,空气温度在200C以内;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4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4

80862/T4577--2022幼菇形成后,适当降低遮荫率至60%~70%。将地温控制在lOOC~180C,气温保持在150C~200C;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30%,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70%左右。温湿度调节通过改变这阳网覆盖度、适时喷雾和适当jjl[风换气实现。11主要病虫害防控11.1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为绿霉病、白霉病等真菌病害和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虫害为菌蝇、草蚊、蝠揄等。11,2防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主要利用农业和物理llJj控措施,,合理使用药剂防控措施。11,3综合防控措施绿霉病、白霉病等真菌病害和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通过温、湿度调控,力己强通风等措施控制;菌蝇、草蚊可选用4川高效氯穹菊酷微乳剂1500倍喷雾防治,据始可采用撤施生石灰进行防治。11.4药剂防控其它病虫害占照NY厅川和NY/T2375标准执行。12采收羊肚菌子实体膨大后,待菌帽充分打开,轮廓分明后适时采收。用经消毒的非金属刀具沿睦面切断菌柄进行采收,并及时进行清洁和分拣等预处理。产品质量符合NY/T749的要求。13加工贮藏13.1保鲜贮藏将预处理后的羊胁菌整齐摆放到统规格的小型包装箱内,存放于20C~30C冷库中,可保鲜贮藏l周左右。13.2速冻贮藏电将预处理后的羊肚茵进行清洗、沥水,然后整齐摆放到统一规格的小型包装箱内,及时放在-180C~0-20C;令库中速冻后保存。13.3串IJ干保存将预处理后的羊肚茵放入烘干机按照、机型说明进行烘干,干品含水量三120制干过程中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性。干品用塑料袋密封防潮保存。14生产废弃物处理5

90862/T4577--2022生产者应将废旧农膜及营养袋包装膜及时回收并交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或加工企业利用。外援营养袋撤除后将其配料集中收集,在棚室外堆肥cì区肥)发酵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或供应有机肥厂做有机肥原料。15生产档案建立绿色食品羊肚菌的生产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档案保存3年以上。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