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

ID:83093292

大小:294.4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1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2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3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4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5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6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7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8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9页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5306∕T 80-2022 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昭通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CCSB05DB5306昭通市地方标准DB5306/T80-2022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2022-08-19发布2022-09-30实施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5306/T8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盐津县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盐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盐津县农业农村局、盐津县落雁乡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盐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盐津县落雁乡市场监督管理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真东、叶俊文、佘高奎、杨冬梅、杨昌会、苏世强、王臣方、毛杰、林安松、戴仁瑞、李光秀、刘术鹏、胡明荣、兰海、邢会香、邓仕平、袁近雄。I

3

4DB5306/T80-2022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鱼共生大米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田块改造、水稻良种选择、培育壮秧、稻田养鱼实施、田间管理、收获、加工、质量追溯。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采用稻鱼共生技术的水稻种植及大米加工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54—2018大米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9630—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DB5306/T21—2019昭通市稻田养鱼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鱼共生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即在同一田块同时种植水稻和养鱼的生产方式。3.2鱼凼在养鱼稻田中开挖的集鱼池。3.3鱼沟在养鱼稻田中开挖通向鱼凼的沟道。3.4茬口同一稻田中,前后季种植的作物及其替换次序的总称。1

5DB5306/T80-20224环境条件4.1基本要求应符合NY/T5010和NY/T5361规定。对于有机生产大米,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9630—2019中4.2.3和4.6.2规定。4.2田块选择种植区域周围应无三废污染源,有清洁灌溉水源,能实现能排能灌,田块无化肥、农药、重金属污染历史,能与其它稻田隔离。所选田块土层深厚,保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且通过第5章规定的有效措施后能确保鱼凼、鱼沟达到常年保水。4.3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51规定。5田块改造5.1开挖鱼凼在田块的中间开挖深1.0m~1.2m的鱼凼,鱼凼面积占田块面积的8%~10%。5.2改造田埂田埂加高到50cm以上,加宽到60cm~80cm以上,并捶打结实。5.3开挖鱼沟在田块耙平后栽秧前,结合田块形状和面积开挖(1~2)条鱼沟与鱼凼相通,鱼沟深60cm、宽80cm,可根据田块大小、形状等开挖鱼沟。开挖鱼沟后应开展一次人工耙平。5.4开挖进排水口每块田设1个进水口、1个~2个排水口,进排水口宽40cm以上,保证能排能灌。进排水口宜安装拦鱼栅。6水稻良种选择选择非转基因育种且抗病、抗倒伏、耐寒、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其生长期应能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及茬口要求。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7培育壮秧7.1苗床准备7.1.1湿润育秧2

6DB5306/T80-202222床面耕翻10cm以上,达到床面平整、细碎、无坷垃、无根茬,并将优质腐熟农肥按2.5kg/m~5kg/m拌混在苗床土中,床宽1.2m~1.5m、长10m左右。7.1.2旱育秧7.1.2.1苗床选择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耕作层深在2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强的田块。7.1.2.2苗床培肥22最佳培肥时间为冬季培肥,如冬前未培肥,也可采用播前20d培肥,肥料施用量为5kg/m~8kg/m2细农家肥和0.1kg/m过磷酸钙,施入后翻挖拌匀。7.1.2.3理墒做床床面耕翻25cm以上。播种前7d~10d进行理墒做床,墒面净宽1.3m~1.4m,四周做埂,埂宽20cm,低墒高埂。床面平整、细碎、无坷垃、无根茬。7.1.2.4苗床调酸消毒按每平方米秧床施用敌克松2.5g~3g、硫酸钾5g、硫酸锌3g,用细土拌均匀后撒于墒面,与耕作充分拌匀,浇透水即可播种。7.2种子处理7.2.1盐水选种在播种前,种子出库后选晴天晒1d~2d天后,采用盐水进行种子选种,盐水比为1:4。种子倒进盐水后充分搅动,去除漂浮在水上的秕谷,将饱满种子再用清水洗净2次以防盐害。7.2.2浸种消毒用1%的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浸种24h,以防种子带菌。石灰水浸种时不宜搅动。7.2.3催芽催芽的基本技术环节是“高温破胸、保温催芽、低温晾芽”。首先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在50℃左右温水中浸泡5min~10min,起水后立即用湿麻袋包好,四周用稻草覆盖保温,保持温度35℃左右,以促进破胸快速、整齐,一般12h~24h即可破胸。破胸后揭去稻草,温床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80%左右,在芽长到2mm时,置室内自然温度下摊晾炼芽1d,达到内湿外干即可播种。7.3播种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播种,3月底前结束,最晚不超过4月10日。播种量以芽种22100g/m~120g/m为宜,播种应均匀一致,播种后用细筛子筛土盖严种子,盖土厚度0.5cm~1cm,再用竹片架拱盖薄膜,膜四周用细土均匀压实。7.4秧床管理3

7DB5306/T80-20227.4.1覆膜管理经常检查双幅薄膜开闭口是否结合严密、床边薄膜是否压实。7.4.2湿润育秧苗床管水播种后立即清理“三沟”(步道沟、床头沟、排水沟),排净田间积水。在苗床70%的秧苗立针时(播后7d左右),应及时灌水上床面3h~5h左右,若发现苗床过干影响出苗时,可提前灌青头水。后续管理应保持“不干不过水,过水就过透”原则,过水后应立即排净秧田地所有积水。7.4.3旱育秧苗床管水播后到一叶一心期前不宜浇水。出苗后如果叶片出现早晚无露珠,或午间叶片打卷,选择在早晚浇水,应浇透浇足。7.4.4炼苗一叶一心期以后,气温不低于10℃时,坚持揭膜通风。膜内温度高于35℃时,白天全部揭开,夜晚关闭。膜内温度低于35℃时,白天两头揭开,夜晚关闭。二叶一心后,昼夜通风3d~4d后选择早上2或傍晚揭膜。揭膜后施用70%敌克松600倍液均匀喷于床面预防青枯病、立枯病,敌克松施用量为1g/m。7.4.5苗期追肥三叶期追“断奶肥”,用1%尿素及0.3%硫酸钾混合液、或用沼液兑2倍水喷施,清水洗苗。8适时移栽叶龄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秧龄35d~40d时开始移栽。采用宽窄行栽植,栽插密度为1.5万丛22/666.7m~1.8万丛/666.7m,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气候特点及土壤肥力适当调整。9稻田养鱼实施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养殖鱼类,为稻田除草、除虫、松土和增肥,实现稻鱼互利增收。稻田养鱼技术规程参见DB5306/T21或本文件附录A。10田间管理10.1耕耙和施肥大田耕耙深度15cm左右,耕耙2次。有机水稻施肥应在插秧前结合基肥施用,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施肥后浅耙,做到田平、泥烂和肥匀;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孕穗期亩施1000kg有机肥作保花肥。平时可根据田块肥力状况和水稻秧苗长势情况,按各生育期特点,适当施入一定量的生物菌肥或酵菌素液。10.2水层管理4

8DB5306/T80-2022实行浅、湿、干间歇管理技术,需水临界期遇雨蓄水。一般移栽时薄水浅插(水深3cm),返青后深水(水深6cm,水面在苗高1/2处,时间不超过3d),分蘖前期(栽后20d以内)浅水湿润交替(水深2cm);全田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80%~85%时晒田,至拔节初期以干为主(田块半饱和状态)。根据天气情况可分次搁田控苗,历时25d左右。二次分蘖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保持寸水、湿润交替为主,确保土壤不受干旱。灌浆至成熟干、湿交替(田块呈饱和状态),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1周断水。10.3病害防治10.3.1基本要求病害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原则。重点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以及稻曲病等病害。10.3.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在泡田和整田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提倡宽窄行栽培,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全生育期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控制无效分蘖,降低株间湿度,增强水稻抗逆性,减轻病害发生程度。10.3.3药剂防治恶苗病防治宜选择25%咪鲜胺(2500~3000)倍液浸种,使用时先将种子用水浸湿,再按剂量加入本药剂,保证种子均匀着药。在其它病害发病条件适宜时,应加强田间巡查。对常年发生较重区域或田间发现初浸染受害时,应及时选择对口药剂预防。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治宜全田喷雾1000亿芽孢/g2222枯草芽孢杆菌20g/666.7m~30g/666.7m、6%春雷霉素33.3mL/666.7m~50mL/666.7m、0.15%四222霉素48mL/666.7m~60mL/666.7m、24%井冈霉素施20mL/666.7m等,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用药可兼治稻曲病。10.4虫害防治10.4.1基本要求加强虫害测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取相应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重点防控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虫、粘虫等害虫。10.4.2农业防治及时翻耕晒田,整田前清除田间杂草、稻草、稻根等,减少越冬虫源。10.4.3物理防治22利用糖、酒、醋液诱杀粘虫,配比为(糖:醋:酒:水)=3:4:2:10,投放1盆/666.7m~3盆/666.7m,以高出植株10cm~20cm为宜,盆与盆之间交错排列,均匀分布于整个田块。宜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安装2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以诱杀稻飞虱、粘虫等趋光性害虫。一般平坝地块安装密度为1盏/hm,梯田可适当增加密度。根据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粘虫等害虫发生情况,安装性诱捕器,布设密度22为1个/666.7m~3个/666.7m,高出植株10cm~20cm为宜。10.4.4生物防治5

9DB5306/T80-20222对于有机生产,应选用经认可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性农药,如施加1.5%除虫菊素80mL/666.7m~222160mL/666.7m、1%印楝素90g/666.7m~120g/666.7m、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制剂222500g/666.7m~600g/666.7m、1.5%苦参碱10mL/666.7m2~13mL/666.7m等进行防治以有效控制田间害虫基数。充分利用和保护如蜘蛛、寄生蜂、蛙类、猎蝽等天敌,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10.5杂草防控杂草生长过旺时,应及时人工薅除。11收获在90%稻株达到完熟期即可收获,不同品种分收分晒。对于有机生产大米应单独收获和运输。12加工12.1加工工艺及质量加工应符合GB14881规定。通过稻谷清理、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白米分级、色选等过程,完成大米加工。加工后大米质量应符合GB/T1354—2018中第5章规定。12.2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应符合GB/T1354—2018中第8章和第9章规定。对不同品种或不同等级大米应专门包装。13质量追溯生产、储存、加工、销售全过程应有详细的档案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种子、肥料、有害生物防治用品等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灌溉、施肥、有害生物防治、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环节的记录,做到每一批次大米都有根可寻。所有档案应保存至少两年以上。6

10DB5306/T80-2022AABB附录A(资料性)稻田养鱼技术规程A.1田块消毒22田块耙平后放鱼种前应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约投放50kg/666.7m~100kg/666.7m,同时施用农22家肥250kg/666.7m~500kg/666.7m以肥田。A.2鱼种投放秧苗栽下7d~10d后可投放鱼种,所投放鱼种应体格健壮,尾重宜为0.25kg~0.3kg,投放前用5‰2食盐水浸泡鱼种5min,宜投放鱼种20kg/666.7m左右。投放品种占比宜为草鱼30%、鲤鱼60%、鲫鱼10%。A.3投饵鱼种投放后,应每日至少投喂一次饵料,并定点投喂,饵料宜青、粗、精结合,每15d向稻田内施22用发酵后农家肥50kg/666.7m~100kg/666.7m。A.4水位管理水稻生育期间的水位管理按水稻裁培技术要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水位。水稻收割后,尽可能将田水加深。A.5农药使用稻田内养鱼后稻谷较少感病,施用农药应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并采用深施或对半田施药,即施用农药前加深田水,不宜使农药滴到田内。施用农药时宜将鱼赶到田块一头,待药效过后把鱼赶回,再施另一半田的农药。A.6鱼病防治按DB5306/T21—2019中8.2规定执行。A.7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巡田,观察鱼类吃食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检查田埂有无漏水、拦鱼设施是否完好等。应及时消灭鱼类敌害,如蛇、鼠、鸟等。加强夜间防盗。A.8田鱼捕获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集中捕鱼。捕鱼前,应先疏理鱼沟,然后缓慢放水,使鱼慢慢游到、或人为驱赶到鱼沟或鱼凼中,再用小网、抄网或捞海进行捕捞。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