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

ID:83094968

大小:333.2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04

上传者:130****3912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1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2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3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4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5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6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7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8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9页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42∕T 1867-2022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湖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7.050CCSX01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1867—2022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lindsamplepreparationoffoodrapiddeterminationproductsevaluation2022-05-26发布2022-07-26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42/T1867—2022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盲样的制备.........................................................................25均匀性评价.........................................................................46盲样的赋值.........................................................................47稳定性评价.........................................................................48原始记录...........................................................................59样品信息...........................................................................510运输和贮存........................................................................6I

3

4DB42/T186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中心、武汉农业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青枝、黄徽、张莉、宋政、叶芸、宋晶、韩阳昱、安迪、陈磊、莫颜君、刘利、刘培杰。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027-87710317,邮箱:hbbzhc@163.com;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7770996,邮箱:HBQT_SY@163.com。III

5

6DB42/T1867—2022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制备的术语和定义、盲样的制备、均匀性评价、盲样的赋值、稳定性评价、原始记录、样品信息、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用盲样的制备。用于其他用途的盲样制备可参考本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NAS-GL0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17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DB42/T1868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食品快速检测产品rapiddeterminationproductsforfood对一种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的主要或关键组成进行了商品化包装,用以确定食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存在或含量的产品,包括试剂、试纸条、试剂盒和专用快检设备等。3.2盲样blindsample为了评价食品快速检测产品的准确性,所使用已知详细信息,但检验员不知道其来源、浓度水平等信息的均匀和稳定的样品(不包括微生物盲样)。3.3基质matrixmaterial样品中除目标分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3.4特性值characteristicvalue赋予盲样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值。3.5均匀性homogeneity样品在包装单元间、单元内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具有同组分或相同结构的状态。3.6稳定性stability在规定贮存条件下样品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在一定时间、地点跨度范围发生改变的状态。1

7DB42/T1867—20224盲样的制备4.1盲样制备主要步骤盲样制备人员应了解盲样的技术要求,并熟悉盲样制备过程。盲样制备主要步骤见图1。盲样的技术要求>原材料选择样品制备分装>均匀性评价>特性值的确定稳定性评价>形成文件/§息↑运输和贮存图1盲样制备主要步骤4.2基质选择

8DB42/T1867—2022固体样品应采用捣碎、研磨以及其它减小尺寸的方法来保证颗粒大小一致性,从而提升样品的均匀性;处理油/脂肪和热不稳定的样品,可在-78℃(干冰)或-196℃(液氮)下低温粉碎。样品粉碎后应进行筛分,但应注意筛除比例,尽可能减少分析物浓度的变化和保证基质的原始性。4.4.3混合为制备特定含量的盲样,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基质相似、特性值不同的原料混合。为得到均匀的混合物,被混合的物料应具有相似的密度和颗粒分布。固体原料在粉碎、筛分后可利用振动筛、圆筒形混匀仪等设备混匀。液体原料可通过搅拌等方式来混匀。4.4.4过滤液体样品在装瓶之前,应用0.45μm滤膜进行过滤以除去影响样品均匀性的颗粒或纤维状固体。若样品粘稠、活性组分被滤膜吸附有潜在的损失或会引入污染时则不准许过滤。4.4.5稳定化有些分析物在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在制备过程中应进行稳定化处理。调节pH值、加入抗氧化剂、防腐剂或稳定剂等,不同的样品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浓稠样品应进行均质处理。4.4.6灭菌若样品中含有病原体如孢子,在贮存过程中会发霉,引起整批样品或个别单元的组分发生变化,这类样品在分成最终包装前需要灭菌。灭菌方式应根据食品基质和目标分析物物理、化学稳定性进行选择,减少对样品的影响。应根据目标分析物和基质的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盲样制备工序。在盲样制备过程中应防止污染,尤其应防止对预期测量过程有潜在影响的物质的引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容器均应仔细清洗并干燥。4.5分装和编号4.5.1样品质量和数量样品制备完成后,需要分装和包装。每个包装的样品质量应满足目标分析物检测需要,总样品数量依据DB42/T1868的定性定量检测需要来确定。4.5.2容器的选择根据预期样品量选择适当大小的独立容器,容器的类型选择取决于样品的稳定性和需要保存的时间。为防止降解和污染,有些特殊样品可采用双层(如塑料袋包瓶)包装、避光材料,容器应能密封防止水分损失和污染。4.5.3分装样品分装工作应尽快完成,并及时密封。分装过程中应舍弃前面和/或后面部分样品,避免基质变化对样品均匀性的影响。对于用于痕量分析的盲样,分装时应避免从空气、设备、实验室容器等中引进杂质。4.5.4编号将分装完成的盲样进行随机编号,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分装好的盲样应贮存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中。3

9DB42/T1867—20225均匀性评价5.1均匀性检验5.1.1从分装好的盲样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5.1.2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检测2次,且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为了减小测量中定向变化的影响(飘移),样品的所有重复检测应按随机次序进行。5.1.3当盲样有多个待测目标分析物时,可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目标分析物进行均匀性检验。5.1.4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检测方法,应优先选择参比方法。如果无参比方法时,应选择精密度和灵敏度符合要求的方法。5.1.5对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值,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应随意剔除。5.2均匀性判定均匀性判定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按照CNAS-GL003中均匀性评价的规定。若统计量F<自由度为(ƒ1,ƒ2)及给定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的临界值Fα(ƒ1,ƒ2),则表明样品内和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盲样是均匀的。6盲样的赋值盲样的赋值通常采取以下方式:a)由单一实验室采用两种以上的独立方法赋值;b)多个实验室使用同一种方法共同赋值。可根据盲样的类型、最终使用要求、实验室条件、方法的性能指标以及特性值等来选择适当的赋值方法,以保证在赋值测量过程中不受其他特性的干扰。采用a)来进行盲样赋值时,不同方法检测值间的测量偏差不超过参比方法偏差要求时,取几种方法的测定平均值作为特性值;采用b)来进行盲样赋值时,不同实验室的测定值间的测量偏差不超过参比方法偏差要求时,取各家实验室的测定平均值作为特性值。需要利用不确定度结果时,不确定度评定按照CNAS-GL017的规定。7稳定性评价7.1稳定性检验7.1.1以盲样中目标分析物为检测对象进行稳定性检验,当盲样有多个目标分析物时,应选择容易发生变化和有代表性的目标分析物进行稳定性检验。每次稳定性检验的样品应从分装好的盲样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不少于3个,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独立检测2次。7.1.2稳定性检验方法应与均匀性检验方法保持一致。7.1.3稳定性检验包括长期和短期两种,评估的时间间隔可以按先密后疏的原则安排。长期稳定性考察的是盲样的特性值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能力,应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在较长周期内定期地进行盲样的稳定性评估,考察周期一般在6个月~24个月,涉及5个~6个取样时间点。短期稳定性考察的是在推荐(指定)的包装和运输条件(最低要求)下材料及其特性值的行为,考察周期较短,一般在1~2个月,涉及3个~5个取样时间点。运输中样品温度可能在-50℃~+70℃范围内变化,短期稳定性研究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以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材料特性的影响。4

10DB42/T1867—20227.2稳定性判定稳定性判定可采用t检验法,按照CNAS-GL003中稳定性评价的规定。若t<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自由度为n-1的临界值tα(n-1),则表明盲样特性值与其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盲样在该时间间隔内是稳定的。7.3有效期确定在预期有效期内应有多个时间间隔的稳定性评估数据,同时记录稳定性评估期间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湿度、温度等,如果结果表明盲样是稳定的,这个时间间隔可作为盲样在该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8原始记录盲样制备原始记录的格式、发布、使用、存档等需符合盲样制备实验室体系文件等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a)样品基质信息;b)标准物质溯源信息;c)加标方式;d)样品数量;e)实验环境条件;f)参比检测方法;g)测定赋值数据和不确定度评定过程;h)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数据;i)实验日期;j)操作人员等。9样品信息9.1标签盲样的标签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a)样品名称和基质的描述;b)制备机构;c)编号和/或批号;d)包装规格;e)有效期;f)贮存条件。9.2说明书盲样的说明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a)特性值及不确定度;b)制备日期;c)贮存条件;d)有效期信息;e)预期的用途和用户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等。5

11DB42/T1867—202210运输和贮存盲样运输和贮存要确保包装容器密封、远离热源、避光和防潮,环境温度要适当(如:室温、4℃或-18℃),并定期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对于那些基质稳定性不好的盲样,如食品基质和水溶液推荐在低温下长期贮存。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