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

ID:83240702

大小:1.89 MB

页数:6页

时间:2023-08-09

上传者:139****0482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_第1页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_第2页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_第3页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_第4页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_第5页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_第6页
资源描述: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_王江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第39卷第6期Vol.39No6第39卷2022年12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总第145期)Dec.2022※语言与艺术※《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王江苗(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摘要:流传于广西红水河中下游流域的《董永和仙女歌》是壮族的口头诗学唱本。文章运用口头程式理论来分析,发现有反复出现的语词程式、丰富多样的句法程式和相对固定的主题程式。这些程式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壮族歌师扩充唱本内容的丰富性和减轻快速构筑诗行的压力,还有利于听众理解和传承孝道思想,进而强化壮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一体观的认同。关键词:壮族;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叙述思维;孝道思想中图分类号:G127;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2)06-0081-06DOI:10.19488/j.cnki.45-1378/g4.2022.06.015口头程式理论又称为“帕里—洛德学说”或“帕里—洛德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中叶发展一、语词层面的程式起来的民俗学重要理论流派之一,由米尔曼·帕里(MilmanParry)和艾伯特·洛德(AlbertLord)米尔曼·帕里(MilmanParry)认为词语层面这对师生共同创立起来。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的程式指的是在相同的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种特定[2]以及故事范形或故事类型构成了口头程式理论体的基本观念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程式的运用能[1]系的基本框架。《董永和仙女歌》是中国古代够方便歌师构筑诗行,扩张唱本内容,表达故事的文学中一个非常典型的诗学唱本,因董永卖身葬思想主题。在《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出现的语父的孝心感天动地而广为人知。有关董永的孝迹词程式主要有称谓语、数词和方位词。在壮族地区不仅有口传歌谣,还有用方块壮字抄(一)称谓语的程式写的韵文唱本,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唱本是广西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人与来宾市忻城县壮族民间歌手傅子现先生收藏的方人之间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套名称。称谓语的产块壮字抄本《董永和仙女歌》。该唱本是壮族歌生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还丰富了人类的语师用方块壮字对口头唱词进行记录的诗学文本。言词汇库。在进行口头创编及演唱《董永和仙女歌》经过对《董永和仙女歌》唱本的解读,发现其语词、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称谓语编入其中,句法及主题等结构具有明显的口头程式,符合口这样既有利于歌师快速构建歌词,减轻演唱压力,头程式理论的适用范围,因此,笔者拟运用该理又可以拉近歌师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易于理解该论来分析《董永和仙女歌》唱本的特征。唱本的内容。收稿日期:2022-06-10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滇黔桂越边区百部珍稀土俗字文献收集译注与研究”(21&ZD308)。作者简介:王江苗(1983—),女,壮族,广西马山人,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副译审,研究方向:民族语言文化。-81-

12022年第6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mzsfxyxb@163.com12月25日出版笔者通过分析《董永和仙女歌》唱本的称谓语,发现主要有两大类,即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it45ta11taŋ33it45ɕon231每人说一句。唱本中亲属称谓语出现频率很高,形成了独特的称ɕiŋ35moːi231kaːŋ35θoːŋ53ɕon231请媒讲两句。谓语程式。程式化的诗行遵循着一定的节奏和句法haːn11θu53jou33θaːm53kjuːŋ33限你住三年。模式,其中至少有一个词在诗行中的位置是固定的,toːi33no11θu53lok22fuːŋ231退肉给六房。[3]并且重复出现在其他诗行中。反复出现的亲属称θou11haːu33ɕat45ham11ɕaːi53行孝七夜斋。谓语有:po11“父亲”、me11“母亲”、na13“舅舅”、ko53“哥哥”、pi13“兄/姐”、nuːŋ13“弟/妹”、经过统计,在唱本中数词出现的频率为:lok22fuːŋ231“房族”等。唱本主要讲述董永卖身葬ʔdeːu53或it45“一”出现5次,ŋei11、θuːŋ53或父及仙女助君还债的故事,体现了以长辈为尊和θoːŋ53“二”出现20次,θaːm53“三”出现13次,夫妇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所以po11“父亲”和θei33“四”、ha35“五”和kou35“九”分别出现1me11“母亲”这两个称谓词在一千多行诗中出现的次,lok33“六”出现7次,ɕat45“七”出现4次,频率很高,po11“父亲”出现了62次,me11“母亲”paːt33“八”出现3次。这些数词有些在歌行中是实指,出现了23次。歌师在唱本中反复使用这两个称谓如hɯn35ha35ko53faːn53laːu13“升起五棵大幡”中词,可以让听众了解孝顺的对象,强化了妻孝夫、的ha35“五”属实指,而有些是虚指,即外表虽实子孝父的孝道思想。指,但内表却是虚指,如ɕiŋ35moːi231kaːŋ35θoːŋ53《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的社会称谓语主要ɕon231“请媒讲两句”中的θoːŋ53ɕon231不是让媒有代词称谓语和姓名称谓语。经过统计,在唱本人只说两句话,而是多说几句以便把事办好。中代词称谓语ku53“我”出现了81次,te53“他”唱本中的数词不仅是简单的数值符号,还与壮出现了24次,ɣau231“我们”出现了22次,族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对于数词“一”的文化内mɯŋ231“你”出现了81次,θu53“你们”出现了涵,民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其与道家哲学观念14次。同时,这些代词称谓语反复出现在歌行中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关,一男或时与亲属称谓语构成偏正短语,如po11mɯŋ231“你一女不能繁衍后代,需两者的共同结合;二是其与的父亲”、po11ku53“我的父亲”、mei11ku53“我年龄小于36岁的死者丧礼有关,如果死者英年早的妻子”等。代词称谓语构成的程式有利于歌师记逝,未满36岁,家人只能为其举行一天的丧礼,忆和拓展故事情节。出殡之时,需砍掉棺材一角才能下葬,以便让亡灵姓名称谓语主要有toŋ35wiŋ13“董永”、能回到花园中帮助花婆看护花朵,进而能够投胎转θiːn53naɯ13“仙女”、laːu13fu33“老富”等。由于世。数词“二”的文化内涵相对简单一些,即好事故事主角是董永和仙女,配角是老富,所以歌师需成双、双手双脚、比翼双飞,重在强调“双”。数要反复地把这些姓名称谓语融到歌行中,这样才能词“三”的文化内涵则体现在节日、祭祀上,如节演唱出完整的情节,体现出唱本的程式化特征以及日中的三月三歌圩节,祭品中的三炷香、三杯酒、用词的稳定性,让孝道思想深入人心。三碗糯米等。其他数词的文化内涵,也在唱本中有(二)数词的程式所体现,如“五”,在举行葬礼时,需要在户外升数,尽管也有名称,但仍然与主要作为计算起五棵大幡,供桌上摆放五杯米酒、五碗米饭和五对象的某一类东西的具体表象或多或少密切地联双筷子,再如“六”,外祖母在农历六月初六到外[4]231系着。数即数词,被广泛引用到《董永和仙女孙家祭拜花婆,并祈求保佑外孙健康成长,无灾无歌》唱本中,如:难。这些神秘的数词获得了一种范畴的面貌,在这-82-

2第39卷王江苗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总第145期)[4]239个范畴中必须包含集体表象的内容。把生产生出方位程式化,还体现出壮族地域浓郁的文化色彩活和民俗习惯中的数词符号融到唱本,既方便歌师及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歌师演唱时频繁使用当地阐述孝道的文化内涵,又有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故群众熟悉的方位词,既可以减轻歌师构建诗行的负事中的孝道思想。担,又能让听众快速地融到唱本的地理空间中感受(三)方位词的程式具象化的场景,强化壮族的文化认同意识。方位词是指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在《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出现了kɯn231“上”、kjaːŋ53或二、句法层面的程式ɕuŋ53“中”、la35“下”、na35或koːn33“前”、laŋ53“后”等方位词,如:《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有很多句法程式,而最为典型的是平行程式,亦称平行结构,指在一句θiːn53naɯ13jou33kɯn231ʔbɯn53仙女在天上。话、几句话、几个段落或更大的结构单位中,某些toŋ35wiŋ13oːk33kjaːŋ53kuːn231董永到院中。内容与另外一个与其同等重要的因素平行的发展并[6]mɯŋ231tiːm35taŋ53to11koːn33你点灯在前。得到同等的体现。经过梳理分析该唱本,发现平ɣan53ȵɯ35tap22la35faːŋ231见草叠房下。行程式主要有排比平行和递进平行。θiːn53naɯ13puːn13ɣiːŋ231laŋ53仙女跟在后。(一)排比平行唱本出现的排比平行可大致分为3种特征,一经过统计,kɯn231“上”、kjaːŋ53或ɕuŋ53是相邻两行或两行以上的诗句平行;二是相邻两组“中”、la35“下”这3个词在唱本中出现的频或两组以上的诗句平行;三是几个相邻的大段落平率比较高,kɯn231“上”出现7次,kjaːŋ53或行。具体如下:ɕuŋ53“中”出现13次,la35“下”出现5次。不仅如此,1.相邻两行或两行以上的诗句平行,如:唱本中还使用方位概念的程式,如kɯn231kjau35“头上”、kɯn231ʔboːn33“床上”、la35tin53“脚底下”、ɕim53lɯk33luŋ231ɣo13niŋ53绣只龙会动,ʔdaɯ53ɣiːŋ11waːi231“牛栏里”等方位名词是方位概peːŋ53to13foːŋ11ɣo13fou13织只凤舞弄。念的体现。唱本多次使用这些方位词可能与壮族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壮族村寨一般位于山岭腰这是相邻两行的诗句平行式,具有严整间的陡坡或山岭脚下的缓坡,干栏式房屋依坡而建,的平行对应关系,如开头的动词ɕim53“绣”所以在一些壮族的邻里观念中就出现ɣaːn231kmn231与peːŋ53“织”对应,中间名词luŋ231“龙”和ɣaːn231la35的说法,意思是邻居家坐落在高于与foːŋ11“凤”对应,句末动词niŋ53“动”与或低于自家屋子的台地上,形成kɯn231“上”、fou13“舞”对应。而两行以上的诗句平行式则为:kjaːŋ53或ɕuŋ53“中”、la35“下”的方位程式。这种位置关系的确立可能也以壮族的物质和文化为基θɯ13paŋ231hau53ʔdi53ʔdi11买白布来放,础。红水河中下游地区的干栏式房屋一般有上、中、θɯ13ɕi35ma53ku11faːn53买纸来做幡。下三层,底层为牲畜栏圈和杂物房,第二层为居住层,θɯ13laːp22jou11θɯ13jiːŋ53买蜡烛香火,在第二层的居室和厨房上部架设第三层,壮话把这θɯ13ɕi35ɕiːn231haɯ35po11买纸钱给父。[5]第三层叫paːm53“帮”,一般用于存储食物。把kɯn231“上”、kjaːŋ53或ɕuŋ53“中”、从语义上来看,这四行诗句是排比平行,每一la35“下”这3个词不断地融到唱本中,不仅体现行的第一个词为动词“买”,而买到的东西都是为-83-

32022年第6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mzsfxyxb@163.com12月25日出版父亲举行葬礼之用,如白布、幡、蜡烛、香和纸钱,属于含义上的平行。θou53to13mɯŋ231fan11ɕiːn231收了你银钱,组12.相邻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诗句平行,如:hoːŋ53liːŋ231ku53kuːn35laːp22我为你种田。θou53paːt45liːŋ13ŋan231kja33收八两银钱,mɯŋ231au53ki35laːi53ɕiːn231你要多少钱,组2组1toːi33na35θi35θaɯ53fan11凭据当面签。hoːŋ53liːŋ231jou231mɯŋ231kaːn11干活你差遣。mɯŋ231au53ki35laːi53ŋan231你要多少钱,从语义上来看,这两组诗句的含义类似,可组2ja53kaːŋ35ɕon231ku11kja33开价就任便。视为含义上的平行。董永不但收了老富银钱,而且还要替老富种粮及签卖身契作书面凭据。两组不管是意义还是句子的结构,这两组诗句中诗句的表达均呈递进关系,每一组诗句的下一句的首句都是一样的,使其能以排比的形式构成平行意思都比上一句更进一层。从韵律上来看,这两关系。ɕiːn231和ŋan231的意思都是钱,而这两个词组诗句都有押腰脚韵,第一组诗句中首行的最后不能互相替换,因为第一行诗句中的ɕiːn231“钱”一个词ɕiːn231“钱”与第二行诗句中的第二个词和第二行诗中的liːŋ231“粮”押腰脚韵,ɕiːn231和liːŋ231“粮”押腰脚韵。第二组诗句中首行最后liːŋ231两个词的韵母分别是iːn和iːŋ,押宽韵。而一个词kja33“价钱”与第二行诗句中的第二个词第三行诗句中的ŋan231“钱”与第四行诗句中的na35“脸”押腰脚韵,两个词的韵母都是a,押a韵。ɕon231“句”也是押腰脚韵,两个词的韵母分别是两组韵律构成平行关系。由此可知,这两组诗句是an和on,押宽韵。所以从韵律上来看,这两组诗递进平行。句也是平行式的,它们均有腰脚韵。有些组的诗句在韵律上谈不上对应,但在含义3.几个相邻的大段落平行,如:上也是平行的,如:ɕa33na13ʔdɯːi53ʔdai35ɕiːn231借舅不得钱,ɕaŋ11ɕip21kan53θei53juŋ231称十斤绒丝,段落1tuŋ13liːŋ231kaːk22tai35tɯŋ13心凉独自怜。组1mi231lo11kon33lo11taŋ231有断也有齐。......tam13au53ɕip21pi231paŋ231织得布十匹,ɕa33ɕiːn231ɕiːn231ʔbou35toːi33借钱不得钱,组2段落2tai35miŋ11hoi33kjaːŋ53ɕun53路上哭连连。jou11peːŋ53pan231kaːu53pu11又做成新衣。......ɕa33na13ʔdɯːi53ʔdai35ɕiːn231借舅不得钱,从结构上来看,这两组诗句中的首句均段落3tiːn53taŋ231ɣam13ta53tok33泪流如涌泉。有词语相对应,如句首的动词ɕaŋ11“称”与......tam13“织”,中间的数量词ɕip21kan53“十斤”和从结构上来看,看似有些不工整,但从语义上ɕip21pi231“十匹”,句末的名词θei53juŋ231“绒丝”可知,这三段诗句也是属于排比平行。首段都是董与pi231paŋ231“布料”,由此可知这两组诗句是平永向舅舅借钱无果,第二段均说到董永哭泣,可以行式的。从语义上来看,每一组诗句的意思都有递说在含义上是完全平行的,为歌师在演唱中提供便进关系,第一组诗句中讲到老富不但要十斤丝绒,利,达到一叹三咏的艺术效果。而且还要求丝线要有断和不断的。第二组诗句中则(二)递进平行讲到老富不仅要十匹布料,而且还要能做成衣服,《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出现一些递进平行的所以这两组诗句具有递进平行的关系。句法程式,如:除了相邻的两组诗句构成递进平行之外,在唱-84-

4第39卷王江苗 《董永和仙女歌》口头程式特征分析(总第145期)本中还存在跨度较大的递进平行式的句法结构,体wun231laːi53paːn53kɯn53no11众人分肉吃。现在仙女帮助董永还债中与老富进行的3个回合的ɣo13po11toŋ35wiŋ13taːi53知董父去世,计谋,如:wun231laːi53iːn35tau35to13众人到董家。pu13kam53ʔbɯn35kam53fu35拿刀与匕首,laːu13fu33θim53ʔbou35ʔdi53老富心肠毒,kaːŋ35tau35kwe35no11poːi231剥皮割肉赔。计谋1lin11θei231hɯn35ki33kjaːu33诡计又搞出。……食人习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而董永为了laːu13fu33jou11ʔoːk33mou231老富计又来,保全父亲尸首,杀掉家中的水牛作为替补。歌师在计谋2haːn11au53fɯn231paːk33ɣaːp45限要百担柴。演唱这一习俗主题时,以孝为先,杀牛替父补偿,……借钱替父赎身,这样的演唱既可以减轻歌师构建诗laːu13fu33ɣan53ɕiːŋ13ni13老富见这样,行的压力,又可以在没有偏离行孝主题的前提下,计谋3hɯn35ɕaɯ35ei33paːn35θaːm53再出主意狂。让听众更好地理解行孝与丧葬习俗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董永敢于挑战不雅之俗,行孝打动民心。(二)卖身葬父从3次计谋的例句可看出,虽然在句法表述壮族俗语有曰:“天上雷公大,地上舅公大。”上不完全一致,但从内容上看,老富与仙女这三若家中有老人病逝,子女必须先到舅家报丧才可以次出招拆招的情节是相似的。可以说内容是平行入殓做道场。“舅甥关系的最典型表现是舅舅对外式的,其结构均为老富出狡计吓唬董永,然后仙甥拥有绝对的权威,通常的情况下,舅甥关系不仅女先安慰董永,再烧香祷告让6位姐姐来帮忙解是上辈与下辈的关系,而且有一种压抑与被压抑的[7]决问题。此外,歌行中的hɯn35ki33kjaːu33“起计关系。”董永父亲去世,其到舅家借钱的同时也谋”、jou11ʔoːk33mou231“又出计谋”、hɯn35是在报丧,而作为舅权实际操纵者之一的舅母,可ɕaɯ35ei33paːn35θaːm53“第三次出计谋”,这些以直接或间接对外甥发号施令以及对某些事务进行词语和句子又进一步表现出3个计谋情节的结构裁决。所以在唱本中可以看到舅母拥有一票否决的是递进平行。权利,不但不同意借钱,还faːn35na35ɕo53lɯk33laːn53“翻脸对外甥”。在借钱无望的情况下,董三、主题层面的程式永不得不到街上卖身筹钱葬父,体现为:《董永和仙女歌》唱本并非由某一位民间歌师hɯn35haɯ53pai53kaːi53ʔdaːŋ53上街去卖身,单独构建,而是在千百年的代际传承中逐渐固定下ma53θoːŋ33θaːŋ53ku11taːu11回来做道场。来的一套主题程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分析ɕuːn33kjau35la35kjau35kɯn53上蹿又下跳,《董永和仙女歌》唱本,可以发现其主要由食人习ʔdɯːi53ɣan53wun231tau35to13不见人来访。俗、卖身葬父和董永遇仙3个主题构成。heːm33ɕiːŋ53ʔbɯ33ɕiːŋ53θaːŋ53喊声高又高,(一)食人习俗ʔdɯːi53pu13ham33pu13haːn53无人来探望。《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食人习俗的主要内容是如有人去世,生者就分食死者尸体,体现为:歌师通过使用ɕuːn33“蹿”、heːm33“喊”、kjaːŋ53“吟”等动词来表达董永焦急卖身葬父的行ɕiːu11koːŋ33wun231ɣau231taːi53古时人死亡,为,从而使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孝子形象。董永以-85-

52022年第6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mzsfxyxb@163.com12月25日出版到老富家做工3年作为条件得到了几两银钱,这才发现唱本中有反复出现的语词程式、丰富多样的句有钱买白布、纸钱、香烛等祭品为父亲举行道场。法程式和相对固定的主题程式。程式化的出现并非歌师在创编唱本时会就地取材,按照当地葬俗流程只是为了简单的重复,而是因为唱本中的语词程式编好诗行,这样既防止唱本内容过于空洞化或抽象蕴含着壮族传统文化的信息,句法程式隐藏着壮族化,又可以让听众在真实的丧事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歌师创编口头文学的法则,主题程式则展现出壮族唱本的孝道思想,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孝顺自己的长独特的叙事思维方式。就《董永和仙女歌》唱本结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构而言,程式的运用不仅拓宽了该唱本的内容广度,(三)董永遇仙也丰富了意涵深度。就壮族歌师而言,在脱口而出《董永和仙女歌》唱本中讲到董永的哭声传到的演唱场合中,口头诗学程式化是一种有效的创编天庭,玉帝下旨让太白金星到凡间探寻缘由,当得手段,程式的灵活运用可以减轻快速构筑诗行的压知董永的孝行之后,玉帝便让仙女到凡间结识董永,力,易于记忆唱本内容,使歌师不用深思熟虑地去其原因有三:一是与董永结为夫妻,二是帮董永还遣词造句,就能游刃有余地将演唱的语流转接在传债,三是传扬董永的孝道。统程式的贯通和融汇之中。就听众而言,程式化的歌师在演唱董永遇仙这一主题时,主要围绕诗行与结构有助于理解唱词内容,同时感受壮族民董永与仙女的婚姻家庭、仙女帮助董永还债、董永间口头文学的诗性之美。口头程式是连接歌师与听与仙女离别3个环节进行。在婚姻家庭上,歌师用众的桥梁,也是壮族口头文学能够不断得到传承与心构筑了一问一答的歌行,以便让听众随着演唱主创作的载体。线层层推进,进而了解到董永与仙女相识、相知、相爱的整个过程。在助董永还债上,仙女与老富斗参考文献:了3个回合才退掉董永的卖身契。然而,仙女下凡[1]朝戈金,巴莫曲布嫫.口头程式理论(Oral-的时间是有限定的,其待在人间的期限已到,便与FormulaicTheory)[J].民间文化论坛,2004(6):董永告别。这是唱本的剧终,也是最感人落泪的情91-93.节。在这一情节里采用了程式化特征,如仙女升天[2]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时θiːn53naɯ13ɕuːn33kjaːŋ53ʔbɯn53(仙女天边转)、华书局,2004:40.θiːn53naɯ13ʔdai35to13taːu35(仙女往回看)等诗句[3]尹虎彬.口头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J].民间反复出现,体现了夫妻间的恋恋不舍,也能从诗句文学论坛,1996(3):57-64+29.中体会到所描述的内容越多,就越容易出现演唱主[4]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题程式化,能更好地把人物形象塑造在听众的脑海印书馆,2009.里,强化听众的理解力。[5]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286.结 语[6]辜正坤.世界名诗鉴赏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45.程式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存在于口头传统叙[7]彭兆荣.西南舅权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事诗中。通过对《董永和仙女歌》进行分析,可以1997:64.-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