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

ID:83492498

大小:31.9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月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

1学界对于信任的探讨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期,韦伯便在对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的研究中将信任做出了两类区分:一种是特殊信任,即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准家族关系之上,是中国人典型的信任行为;另一种是普遍信任,即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这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信任形式。简单来说,特殊信任是对于特定群体的信任,譬如有血缘、地缘关系的“自己人”或“熟人”;而普遍信任是不指向特定群体的信任,信任的范围拓展到陌生人。前者主要是以关系网络作为基础,同属于一个关系网络的群体共享着全知性的信息,身处其中的群体受到名声的控制,要做出守信的行为;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以社会制度为主要保证,社会中的所有人共享一套制度规范,用奖惩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动。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信任是由关系网络化方式制约还是制度化方式制约的。传统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导。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人们重视血缘、地缘等关系网络的存在,并发展出一套礼仪来影响关系的处理方式。人们从熟悉中获得信任感,习得可靠性规矩,并形成一种对行为规矩自觉的身体化遵守。但是有研究指出,特殊信任的运行逻辑是模糊和欠规范的,其文化背景就是非规范性的人情关系文化。熟人社会的信任是一种自觉的自我选择,也是一种有范围的信任。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利益结构日益复杂化,中国的人际信任逐渐变得开放和包容,人们不再局限于血缘关系圈中的社会互动,并且大多认为社会上的其他人亦是值得信任的。这种对于其他人的信任,是传统信任方式的拓展。这一转变既受到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又符合时代的发展价值。从社会结构来看,传统社会存在同质性群体内部的高度“粘连性信任”,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具有规制的影响力;但由于城市化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特殊信任的存在基础正被逐步削弱,人与人交往的短暂性、匿名性和易变性凸显,人们不得不迈向“陌生人社会”。异质性群体之间的交易、联系和互惠变得更为重要,特殊信任转向普遍信任。从时代发展的意义来说,特殊信任的信任范围狭小,社会交往的时空有限,很难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因而有学者提出破除传统信任的空间局限,将信任的道德视野由调适熟人社会的“先赋性关系”转向构建陌生人社会的“获致性关系”,这种普遍信任的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摘编自杨慧《现代社会的信任重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民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须选择。B.乡土社会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相互熟悉的人们在不逾规矩的前提下,可以得到从心所欲的自由。C.特殊信任是对于特定群体的信任,主要以关系网络为基础,这个基础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被逐步削弱。D.普遍信任以社会制度为主要保证,信任的范围拓展到陌生人,这是人们对于信任的一种自觉的自我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A.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乡土社会里的个体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他们需要为谋生这一共同目标,有机地聚合在一起。B.乡土社会的信任是从相互的熟悉中得到的,没有社会制度的保障,所以这种信任是一种小范围的、可靠性不高的信任。C.由于特殊信任发生在“熟人”这个特定群体内,所以任何失信的行为都很快为群体内的人所共知并受到相应的谴责。D.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利益结构日益复杂化,现代社会应以普遍信任为主导,传统的特殊信任已失去存在的价值。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信任表现的一项是()A.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B.心理焦虑的人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C.在异乡打拼的同乡人设立“同乡会”。D.家庭成员有矛盾找长辈来调解。4.“材料一”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为什么说普遍信任的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也不会有汪曾祺这样的人了因编汪曾祺的书,得以知道读其文、喜欢其人的人甚多。曾有一个刚毕业的同事对我说,她曾梦见过汪曾祺——她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汪曾祺——可见用情之深。然而知道汪曾祺擅画、看过他的画的人,却只在与他有交往的一个小圈子内。据说,汪曾祺生前就有个愿望:将他的书法、绘画作品整理出版。后来听他女儿汪朝女士说,汪老去世后,曾用其稿费印过一本大16开画册,很精美,除小部分赠给汪老生前友人外,大部分捐给了汪老的故乡——江苏高邮。汪曾祺自己说,他是很愿意画的,从小学到初中,都“以画名”,在初二的时候,就画了一幅墨荷,裱出后挂在成绩展览室里,这是他的画第一次上裱;下放劳动时,因其擅画,曾被分配去画《中国马铃薯图谱》——只可惜此图谱已佚失,要不也得在植物画史上留下一笔。他还擅书,当年京剧院演出,好多字幕都是他用小楷写出,曾受到前去看戏的人的称赞。后来因种种原因,搁下画笔,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又“重操旧业”。先是给好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被很爱惜地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被人看到了,都来要,遂一发而不可收,“画名”再度远扬。他自己在出国时还画过很多小幅画作,送给国外友人呢。

3汪曾祺的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他画花鸟,花均是平常看得很熟的草花,鸟则被其女儿戏称为“长嘴大眼鸟”。然而一花一草,一枝一鸟,多少都有所寄托。用他自己的话说:所画都是“芳春”,表达对生活的喜悦。他很欣赏宋人的诗“四时佳兴与人同”。于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便有了这一幅幅的画作。比如他给一幅叶茂花盛的画题名为“雨足”,还有“少年不识愁滋味”“春城无处不飞花”“吴带当风”“孤雁头上戴霜来”等题名,这些题名结合画作来看,真是飘飘洒洒,生意满眼,意味深长,看似随意,实则都有含蕴、有意境。除此之外,本书还选了汪曾祺专门谈书画及谈家事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汪曾祺能画、擅书也并非偶然,他是有相当功夫和造诣的。他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十一二岁时,便亲自教他习《论语》,“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行”。祖父认为他的字有才分,还为此奖过他一块端砚,鼓励他多看《麻姑仙坛记》、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后来又专门为其请了个先生,教他读桐城派古文,习字,他自己还爱看汉碑……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父亲画画时,他就站在旁边看,看他怎样布局……他还经常翻阅家中收藏的画册,到街上逛画店,他还说自己喜欢徐青藤、陈白阳、李复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汪曾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是有各种渊源的。后来他上了高中、大学,功课紧,便不再画画,工作之后,更是久废画笔,即便如此,事隔多年之后,再拿起笔,挥毫泼墨,风致不减。汪曾祺自己说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是“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他喜用陶弘景的话形容自己的书画:“只可自怡乐,不堪持赠君。”他的文与画多是随情适性,率意而为,有一幅画他是这样题的:“电影学院一小院中种葫芦甚多,昨往开会,归来写此。”画面是满眼金黄色、充满生机的葫芦。他还说自己总是“随遇而安”,被分配到农村劳动时,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他都干过,后来分配他给果树喷药,因为他干得认真、仔细,大部分喷药的活就落到他身上,他成为喷药的能手,以至白衬衫都被染成了浅蓝色。后来又因他擅画,被分配去画马铃薯图谱。先是画花,他天天踏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他曾经写过一首长诗叙述当时的生活,其中有两句:“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后来还要画整个马铃薯,切开画剖面,画完了,再无用处,他便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还颇为得意地说,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呢?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能苦中找乐,达观随和,自足安适。他爱生活,会生活,善从生活中找乐……他的“文与画”其实全是对生活的咂摸。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曾有人感慨地说:“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有像汪曾祺这样的人了。”诚哉斯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70年代末,汪曾祺“重操旧业”,给好友朱德熙画墨菊,“画名”再度远扬,出国时送很多小幅画作给国外友人。B.文章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汪曾祺的书画成就及其在这方面的成长经历、学习修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汪曾祺。

4C.文章内容充实,选材丰富翔实,有的是陈述汪曾祺的经历,如家庭教育和分配到农村劳动等,有的是对汪曾祺画作的品赏。D.文章最后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独特的文艺创作风格的认可和对汪曾祺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一同事钟情汪老以说明汪老的文章魅力之大,并反衬汪老的书画被冷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第二段用汪曾祺的话简述其画画经历,写了几件事,每件事叙述言简意明,娓娓道来,语气平缓。C.文章第五段写汪曾祺画马铃薯图谱的事,用简笔勾勒,刻画了汪曾祺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能苦中找乐,达观随和,自足安适的形象。D.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刻画汪曾祺的形象,全文事例小而多,叙述少而简,点到为止,要言不烦,所刻画的汪曾祺的形象鲜明突出。8.“汪曾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是有各种渊源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汪曾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的“各种渊源”。9.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他的‘文与画’其实全是对生活的咂摸”一句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财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

5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遂去不见。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以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B.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C.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D.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拔”中的“拔”指攻取、攻克,与李白《行路难》中的“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拔”不同。B.“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文中含义与曹植《七步诗》中的“豆在釜中泣”中“釜”字含义相同。C.“危不能安”中“安”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劳其筋骨”的“劳”的用法不同。D.“辕门”指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车辕仰起为门。后指军营之门或官方署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伯贪得无厌,他向韩国、魏国、赵国索要土地,韩国、魏国忌惮知伯的为人,都给了他土地,唯独赵国没给。B.三国之兵围攻赵国晋阳城,守城几年后,晋阳城内物乏人疲,赵襄子想要拿城投降,张孟谈不赞同他这样做。C.张孟谈暗中拜见韩、魏之君,晓之以理,让他们知晓了知伯的为人,取得了两国君主的信任,三国合谋共击知伯,最终解救了困境中的晋阳城。D.知过善于观察,在辕门外看到张孟谈后,猜测情况可能有变,于是向知伯提出自己的建议,而后离开了知伯。

6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2)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金陵凤凰台【注】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记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B.第二句写凤凰飞去,只有江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流着,表现了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怀。C.颈联把目光投向到了大自然,三山半隐半现,江水把白鹭洲一分为二。D.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15.简析尾联的手法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历来为人所称道。(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为喻,强调学习中不断积累的重要性。(4)韩愈《师说》中阐述老师的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据报道,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人才招聘,总是①。前不久举行的编制内岗位人才招聘,报考者依旧寥寥,而且就这几位报考者最终也都没来参加面试,让该研究所所长感到分外遗憾。作为我国考古文博事业的标志性机构,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人才招聘遇冷,折射出当前文保人才匮乏的现实困境。长期以来,我国文保事业就面临人才不足的状况。考古发掘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每天风吹日晒雨淋,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并且野外发掘往往一干就是好几个月,难以兼顾家庭,行业的平均薪酬也不高,其艰辛与孤寂令许多人②。与此同时,考古文博又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职业。用丰富的知识积累与长期的专业训练对待遗址的考古与发掘,或文物的保护与修缮,是对文物和历史负责。几十年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代杰出的敦煌学者,离开繁华都市,扎根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敦煌珍贵文物的保护、开发和研究当中,让这一方精美的艺术遗存得以被更多人欣赏。这种情怀,在今天仍然是吸引后继者接棒奔跑的精神磁石。当文保工作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文博行业定会③,文博事业定会兴旺发达。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不论……还是……都”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中,海豚的Ⅱ型糖尿病症状最接近人类,但它们比人类厉害,①,只在需要时进入糖尿病状态。当海豚夜间节食时,海豚进入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糖含量升高,有助于向大脑提供足够糖分。此时,海豚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与人类糖尿病患者类似。但②,当海豚日间恢复进食后,则“关闭”胰岛素抵抗,③,直至血液变得正常。胰岛素是帮助身体将糖分转化为能量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者或者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或者具有胰岛素抵抗,使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并发症,譬如青光眼、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20.下列句子中的“厉害”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厉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张老师很厉害,学生都怕他。B.上了九层楼,他的心跳得厉害。C.小小年纪就能把《离骚》背下来,太厉害了!D.这几天气温上升得特别快,天实在热得厉害。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