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66295

大小:34.1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2022级半期考试试题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开始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宝、黛共读连同第二十三回的整回内容,在《红楼梦》的整体情节布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的“妙词”当然可以理解为《西厢记》中的曲词或者对白,“戏语”则可以理解为玩笑话。但是,这些玩笑话,关键几句是从剧本中直接挪用,那么把“戏语”视同为“妙词”,让前后形成一种互文足义的关系,也未尝不可。在这片段中,小说三次提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中的词语,而呈现的这三个词语,再加上宝玉带有戏剧性的一次发誓赌咒,恰好构成了情节发展逻辑的几个关键步骤,我们试着来依次分析。第一步,这段情节的逻辑起点,是宝玉带《西厢记》剧本到桃花树下坐着细读,书中写道: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里,剧本中莺莺的“落红成阵”感叹,与贾宝玉身处的自然环境十分吻合,书里的情景,与书外的世界被打通。这种自然之景,本身就是感发、引发人的情感的一种元素,而书里书外的景的相通,也为接下来写人处境的相似和情感的相通作了铺垫。第二步,宝玉把手中的剧本转给林黛玉看后,有了下面一段对话: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这一段,一般认为是“戏语”的核心。因为宝玉借用戏语把自己比作张生,把黛玉比作莺莺,让黛玉很生气。问题是,既然黛玉也喜欢宝玉,为何会因宝玉的玩笑话而生气?乃至认为宝玉开这样的玩笑是在欺负她?因为张生和莺莺先斩后奏的私自幽会,为正统人士所不耻,黛玉对他们的类似举动也有所忌惮。尽管其内心深处,对他们的两情相悦,又是艳羡的,私下里,也会以莺莺来自况(如第三十五回写她的心理活动)。只不过受传统观念束缚,那种心思不便溢于言表。而宝玉出此戏语,一方面说是试探,是撩拨,是情不自禁;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揭开了黛玉内心的隐秘,把她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内心秘密暴露了出来。此外,把宝玉这两句戏语与此前的对话联系起来看,就更耐人寻味。宝玉是问黛玉对剧本的评价“好不好”,黛玉的回答是“果然有趣”,那么,宝玉再用两人的关系来比附,似乎让黛玉的“有趣”判断,也针对了这一层关系,这就有挖坑让黛玉跳的嫌疑。所以黛玉说他在“欺负”人,也没太冤枉他。而就宝玉来说,他和黛玉共同珍惜落花,共同赞赏《西厢记》,似乎有了逐层递进的共情体验,把这种共情体验发展至两情相悦,似乎也是逻辑的必然。只是当黛玉不愿意关系推进得这么快(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并因此而生气时,宝玉才慌忙给她赔不是。第三步,宝玉赔不是的话语虽然没有引用《西厢记》,但那种极度夸张的表述,才是真正的“戏语”: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正因为这种表述过于离奇,真正显示了其开玩笑的夸张性质,从而把此前的那种试探性的“戏语”也化解在不能当真的玩笑中了。换句话说,这是以把玩笑推向逻辑极致的方式,让此前说话中隐含的玩笑元素充分暴露出来,顺带也向对方挑明,不能把此类玩笑太当真。第四步,就有了黛玉参与“戏语”的收场。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的话能够把黛玉逗乐,固然说明了宝玉的机智,但也说明,黛玉并没有真生气,或者说,她生气的理由,本来就脆弱。在她内心深处,她也是理解宝玉对她的真情的,是不该受她指责的。也许为了宽慰一下宝玉那颗受惊吓的小心脏,她也参与到宝玉发起的戏语玩笑中,引《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话来骂宝玉。而当宝玉笑着指责黛玉,同样不应当这么说时,黛玉却以她的解释,巧妙躲避了指责,连同把指责宝玉的理由一并洗去了。注意,黛玉把他们彼此之间的戏语引用,归结为人的记忆力的问题,是所谓“你会过目成诵”“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这样,内容的实质,其涉及的逾越礼仪的私情问题,就被消解了。(摘自詹丹《宝、黛共读西厢的“戏语”逻辑》)材料二: 《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读《西厢记》,便可告人曰读《西厢记》。旧时见人讳之曰“看闲书”,此大过也。《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节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三回的整回内容,在《红楼梦》中位置重要,主要是因为宝黛共读使得两人的情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交流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B.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的“妙词”既可以理解为《西厢记》中的曲词或者对白,还可以理解为宝黛之间的玩笑话。C.黛玉用土冢葬花虽比宝玉水葬落花考虑得更周全,但他们对落花的爱怜之心却是相通的,这同样是下一步情感发展的基础。D.“扫地”“焚香”讲的是读书要选择与书意适应相通的环境,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氛围。“对雪”“对花”讲的是读书时的心境,心要虔诚,不存杂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三次提到《西厢记》中的词语分别是“落红成阵”“多愁多病身”“银样枪头”。B.宝玉赔不是的极度夸张的话语向林黛玉挑明了不能把自己“欺负”她的话当成真的。C.林黛玉引《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话来骂宝玉,有怂恿贾宝玉说出真心话的嫌疑。D.把看《西厢记》说成“看闲书”,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人认为《西厢记》多淫词艳曲。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关于宝黛共读有这样一句评点:“看官说宝玉忘情有之,若认作有心取笑,则看不得《石头记》。”这句评点针对的句子是()A.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B.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C.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D.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4.有人认为,宝黛共读这部分内容能成为经典,与金圣叹对《西厢记》评价有一定关系。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结合材料一,概括林黛玉生气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首次观剧印象【法国】法郎士此后不久,我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我第一次观看戏剧演出。我父母极少看戏,这次他们带我到戏院去是各种因素的异乎寻常的巧合促成的:我父亲用他高超的医术给一位剧作家的妻子治好了病,而这位剧作家的一部历史剧在他妻子痊愈后不久在圣马丹剧场上演,充满感激之情的剧作家为父亲留了一个包厢。演出是在我唯一能够晚睡、任何一个剧场经理都轻易不肯放过的星期六晚上举行的,而且那出戏看来丝毫不会玷污我天真无邪的耳目。整整二十四个小时里,我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既担忧又满怀期望,等待实现这个前所未有的、千金难买的但突然响起的门铃声可能毁灭的幸福。一直到最后一刻,我还担心有人请父亲去出诊。那天的太阳好像迟迟不肯落山似的,我觉得晚餐拖得很长,而我却难以下咽,我非常担心迟到,误了看戏。我母亲不慌不忙地在梳妆打扮。她怕赶不上头几场,有负剧作家的盛情,可是又把宝贵的时间拿去摆弄上衣和头上的花朵,她站在穿衣镜前研究那件外罩绿花点透明长裙的白色丝上衣,似乎把发型、小披肩的线条、短袖上的绣花及别的饰物看得十分重要,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琐细,不过,从那天起,我也改变了看法。朱斯蒂娜叫来的出租马车等在门口。妈妈在手帕上洒了几滴薰衣草香水,随后就下楼。走到楼梯半腰她发现嗅盐忘在梳妆台上了,又叫我去取来。我们终于到达剧场了。引座的女人把我们带进一间通红的包厢,包厢面对一个嘈杂的大厅,从那儿传来乐师调试乐器的不和谐的声音,台上响起了庄严的三声击木,随后是笼罩大厅的深沉的肃穆,我这时心情十分激动。帷幕徐徐升起,把我从一个世界带进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这是一个多么光灿夺目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住着骑士、青年侍从、贵夫人和小姐,那儿的生活比我出生的这个世界更加壮阔和华丽,激情更加强烈,妇人更加美丽。在那些哥特式的大厅里,人物的服装、动作、声音令人眼花缭乱,令人心旷神怡。对我来说,除了这个蓦然向我的好奇心和爱情敞开的奇妙的世界,别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我被无法抵御的幻觉所征服,那些本来应该提醒我台上不过在做戏而使我清醒的东西,如舞台、立幕条、绘成天空的布景、帷幕,反而使这个神奇的世界更强烈地吸引着我。剧情把我们带到查理七世统治时代的末年。台上出现的每个人物,包括守夜的更夫和巡逻的哨兵,都给我留下了生动的印象,马格丽特·德科思在台上亮相时,我心荡神驰,六神无主,几乎昏了过去。我爱上她了。 她很美。我想不到一个女人能够生得这样倾城倾国。她在夜色中显得面孔苍白,表情忧伤。月儿用它银色的光芒照耀着这位年轻的嫔妃。我一眼就认出这是一轮中世纪的月亮,因为它四周簇拥着惨淡的云霭,而且高悬在钟塔之间。这一切在我影影绰绰的记忆中是这样错综纷纭,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述清楚。我欣赏马格丽特洁白如雪的皮肤,而当我看见她涂成蓝色的眼皮时,我想这一定是贵族的标志。她是皇太子路易的妃子,但她爱上了弓箭手拉乌尔,弓箭手是一位英俊的青年,但他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使他非常悲哀。幕间休息突然使我回到平庸的生活,这实在是太粗暴可恶了。“果子露、柠檬水、啤酒”的叫卖声于我是新鲜的,因此也并不庸俗,可是由于这些声音同刚才的世界格格不入,所以我感到非常刺耳。我从节目单知道,马格丽特是由伊莎贝尔·康斯坦扮演的,这个名字十分甜蜜地铭刻在我心上,我还不至于愚蠢到把剧中人物和扮演者混为一谈,可是我认为康斯坦小姐具有马格丽特·德科思的性格,就像剧中描写的那样:爱好文学,纯洁的灵魂,高贵的情操和浪漫主义的感伤。最后一次幕间休息时,身材高大、头发灰白的剧作家走进我们的包厢,我看见他彬彬有礼地向我母亲致敬,他像拉歇尔从前所做的那样,用手摸着我的头,对我的学业褒奖一番,赞扬我年纪轻轻就爱上了文学,敦促我学好拉丁文,并且说他之所以能够超过那些文笔拙劣的同行,做到运笔如神,就是得益于这种他通晓的文字。但他这番话全都白说了。我不答不理,也不正眼看他一眼。如果他知道我如此漠然的原因,他本来会扬扬得意的,但他当时可能认为我十分愚蠢,而不会想到我的呆滞正是由于他的作品在我心中产生了奇迹般的印象。帷幕又升起了。我重新开始生活。马格丽特又回到我身边。可是,唉!我重新得到她之后不久又失去她了!弓箭手倒在她脚下的当儿,马格丽特被假太子路易刺死了。弓箭手也被同一把匕首刺倒在地上,而他在咽气时终于得知妃子爱自己。我多么羡慕他的命运呀!(选编自散文集《如华之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次观剧的实现来自众多不寻常因素的巧合,首次观剧“我”就有了许多不寻常的感受B.母亲看戏前梳妆打扮不慌不忙,让“我”觉得母亲太看重细节,这凸显“我”内心的焦虑。C.包厢外面有嘈杂的大厅与不和谐的声音,暗示剧院内部环境不佳与“我”对演出的向往D.全文以时间的不断变化、空间的多次转换为序,辅以“我”的心理感受,显得自然贴切。7.对幕间休息使人回到平庸的生活,“我”心生无穷感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无比欣赏剧中人物,对比之下感觉到现实中的平庸生活粗暴可恶B.叫卖食品的声音新鲜不庸俗,但异于戏剧中的某些声音让人感到刺耳C.能把剧中人物与扮演者区别开来的“我”,对扮演者的名字也觉得美好。D.扮演者与剧中人物一样都爱好文学,因而具有纯洁的灵魂和高贵的情操。8.在包厢看戏过程中,“我”思绪随着在包厢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人们认为“法朗士散文平如秋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嘉祐集》)材料二:六国论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节选自《六国论》)材料三:六国论苏轼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 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节选自《东坡七集》)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①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三驱:三驾马车。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近,亲附B.①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古代重量名,极言其细微。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风景C.①辇来于秦辇:乘辇车②钩心斗角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D.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互:相互。②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再次11.对文中加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源自分封制,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B.六国,即山东六国,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其余的均在崤山以东。C.卒,古人对死的称谓。《礼记》中记载,诸侯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卒”在文中译为“最终”。D.百姓,战国之前是对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的统称,之后是对平民的通称,现在沿用此含义,也称“老百姓”。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B.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C.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D.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15.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皆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不同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人们瞻仰或凭吊古代遗迹,往往会抒发物是人非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引导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安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竹乡”。安吉的中国竹博园更是竹子文化的____①____,包括融竹文化、竹工艺于一体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吉竹种园。中国竹子博物馆占地约12000平方米左右,分历史厅、资源栽培厅、文学艺术厅等8个展厅,展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竹历史、竹资源 。一踏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便是巨幅的竹编《清明上河图》。它是竹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6名能工巧匠辛勤合作,历经一年手工编织而成。画面上数百人物、动物,活灵活现。此外,展厅里还陈列着____②____的竹工艺珍品,有竹库、竹椅、竹桥、竹篮、竹车、竹衣等,令人____③____。占地1200亩的竹种园内遍植竹子389种,有紫竹、斑竹、方竹、筑竹、凤尾竹、毛竹,还有变异的龟背竹、元宝竹等,其种类之多,形态之奇,让人大开眼界。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了竹的海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简真就是一支美妙动人的小夜曲。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说到蔬菜,很多人会想到减肥帮手,甚至很多减肥者在减肥期间饮食都会以蔬菜为主,虽然蔬菜能量低,饱腹感强,但有各种蔬菜误区,减肥期间若没了解盲目食用反而得不到有效的减肥效果。大部分蔬菜的热量低,但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没有热量,①,同样会导致热量超标影响减肥,如莲藕、土豆、山药根类蔬菜等都含有热量,所以吃蔬菜前要先了解蔬菜的热量,并且合理搭配。蔬菜热量低还能饱腹,但减肥期间②,会让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既不健康也会影响减肥效果。而且在长时间低热量的饮食下身体对食物的渴望会比较迫切,大脑会发出要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信号,一旦停止减肥,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反弹,所以减肥期间不能只吃蔬菜,其他营养要补充足够,可以搭配鸡蛋、米饭、粗粮,瘦肉等。蔬菜在烹饪的过程中会流失营养成分,而且加入各种调味品会让蔬菜的热量提高,所以很多人认为减肥期间生吃蔬菜可以更减肥,因为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生吃,像豆角、西兰花等如果没有煮熟后食用可能会带来腹部不适。20.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21.减肥期间,关于蔬菜有哪些认识误区?请结合二、三、四段分别概括。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想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人生的所有转折都是从改变开始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请以“转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