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ID:8524225

大小:323.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3-31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1页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2页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3页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4页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推荐表单位名称:福建师范大学填表日期:2011年11月14日论文题目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方向吕丽环2008年10月25日学科教学(数学)作者现工作单位、邮编及联系电话、手机和邮箱厦门松柏中学,,lvlihuan@163.com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1.吕丽环.充分重视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福建中学数学,2007,22.吕丽环,叶雪梅.反思型数学教师的主体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007,5(增刊)3.吕丽环,叶雪梅.论文《论反思型数学教师的主体性》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4.吕丽环,叶雪梅.论文《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教与学》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三等奖5.吕丽环,叶雪梅.论文《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三等奖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通过本专题的研究及论文的写作,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素质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文化价值,才能回到数学

3、的源头,以此作为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和切入点,架起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的桥梁,才能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把数学当成一门真正的文化来传递给学生。有了正确的理念,教学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教学实践中,所教班级的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尤为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喜爱。本人也体会到专业成长的喜悦,近年来,曾多次获区、市、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福建省中学青年数学教师说课”二等奖,获得“2007-2010年厦门市教育系统教师岗位练兵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在学科领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IV论文的写作也促进了对

4、教育科研的热情,本人主持过多项校、区、省级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多次在校、区、市教研活动开设有关数学文化的讲座,得到了数学教育界同行的肯定,并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本人的带动及与课题的辐射作用,数学教研组的老师激起了对数学文化的热爱及对专业成长的主动需求,逐渐意识到数学文化确实是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文化。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1.2009年,硕士论文《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获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育硕士论文一等奖2.2008年,课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获“福建省高中新课

5、程数学科课堂教学优秀课例一等奖”3.2005-2009年,主持“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已结题,鉴定结果为“良好”4.2008年,论文《数学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获厦门市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二等奖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本论文选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的需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迫在眉睫。数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文化是由数

6、学的知识系统和数学的观念系统相互融合的整体,它对数学教师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精神等有着长远而深邃的影响。论文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数学文化的自主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数学教师增进对数学的情感,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同时,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一,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典型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数学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专业成长建立在数学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在自

7、主性、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专业发展潜能等方面均有更积极的表现。其二,选取了福建省厦门市若干所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教师的专业观以及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与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之以个别访谈。根据调查结果,对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IV本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参考文献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2.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

8、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张奠宙、李士錡、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4.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5.张维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