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ID:8525766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31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_第1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_第2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_第3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_第4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关键词】:有效性积极性主题系统性【正文】: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怎么教?如何定位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如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这些都成了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所培养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责任。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

3、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契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参与一同探讨。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目前,小学已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由于普及程度不同,学生的信息技能已由过去的“会与不会,知与不知”演变到现在的“精与不精,知多知少”的差异。由于小学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

4、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5(二)教学内容重复,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程序语言教学体系、软件教学体系和信息需求体系。但小学、初中的教材中存在严重的重复,例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包含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幻灯片制作、网络应用。而这些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已学过,而初中又开始学习这些内容,尽管学习的深度不一样了,但学生仍会出现厌学情绪。综观信息技术新教材,其内容均为非零起点,所以

5、,教材往往依据学生有了相当的基础来进行设计。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适应,仍有一部分学生处于零起点。(三)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坛版主。对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仅仅是为了娱乐,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四)教学目标定的过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日益丰富,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操作层面,有了更丰富的承载,我们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变大,要有理论高度、操作技术、道德教育,课堂的容量不断加大,在短短的

6、一节课内,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太多,常常出现教师要求的学习目标虽定出,但大部分同学完成不了的现象。时间久了,一部分学生因长期不能完成任务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反感、抵触。(五)过分注重主题活动,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中,根本分辩不出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被淹没在繁华的活动中,学生难提炼知识点,偏离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无怪乎老师们在问,信息技术课到底在上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六)主题的选择是“破方求圆”。信息技术课堂中主题的选择不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是为了主题而选主题。例如有的

7、教师信息技术课选择的主题不是国计民生就是全球环境保护的大主题。没有根据学习者的信息需求来选择主题,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无味,久而久之,对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对学习丧失信心。例如:电子表格教学中,所选择的主题是国民生产总值。长时间使用同一主题,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学生在主观上没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动机。(七)缺少方法指导,仍以技术讲解为主。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效益”5,我们仍以讲授法为主,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叫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接

8、受老师灌输的被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学媒体充当了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认知学习理论,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虽然有时它的短期效高,但这种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