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

ID:8537667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31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_第1页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_第2页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_第3页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_第4页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及其对策摘要: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城市青年中已呈蔓延之势,大学生首当其冲。西方消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危害严重,当代大学生畸型消费与社会倡导的主体理念的不和谐需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坚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但是导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关键词:消费主义;大学生;价值观念;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00-00收稿日期:2006-12-1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D056)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05C768)作者简介:张洪(1968-),湖南辰溪人,副研究员。从事高校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段振榜(1963-),男,湖南涟源市人,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李家其(1963-),男,湖南涟源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研究。10 消费主义是指人们的―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它是二战后在美国社会兴起的―种以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传入我国,既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和政治目的扩张的外部原因,又有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生产和消费的均衡问题的内部原因。消费主义重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文化消费;重视个人的目前享乐,忽视人的精神价值和人的发展。从经济意义上讲,“消费主义”表示的是与现代化、城市化相伴而产生的,以满足人们超过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欲求”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模式;从社会层面讲,“消费主义”则表达的是伴随这种“大众消费”模式的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具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主张消费至上;它将所消费的商品看作是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依据,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与幸福生活的象征。尽管“消费主义”还没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话题,但确已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其人生价值观。因此,从深层次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其畸型消费引发的不和谐音符,对于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0 中华民族素以节俭勤劳著称于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信奉“量入为出”、“积谷防饥”的消费理念。然而,伴随着消费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蔓延,传统的消费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崇尚物欲,跟风攀比的另类消费观。1.请客吃喝风流行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下馆子、进酒店请吃已不再是新鲜事,其理由千奇百怪,变为“常有理”,过生日理所当然,老乡来访亦在情理之中,得了奖学金、当了干部、入了党,人逢喜事不请也得请,收了汇款单见者有份,就连自己崇拜的偶像出了新专辑也都成了请客的借口。理由多多,请客自然多多。其开销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有时―个月的生活费就这样一次挥霍了。―个依靠父母供养的求学者,为此不吝父母的血汗钱,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说不过去。2.电信消费一路攀升电话拉近了大学生与家人、朋友的时空距离,也自然增加了学生的开支,不仅有IC卡电话,拥有手机的学生人数比例不少,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手机拥有率高,手机成了基本通讯工具,消费数额较大。另一个标志就是网络,现在,无论在哪―所大学的周边都拥有一至两处网吧一条街,而且生意异常火爆,座位占用率极高,许多学生不惜代价玩通宵,在网上聊天、打牌、玩游戏,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己。3.感情投资开销大10 现代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学生比例亦不低。一些男孩子为了追求倾慕的女生,把化妆品、零食、鲜花当成攻心的利器。带女友出门,动辄打的,上街购物出手大方,凡是女方看中的衣物,―般慷慨解囊,逛公园尽量有求必应,进咖啡馆、进酒吧、蹦迪也偶尔为之;至于遇上情人节、圣诞节、生日等重大节日则是竭尽全力,大显身手。―群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俨然―批自食其力的消费者,养活了―大群商家。4.个性消费此消彼长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和个性化趋向。男生为体现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抽烟、勉强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练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晶、各类首饰情有独钟,模仿港台影视歌坛明星包装打扮方式,追逐流行的XX服、XX衫、XX鞋,少数女生的发型也是追求时尚,不惜代价。5.炫耀型消费充斥校园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自我需要的满足,而是以与众不同的消费档次炫耀于人。现在大学陵园流行电脑、手机、Mp3“三件套”,穿名牌,显阔气,怀有显示自己家庭富有的心理,借以博取同学的倾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炫耀性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殷实富有,属于实力派炫耀消费;另―种是有炫耀之心而缺乏炫耀之力,“打肿脸充胖子”,这―类炫耀消费,完全失去了消费原本的价值与意义。10 二1.下药型社套不倡导挥霍者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匹夫有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少人的潜意识里还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之大决定了浪费一点,稍微忽视―点即是灾难,而节约一点,重视一点即是财富和希望。一反一正,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巨大效果。一个是破坏性的,―个是建设性的。现在,建设节俭型社会,在国外已是成为全民的共识。在韩国,人们不再用竹木牙签;在比利时,节电,从小事做起;在日本,生活节能由点到面;在意大利,暖气,按需调节。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达成共识,形成风气,才能达到目标。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应该有个准则,取舍标准就是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大计。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我们大学生的畸型消费与世界潮流不合拍,与国家现实不合拍,与大学生的特殊使命不合拍。10 2.建设和谐校园反对畸型消费“和谐”历来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亘绵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是一个“和”字。从哲学上讲,是天地万物运行所遵循之道,为宇宙人生的最高准则。对人类本质而言,是―种思想境界和心灵期盼,对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人际的和谐,教育内容的和谐和培养目标的和谐,努力创建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现在在校大学生个个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再要,有时还没来得及要就已负债累累,常常使他们陷入窘境,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频现媒体的“负翁”、“负产阶级”、“月光族”这一类新词,正是对这一群体面临窘境的真实写照。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了不良消费心态,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管理教育的难度。10 在部分大学生畸型消费的同时,部分贫困大学生却无法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据200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下的贫困学生占28.79%。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困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两相对比,反差强烈,如此更加引发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不利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精神境界的低沉,幸福感降低,进取心减弱,精神颓废甚至道德堕落。3.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悖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时代性和我们社会的要求,是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体现,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八荣八辱”,从不同方面厘定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也从不同方面界定了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应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提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三10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是把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内涵的核心和评价一切消费括动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并把这一标准贯彻到吃、穿、住、行、用等各种消费形式中去,使各种形式从不同方面都为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服务。我们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提倡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俭朴的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行乐,奢侈挥霍的消费主义观;强调理性消费,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攀比、从众的病态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杜绝非道德、反道德或违法犯罪的“灰色”、“黑色”、“黄色”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一味强调娱乐性、消遣性捎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配合10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畸型消费现象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对校园人际关系形成,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学校与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引导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导作用。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开设“消费常识”,“消费经济学”讲座,提高学生对非理性消费的抵抗能力。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单纯说教,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开展“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讨论、辩论,使学生在各类有益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作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学生家长,过去一向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孩子的需求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这种传统的疼爱观实际上是“陷害”孩子的文化观念与教育方式。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用“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理念来教育他们,引导他们。目前,高校宿舍基本上安装了固定电话,教学楼内都设置了机房,手机、电脑并非大学生的必须晶,至于穿、吃、用可以根据其正常的必要开支,框定在一定的数额范围内,加强对于女消费的监督与引导。要鼓励子女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味生活的艰辛与创业的艰难,懂得该花则花,不该花的一分不花的道理,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劳动与享受、奉献与索取、改善生活与勤俭节约、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抵制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3.营造良好消费环境10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消费时尚报道以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大学校园传播、扩散而来,我们必须规范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行为,传播正确的消费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通过有效措施,在党内、社会上形成廉明、节俭的良好风气,使之产生对大学生群体的辐射、示范作用,培育健康的社会环境和风气,形成自觉抵制消费主义侵蚀韵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强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肓,补上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这一课,使大学生懂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理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的古训,重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培养他们关注社会、顾及将采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体谅父母,自我奋斗的热情,在校园倡导比学习、比本领、比素质的风气。〔责任编辑:东升〕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