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冀教版七上3.2《近似数》word学案

2012冀教版七上3.2《近似数》word学案

ID:8566935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2冀教版七上3.2《近似数》word学案_第1页
2012冀教版七上3.2《近似数》word学案_第2页
2012冀教版七上3.2《近似数》word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冀教版七上3.2《近似数》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学教案课题:3.2近似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取近似数.(2)对已给出的近似数,能准确地确定它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2.能力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认识近似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目标通过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学习,感受到数学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难点:按要求取近似数.预习导航:1.怎样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2.你能根据精确度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吗?3.什么叫有效数字?学习过程一.激趣引入。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精确数和近似数1.结合书中插图,

2、独立思考一起探究中的两个问题,然后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2.和老师一起总结:事实上,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质量时,由于受到的限制,得到完全精确的数值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结合的方法用和它尽可能接近的数来表示。另外,有些情况下的数值没必要表示的非常精确,只需用一个与实际数值的数值来表示就可以了。于是,我们把的数,叫做近似数,把的数值,叫做精确数。3.小组合作完成课本92页大家谈一谈中的3个问题,有分歧的可以找老师帮忙。4.请你再举出几个生活中遇到的近似数的例子吧!(二)精确度(近似数的近似程度)与有效数字上课伊始,采访几个同学的年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表示年龄的数字是精确数吗?顺势引

3、入近似数。学生举例如若只局限于测量,教师可以举例补充说明生产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或用到近似数。1.对于一个近似数,从起,到止,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2.例:10.1046精确到百分位是,它有个有效数字:,这个近似结果还可以说成是“保留个有效数字”。例:145496精确到万位是,它有个有效数字,这个近似结果还可以说成是“保留个有效数字”。3.下列各数是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指出它们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0.031(2)10.50(3)15(4)1090亿4.近似数与精确度的结合应用.讨论:小明和小亮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某工件的直径,分别得到了如下数据:

4、小明测得的结果是5.1,小亮测得的结果是5.10,那么他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分析:对于近似数而言,5.1和5.10是不一样的,一是精确度不同,5.1精确到了位,有个有效数字;5.10精确到了位,有个有效数字;二是实际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如果工件直径的实际值用a表示,则小明的测量结果表明:≤a<,小亮的测量结果表明:≤a<.三.即学即练1.完成课本93页练习1.2.2.完成习题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似数27.0精确到个位,有3个有效数字:2,7,0B、近似数27.0精确到十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2,7,0C、8万和80000的精确度相同D、近似数0.15和

5、0.150是相同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1416精确到百分位为3.14B、近似数25.0就是25C、近似数60.0与60的有效数字相同D、4249精确到十位为4255.用四舍五入法把0.7096精确到千分位为()让学生明白保留几个有效数字也是对近似数精确度的一种要求。关于带单位的数的精确度,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先换成原数,再看末位有效数字在原数中的数位。习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适当安排成当堂检测。A、0.700B、0.710C、0.71D、0.71006.近似数32.4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为()A、3个B、4个C、2个D、1个7.近似数0.0102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A、

6、3个B、4个C、5个D、6个8.保留3个有效数字,得到21.0的是()A、21.12B、21.05C、20.49D、20.959.如果一个数a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的近似数是3.45,那么你能否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能,是四、体会联想1.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小结:a、绝大多数需要测量的数值都难以得到精确值,都是近似数值.b、识别有效数字的方法;一是起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二是止于精确到的数位上的数字,三是前两者之间的所有数字,也包括期间重复的数字和零.五、课后作业:课本94页习题3板书设计:3.2近似数一.精确数和近似数二.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三.例题四.巩固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