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电荷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11.3电荷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ID:8572189

大小:2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1

11.3电荷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11.3电荷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资源描述:

《11.3电荷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荷》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教材分析本节学习: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本节内容是电学中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一是做好实验,采用学生实验,教师演示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二是设疑问、启发、诱导,以学生为主体。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四是利用多媒体为

2、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观看视频理解知识点。完成本节内容需要有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电学的知识。本节的教学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通过小实验使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重现,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认识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木梳梳头,头发飘起”,“用手捋塑料绳,绳的下端分开”多媒体展示课题二、进入新课学生实验1:根据表格要求,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实验次数直接靠近纸屑的物体能不能吸引纸屑摩擦后靠近纸屑的物体能不能吸引纸屑1塑料尺或塑料笔塑料尺或塑料

3、笔与头发摩擦2玻璃棒丝绸摩擦玻璃棒3橡胶棒毛皮摩擦橡胶棒总结得出:问题卡中知识点1和知识点2。讨论: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学生思考:2、电荷之间是吸引还是排斥呢?(看视频,填表格)发现:把现象填入“问题卡”表格二中。表二:电荷之间是吸引还是排斥呢?实验次数带电体(甲)带电体(乙)“吸引”或“排斥”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小结:(1)第3次实验现象与前两次不同,这说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不同。(“相同”或“

4、不同”)。(2)由实验1或2可以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由实验3得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思考: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呢?教师讲授,师生总结:(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2)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学生阅读教科书。总结本节学过的知识,并思考下列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判断物体摩擦后是否带了电呢?总结:1、看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2、用带有异种电荷的两物体分别接触此物体的一端,看有无排斥现象。3、用工具验证

5、物体是否带电演示实验:验电器教师引导讲授验电器结构、作用、原理以及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引导讲授电荷量及单位。设疑:电荷量哪里来的?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活动4:看视频,教师引领讲授“原子的电中性”以及元电荷。演示:摩擦起电,教师讲解原因演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使验电器带电后,用物体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引出导体和绝缘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