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

ID:8593664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_第1页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_第2页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_第3页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物质的比热容》word导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目标】1.通过比热容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吸收放出或热量的多少与哪些有关;2.能够用比热容的概念总结概括出热量计算公式;3.理解热量概念,会用公式Q=cm△t计算热量;4.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良好计算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海陆风的形成【课前预习】1.思考:物体吸热升温、放热降温,哪么物体在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我们上节课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实验中,研究了“变化的温度”这个物理量,若我用△t来表示变化温度,用t0表初温,用t表示末温。则吸热升温△t=放热降温△t=3.

2、理解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4.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新知导学】(一)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入出的热量活动一:再探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例1:某同学在做“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水10.110220.2104煤油30.110140.1202⑴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当变化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成正比。⑵

3、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当质量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成正比。⑶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在物体的质量、变化温度相同是,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⑷综上所述: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吸热升温△t=t-t0放热降温△t=t0-t总结提升:结合比热容定义,你能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用Q表示,物质比热容用c表示、物体质量为m、变化温度用△t表示)(二)关于热量计算的注意点:1.其中△t表示变化了的温度,即指物体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2.适用于

4、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发生改变时热量计算,对于有物态变化过程不适用;3.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都用国际单位;4.要分清“升高”、“升高了”、“升高到”、“降低”、“降低了”、“降低到”这些词的含义。例2:在20℃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大约需要多少热量?[c水=4.2×103J/〔kg·℃〕此时外界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解:例3:质量为0.5kg的铁锅中放入3kg的水,把这锅水从20℃加热到90℃,则它们应吸收多少热量?[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分析:该题中吸热分为两块

5、,一部分是水温度升高需吸收的热量,另一部分是铁锅温度升需吸收的热量。解:(三)分析海陆风的形成【当堂训练】1.物体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cmΔt,公式中Δt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2. 铁比铜的比热容大,它表示在质量相同及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铜____;在质量相同及吸热或放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的温度变化比铁____。3. 甲、乙两个实心铁球,甲的体积是乙的3倍,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是乙的___倍;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是乙的___倍。4. 100

6、克的水温度升高50℃,要吸收_____焦的热量。5.质量相等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B.吸收的热量一样多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6.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的时间后() A.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多B.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少 C.水和煤油温度升高得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集热箱中盛有1吨水,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度升高了30℃,这个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c水=4.2×103J/〔kg·℃〕]【收获反思

7、】家长签字教师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