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

ID:8595431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2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_第1页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_第2页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_第3页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_第4页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春上海版生物七下14.2《海底探索》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风华初级中学教案课题海底探索课时1授课日期2008-4主备叶清辅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海水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说出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应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来探索海底未知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养成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探索海洋的作用拓展:重点难点了解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知道海水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认识海底地形教具学具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学预见与对策媒体呈现内容、方式教学导入一、海底世界问:人类探索海底世界面临什么

2、困难呢?1、指导读表分析: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之一是2、实验:相同塑料瓶两个,两瓶不同高度处有三个出水口abc,同时打开三个出水口,看到的现象如图A?B?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之一是人在简单装备的情况下,最深潜入温度、缺氧、压强、黑暗等活动14.5读表分析:得出结论:困难—寒冷活动14.6看演示实验:说出现象:如图A得出结论:水越深,压强越大高压200米小结:在探索海底世界时,人类必须克服困难:黑暗、缺氧、低温、高压等二、技术与海底探索(一)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探索:麦哲伦航海探索:(二)现代技术——特

3、殊装备1、回声探测仪——测绘海底的地形学生从资料中找他们的年代和航程•郑和•永乐三年(1405~1433)•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哥伦布(西班牙)•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麦哲伦(葡萄牙人)•1519年9月~1522年9月(5艘266人~1艘18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完

4、成练习册301、海洋卫星——海洋的变化状况2、潜水器海底地形:活动14.7:有一个烧杯,内有不透明的液体,杯底的形状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看图从海岸起在海水下向外延伸的一个地势平缓的海底地区的海床及底土,在大陆架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一般不超过1/10度。大陆架外侧一个陡急的斜坡,它是大陆架向洋底的过渡地带,宽度20~100公里不等,总面积和大陆架相仿是大洋的主体,占海洋总面积80%左右。洋底的起伏形态与陆地一样,十分复杂,但分布很有规律。有海沟、盆地、山脉等组成作业练习册P31—7活动14.

5、7:小组讨论确定方案,交流方案结果:不平坦看图说出海底地形,完成书P88练习:大陆架:大陆坡:洋底:课内小结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是:探索海底世界离不开各种特殊的设备。低温、高压、缺氧、黑暗学习反馈作业布置14.2板书设计一、探索海底世界困难:黑暗、缺氧、寒冷、高压二、技术与海底探索:回声探测仪、海洋卫星、潜海器;海底地形课后作业基础预计完成时间拓展教学后记: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水压于水深度的关系,了解人类探测海底世界所遇到的困难,通过录像中的实验了解人类探测海底的方法。资料补充:拓展:深海鱼为什么不被压扁?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

6、的小鱼来说,实际上它要承受700多个大气压力。这就是说,这条小鱼在我们人手指甲那么大小的面积上,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700千克的压力。这个压力,可以把钢制的坦克压扁。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深海小鱼竟能照样游动自如。在万米深的海渊里,人们见到了几厘米的小鱼和虾。这些小鱼虾,承受的压力接近一吨重。这么大的压力,不用说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坚硬的东西,也会被压扁的。但是,深海鱼类为什么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力?原来,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它的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

7、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举例:大西洋中脊•1925-1927年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利用回声测深仪,对大西洋水深又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且绘出了海图,证实了大西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山脉。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人们的震惊,吸引了更多的科学家来此调查。不断的补充、丰富了对它的认识,大西洋中部的这条巨大山脉,像它的脊梁,因而取名叫"大西洋

8、中脊"•海底地貌30年前有关海深的资料还相当贫乏,人们不可能详尽了解海底地势起伏。但近30年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海底对人类来说已不再是完全陌生的了。海水之下的地面,和陆地一样是起伏不平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