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

ID:8601044

大小:1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word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资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手段整理资料,了解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象,分析、理解出现繁华景象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2、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中西方比较,使学生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从而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3、通过学生对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明清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科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

2、点:理解“最后的盛世”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及繁华背后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比较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谈话法、讨论法相结合。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您欣赏)播放北京风光①这是哪个城市?②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回到

3、600多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新课教学1.(我从事的工作)教师创设情境:女生A、女生B、男生C、男生D、男生E、男生F,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湖州和松江)、湖广地区(湖南、湖北)以及安徽和山西。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女生A:她可能从事丝织业,因为江南地区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女生B:她可能从事棉纺织业,因为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男生C和男生D:他们可能从事农业生产,不仅种植水稻,也种植玉米和番薯。因为当时湖广地区是重要的粮

4、食产区男生E和男生F:他们最有可能从事商业活动。因为当时著名的徽商和晋商等商帮已经形成,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2.(我眼中的变化)教师创设情境: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①(人口的变化):男生C和男生D:他们带回了明初的人口和耕地数目表,以及17世纪和19世纪中国的人口数量。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学科王他们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当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②(民谚的变化)女生A和女生B:她们发现本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已经无人说起,相反,当时流行另外一种说法“湖广熟,天下足”。她们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她们解答: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③(城镇的变化)男生E在苏州附近的昆山县方泰镇经商时亲眼目睹了该地区的变化:他也同样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地区的变化?(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

6、)方泰镇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什么特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④(对外贸易的变化)男生F收集了一些外贸资料:他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⑤(社会生活的变化)出示有关茶馆、酒楼、戏院的图片这几位同学回来时,都向人述说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但是他们同样不明白,需要我们帮他们回答: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变化?3.(我眼中的西方)正是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4.(我眼中的盛世)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第二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和发展【教材分析】该课时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教

8、学,要求学生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体会“明修长城清修庙”的内涵。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明清两朝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内地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中华各民族人民与分裂势力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培养学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