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

ID:8621835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_第1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_第2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_第3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_第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word相关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本国名的由来日本全称“日本国”,是位于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北隅的岛国。古称“八大洲国”、“苇原中国”、“丰苇原瑞穗国”等。至神武天皇时公元前42年,将其建国的地方称作Yamato,即“和”或“大和”,在日语中,Yama意为“山”,to意为“地方”,合起来原意为“多山之地”,是以地形命名的国名。这样,“大和”一名便成为日本的国名。到了3世纪末4世纪初,在国都附近的大和地方,又出现一个统治整个北九州、势力达到关东地方的邪乌国,又称“大和”政权。所以,当时对日本的俗称为“大和”。大化元年645年,日本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即位,大化革新后,日本仿效唐制,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区别以前的大

2、和政权,将国名正式称之为日本国。在日本官方文献上改称日本,则是720年,这一年,日本用汉文编写成《日本书纪》,把“大和”日本古称都改为“日本”。“二战”结束以前大约半个世纪内,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的民族扩张主义逐渐抬头。1889年公布的明治宪法定国名为“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日本帝国”战败投降。1946年11月公布的宪法称日本为“日本国”,一直使用到现在。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等回

3、到日本,向天皇奏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些人又多次建议召回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学问僧,让他们在日本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以“大唐国为蓝本来建立‘法式备定’的天皇制国家”。自舒明天皇二年(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向唐朝先后正式派遣唐史20余次,除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和2次未能成行外,实际入唐14次。〔2〕这些遣唐使和随船的留学生、学问们,在唐朝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特别是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子监系统学习唐文化,据送唐客使伊吉博德记载,”所朝诸蕃之中,倭最胜”〔3〕。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无不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

4、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差不多接收过去了,真可谓“全盘唐比”了。本文以在日本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为例,略加考察,以见其是如何“全盘唐化”的。一、重要制度的影响公元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迫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即位。中大兄以太子身份摄政,中臣镰足为内大臣,“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4〕长期在华留学的高向玄理、学问僧僧旻这时被任命为国博士,充当最高国务顾问。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大化二年(646)元旦,孝德天皇颁诏“改新”。首先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

5、、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6岁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5〕,女子为其2/3,私奴婢给良民的1/3,死后归公。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租为每段2束2把〔6〕,庸为每人每年10日,调为每户交布1丈2尺。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又颁《田令》,规定“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凡国郡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田令》中还规定:“凡职分田,太政大臣卅卌町,左右大臣大卅町.大纳言廿町”,“凡内外诸司公厩田,交代以前种者,入前人”。又有:“正丁(21岁至60岁)每人每年服役十日,次丁减半”〔7〕

6、。“调”则分两种,有“田调”、“户调”之分。由此《田令》可见,不仅“口分田”、“职分田”、“公厩田”、“宽乡”、“狭乡”、“正丁”、“次丁”,租庸调等等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而日具体条文也颇相近。在政治体制方面,“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化四年,根据国博士高向玄理和僧旻制定的方案,设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号称“三公”,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相当。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少纳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务(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贵

7、族婚娶、对外事务)、民部(管户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军)、刑部(管司法、刑罚)、大藏(管财政、利税)、宫内(管官田、官营手工业)四省。这与唐朝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极为相似。弹正台,主监察,分设于各郡,正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吏。地方的国、郡、县也是参照唐太宗时的道、州(府)、县三级而设,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掌管。在军事方面,大化二年,日本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师(今大阪)置五卫府,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