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

ID:26663573

大小:8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8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_第1页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_第2页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_第3页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_第4页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措施及意义知识体系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的条件:(1)两国同处于东亚,一衣带水。(2)中国比较先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3)日本自身的努力(为了达到目的不畏艰险的精神)。2.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促进自身发展。3.过程: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4.内容:互赠礼品 (贸易形式)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风俗5.作用:①促进中日文化交流。②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二、大化改新1、背景:①豪族(中央、地方)与中央政

2、权矛盾尖锐②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2、措施:(改革内容)①社会: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土地人口国有②经济:仿唐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③政治: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备的国家体制④法律:用法律形式将改新成果确定下来⑤文化:编纂历史,神化皇权3.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制社会变革4.作用:(改革影响)①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土地、人民收归国有,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制,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是地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关系;改善了农民的地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②确认封建政治制

3、度,建立在班田制基础上的新国家是封建国家。改革后,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形成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国家的统一。③日本通过仿效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④神化天皇地位,宣扬君权神授,其影响甚至及于现代、当代日本的政治和历史5.成功原因: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积极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改革派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6.日本改革对我们中国有哪些启示?①时代要进步,就必须革新、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会倒退不会发展。②虚心学习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对于当代

4、中国来说,就必须对外开放。③重视人才培养,不管是大化改新还是的明治维新的成功,都离不开先进人物的智慧,日本一个使团出使,学习的都是些脑子里有东西的人,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科教兴国、人才战略。④开放学习则国盛,因循守旧则国衰。中央政府集权,才能领导落后国家飞速发展。⑤现在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全力改革,短期内可以实现超越。⑥改革时,切记不要把本民族的优势和文化的精华抛弃。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相信我

5、国通过以后的改革会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难点解析:1.所谓“文化圈”:指某一地区以某个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中华文化圈: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乃至更远的范围,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文化、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等。从时间上看,一般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圈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

6、纪(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唐)左右基本形成,特别是唐代尤盛,所以中华文化圈也被称为“唐文化圈”。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华文化圈的共同特点:①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②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③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④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2.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发生的.大化改革前,天皇,奴隶主贵族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皇室和奴隶主贵族这间的

7、矛盾均已相当激烈.明治维新前,幕府和人民,资产阶级改革力量之间的矛盾,日本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已不断激化.②都是改变了日本社会性质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打击了幕府残余势力和封建割据势力,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③都改革了当时行政制度,实行了中央集权.  (2)不同点:①性质不同:大化改新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斗争的激烈程度不同:大化改新在实行过程中与奴隶主贵族的反抗进行了斗争;明治维新则比较顺利地消除了藩主特权。

8、定时检测: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②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③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又是贸易代表团④日本不畏艰难的精神是其派遣使节的重要原因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2.下列关于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