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

ID:8630079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3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必修三《药》课堂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4课时)鲁迅 教学目的一、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二、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二、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药》,这篇文章由同学们自己学习。我只作为普通的一员参与大家的讨论。”学生感到新奇。我说:“这篇文章,我要说几句话,第一,他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后来又收在《呐喊》文集中。第二,它是以秋瑾的被杀为背景的。秋瑾死于1907年。大家先自己通读一遍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大家共同解决。”

2、4页那个‘窸窸窣窣’现在不用了吧?怎么鲁迅净用冷僻字!”我答:“已经不属于常用字。”又有人问:5页‘古□亭口’中那个大方框干嘛不直接写出来?”我故意说:“我也不知道,可以留下来作为问题,待会儿大家一起讨论。” 接着,我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你认为鲁迅写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揭示什么?第二,你觉得,这篇小说中,哪些细节、哪些特点、哪些用词、哪些笔法、哪些安排,终归是哪些细小的方面,特别有意思,特别耐人寻味?”关于题旨的讨论我首先发言:“大家通过阅读这篇小说,觉得这是一幕悲剧,还是喜剧?”本来我想问:“鲁迅的主要的目的是想揭示什么?”但是,我觉得,那样问,似乎太直奔主题,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

3、把握,所以,我就从悲剧、喜剧的角度去发问。学生答:“自然是悲剧。”“是谁的悲剧呢?”我追问。一同学说:“是华老栓这样的人的。”又一同学补充:“华老栓这样的群众太愚昧、麻木。”我接话说:“哦,是愚昧、麻木者的悲剧。”又一同学说:“我记得,应当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我说:“你大概读过与鲁迅有关的书吧?”她点点头,又补充说:“初中学《孔乙已》的时候,老师这样讲过,鲁迅的大部分小说大体都能如此去理解。”我说:“你说的对,而且本篇就可如此解读。”又一个同学说:“我看,也是揭示夏瑜这样的革命者的悲剧。”我提示他:“具体说。”“夏瑜是为了解救华老栓这样的下层群众而死的,可是他们却把他的血

4、给吃了。”我故意说:“这不正是‘得其所哉’吗?夏瑜革命,是为了华老栓这样的群众,而群众吃了他的血治病,他的血不恰好为人民而流吗?夏瑜应当高兴才对,怎么能是夏瑜的悲剧呢?” 学生答:“不能那样理解,夏瑜流血并不是为了让华老栓去吃他的血,而是为了推翻一个旧制度,建设一个新国家,让华老栓们过上好日子。不是让他们去吃他的血。”我说:“你认为,华老栓知道夏瑜的血是为他们而流的吗?知道夏瑜们革命的这种意义吗?”学生说:“当然不知道。因为华老栓不知道,所以他才让儿子吃夏瑜的血。”我又问:“大胆想像一下,如果夏瑜地下有知、地下有灵,知道华老栓们把他的血吃了,高兴不高兴?”我仍然追问刚才的话头。学生说:

5、“当然不高兴。”我又说:“吃了革命者的血后,病治好吗?”学生答:“没有。”我再问:“夏瑜建设新国家、建设民主社会的革命目的实现了吗?”学生:“也没有。”我追问:“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大概也因为群众不了解他们,没有让群众一同参与。”我说:“所以,请一个同学总结一下,这小说总体上写的哪两种人的悲剧。”一学生说:“首先是夏瑜这样的革命者、先驱者的悲剧。(我插话:“是先驱者的悲剧。”)同时又是华老栓们的悲剧。(我插话:“是麻木者的悲剧。”)是双重悲剧。(我插话:“非常好!”)夏瑜们没有启发群众参与,导致革命没有真正成功,是悲剧。华老栓等愚昧麻木的群众却却吃了革命者的血,不知道革命者的血为他

6、们而流,又是悲剧。”我又接话总结:“他总结得非常精彩。我可以换句话说,‘先驱者’是醒着的人,‘麻木者’是睡着的人,所以,这是醒着和睡着的双重悲剧。此情此景,可以说是‘国家疾未治,群众病未医’。这就是鲁迅笔下当时中国的现实。”我把“醒者悲剧,睡者悲剧,国疾未治,众疾未医,双重悲剧”板书在黑板上。上面,实际是对作品主旨的讨论。讨论到如此地步,我已经基本满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物形象的性格。2、学生找出本文中“耐人寻味”的“地方”,并说说究竟如何“耐人寻味”。学生们首先报题目。我在黑板上一一记录,积累下来,大体有下面几个:1、题目“药”的涵义;2、动词的运用;3、颜色词的运用;4、几个道具

7、的涵义;5、华老栓的不答语;6、环境描写;7、人名的意义。接下来的时间实际就划分成了一个个小单元。 关于动词的运用的讨论 先发动全班一同来找“耐人寻味”的动词,并且都能够说出“耐人寻味”来。第一部分中,有四个地方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展开讨论: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学生们都能认为,两个“掏”字,实际写华家钱少而珍贵,那些钱可都是他们的辛苦劳动所得,得来不易,所以藏得非常隐蔽。2、“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