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

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

ID:8634471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3

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_第3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word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送东阳马生序(总第  ——  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

2、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二、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逾(yú):越过、超过。俟(sì):等待。衾(qīn):被子。烨(yè):光彩照耀。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媵(yìn)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宋濂(1310-1

3、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

4、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即属此类。 3、预习积累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

5、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因此,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今义:小兵)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合作交流11、阅读课文第二段.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2、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书、求师的艰难合作交流21、阅读课文第二段.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3、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探究质疑1.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求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衣食住行)2.思考:作者写出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勤奋学习。3、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对比拓展延伸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

7、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用若余之手录,假诸人然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别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