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

ID:8636889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3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_第1页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_第2页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_第3页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_第4页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力市第十中学《马说》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铁力市第十中学专用教学设计(初二语文)课题马说备课人闫萍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并默写课文。 3.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3.12.12.2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古文知识,特别是上期学习过《爱莲说》,大体了解了“说”这种文体,但还需进一步熟练、巩固加深。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难点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法1、朗读法;2、“三读一批注”预习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学法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

3、的好处。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PPT课件。教学准备学生学生练习朗读,查阅资料。教学流程内容意图时间备注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口语交际训练:二、课前检测:三、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流水》。(2)由伯乐的故事、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典故引入新课。Ppt2(3)解题(联系《爱莲说》解释“说”多媒体展示:四、作者知识及背景介绍:1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4、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题。”2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五、预习及自主探究:按照“三读一批注”的要求自学教材(圈点、归纳中心、理清脉络。)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2、教师点拨并明确个别词语的含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

5、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教师读语句,学生翻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知识回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题解了解作者(运用多媒体听配乐朗诵,在音乐和图片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对重点名子不能独立完成老师点拔师生合作整体感知325515三读,分析内容,把握主旨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千里马未遇伯乐的悲惨遭遇2本文主旨:本文通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状,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四练习1、请填写出本文中写“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1)表现“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至

6、含悲死去。(2)表现“千里马”因不能受到正常对待而无法发挥自己才能的痛苦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

7、之情。五作业1.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2.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

8、于槽枥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