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

ID:8647564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4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_第1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_第2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_第3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_第4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6课《为学》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6为学课时2累计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证据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蜀鄙之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教材分析整体感知:《为学》用蜀鄙之僧的故事阐发了难与易的辩正关系和事在人为的道理。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对于蜀鄙之僧的故事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翻译,但对于文

2、章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须教师加以引导。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难点: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和作用,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学情分析对于这篇文章,只要教师加以点拨,学生不难翻译。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中,要加大学生诵读的力度,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学法导读为主兼用讨论法,自我发现法。教具录音机教学过程(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堂练习、作

3、业安排)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课文《为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检查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给下列的字注意并解释。速意迄屏鄙恃钵语2、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注意倾听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读时的节奏。3、学

4、生大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纠正和巩固字音。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本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示子侄”是什么意思?2、再读全文一遍,说说从什么地方你能看出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晚辈们写的。(自由发言)按:以下所列要点用问题来启发,必要时应再诵读课文中的某些语段,让学生仔细品味。3、再读全文一遍,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作者对于侄们的希望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②作者告诫子侄们最重要的话是哪几句?现在,我们该懂得这篇文章出名的原因了吧?请大家说说。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四、精读课文,深

5、入感悟,鉴赏创新。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4、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5、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

6、?6、把握文章主旨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7、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于本文,你是否有不懂的问题?找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六、本课小结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七.布置作业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练习背诵全文分段进行。步骤是:自由练习背诵,归纳段意(见第一课时),然后检查,而以诵读指导贯穿其间。下面

7、只列出指导要点:第一段指导要点:1、包括两次设问:前一次问“天下事“,是就一般情况设问:后一次问“为学”,是就学习设问,这是正意所在,要用递进的口气。2、两次自答,有正有反,正为宾,反为主,有示警之意,要强调“不为”“不学”两句,使有对比色彩。第一段指导要点:1、也从正反两面说道理,却是正为主,反为宾,从以曾参传孔子之道为例可以看出,作者的正意是,天资差能努力学习就能取得成就,“不逮”“旦旦而学”“久而不怠”诸语应重读。下一层,说“反”,虽轻诗,但须有批评意。2、“传之”后当作一顿,然后用深沉感叹语气读最后一句。3、本段中虚词较多,大多与语气有关,要让学生

8、在诵读中自行领悟(教师能领读一遍最好),也有要讲的,即“其与昏与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