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ID:8687896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5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1页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2页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3页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4页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劝学学案及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劝学阅读体验学习目的1、了解荀子、《荀子》以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其他文言现象;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4、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预习检测1.下边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以为轮(róu)金就砺则利(lì)智明而行无过矣(zhì)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马(nú)C.善假于物(jià)跬步(guǐ)金石可镂(1òu)D.跂而望(qì)骐骥(jì)爪牙(zhǎo)答案:1.D(A项“智”—“知”;B项“暴”读“pù”;C项“假”读“jiǎ”“跬

2、”读“kuǐ”。)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答案:2C(A项“知”通“智”,B项“生”通“性”,D项“有”通“又”。)3.填空。(1)荀子,名________,当时人们尊称他为___________,是先秦___________家思想的最后代表。(2)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___________,善用___________,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答案:3.(1)况 荀卿 儒(2)排比 比喻4.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经典议论文,

3、其中心论点为“___________”。荀子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的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弥补不足 积累 坚持专心评价表一题目1234优良达标自我评价过程学习要点解析一、文言知识【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又;“暴”通“曝”,晒。(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木直中绳,以为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一词多义】一骐骥一跃(一,

4、数词)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生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秉质,名词)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生长,动词)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金就砺则利(锋利,锐利,形容词)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智慧,名词)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以为妙绝(极点)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词类活用】(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5、向,向上,向下)(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用作动词)(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④用心躁也/用心一也(用“……也”格式表示判断)(2)状语后置而寒于水/而青于蓝(“于水”“于蓝”放在形容词后面,表比较)(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之”,是

6、定语后置的标志)(4)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二、艺术特色1.比喻贴切,以喻代议www.xkb1.com本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手法时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章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

7、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生发联想,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