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1.1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1.1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

ID:8688652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5

浙教版1.1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_第1页
浙教版1.1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_第2页
浙教版1.1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1.1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二次函数的应用(3)教学目标:(1)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或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交点坐标,并用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3)进一步体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函数与方程两种数学模式经常需要相互转换。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问题解决过程中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两种数学模型的转换。难点:例4涉及较多的“科学”知识,解题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解题步骤?2.几个物理问题:(1)直线等加速运动我们知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用字母表

2、示为S=vt,而在直线等加速运动(即通常所说的加速度)中,速度的数值是时刻在改变的,我们仍用S表示距离(米),用v0表示初始速度(米/秒),用t表示时间(秒),用a表示每秒增加的速度(米/秒)。那么直线等加速运动位移的公式是:S=v0t+at2就是说,再出是速度和每秒增加的速度一定时,距离是时间的函数,但不再是正比例函数,而是二次函数。我们来看一个例子:v0=1米/秒,a=1米/秒,下面我们列表看一下S和t的关系。t(秒)0123456S(米)01.547.51217.524注意,这里的时间必须从开始等加速时开始计时,停止等加速时停止计时。t的取值范围,很明显是t≥0,而S的取值范围,同样

3、是S≥0。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图象:       StO  (2)自由落体位移我们知道,自由落体位移是直线等加速运动的特殊情况,它的初始速度为0,而每秒增加的速度为9.8米/秒,我们用g表示,但这个g不是9.8牛顿/千克。自由落体位移的公式为:S=gt2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函数的表格:t(秒)0123456S(米)04.919.644.178.4122.5176.4图象我们就不画了,它只是直线等加速运动的特殊情况,图象大同小异。(3)动能现在我们来看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比如说,以个人走过来不小心撞上你,或许没什么,但如果他是跑步时

4、撞上你,说不定会倒退几步,而假如你站在百米终点线上,想不被撞倒都不容易。这是因为对方具有的动能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用E表示物体具有的动能(焦耳),m表示物体的质量(千克),用v表示物体的速度(米/秒),那么计算物体动能的公式就是:E=mv2来看一个表格(m=1千克):v(米/秒)0123456E(焦耳)00.524.5812.518v的取值范围显然是v≥0,E的取值范围也是E≥0,所以它的图象和前两个没什么区别。通过上面几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二次函数在物理方面的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在于物理学上对取值范围的要求大部分都是要求该数值大于等于0,所以图象大部分是二次函数图象的一半,除原点外,

5、图象都在第一象限。还有,物理学上用到的公式,一般很少有常数项。现在我们反过来研究:物体运动某一路程或物体自由下落到某一高度所需的时间?二、例题讲评例4:一个球从地面上竖直向上弹起时的速度为10m/s,经过t(s)时求的高度为h(m)。已知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中,h=v0t-gt2(v0表示物体运动上弹开始时的速度,g表示重力系数,取g=10m/s2)。问球从弹起至回到地面需多少时间?经多少时间球的高度达到3.75m?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求出函数解析式和画出函数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到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0和2分别就是球从地面弹起后回到地面的时间,此时h=0,所以也是一元二次方程10t-5t2=0

6、的两个根。这两个时间差即为所求。同样,我们只要取h=3.75m,的一元二次方程10t-5t2=3.75,求出它的根,就得到球达到3.75m高度时所经过的时间。结论:从上例我们看到,可以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的交点坐标。反过来,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例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x2+x-1=0的近似解。分析:设y=x2+x-1,则方程的解就是该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可以画出草图,求出近似解。结论:我们知道,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1,x2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7、的两个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ax2+bx+c=0来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点的坐标;反过来,也可以由y=ax2+bx+c的图象来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两种方法:上述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求抛物线y=ax2与直线y=-bx-c的交点横坐标.练习:P50课内练习、探究活动补充练习:1.某跳水运动员进行10米跳台跳水训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如图所示坐标系下经过原点O的一条抛物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