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ID:8820798

大小:9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08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岭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四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①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②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纲要点】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唐、宋、明、清);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汉、宋、元、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知识清单】一、君权与相权(中央官制的演变)1、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原因: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3、汉至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概况:(1)汉代:汉武帝时设置“中朝(

2、内朝)”制度,影响:原来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演变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内外朝的划分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2)隋唐:设“三省六部”制度。①三省的名称: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②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③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宋朝:设“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财权。(4)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5

3、)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①废丞相●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概况: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影响: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但皇帝的负担加重。11红岭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一单元②设内阁:●概况:废除宰相制度后,因皇帝政务繁忙,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性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4、构。●评价: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后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6)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都由钦定;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作用: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二、中央与地方(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1、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1)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同时设监督地方行政长官,中央集权加强。(

5、2)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响: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行省制度。①概况: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腹里”);地方设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11红岭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一单

6、元②作用: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明朝: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监察。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人才选拨制度,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①概况:隋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

7、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②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