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ID:8858606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9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_第1页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_第2页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_第3页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_第4页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劳动安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日益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员工、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致力于提高劳动安全,降低因不安全操作而导致的人员与财务成本。以往提高劳动安全的途径与方法大多集中于员工行为外驱力的研究,例如改进生产设备,劳动技能培训,制定劳动安全法规与条例等,这些努力确实降低了劳动伤害,然而始终无法实现工业组织中理想的“零工伤事故”目标。过度强调外驱力就会导致对员工内在安全道德与劳动安全行为关注的不足。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员工个体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作为行为内驱力在劳动安全中

2、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劳动安全行为模型,提出了提高劳动安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劳动安全行为内涵与特征  1.1劳动安全行为  与劳动安全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安全管理、员工健康管理、劳动保护等。安全管理是指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与检查,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体;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通过自身或第三方运用现代医疗与技术从生理与心理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干预,系统维护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行为。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与单位通过立法、组织与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本文中所指的劳动安全行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依据生产标准或

3、出于自身安全进行标准化作业、避免身体暴力以达到保护自身与他人身体安全的和谐工作行为。劳动安全行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安全生产行为,例如旷工遵守标准进行安全开采,避免工伤事故,还包括和谐的工作过程(例如避免与同事之间发生身体暴力造成彼此人身伤害)与利他性安全行为(例如劝架行为、向同事发出危险信号行为等)。劳动安全行为与安全管理等概念的主语区别见表1。  1.2劳动安全行为的特征  个体差异性。劳动安全行为属于个体行为,体现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员工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到个体素质、性格、能力的影响。例如有的员工尽责性更强则表现出更多谨慎性行为,而有的

4、员工风险偏好更强,具有较强冒险倾向,则表现出更多的非劳动安全行为。  多维性。劳动安全行为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物安全行为,即因设备、工作环境而采取的劳动安全行为,如矿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拒绝作业;人-人安权行为,即工作中因人际冲突带来的身体伤害行为,如通过沟通协调解决争端,不诉诸武力。根据行为目标可分为:自我保护行为与帮助他人保护他人身体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提醒他人工作中的作业危险因素,帮助解决同事纠纷,避免身体暴力冲突等。  多因性。个体之所以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多种动机驱动,包括外力作用,印象管理动机、个体道德倾向、个体价值观等。在安全生产严格的企业,

5、员工因对非劳动安全行为处罚严重的畏惧而表现出对规章制度的顺从便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典型表现。有些员工带头进行劳动安全行为是为了赢得主管的赏识(印象管理策略),有些员工积极帮助他人防止人身安全可能出于道德心,也可能是印象管理动机。总之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动机驱动。  2.劳动安全行为理论的构建  FrancisL.Jeffries(2012)的研究表明员工的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对于安全行为态度有着积极影响。笔者根据计划行为理论(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分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中的作用,并构建了安全劳动行为理论模

6、型。  2.1理论基础  2.1.1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最早由Ajzen于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是分析个体行为模式的典型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取决于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取决于:行为态度(attitudetos)、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其中,行为态度指个人对行为所抱持的“期望值”即对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主观规范指重要他人或群体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以及个体对自身满足期望的评价;感知行为控制反映个体的自我效能与控制感。该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

7、都强调一个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个人因素、外部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1.2道德成熟度  道德成熟度是指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Kohlberg(1969)将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分为六个阶段:惩罚―服从、个体功能性目标与交换、人际期待与关系、良心维持、社会准则与契约、普遍伦理原则。Kohlberg对上述六个道德水平进一步整合为三个层次:前习俗水平(利己与规则顺从)、习俗水平(考虑他人、同理心等)、原则水平(坚持一般准则)。不同道德成熟度的员工在采取道德行为时所依据的道德信念不同。  2.1.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通过监控与辨别自身与他

8、人情绪,管理自身情绪与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