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

ID:8884855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0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_第1页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_第2页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_第3页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_第4页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  永存惊异与渴望——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    /林志芳    文本解渎是近几年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讨论主要基于语文界对课改初期出现的“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语文教学“病象”的反思。    重新审视文本解读,就是希望语文教学拒绝百出的花样,淡化多变的技巧,而将研究的重心重新回到文本。因为,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真正的起点,教师解读文本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在当前语文界,大家对文本解读意义的认识是相对明确和统一的,在理论与方法上,也有许多专家和名

2、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在理论层面,福建师大孙绍振先生的研究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孙先生借鉴西方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不仅提出了本土化的文本解读理论,还提出了“还原比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践层面,王崧舟老师首倡文本细读,他将文本细读的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文本意蕴开掘的多种有效策略。    可以说,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文本解渎的意义,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但是,在对语文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中,笔者遗憾地发现,一线的教师往往更关注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却忽略了方法背后更重要的理念与态度。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文本解

3、读这一问题时,思维的触角主要围绕着文学批评与课程教学论两个层面展开,忽略了与语文教育关系最密切的语言哲学。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去探寻文本解读的另外一种态度,这种探寻将从语言哲学出发,希望能落脚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语文教育之中。    一、直面符号,呵护心灵的惊异    毋庸置疑,语文教育是基于语言的,我们对语文教育的研究理应时时关注与借鉴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语言哲学的视域下,语言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思维与表达的工具,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系统,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符号系统。这其间的差别在于:知识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结果,是即成的、固有

4、的、静态的;而符号则主要体现为一种潜在的“能”,一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    这一转变强调的是人类最初发现符号、使用符号时的一种惊异与敬畏,它试图引领人们回归人类最初面对符号时心灵的震颤。现代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审美意识的灵魂就是惊异。同样基于这种考量,山东师范大学的潘庆玉教授在《语文哲学导论》一书中写道:“人类在最初发现语言与文字的秘密时所经历的思想的惊异和震撼,应当作为永恒的思想源泉和创造动力,成为语文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    但是,传统的教育哲学,仅仅把惊异看作知识的开端,并把消除惊异作为自己的目标。此种观念下的文本解读,就是通过学习与探

5、究,消除文本语言带来的最初的惊异,从而得到某种知识层面的理解与解释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所陷入的语言世界是僵死与封闭的。    只要真正认识到“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与语言世界的关系就是敞开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在这种态度下的文本解读,就会珍视与呵护直面文本陌生的语言时所引起的惊异与震撼;另一方面,经由符号,我们不仅试图真切地体贴写作时的呼吸与心跳,体会曾经的喜怒哀乐,还会将其与自己切身的生命体验相联系、相比较,发现并体悟到符号本身带来的、超越思想体验的意蕴与美感。    这样一种态度,很难在文本解读的实践中准确地举例,罗才军老师在解读《伯牙绝弦》

6、时的心理感受大致与此相近。在面对《伯牙绝弦》这个经典的文本时,罗老师惊异地发现,这个文本“前四句是伯牙一句,子期一句,成一应一答、一鼓一和之势”,“而到第五句,急转后合,句式开始出现长短错乱形式,3字、8字、5字,没有规律,没有对应”。罗老师珍视这种体验,并据此揣摩出,这种文字上的奇特的呈现方式,恰恰是与文本内在的情感暗暗契合的:遇知音时,一唱一和,一应一答,和谐愉悦;失知音后,心与琴俱碎,语言也凌乱无序。    二、通过想象,发现语词的入口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绝非一种镜像关系,如果是这样,文学作品的美便永远无法通过文字本身完全呈现出来,可以说,

7、文字所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文字(符号)背后的世界才是一个更大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说。文本解读就是试图探究与发现符号背后的存在——这一更大的意蕴空间。    在探究与发现途中,我们要寻找的重要的人口恰是文本中“特别”的语词。所谓“特别”,是因为这些语词往往带给我们“陌生化”的体验,或者它本身就带着矛盾的张力或缝隙。在存在主义的哲学立场下,这些语词正是文本的召唤与吁请,它使我们通过有限的“在场”的存在者,抵达“不在场”的无限的可能。而实现这种可能的最主要通道便是想象。正如康德所言:“想象是在直观中再现一个本身并未出场的对象的能力。”    以王崧舟老师解

8、读《一夜的工作》为例。《一夜的工作》中有一段写总理办公室陈设的文字:    “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