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

ID:8895942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_第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_第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_第3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_第4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    李宏高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中学)    摘要: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立足校本实际,总结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尝试,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    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当今素质教育区别于过时的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把探索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

2、确处理师生关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而这个要求对于点多面广,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相对滞后,却又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为社会培养劳动力的广大农村初中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立足校本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教学的重要尝试。    一、在活动中教学,融趣味性和能力培养为一体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列出了13种活动形式作为参考,对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探

3、索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口头表达式    开展历史课堂小故事活动。在每学期之初的第一节历史课上,笔者将事先整理好的本学期小故事题目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并提出如下要求:每节课讲述一个与当日授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待笔者即将讲述相关内容时,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两人一组,共同分享所搜集的资料,推举一人或两人登台讲一个故事,每学期全班学生各轮流一遍;小故事资料必须整理成文,字数可限制在800字以内,学期结束时,将全年级优秀文章编订成册,供全体同学传阅。    2.阅读与书面表达类    开办历史图书角活动。配合教材内容,让每位学

4、生将自己认为最可读的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带到学校,书皮上注明班级、姓名、学号。然后将各班书籍收齐后,打乱班级顺序,发给每人两本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两周内至少读完一本,且每本书均要制作一张读书长卡,注明书名、、主要内容和读后感。两周后利用一节课开展读书报告会,每组推选一两名读书最有收获的学生介绍读书心得。    编辑历史小报。小报以历史知识为内容,尽量图文并茂。    3.学生观察类    组织识读甲骨文活动,以字证史。例如,笔者在讲述商朝历史时,将涉及当时社会经济的甲骨文,"田、囿、禾、籍、猪、羊、牧、鼓、磬"等字分别用幻灯片打出,让

5、学生猜认。结果多数学生能够依照甲骨文的形状猜出文字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与今天相应的文字。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以上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探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活动。学习汉代历史时,笔者将散见于教材各节的画像砖、石制做成幻灯片,并依画像砖、石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组向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在理解每幅图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每组图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    二、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排疑解难的方法,通过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路,(

6、..)游刃之时特别注意诱导学生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创见。    1.对学生进行问题启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自主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笔者在组织教学时大胆地变教师设计课堂程序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实践中采用学生阅读—自主提问—精选重组—构建知识板块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从旁点拨,适时总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观点的碰撞,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3.大胆质疑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目中,教材是"权威",教师是"权威"的思想

7、根深蒂固。这种观念极大地约束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当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仁不让于师"的道理。    其实,过去中学教材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是众所周知的。2000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曾连续多期刊登文章,指出其缺陷和错误,其中大多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况且,随着历史学科新成就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念和结论,已经明显过时,甚至证明是错误的,而教师由于个人知识能力和认识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尤其是近年来对学科综合能力要求的强化,教单一学科的教师与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学生之间,其知识和

8、能力的互补性更加突出。    因而,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树立不迷信、不盲从的思想。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尴尬,笔者不回避,而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探讨,甚至争论来获得"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