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ID:8957312

大小:37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13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1页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2页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3页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4页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文科综合本说明是遵照市教育局、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德市教〔2005〕17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及相配套的初中教材和德阳市的教学实际制定的,是德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依据。德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考试,以面向全市初三学生,既有利于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择优招收新生,又对初中阶段政治、历史与社会两科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为目的和宗旨,引导和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文综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理解和运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政治、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一、考试方式1.书面笔答的方式。2.全卷采用开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选择题部分为闭卷考试,非选择题部分为开卷考试。3.政治、历史与社会两科均有开闭卷试题,地理学科只有闭卷试题。4.考试时间共120分钟,其中先闭卷考试50分钟,交完答题卡后再行开卷考试70分钟。二、试卷结构1.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

3、选择题,闭卷考试;Ⅱ卷为非选择题,开卷考试。Ⅰ卷考试学生应填涂答题卡,全市统一采用机器阅卷,Ⅱ卷为全市统一人工阅卷。2.分值分配(1)全卷共120分,其中思想政治50分,历史50分,地理20分。(2)试题题型及分值安排①Ⅰ卷为选择题共45道小题,60分。具体为每题1分的题为30个,共30分,其中政史地各10道题10分;每题2分的题为15个共30分,其中政史地各5道题10分。②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Ⅱ卷共4-6道题,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各2-3道题,30分。3.试卷能力测试水平分布测试识记、理解、运用

4、三种能力水平的试题分别占30%、50%、20%。4.试题难度分布低档难度题目约占70%,中档难度题目约占20%,高档难度题目约占10%。三、考试目标注意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注意考查考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强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分析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成长过程应当关心并能够理解的现实问题、相关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社会领域中有关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能力。为此,将注意突出学科内的知识综合,把基础知识的

5、掌握和能力导向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原则,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根据初中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要求和我市初中教学实际编制,主要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具体涵义如下:1.识记能力。这是能力中要求最低的层次,主要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或再认能力。2.理解能力。这是能力要求中的较高层次,主要指在考试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能力或解释推理能力,也可称之为融会贯通能力。理解能力在学业考试中大体表现在

6、以下几方面:一是用事件或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或社会现象;二是从概念或事实引出理论、观点;三是通过分析、比较,明确理论或观点。3.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能力要求中的最高层次,主要指在理解的基础 上,应用有关的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一般 有以下几类:一是(综合)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二是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或归纳理论、观点;三是通过对有关事件、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理论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等等。本次考试题的命制,将继续从知识立意为主的角度向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

7、为主,不刻意注重知识的覆盖面,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与现实社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克服死记硬背,克服答题的机械呆板。在主观题的命制上将更加注重试题的时事热点背景和答案的灵活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四、具体内容及要求(一)政治二○○五年五月至二○○六年四月国内外重大时事,约占10%左右。《课程标准》中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有关内容约占90%。《课程标准》的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初中二年级第三课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考试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规定我国的社会

8、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力要求: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理解:列举实例,对照有关法规,表明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运用:收集打击各种经济犯罪的实例,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发表看法。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考试内容: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