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框架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分析

概念隐喻框架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分析

ID:8959255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3

概念隐喻框架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分析_第1页
概念隐喻框架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分析_第2页
概念隐喻框架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概念隐喻框架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建立在认知图式基础上的概念隐喻框架揭示了翻译思维的动态过程,解释了翻译单位不是语言层面切分单位,而是明示语言和认知语境互动所构建的新的符合目的语习惯的概念隐喻框架。翻译过程的探讨也说明了理解不是按照语流或者线性笔语的顺序进行,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的非线性和动态性说明翻译单位具有动态的灵活性,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关键词:翻译单位;认知;概念隐喻;框架;非线性;动态 1国内外翻译单位研究概况 1965年,法国J.Vinary和J.C.Darhelnet首次提出“翻译单位”概念,

2、并把其定义为“语符之间结合紧密、不能分开翻译的言语片段。”1968年,W.Haa在“TheTheoryofTranslation”中对翻译单位(简称纬氏翻译单位)提出了自己的简短的论述:“翻译单位能多短就多短,需多长就多长。”1971年,罗加诺娃在《俄译德》中称其为转换单位。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中提出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年代以后至今,由于西方译学、语言学理论日益引入,译学界加大了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自从王春德1984年在《中国翻译》发表“论

3、翻译单位”以来,关于这一命题的专论在各大期刊、教科书、专著和近年的硕博论文中频频出现。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对这一命题的研究主要从四个视角来进行的:语言学派的语言形式结构的切分法、语义学派的语义确定法、篇章语言学的篇章结构单位的视角[1]以及认知关照下的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视角。与此相对应的研究方法,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两种情形,即客观的描写性和主观规定性。 2翻译过程的再思考 双语翻译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其实质都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根据释义理论,翻译不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是意义

4、,信息即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单凭语言学的理论是无法解释这一交流的过程。这一交流过程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动态的心理过程。Gile根据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多重任务的过程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解释口译成败的关键因素,公式表示如下: SI=L+P+M+C(coordination) L=listeningandanalysis,P=production,M=memory释义理论提出了翻译的三角模式即源语——脱离原语外壳——表达。笔译时,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认知资源去仔细的推敲,所以双语翻译的心理动态过程不易引起研究者的

5、注意。纵观国内外的译学界,很少有人对笔译的动态过程给与关注。从本质上,口译和笔译的过程是相同的。所以口译的动态认知过程能够给翻译单位的探讨带来一个新的视角。2.1口译的过程模式由于同声传译的独特性,时间的紧迫性,译员认知处理能力的有限性,语言间结构的差异性,以及人脑工作记忆储存的短暂性,给如此“黑箱”操作过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激起了研究者极大的热情。笔者在《同声传译中的顺句驱动》中基于释义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负荷模型提出了顺据驱动的运作过程,即动态的翻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语流的推进和消失,译

6、员要同时完成听辨、理解、记忆和表达的任务。那么如此大的时间压力下,译员理解什么,又怎么理解呢?首先译员要对接踵而至的语流进行切分(segmentation),通过自上而下(u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共同参与理解语流,这种瞬间的理解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意义单位(senseunit),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然后再用地道的译入语表达出来。意义单位就是源语在译者脑中形成的一个一个兴奋点,正如缝衣针穿过去形成的一个突起一样,使得意义按照作者的意图方向延伸下去。这里的意义单位就是各种语境知识和译者

7、脑中认知知识,即预设(presupposition)和移情(empathy),与听到的语流切分成分相互作用的产物。通过对同声传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即时分析,译者的切分语流所形成的意义单位就是笔译中隐形的翻译单位。2.2 Bell的双语翻译过程认知模式Bell从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提出了“翻译过程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假设跟口译的动态过程不谋而合。Bell的假设:(1)翻译过程是人类信息处理普遍现象中的特例;(2)它发生在人类记忆系统中;(3)它通过某些机制对源语进行解码并借助不属于任何特定语言的语义表征,

8、将解码后的语篇编码为目的语;(4)这种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是在小句层面进行的,并以上述中立的语义表征为中介;(5)这一过程是非线性的:即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这意味着,一个阶段的分析或合成不必跟从另一阶段的分析或合成;(6)每一阶段都必须经过,但次序并不固定,允许回溯、修改乃至取消先前的决定[2]。2.3讨论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贝尔模式通过对翻译过程及其思维规律的心理描写,试图建立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翻译认知模式。贝尔的翻译认知模式和释义理论的认知模式都关涉到两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