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ID:8979115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3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_第1页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_第2页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_第3页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_第4页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尊敬的各位校长,副校长,老师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这一次由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和马来西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和谐校园研习营。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格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对於人的一生幸福影响非常深远。古代中国人深知,教育之重要性高於一切。例如太任怀孕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心地清净善良,故子得其正气,是为胎教。婴儿诞生就知道他有见闻觉知,父母严为关爱,但凡负面的、邪曲不正的不令其见闻接触,其所见闻接触者皆为正面,纯净纯善,与大自然相应,这是家教。三年扎下深根,终身得其受用。幼童入塾(

2、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知道尊师、敬长、爱幼,师为之身行言教(要做榜样给学生看),生徒学习不难。继之有学校教育、有社会教育、有宗教教育、有圣贤教育。是有言曰(这是外国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告诉我),中国人有教育的智慧,最懂得教育。  圣贤是教出来的,人是教得好的。小学教育是继家教向上提升,进入学校教育,好比树木,在树苗的阶段,如果在树苗的阶段长得正,这棵树将来就是正的,如果在树苗这个阶段长歪了,这个树将来也就是歪的,很难再矫正过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受到良好的伦理道德(伦常八德)、因果的教育,受到爱的教育,将来他就成为一个有道义的好人,成为有仁爱之心的善人

3、,能够造福十方。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受到误导,受到扭曲的教育,将来他的人生就会走向错误、偏差的方向,甚至可能会为害十方。所以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有使命继承祖宗圣贤遗教,身体力行,发扬光大,救国、救民、救世界。对於圣贤教育的成败负有主导的关键作用,责任非常重大。正因为如此,净空在此希望就当前教育问题与各位大德互相分享勉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哲学家英国汤恩比博士,非常肯定中华传统文化对现在人类的价值与意义,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蕴含人类老祖宗数千年的修身立命、齐家治国,至全球诸国平

4、等对待和睦相处的智慧、理念、方法、成效、经验。这是全人类共享无价的文化瑰宝,其主流就是儒释道三家。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主要是研习儒家和佛家教育的重要性。孔孟学说创始人是孔子,与佛陀教育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属於同时代的人,他们同样是社会教育家,同样率先身体力行,自己有所证悟之后然后才进行教学。由於这种身教榜样的力量,所以他们教学非常成功,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释迦牟尼佛被尊为大觉世尊。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以下我们逐条加以归纳说明。  理论基础,儒,人性本善,佛,是心是佛(佛就是性本善),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的理论基础都是肯定

5、人性本善。《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清净光明的德行,称为明德。本有的明德是灵明不昧,具足万德,善应万事,但是本性受到环境的污染与欲望蒙蔽,所以变得昏昧,正如启蒙书《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明德虽然受到障蔽,但是它的光明本质却丝毫没有改变,只是无法显露出来而已,学圣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开显这个明德,就是本善,使它显现本来的清净光明。自己开显了明德之后也要帮助别人开显他们的明德,这就叫做亲民。明明德或亲民都要做到究竟圆满,这就叫做止於至善。依照这种圣贤之道修养自己,具备良

6、好品德的人,儒称为君子,修养达到很优秀的境界,这种人称为贤人,明明德、亲民都达到至善境界的人,就称为圣人,也就是佛陀。  大乘教学对於人性本善,更进一步肯定是成佛的本能。佛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觉悟的人,称为佛性。佛性即是众生本自具有的觉性。《大般涅盘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圆觉经》说,「众生本来成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虽然人人都具足佛性,但是从无始以来佛性就一直被妄想分别执著障蔽著,不能发挥明了彻照的功能,而是表现出迷惑颠倒的样子,这就称为凡夫。譬如金矿未经提炼,不能显现其价值,看起来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开显本有佛性的过程,分

7、为自觉、觉他、觉满三个阶段,就是自己觉悟真理,放下执著,这种人称为阿罗汉;不但自觉,而且也帮助众生觉悟真理,放下执著与分别,这种人称为菩萨;自觉、觉他都达到究竟圆满,完全放下执著、分别和妄想,佛性就彻底开显,这种人称为佛。佛是究竟圆满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终极的目标,这是儒跟佛教学终极的目标都是希望大同世界,孔孟学说的终极目标是大同世界。  当一个社会推展圣贤教育,社会成员都成为大公无私的圣贤君子,就能推选贤德与能力俱全的人来为大家服务,大众诚信和谐共处。人人推己及人,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别人的父母,不仅关怀自己的子女,也关怀别人的子女。老人得以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