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

ID:8988122

大小:9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4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_第1页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_第2页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_第3页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_第4页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课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2015样卷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

2、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23.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_____________”也源出于此。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适应性训练:1.(2013浙江,23~2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_______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

3、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_________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2.(2013福建,9,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①厚:重,与“薄”相对。(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

4、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3.(2012浙江,23~2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①:                ②: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5、                                                              4.(浙江温州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文灭质,博溺心①,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注:①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                          

6、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2.(湖州高三二模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题。①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②子

7、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③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如己者。”(《说苑·杂言篇》)(1)根据上述文字,简述儒家主张的交友原则和目的。                                                                          (2)孔子对“商”“赐”的断言及依据是什么?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8、                                        3.(浙江五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