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

ID:9004409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_第1页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_第2页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_第3页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_第4页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印光法师文钞摘要(信西居士摘录) 1、而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惟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增广卷一书一第七页反面“与佛学报馆书”)2、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份,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

2、,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堕。今善恶俱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

3、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增广卷一书一第九页反面、第十页“复濮大凡书”)3、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惟佛与佛乃能究竟,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乎。(增广卷一书一第十三页反面“复邓伯诚书一”)4、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卷一书一第十五页正面“复邓伯诚书二”)5、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

4、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藕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增广卷一书一第二一页正面“复高邵麟书三”)6、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是只故,非宿有净土善

5、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增广卷一书一第二三至二四页“与陈锡周书”)7、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

6、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增广卷一书一第三九页至四十页“复永嘉某居士书”)8、至于修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增广卷一书一第六十页反面“复永嘉某居士书一”)9、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

7、,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增广卷一书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10、以一代时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净土法门,未断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常途教道,相为并论也。(增广卷二书二第五五页至五六页“青莲寺念佛宣言书”)11、若能信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