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

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

ID:9015757

大小:42.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_第1页
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_第2页
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_第3页
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宋代士大夫厌战心理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宋太宗就针对朝廷藏书不足的问题说道:“夫教化之本,治乱之源,苟无书籍,何以取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雍熙元年正月壬戌”,第571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试图在经史典籍中寻觅治国经验的想法;端拱初,宋太宗诏文武群臣“各进策备御”。宰相李昉“引汉、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为言,时论称之”脱脱等撰:《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第9137页于是儒家重视秩序、提倡仁政、关注民生以及怀柔四夷等等的认识,纵然不免有被狭隘利用的目的,却成为推动治国理念转向的有力旗号。淳化四年(993),宋太宗与宰臣吕蒙正讨论到前代教训,吕氏以隋、唐动武之害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次讨伐辽东,人

2、不堪命,隋炀帝全军覆灭,唐太宗也无功而返。因此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宋太宗当即表示赞同意见:“炀帝昏暗,诚不足语。唐太宗犹如此,何失策之甚也。且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又对以往的伐辽战争表达了追悔之意脱脱等撰:《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7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四“淳化四年十一月甲寅”,第758-759页。。这都说明放弃汉唐文武并重理念,调整树立崇文抑武理念的努力,已逐渐开花结果,成为宋太宗君臣的共识。,宋太宗甚至还有意做出尚文的表率,“崇尚儒术,听政之暇,以观书为乐”脱脱等撰:《宋史》卷二九六“论曰”,第9881页宋真

3、宗与宰相王旦谈及议和问题:“方今四海无虞,而言事者谓和戎之利,不若克定之武也。”王旦当即劝说道:“止戈为武。佳兵者,不祥之器。祖宗平一宇内,每谓兴师动众,皆非获已。先帝时,颇已厌兵。今柔服异域,守在四夷,帝王之盛德也。”宋真宗深以为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大中祥符三年五月癸卯”,第1672页宋仁宗即位伊始,有官员建言:“国之外患在边圉,然御之之术,不过羁縻勿绝而已。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不可不蚤定也。”脱脱等撰:《宋史》卷三一七《邵亢传》,第10336页显然,历经宋太宗、真宗两朝确立的治国理念已获得统治阶层的共识,内部稳定与建设是施政关注的要害,边防则不过属于次要问题,

4、即使因此产生不利的后果,也在所不惜。北宋中后期,当政者基本维持以往的治国理念和处理内外关系的路线,并视其为祖宗之法宋朝祖宗之法历经发展,其说法和做法又不尽相同,但无疑对宋代政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参见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宋朝统治者除了太祖、太宗经历了五代的风云,还在国家政策某些方面还在延续文武并重的路线,知道武力对国家统一完整的重要性。太宗之后的继承者储君们大都养在深宫,没有经历倒戈铁马的岁月,起而代之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为皇帝们创立的经筵制度就是培养皇帝的仁政、修身以及君德,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现。儒家讲究仁政,提倡文治建设,教育

5、储君们要效法三代时期的王道,远离霸道。这些继承者们身体力行的行为对国家的方针政策起到不小的作用,他们延续了祖宗家法,重视内部稳定的政治建设,边防则是次要,达到内修政事,自远人归,自致安静。宋代被学者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本位文化建设时期。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汉唐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第380页这种民族本位文化意识可上溯至唐代韩愈“道统论”的提出,他在《原道》一文中对“中国”文化的内容作了一个总结:“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6、。”韩愈:《原道》,《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665页从中可知,“中国”文化就是指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儒家文化价值系统。韩愈认为这一系统有一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传承脉络,即“道统”。但孔孟之后“道统”失传,儒学受到佛、道等文化的冲击。韩愈呼吁排除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恢复儒学正宗。春秋以来区分“夷夏”和判定何谓“中国”的主要标准本来就在于文化。宋儒对“中国”文化的升华主要是增加其理论性及哲学性。北宋初期学者柳开认为“杨墨、老佛犹戎狄蛮夷也,国治而道不明,杨墨、老佛固侵乱也。”“吾犹战也,斯有勇焉,先将举其力而毙其杨墨、老佛”。柳开

7、:《河东先生集》卷一一《送陈昭华序》,《四部丛刊本》由于统治者提倡儒学治国,儒学大行其道,宋儒们在本位立场上排斥佛、道,强调自己文化的正统。欧阳修主张采用修儒学“礼义之本”的办法,从根本上削弱乃至消除佛学思想赖以盛行的文化基础,他作《本论》一文云:“礼义者,胜佛之本也”,“莫若修其本以胜之”。欧阳修:《居士集》,《欧阳修全集》,卷一七《本论中》,中华书局,2001,第290页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欧阳修提出的具体措施便是革新科举和兴建学校。,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