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

ID:9021411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_第1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_第2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_第3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_第4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张一兵【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1999年02期【原文出处】《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8年06期第64~69页【作者简介】张一兵,1956年3月生,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思路为背景,深刻地阐释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真实语境。作者认为,马克思《提纲》中的实践规定是马克思自己在经济学研究中对社会物质活动的肯定,具体说,就是从狭义的经济学语义上“工

2、业”向一般的“社会的物质活动”的总体——实践的过渡。有着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物质发展基础的实践,才是马克思新世界的真正起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规定,不是形成于简单的抽象的哲学演绎,而是丰厚的社会经济历史积淀的结果。这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的重要方面,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家和实践人道主义者们之所以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之一。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张一兵【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1999年02期【原文出处】《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8年06期第64~69页【作者简介】张一兵,19

3、56年3月生,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思路为背景,深刻地阐释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真实语境。作者认为,马克思《提纲》中的实践规定是马克思自己在经济学研究中对社会物质活动的肯定,具体说,就是从狭义的经济学语义上“工业”向一般的“社会的物质活动”的总体——实践的过渡。有着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物质发展基础的实践,才是马克思新世界的真正起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规定,不是形成于简单的抽象的哲学演绎,而是丰厚的社会经济历史积淀的结果。这是长期以来被人们

4、所忽略的重要方面,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家和实践人道主义者们之所以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之一。    1845年4月,马克思在《1844-1847年记事笔记》中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恩格斯曾直接指认这一文本就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可是,经典作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来,《提纲》会在不同的理论逻辑中被完全异质地解读着,甚至产生出截然对立的语境来。以我的诠释结果,《提纲》实际上是马克思第一次自觉地、有策略地真正打破旧有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逻辑,促使科学认识革命飞跃的最初发生,也是它导致了马克思思想的第二次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最初

5、地平之呈现。(注: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二次转变说,特别是我们与阿尔都塞观点的差别,请参见孙伯癸《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也可见拙著《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在这一点上,阿尔都塞和科莱蒂的观点包含了重要的合理成分,但这里发生的不是简单的认识“断裂”,而是非常性量变之上的质的认识飞跃。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抛弃他原来的思想特质和他关注的所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而是在一个全新的理论构架中科学地重写重构了。在本文中,笔者想转换一种视角,即从马克思当时经济学研究的特定思想进程来反观《提纲》的真实语义。      一、马克思

6、哲学新视域中的实践意味着什么?    依恩格斯的说法,《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提纲。我以为,恩格斯这一理论指认中,“萌芽”一词是关键词,它在界定:《提纲》是马克思整个科学世界观的真正“起源”和初始发生,但不是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才是新建构的具体实施过程)。对此,阿尔都塞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宣告的新的哲学立场仅仅是一项宣言;它并没有被和盘托出”是基本正确的。(注: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267页,商务印书馆,1983。)倒不是宣言,马克思的《提纲》根本不是打算公开“宣告”的,这仅仅是马克思自己革命性思想实验的一个记录。因此,我认为既不能弱化也不能

7、简单地拔高《提纲》的地位。并且,从我这里再现的马克思文本间构成的特殊语境看来,传统研究中那种对《提纲》第一条的过于偏爱的意向性解读是值得商榷的。    关于第一条,被诠释得太多。其语义基本似乎是普遍认同的:实践与主体性。可是,我觉得这一诠释是可疑的。这是由于,马克思《提纲》中被抽象理解和从语境中割裂出来的第一条,并不是马克思哲学新视界的核心所在!因为第一个用感性的活动来同时消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局限性的人并不是马克思,而是赫斯。如果仅仅以第一条中的主体性实践来确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就变成了赫斯主义(“实践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